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20925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9.25
荔景天主教中學
生命馬拉松 成就學生發光發亮
(本報專題)「我只顧一件事:即忘盡我背後的,只向在我前面的奔馳,為達到目標,為爭取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召我向上爭奪的獎品。」(斐三13-14)荔景天主教中學「生命馬拉松」獎勵計劃設立超過20年,鼓勵學生找尋理想,盡力向著人生目標邁進, 希望找到人生方向。   「生命馬拉松」⋯⋯你會視人生如同一場馬拉松嗎?為自己定下目標時,懷著毅力、堅持與忍耐前行;深信透過不斷嘗試與辨別,必定會找到自己的人生。每一位入讀荔景天主教中學的學生,在每年新學年也收到一本「生命馬拉松」獎勵計劃小冊子,學生為自己訂定實踐目標,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期望於學年內得到均衡的發展。   該校副校長楊國智指出,透過獎勵計劃激勵學生投入校園生活,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靈六育的發展,藉著幫助學生發掘潛能,加強對學校的歸屬感,提升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公教價值觀。   過去一年,該校共510位學生參與獎勵計劃,當中一成八學生獲得鑽石獎,一成二人得金獎,兩成四獲得銀獎,以及四成六學生得銅獎。   學生圓夢赴海外交流 能夠獲得鑽石獎最高殊榮的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也有所成就。其中上學年在「生命馬拉松」獎勵計劃獲得鑽石獎的中四學生張駿宏,剛於9月初已飛抵美國的中學交流一年,他說,沒想到自己有機會到海外交流,「這本來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透過獎學金現在終能圓夢。」   張駿宏來自單親家庭,他的母親是家庭的經濟支柱,疫情期間母親曾失業,他表示這段時間根本沒有餘錢,他感謝學校常鼓勵學生要懂得爭取學習機會,他亦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窒礙其發展,自初中已活躍於學校舉辦的課外活動與比賽:中英文朗誦比賽、戲劇活動、管樂團等。   上學年張駿宏更主動向老師自薦申請美國中學交流計劃獎學金,剛於7月底獲頒獎學金赴美交流一年,他認為即使面對困難, 只要有才能,每人也有平等學習的機會,他感謝母親無條件支持他任何的決定,放手讓他挑戰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希望透過這次到美國學習的經歷,「證明『原來我得㗎』, 冀成為榜樣,鼓勵更多年青人逆境自強。」   透過知識脫貧 荔天的舊生陳嘉兒現於香港城市大學修讀生物醫學二年級,兩年前在應考中學文憑試前,校方推薦她申請領展大學生獎學金,該獎學金是獎勵家庭三代中首代入讀本地大學的學生,陳嘉兒的父母出生基層,父親從事冷氣裝修工程,中學還沒有畢業便要謀生以幫補家計,母親是家庭主婦,嘉兒明白到要脫貧需要向上游,她除了努力讀書外,也曾擔任學社的副社長,數學學會主席等,「整個校園氛圍鼓勵我多元發展的重要,我對數學感興趣,老師會推薦我參與比賽,每個挑戰也有助我成長,肯定我的能力時,令我更有學習目標。」   創新發明幫助他人 自中二開始參與STEM比賽的中六生譚穎燃,一直希望善用科技幫助有需要人士, 她曾與同學發明「超能皮膚」去幫助觸覺受損人士,該作品一直作改良並在不同的比賽上獲得多個獎項,此外她也是學生會主席, 在「生命馬拉松」獎勵計劃的小冊子,她分享擔任學生會主席的感受時,認為是一份「全新的責任」,「我與學生會幹事時刻提醒自己以身作則,不斷完善與發展自己,盡心盡力為同學服務。」特別在疫情下,她希望盡其所能為同學爭取舉辦活動,即使在防疫的限制之中,也可以享受校園生活。   同樣善用所學去幫助社會上有需要人士的中四學生謝泊寬,剛在上學年的香港創科展上,與另外兩位同學研發出「助」手(手部助力的活動裝置),幫助中風康復者作手部物理治療,更奪得中學組銀獎。他表示, 在老師支持下進行研發,發掘自己對工程學及編程等的興趣,他說會繼續改良作品,期望有日能推出市場,貢獻社會。   「模擬面試、準備個人履歷,前往不同的職場了解工作內容,擴闊我的視野,對我未來路向有幫助。」中六生劉靜欣早前在學校推薦下參與「良師益友計劃」, 她說過去只會視醫生、律師等才是成功行業,在計劃中她有機會接觸到從事公證行及保險行業的人士時發現,不同行業各具專業,她亦有機會模擬在職場工作及面試等情境,「我事前仔細了解所屬機構的背景,有助我在模擬面試時解答提問。」最終她經過多重面試後,獲大會揀選為最佳學員。   楊國智副校長表示,學生藉著有系統的獎勵計劃,整全地記錄學生於學年內在宗教培育、德育發展、學術成績、運動、群體活動、文化藝術方面的成就,「當學生看到屬於自己的記錄冊上所寫的表現,自然提升成功感與自信心。」此外,老師也會按個別學生的潛能,透過參考記錄冊,進一步為學生申請不同的校外獎學金,或推薦他們參加校外活動,使學生盡展所長。(高)  
kjy10_20220925new_fade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2.09.25
喜樂幼小-動態
青山天主教小學•教師工作坊   ( 本報訊) 青山天主教小學早前為教師舉行「STEM學習教材製作」工作坊,讓教師動手製作科學作品。   教師利用竹枝、橡筋等簡單材料,以能量和機械力學原理為基礎,紮作一座投射器,準確地操控槓桿, 便能將乒乓波投射到遠處。   與此同時,為了讓教師了解Micro:bit的效能,學校安排他們編程,然後下載電子感應器,配合測試工具顯示泥土的濕度,有助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這次工作坊,增進教師在電子科技、科學及數學的知識。   此外,該校亦舉行「精神健康」教師工作坊,由教育心理學家黃晉婷主講。工作坊中有幾個不同環節, 例如:熱身活動「魔鬼及天使」。老師以「魔鬼」的角色找出高危因素;另外以天使角色協助有問題的學生。老師也分組討論可以怎樣從不同的途徑了解學生的背景及幫助他們。教師討論出實用的方法, 關顧學生。(少)   香港教區學校聯會小學二區   (本報訊)長洲聖心學校於9月8日舉行開學祈禱會,由馬浩恩神父引領師生透過聖詠、讀經、分享、信友禱文,祈求天主繼續在新學年福佑學校這個大家庭,各成員能常懷感恩的心,懂得欣賞別人給予的恩惠和幫助,並從生活中以愛德為基石,付諸行動,以愛還愛,以生命影響生命。   祈禱會結束前,校長伍麗英勉勵學生在新學年要有新的祈望、新的目標,之後便帶領同學們共同默禱。(樂)   海怡寶血小學•新學年感恩祭   (本報訊)海怡寶血小學於9月7日舉行開學感恩祭, 由香港仔聖伯多祿堂主任司鐸梅杰神父主禮。   學校本學年的牧民主題為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之「生命」。在感恩祭中,梅神父以聖經中「撒種的比喻」,引導學生明白種籽有生命,若被農夫撒在石頭上、路旁、荊棘中,實在是不能生長,唯有撒在好的土地中,有足夠的陽光和水分,它們才會漸漸成長。他比喻學生就像是一塊良田,接受了天主的聖言(種籽) 後,發芽成長,努力學習,做聽話的孩子。   當天,師生投入參與感恩祭,學生高聲頌唱聖歌,一起懷著感恩和喜悅之情,讚頌上主。(喜)  
kjy16_20220918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9.18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推動課外活動課 建構身心與健康
(本報專題)在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每到星期五的最後一節是課外課,會見到幾乎全校學生走出課室,雀躍地走到不同的活動室、操場等參與自己心儀的課外活動課。新學年剛開始,該校學生可以藉著課外活動課,調適繁忙的學業及校園生活。   課外活動主任湯瑞燕老師指出,本學年共有30多個聯課活動,每一項也有學習的意義,包括近年新設的線上單車小組,學生可以在活動室使用「室內功率訓練單車」健身,亦可以在戶外踏單車;亦設有模型研習社,學生在組裝模型過程,發揮創意,並學習使用不同的組裝工具; 或一嘗咖啡師的工作,在專業咖啡師指導下,學習沖煮咖啡、咖啡拉花設計等。   湯老師指出, 有學生為自我增值,會選擇學科類別的會社,如高階數學研習、科學、IELTS考試預備班等;心靈及宗教方面,設有身心靈活動的會社、歌詠團或慕道團;體育類別則有足球、街跑、羽毛球、花式滑板等;興趣性質為主的例如是沙畫、結他、模型、編程機械人等,也有體驗不同行業的會社:如髮藝、手造皮革、專業咖啡師等。   沙畫體驗融入藝術 在林林總總的課外活動中,總有一項是學生心儀或有興趣的項目, 其中已舉辦逾三年的沙畫班,由天主教徒沙畫藝術家胡藹的教導學生把視藝融入生活,帶領學生學習「以沙畫說故事」。   上學年受疫情影響,學校曾長時間改在網上授課,儘管如此,也未有阻礙課外活動的進行。沙畫班導師胡藹的形容, 在疫情下課堂「也如流沙一樣學習變通」透過網上教學,有的學生帶備燈箱及沙回家上網課,亦有部分學生受環境所限,她便請學生以黑色卡紙取代燈箱學習沙畫。   由中一開始參與沙畫班的中三學生袁卉芝,自小已喜歡繪畫,升中後得知美術學會設有沙畫班,便希望嘗試不同的藝術媒介, 體驗藝術的樂趣,「平日繪畫只需拿起畫筆繪畫創作,接觸沙畫時,才知道要用整隻手才能完成每個沙畫技巧,感覺很有趣。」她舉例指出,如用沙展示雲朵,要掌握撒沙技巧;也要以手指刮掉沙,突出圖案的輪廓等;每次完成沙畫,過後一掃圖畫便會消失,她說不會因此感到失望,反而讓她多思考圖畫的創作空間。   身心靈樂緣學習放鬆 三位參與「身心靈樂緣」的學生,在祈禱室內躺卧,閉上眼睛,再把厚甸甸的書籍逐本放在身上,每本書代表著自己面對的壓力,學生事後分享表示,這以書籍的重量代表壓力,才覺察到自己正面對學業的壓力,導師引導學生時提醒學生放鬆的重要。   身心靈樂緣負責老師之一蕭婉雯指出, 該校一直著重身心靈教育,認為藉著覺察自己,學習把生命的陰暗面轉化為光明的一面,需要恆常進行身心靈活動的練習,包括身心鬆弛、學習安靜等。尤其面對現今社會,學生藉此提升自處與自省等能力。   花式滑板建立自信 滑板教練張恆達, 學生稱呼他為達達Sir,他透過與青少年一起玩滑板,灌輸滑板文化,向青年細說人生,「玩滑板一定會跌倒,但是如何從跌倒中學習,最重要是願意多作嘗試。」他時常鼓勵學生,不要只想,不去行動,要嘗試才知自己的能力,這是他時常向學生灌輸的觀念,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在滑板以外,願意把想法付諸實行。另一項滑板文化是互相尊重,達達Sir認為玩滑板也要懂得尊重,不可以有少許不滿或意見便出口傷人或說粗言穢語。   中六學生陳家齊自去年加入花式滑板班,在教練鼓勵下學習放膽嘗試。他表示這無形中提升對學習的自信心,有助自己準備中學文憑試,「在疫情下時常面對學習的困難,有時也感到迷茫,達達Sir時常鼓勵學生抱正面態度,啟發我凡事盡力而為的重要。」   湯瑞燕老師表示,課外活動課自2012學年教育局推出的新高中課程後推出,當年全港學校也要加入其他學習經歷(OLE),該校便把過去在課後舉行的聯課活動會社,改為在課堂上進行,以中一至中五學生為對象,讓他們從中尋找興趣與專長。她表示, 曾有參與課外活動課的學生,畢業後繼續向這方面發展,例如曾參與美術學會的舊生, 現時是藝術家;昔日曾參與街跑的舊生,現返回母校實習,擔任運動助理;亦有銀樂隊成員畢業後開辦音樂中心教授樂器。她說能夠及早讓學生接觸不同種類的活動,成為了另類的生涯規劃,幫助學生尋找個人發展路向。(高)
kjy16_20220515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5.15
嘉諾撒培德書院倆學生
研發智能購物系統 幫助長者輕鬆購物
(本報專題)「學校位於香港仔,聚居了不少長者,經常放學途徑商場時,見到不少長者在超級市場的收銀台前大排長龍,也不會選擇使用自助收銀機,當時想,若能夠設計一款容易結賬的購物系統,便可以疏導人流。」就讀嘉諾撒培德書院的中三生蔡慧喬說,近日她與另一中三生韓以趫研發了一套「智能購物系統」,幫助長者輕鬆購物。   只須三個步驟:把貨品放進「智能購物系統」購物籃,在籃子內裝置的平板電腦輸入貨物的數量,再按下結賬便完成購物。這套由蔡慧喬及韓以趫研發的「智能購物系統」,在「創協盃」創意科技機械人大賽電子科技創新設計比賽榮獲高級組冠軍,以及高級組最佳智能科技應用獎。她倆均認為,參與STEM比賽,認識到把科技應用到生活,提升自己對科技教育的興趣。   幫助長者生活需要 南區人口持續老化,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居於南區的65歲以上長者,由2018年的42,900人,至2021年上升至52,400 人,數字在同區相比其他年齡層最高。蔡慧喬和韓以趫留意到南區人口老化的情況,顧及到長者平日外出購物,經常花上很長時間排隊付款的不便,部份店舖設置的自助收銀機服務因程序繁複令長者卻步。   為方便長者,縮短購物輪候時間,將智能購物系統安裝於購物籃或手推車,顧客只須把貨品放置在設有智能購物系統的籃子上,不用排隊便可以結算付款,吸引長者使用科技。   生活科技活學活用 韓以趫說明智能購物系統時指出,顧客先將貨品放置於購物籃的背景板前,便會由內置的微型電腦Raspberry Pi的AI圖像識別系統,透過小型鏡頭偵測以識別貨品,當AI成功識別貨品後,資料傳送到雲端,運用ObjectBlocks讀取資料,最後使用編程計算需要的價錢,在Dashboard(儀表板)中顯示貨品價錢和貨品數量,消費者可從Dashboard中選擇數量再付款。   韓以趫指出,製作智能購物系統時運用在STEM教育課堂中學習到的微型單板電腦及微控制器,「例如在STEM教育課堂中學習Raspberry Pi偵測貨品及編程,ObjectBlocks建立雲端數據庫及貨品購買的紀錄。」她們更在研發過程中學習到新的科技知識, 包括學會運用機器學習工具Teachable Machine訓練AI圖像識別系統。   初中設STEM教育課程 2019學年開始,嘉諾撒培德書院為中二及中三級設立STEM教育課程,培養學生對科技教育的知識,校方期望把創客文化帶入校園,STEM學會統籌利昆諭老師指出,學生藉著參與科技創新比賽,善用所學達致「學會學習」(Learning to Learn),他說:「比賽中常遇上不同問題有待學生逐一解決,如何善用過去所學的知識,甚至是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在研究中,指導老師與學生一起構思作品時,會協助學生思考產品的需要與功能,產品達到的效果、受惠對象及研發產品的目的,繼而再尋找合適的技術以完成。   科研過程反覆嘗試 研發科技的過程,總是要反覆嘗試才能成功,她倆也不例外,韓以趫表示,在使用Raspberry Pi的配置鏡頭偵測物品時,發現光線及背景會影響掃瞄物品的準確度,經過多次嘗試後,發現拍攝時需要燈光一致,最後使用綠色畫紙作背景,並以不同角度拍攝物件,提升偵測物品的準確度。   利昆諭老師補充說,學生研發時應用科技外,也涉及科學知識,例如以綠幕作拍攝背景可提升偵測物品的準繩度,是由於綠色與其他顏色的對比度較大,突顯辨認物件的輪廓。   透過STEM教育課程,利老師期望可以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做」的能力,砌成機械車、裝置感應器、以iPad學習編程等,從製作中認識科學與科技的原理,達至學會學習。   蔡慧喬及韓以趫表示從研發科技產品產生對科技教育的興趣,「智能購物系統」面世後,她們認為仍有改善的空間,日後可研究把系統放置於不同類型的商店,亦可與不同的支付平台合作,使智能購物系統能廣泛使用,成為一項新興的購物工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