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專題
2023.03.17
55 間學校運動健兒 聯校運動會
聯校運動會
(本報專題)3月10日早上,逾900位來自55 間天主教教區小學的運動健兒,浩浩蕩蕩地步入將軍澳運動場,參加「第二十屆聯校運動會」。印有各校校徽的旗幟在看台上飄揚;運動健兒在運動場上全力以赴,互相較量,最終刷新了五項大會紀錄。
聯校運動會的主題是「你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弟前六11) 主禮嘉賓夏志誠輔理主教致辭時,為各校的精英運動員祈禱,祝願他們悉力以赴,展現出各人最佳的成績。
除了致力在比賽中獲獎,夏主教也提醒學生體育精神的重要,並藉著運動會的主題,鼓勵運動員「在運動上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
開幕禮由夏志誠輔理主教、聖安德肋堂助理司鐸馮賜豪神父、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教區學校聯會主席蕭思銓校長、中學組主席潘永强校長、小學組主席黃綺霞校長、小學組副主席劉偉傑校長,及運動會籌委主席陳善科校長主禮。
黃綺霞校長致歡迎辭時,感謝東涌天主教中學、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及聖約翰救傷隊等協助,指出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聯校運動會原訂於2021年舉行,但因為疫情緣故,延期至本年舉行。
黃校長寄望參加者在運動場上,展現運動員竭盡所能、永不放棄的精神,「希望各位能夠珍惜與不同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競技的機會,透過運動會互相學習與切磋。」
比賽中經驗勝利與失敗
陳善科校長表示,相隔四年再度舉辦聯校運動會,幸得55間教區小學校長及眾人的幫助,才能成功舉辦,「這體現到教會內的兄弟姊妹情誼。」
「比賽能提升運動員的經歷,在勝利或失敗的過程中,都能有另一份的體驗。」陳校長提到近年在疫情下,學生少有參加比賽的機會,期望學生在是次比賽中,能有所獲益。
為配合防疫需求,本屆運動會不設接力比賽,但同樣精彩。運動會設有田賽與徑賽項目,包括跳高、跳遠、擲木球、擲壘球、推鉛球、60米及100米賽跑;各項目分初級組、高級組及公開組進行。
最終,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奪得男子高級組及女子初級組的團體冠軍;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獲男子初級組的團體冠軍;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奪得女子高級組的團體冠軍。(吳)
1.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陳玥有 女初60米賽跑冠軍
我一直在學校的田徑隊參加短跑訓練,也曾參加過西貢區小學的田徑比賽。雖然比賽前緊張,但相信同學有為我打氣,這給予我力量。
2. 祖堯天主教小學
錢伽昊 男初60米賽跑冠軍
我很開心能得到冠軍,本身在學校田徑隊中,參與60米和100米的跑步項目。
3. 天主教博智小學
鍾天帥 男公開推鉛球冠軍
我最近每天早上7點回校練習推鉛球,這次也是我第一次在推鉛球比賽中得到第一名。能與不同教區學校的同學切磋,我感到很高興。
4.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黃維稀 女初擲木球冠軍
我一直有擲壘球,這次在老師安排下首次參與木球比賽,我喜歡擲項運動。見到來自不同學校的選手,也感到緊張與期待。
5.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龔鉦軒 男初跳遠冠軍
我這次跳遠的成績是4.07米,超越了以往個人的最佳成績,所以也感到興奮及有成就感。
6.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江苡澄 女高跳遠冠軍
我這次跳遠的成績是4.59米,打破了個人最佳成績與大會紀錄,在比賽中聽到同學在看台上的打氣,感謝同學的鼓勵。我三年級開始參與跳遠訓練,四、五年級時沒有太多比賽的機會,開心能參加這次比賽。
7.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蕭凱琳 女高跳高冠軍
我對於這次能超越個人最佳成績,十分滿意。在平日跳高訓練中,面對一次又一次弄掉橫杆,又要再次嘗試,感到疲累,但也因此而更有耐性。


中學專題
2023.03.17
保祿六世書院 音樂與藝術
打造屬於學生的校園
(本報專題)藝術是世界語言,可以將陌生人連繫起來。保祿六世書院近年給校園注入藝術氣氛:由學生把鋼琴粉飾成藝術品;學生的藝術品在校內隨處可見;她們更可以在校園的不同角落彈奏樂器;邀請學生觀察校內具創作潛力的地方, 塑造出一個由學生作主導的校園。
中二學生謝淨翹近日在放學後, 趁空閒時走到鋼琴前, 放上琴譜, 開始彈奏動漫樂曲《千本櫻》,樂曲節奏明快,鏗鏘有力的曲調一直在走廊迴響,吸引同學和老師圍觀,也引來校長梁以豪前來欣賞,淨翹說:「有時彈琴時,在鋼琴的倒影見到梁校長的身影,同學也笑說我們無意中召喚了校長出來。」
該校近年透過音樂與藝術,讓師生打成一片,梁以豪校長表示,當學生彈琴時,讓他在處理忙碌的校務中稍作歇息,「只要有學生在禮堂外或在四樓走廊彈樂器,我便會在校長室聽到音樂。」
由2021學年開始,校方先後購入四部鋼琴,後來也添置木結他等樂器,置於校園不同角落,上學年,學校邀請學生藝術大使把鋼琴粉飾成藝術品:例如位於地下靠近小食部的鋼琴,琴面繪畫了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內的《睡蓮》;音樂室外的鋼琴畫上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禮堂外的鋼琴繪畫了梵高的《星夜》;在四樓走廊盡頭的鋼琴上,畫上由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學生參與建設校園
擔任藝術大使的中三學生譚晴與另外五名同學合力為音樂室外的鋼琴臨摹梵高的《向日葵》,譚晴說,在琴身畫稿及上色, 每次落筆也擔心畫錯,故此每一筆也要小心翼翼,最終能完成作品,也令她感到滿足。「我很喜歡學校設有多元化的活動,也是我自小學已渴望入讀該校的原因。」她說成為藝術大使,讓自己發揮所長,她一直鑽研大提琴,熱愛古典音樂,現在有機會粉飾鋼琴,愈來愈多同學前來彈奏也令她重拾彈琴樂趣。
剛在2月,中四學生梁夢潔有見學校的木結他需要Capo(轉調夾),便主動向校長提出幫忙購入了四條Capo,方便同學即慶演奏。夢潔約在兩年前學習結他,自從校園設置樂器後,她不時與同學夾歌,老師有見她這般投入,鼓勵她參與歌唱比賽,她參賽時以結他伴奏自彈自唱。她表示,音樂能讓她放鬆心情,紓緩學習壓力。
藉著音樂福傳
中五學生兼教友黃汶羲是天主教同學會的主席及藝術大使,她平日在學校集會,或是學校舉行的宗教禮儀擔任司琴,她自去年起,定時在四樓走廊的鋼琴前,教導師妹彈奏彌撒曲,「我明年便要考公開試,希望仍在學時能找到更多同學擔任司琴,也藉此福傳。」
音樂科主任張雅穎博士認為,任何學生也可以在校園內隨心彈奏,使校園充滿著愉快的氛圍。她說,自去年相繼在校園設置鋼琴,本年添置了16部摺疊式數碼鍵琴,讓中一及中二學生在音樂課學習鋼琴,她希望將鋼琴普及化,亦有本身懂得彈鋼琴的同學,互相切磋琴技。
校園張貼藝術貼紙
藝術大使發掘校內可以創作街頭藝術的地方, 身為藝術大使的中三學生賴嘉瑤,與同學在校園有蓋操場旁邊的護土牆,貼上飛行中的超人擊毀牆身至出現的裂痕,「能夠把一直視為缺陷的地方,花點創意加以修飾,便可以使校園充滿趣味。」校園裡不難發現街頭藝術的蹤影,例如某樓層的樓梯位置,將The Simpsons的動畫角色與掛在牆身的滅火筒連成一體,變成了揹著滅火筒的消防員;往下行時,會發現玩滑阪的動漫少女;或留意地面,會出現美國動畫Tom and Jerry的傑利鼠在細小的洞口揮手。
視覺藝術科科主任莊傑雄認為,學生善用創意,細心留意周遭環境,在校園展現街頭藝術。
藝術護照鼓勵學生參與
莊傑雄指出,該校由2021學年起,每位修讀視覺藝術科的中一至中三級學生獲發一本藝術「護照」,本學年以「視覺和表演藝術之旅」為主題,鼓勵學生參與校內或校外的音樂或藝術,以營造藝術和音樂友善的校園環境。
另一藝術大使、中二學生湯穎晞自幼已熱愛繪畫,她剛於去年獲西班牙國際青少年藝術節中國分賽區銀獎,以及本年初獲威尼斯國際青少年美術大賽銀獎。在她的藝術「護照」內,已有數個蓋章,以表揚她在校外參賽的成果,她說,得到學校的肯定,讓她感到榮幸。
梁校長觀察到學生各具藝術才華,透過天主教教育其中的核心價值「家庭」,希望學生也視學校為家一樣,建設校園。
「校園是屬於學生的,不少地方學生也可以自由地參與。」梁校長說,學生可以隨意到音樂室玩樂器;也可以在空餘時到祈禱室靜下來;近年,該校在校園的不同角落放置鋼琴及結他等樂器,供學生使用。
保祿六世書院由2021學年開展的三年發展計劃,當中以自主學習作為培育學生的方向,校方提供不同學習機會,再由學生自主發掘學習樂趣。梁以豪校長說,藝術發展正好展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老師也不時提供藝術比賽或資訊予學生參考,「希望學習是由下而上,由學生自發參與的,潛移默化地,可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高)


小學專題
2023.03.12
青山天主教小學
靈性及品德培育
(本報專題)你有心事或學業煩惱時會與誰分享呢?青山天主教小學一年級學生馬藹澄便會與「校園媽媽」訴說在校園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校園媽媽會利用導修課時間,與同學進行各種活動,加深同學對學校的認識,幫助小一學生適應全新的校園生活,藹澄亦因此結交了數位好朋友。
青山天主教小學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和道德觀,所以提供不同靈性及品德培育活動,其中的「校園爸媽」計劃,編配教師擔任校園爸爸或媽媽,由教師把良好的素質帶給學生,使他們學懂愛自己、他人及天主,讓學校成為學生的第二個家 。
藹澄表示,校園媽媽會與她和同學進行各種活動,例如加深彼此認識的集體遊戲、學習團體合作的桌上遊戲、小手工等,學生每天回到校園,仿如回到一個大家庭般溫馨愉快。藹澄指出,校園媽媽會帶很多遊戲與他們遊玩,增進了她與同學間的友誼,部分與藹澄分配至同一位校園媽媽的同學,更成為了藹澄的好朋友。
副校長麥惠娟表示,校園爸媽陪著學生經歷第一次考試,第一次在學校午膳,當學生遇上困難時會幫助他們。此外,在早前的農曆新年,學生更向校園爸媽拜年,從他們手中接過朱古力金幣利是,「從一升上小學,學生便能感覺學校是一個大家庭,感到老師的關愛。」
作為其中一位校園爸爸,副校長葉永恒表示,在活動中,他與校園子女變得更加熟稔; 而藉著老師的關愛,培養學生的品德元素,讓他們學習到如何關愛鄰人。
為將來訂定目標 學習忍耐和等待
除了上述的「校園爸媽」計劃,學校的靈性及品德培育組亦舉行一系列活動,關注學生的品德培育。其中在為期三天的「六年級生涯規劃體驗日」中,學生預演未來十年的人生,體驗升中面試派位、中學和大專課程,經歷自己或同伴的畢業典禮,並參與求職體驗活動。
六年級學生林煒珈認為,活動加深了對自己的認識,找到自己擅長的項目,「我比較細心,對醫學也有興趣,希望將來可以成為護士或醫生。」她也為自己的將來定下目標,在求學路上,繼續努力,裝備自己。
學校近年開始推廣靜觀, 並把靜觀學習加入四年級的多元智能課。「閉上眼睛,雙腳踏地,慢慢呼吸三分鐘。」四年級學生陳柔酉表示,在課堂中進行靜觀練習,使她心情變得輕鬆,所以回家後,也會與父母、妹妹一起進行。
柔酉稱,在考試前也會感到緊張,所以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和當天早上,都會進行靜觀練習,幫助自己準備心靈,在考試中更投入。
李駿嵐主任指出,在靜觀活動中,學生學習到忍耐和等待,在與人相處時能平靜心靈,覺察自己的感受,從而懂得與人磨合,學懂改善關係。
培養五大素質
青山天主教小學於1972年創校,去年慶祝創校50 周年。學校一直配合社會的轉變,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發展潛能,建立良好的品德。梁雅媛主任提到, 近年學校除了新設STEM Room,也整合常識科課程,加入STEM學習元素;並會進行跨學科STEM活動,提升學生的科技與創新能力。
學校除了推展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外,同時培養學生五大素質,包括:關愛善良(Caring)、主動積極(Proactive)、自信創新(Confident),忍耐等待(Patient)及真誠可信(Sincere)。為了加深同學對「CPCPS」的認識,學校也設計了一系列相應的吉祥物。
「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品德的培育同樣重要。」校長王玉嫻表示,學校秉承天主教教育的五大核心價值及學生五大素質,令學生在身心靈培育上得到適當的發展。學校亦將品德價值觀滲透在不同活動中,使學生在發展潛能時,也能愉快地學習及成長。(吳)


小學動態
2023.03.12
喜樂幼小-動態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朝聖之旅
(本報訊)柴灣角天主教小學早前分別安排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到聖德肋撒堂和聖伯多祿聖保祿堂朝聖。
學生從聖德肋撒堂導賞員的講解中,認識了聖堂的建築特色及學習聖女小德蘭簡樸、謙遜、耐心地祈禱。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的導賞員介紹了主保聖人的聖像,帶領學生參觀設於聖堂內有關耶穌受難時所用的刑具複製品,令學生感受良多。
兩天的朝聖之旅中,學生皆投入參與活動,享受其中,積極回答導賞員的提問。是次的朝聖活動加深了學生對聖堂和主保聖人的認識,讓他們可以認識聖人的行實,在生活中恆常祈禱、愛主愛人,一生追隨天主。(少)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專題研習日
(本報訊)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了為期兩天的專題研習日,旨在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以三年級為例,學生以「健康小廚神」為題進行烘焙「愛心健康曲奇」活動,活動包含STEAM元素。當日,家長義工教導學生,例如學習把無鹽奶油放至室温,軟化後放入容器中攪拌變滑,認識温度會影響物體的形態,掌握烘焙曲奇所需的時間及温度等;學生亦透過營養師講座認識「紅燈、黃燈及綠燈」小食,以上活動均能讓學生認識健康的生活方式。
至於六年級學生則以社會議題「蝸居」作為研習重點,他們先進行分組,並透過網上室內設計平台設計蝸居平面圖,再根據平面圖製作立體模型,學生透過環保材料進行設計,共同發揮創意,並持續關心社會上不同的議題。
兩天的專題研習活動多元化,學生能度過一次愉快及充實的學習經歷,有效達致「自主學習」。(年)
聖安當幼稚園•為地震災民祈禱
(本報訊)土耳其南部與敘利亞接壤地區於上月發生強烈地震,釀成數萬人死傷,以及數十萬人無家可歸。聖安當幼稚園師生早前於早會上,為地震災民祈禱。
雖然年幼的學生未曾經歷過地震,但在圖片中已感受到地震所帶來的破壞及對人類的傷害。當分享各國救援隊在頹垣敗瓦中,救出被困數十甚至百多小時的生還者消息時,師生除感謝救援隊的努力不懈外, 也堅信天父在困厄中必定垂顧眾人。另一方面,學校也邀請家長慷慨解囊,捐贈善款以解災民燃眉之急, 並鼓勵家長和學生一起填寫心意卡,為面對困難的兄弟姐妹祈禱,祈盼地震災民能早日重建家園。(喜)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四旬期祈禱會
(本報訊)馬鞍山聖若瑟小學在2月23日午息舉行四旬期簡短祈禱會,向學生宣揚「彼此相愛,實踐愛德」的訊息。
祈禱會開始,校長楊翠珊向全體學生恭讀聖路加福音,講述「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這個聖經故事。接著, 公教教師藉此故事,提醒學生在四旬期要謹記耶穌的教訓,做天父的好兒女,愛近人。
集禱後,全體學生一同詠唱以彼此相愛為題的二月月歌《有一新誡命》。宗教大使及音樂大使代表同學, 列隊上前領受巴斯卦羊,象徵學生願意回應耶穌的召叫,在四旬期克己,多作捐獻,實踐愛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