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80204s_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8.02.03
福德學校 以愛傳愛承主恩 服務他人獻我心
福德學校由瑪利諾修會於1952年奠基,成立於1953年。六十五年間為災民派發救濟品、經歷二千名學生的風光、交由香港教區管理、學生人數減少面臨殺校危機等起起跌跌,但學校面對困難時力爭上游,仿如獅子山精神。當中情懷,源於一個「 愛 」字。 (本報專題)學校一直秉承「愛貧為先」的精神,以生命為題,並配合校慶「承傳.傳承」主題,透過服務傳承關愛,除了探訪獨居長者等活動外,亦於上年加入「『飼』得其樂校本課程」,讓學生飼養鍬形蟲及獨角仙。昆蟲專員石滿霖在家中亦有飼養昆蟲, 「平時只有我跟媽媽玩,所以我喜歡有生命陪伴我」。十多名昆蟲專員主要負責檢查昆蟲生活環境及探測特性、清潔飼養箱和換食物。 麥藹彤老師指,壽命大約一至兩年的甲蟲存活率慢慢下降, 編程機械人(mBot)小組學生及老師便設計編程裝置檢測甲蟲日夜間活動。mBot專員陳卓盈表示若其中一個數據編錯了,就要重新做那個步驟,所以有點困難。 卓盈學到要珍惜和愛護生命,更明白生離死別是很自然的道理。麥老師提到昆蟲死後會被製成標本,完成整個生命過程。滿霖認為雖然昆蟲能以標本形式作紀念,但換轉若是親人離世便會很傷心。 愛貧為先的「貧」包括學校的弱勢社群,許加路校長認為天主創造每個人都有獨特性,開放日(一月二十日)中的成果展示日就是很好的發揮機會。另外,中華青年宇航學社當天借出火箭模型和太空裝備,當中的工程人員制服能讓學生知道英雄背後有很多人在努力付出,就像表演中雖然不是全部學生都是主角,但明白怎樣發揮自己才是最重要。 五年級的莫逸桐和麥紫晴參演戲劇《國王的新衣》,第一次當導演的逸桐因不知道老師的要求而感到緊張,幸好跟同學互相溝通,令表演順暢。紫晴則在劇中飾演侍從,她因為害怕讀錯台詞而反覆練習,「我小時候上台會手心冒汗,我很開心現在能克服」。 五年光陰,紫晴最不捨空氣清新的校園環境。逸桐則感謝校長教授跳飛機的知識,玩樂時也學到數學,「校長很溫柔、很耐心地講解」。 獅子山下情常在  福德崗上愛永存 創校時入讀二年級的潘漢雄指,當年每月須交五元學費,對當時的人來說已經很昂貴,「以前老師也不好意思問誰仍未交學費,若真的沒錢,學校會幫忙想辦法」。他認為老師除了關顧學生外,也很有學問:「最懷念馮影仙老師利用我們小六放榜前的時間,教授簡單的古典詩詞,對同學文學啟蒙起了很大作用。」作為現任校董,他認為學校傳承歷史的同時,也要跟隨時代進步,「但老師的愛心不能變;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根本稱不上教育」。 梁雁瑩主任認為,這份愛是一種氛圍,「只有被愛過才會懂得愛人」。學校為學生提供沒有必須贏的包袱,充滿包容和接納。 學校於2008年面臨殺校危機,當時全校只有一百二十人,作為舊生老師的梁主任回想:「經歷過其他人選學校時不選你那間的嫌棄,一方面很害怕,另一方面要自強,思考學校定位。」她續說:「同區學校已照顧拔尖學生,我們便做補底,思考怎樣令學生的塔冷通不被埋在地底。」 許校長笑言請老師時會告訴他們在這裡工作需要花額外心思,但卻會因為學生的成長而開心。他舉例有學生跟他第一次見面時只會哼音樂旋律,需要媽媽解釋她所表達的情緒;早前那學生跟他說默書拿到九十六分而感到開心。這番說話已令校長滿足一天。 他曾任教名校多年, 第一次任校長卻走入絕然不同的環境,「我最初不知道甚麼是家舍,社工說要調某學生離開家庭時,我還說為甚麼要『拆散人地頭家』?」梁主任回憶校長初入職時聽到一些學生個案,覺得很戲劇性,故曾擔心他不會了解弱勢社群及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我們當然要拉高對學生的要求,但他也要明白學生的程度,彼此磨合」。但她後來發現校長並不是想像中「離地」,亦知道前線老師及學生的需要。許校長笑言自己走在前線,平常與學生在操場聊天,更一起建設園圃。他直言在福德學校做校長是人生最深刻的事,「有捨才有得,以前教尖子會有成就感,但如果當初沒有放手就不會有現在更大的成就感」。 許校長提到小時是曾偉雄神父邀請他做輔祭,令他成為青年領袖,直至現在於福德學校擔當領袖角色,才發現神父是福德學校的舊生,「我以為是我服務福德學校,但原來學校早已服務我,教出這麼好的神父。我希望不斷延續這些故事,繼續傳承這份愛的精神」。(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