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230312_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3.03.12
相信自己 努力闖關
偉傑(化名)年青時在一次訓練中受傷,導致下肢癱瘓,需要用輪椅代步。但這沒有阻礙他參與運動,令我更詫異的是他參與的項目一點都不簡單─「展能三項鐵人」。他只能運用肩膊及雙臂完成游泳、手搖單車及推輪椅。縱然他每星期的訓練量超過100公里,但高強度的訓練令他舊患的疼痛感消失,久而久之,更解除了對止痛藥的依賴。   他的創舉可謂多不勝數。他曾由黑龍江省漠河出發,完成3,000公里單車旅程;亦曾夥拍另一位展能賽艇運動員, 花了七個半小時,只以雙臂進行45公里環繞香港島一周的海岸賽艇比賽。兩人成為香港第一隊純由殘疾人士組成的環島賽參賽隊伍。他們的堅毅,令世界賽艇聯會考慮在將來的海岸艇世界錦標賽增設展能組賽事。   賽艇運動是背向推進的全身運動, 運動員以手握槳,運用腿、背、核心肌肉等, 再推手、壓身、後摺腳,作拉槳和回槳動作。這對於正常運動員已是極不容易,更何況是偉傑呢?他參與展能賽艇的PR1項目,乃是軀幹只有輕微或沒有活動能力者參與的項目,須配合較闊及重的艇身、固定座椅的裝置,再以綁帶固定運動員胸口、髖關節及膝蓋,並在槳架加上協助平衡的浮體,再進行訓練,箇中的艱難實在不言而喻!   各位青少年,斐理伯書4章13節提到:「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偉傑的努力告訴我們,只要信賴上主,加上自身努力不放棄,必可跨越一切困難。
kjy07_20230219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2.19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
彈奏古箏 演奏動人樂章
坐在古箏前,雙手輕輕放在琴弦上,徐徐奏起《瀏陽河》,雙手交替靈活地彈奏,帶出樂曲旋律的優美,節奏輕快活潑,帶給人愉快的心情。這是就讀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的張展熙兩年前參與學校才藝比賽彈奏古箏時的情景,當時全校師生為之動容,他最終贏得冠軍,這份認同和支持鼓勵他繼續在中樂上發揮所長。   「透過練習古箏,幫助我紓緩情緒,特別在疫情初期,專注在琴弦上是我最享受的時刻。」   中四學生張展熙自小學三年級學習古箏,剛於去年底在中央音樂學院校外音樂水平等級考試考獲九級古箏專業等級考試,在學校音樂科老師推薦下,中三時加入香港中樂團的香港青年音樂協會,擔任古箏樂手,去年11月,他跟隨中樂團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會演出「何占豪作品音樂會」演奏多首著名中國作曲家何占豪教授的作品,他認為機會難得。   他表示參與中樂團,與其他中樂手合奏,令樂曲音色更豐富,有更多層次可以欣賞。此外,他發現合奏的樂曲會配合不同樂器特性奏出主旋律,而非只靠單一樂器演奏,即使古箏在合奏時以伴奏為主,也有主奏的時候,因而燃起他對作曲的興趣,現在他跟隨另一音樂科老師學習鋼琴,以增進在編寫古箏樂曲的能力,「希望創作以古箏為主調的樂章,使古箏成為主旋律予觀眾欣賞。」   音樂老師鼓勵加入中樂團 張展熙於2019年入讀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時正值疫情出現,在中一下學期,因疫情肆虐經常只能透過網課學習,他開始借練習古箏忘憂,「直到中二遇上一位新來的音樂科老師,啟發我在古箏上的發展。」   中二的首堂網上音樂課,第一課是介紹中樂,展熙表示對此印象很深刻,「我對中樂有認識及有興趣,便主動向老師表示自己懂得彈古箏。」後來學校在聖誕節前舉辦「最後一屆口罩先生」才藝比賽,這是他第一次參賽便贏得第一名;去年他在黃大仙區傑出學生選舉頒獎禮上獲得初中組優秀學生獎,他在典禮上也代表學校表演彈奏古箏。   事實上,展熙不時趁在上課前埋首溫習樂理,平日也會花上兩至四小時練習,假期的時候,一天可以練習四至六小時,最長更試過練習古箏八小時,而練習背後的辛酸,最常見是因長時間手指按弦,令手指疼痛或擦損脫皮流血,「過去多戴上右手義甲,直接用左手指肉撥弦,或按歌曲的原創而不戴義甲。」現在他也聽從古箏老師建議,雙手也會佩戴義甲練習保護手指,並鑽研戴上義甲後在音域上作出更多變化。   「學習古箏使我更專注,希望將來繼續在古箏有專業的發展。」對於只有少數男生彈奏古箏,他認為男生在力度、手掌肌肉力量或手掌均較女生大,彈奏時展現剛陽之氣,而女生手指幼細,彈奏古箏更靈活,他說男女學習古箏各具優點,可作互補。   該校校長何家欣欣賞學生張展熙在彈奏古箏的能力與自信,展現音樂才華,她認為,展熙演奏古箏的背後花上不少時間練習,對於他的努力予以肯定,也彰顯生命的意義。   「彈古箏時彈錯音而不理會,配合和弦會顯得不和諧,這是不變的真理。」張展熙說從追求音樂的完美是他的目標,正如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中教導學生追求真理,他希望懷著這信念,繼續投入對古箏的熱愛。(高)  
kjy13_20230115 b 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3.01.15
從他們身上看到堅毅
  「我好凍呀!我好凍呀!」子朗(化名)在賽艇錦標賽完結後對我說。   子朗是一位患有自閉症及輕度智障的年輕人,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香港賽艇錦標賽的四人雙槳項目。當天是數年前的10月底,天氣寒冷,風雨交加,對於新手運動員來說無疑增加了一定難度, 何況是只接受了數個月訓練的子朗!然而,他努力地完成每一個划槳動作,直至以首名到達終點。這是他賽艇的第一金。   賽艇運動是香港體育學院被列入其中一項A級的精英項目,這是一項背向推進的全身運動,著重運動員的手腳協調能力、平衡力及耐力。運動員運用腿部、背部、核心肌肉等大肌群,以手握槳,控制轉槳及平衡;其步驟是「推手、壓身、後摺腳」,過程中需要連貫流暢地拉槳和回槳:拉槳是手向後拉,槳葉90度出水後轉為180度;回槳是槳葉從平槳180度轉為90 度入水。   比賽完結後,我對子朗媽媽講述子朗比賽的情況,她感動地說:「我兒子從來未曾說過:『我好凍呀!』我沒有聽過他表達自己的感覺⋯⋯」這時,她的欣喜無法掩飾。我由此體會到作為教練,不單是教授運動技巧,更重要的是配合運動員的需要,發掘他們的潛質。   曾經有人問我,為何在我現在的年紀還要考取賽艇教練資格。我的答案很簡單:以基督為師,愛人如己,關懷弱小。我是為著能走入社區,服務更多有需要的人。   正如耶穌說: 「你們該彼此相愛。」(若十三34)
kjy07_20221218 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12.18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乒乓健兒阮芯諾 艱苦訓練 學會堅持
就讀於聖方濟各英文小學六年級的阮芯諾在上學年的一個中文作文「一件難忘的經歷」,寫下了她參加學界乒乓球比賽時贏得金牌的經歷:「在決賽中與對手打至決勝局才分出勝負,最終驚險勝出,在首個代表學校的比賽上獲獎,感到十分難忘。」後來她再次在學界乒乓球比賽衛冕冠軍,她說,享受每次比賽的經驗,也教導她努力不懈、堅持與不放棄的精神。   阮芯諾由去年起獲選香港青少年隊乒乓球代表隊成員,現時在香港乒乓球12歲以下組別排名第一。她表示,港隊給予她更具系統的訓練,儘管密集的訓練「有點兒辛苦,但由於我很喜歡乒乓球,這一點兒辛苦也沒有問題。」   每星期芯諾練習乒乓球20小時,平日放學後稍為處理當天的功課及溫習,黃昏前抵達香港體育學院接受2.5小時的訓練,晚上回家後,繼續完成作業才能休息。她週一至週六在體院練習,週日接受找私人教練培訓。   她最初在體院見到隊員的技術水平甚高,進攻快捷得宜令她嘆為觀止,當接受她正式訓練時,她說完全沒想到如此艱辛,一星期約有三天需要在運動場熱身跑步10個圈,一共跑完4000米後才開始當日訓練, 「每次訓練後雙腳肌肉十分疲累, 沒想到除了打波外,也要接受體能訓練。」訓練初期,她需要父親幫忙按摩雙腳,暖敷才能紓緩痛楚。雖然訓練辛苦,但她每日也堅持,從沒想過放棄,「因為我喜歡打乒乓球,所以不想放棄。」而專項訓練反而慢慢幫助她提升耐力與氣量,步法的協調亦有明顯進步。   從乒乓球找到志趣   芯諾五歲時跟隨哥哥一起學習乒乓球,直到小學二年級,家人為她與哥哥報名,參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處舉辦的乒乓球分齡比賽,她在其組別贏得人生中的首面銅牌, 隨後她於香港乒乓球總會舉辦的比賽上奪得季軍,自此她愈來愈認真接受乒乓球培訓。芯諾的父親阮立國說,「芯諾自小已喜愛這運動,家人也曾給她嘗試不同活動,但是在芸芸運動中,她始終鍾情於乒乓球。」阮父形容,只要芯諾手執球板,便不想放下,每次訓練完畢,她也不願離開。   在芯諾的生活,每天也是乒乓球,所以她形容乒乓球早已是自己的「好友」,「因為我自小已認識它,培養出對乒乓球的興趣。」芯諾個性害羞,但是她只要站在乒乓球桌前頓成另一人, 「乒乓球訓練我高度的專注力,讓我全情投入其中。」   接觸乒乓球七年以來,芯諾經常受傷,長期握球板使她的手長了水泡,她的右手經常需要包裹著運動膠布,平日運動時即使貼上膠布,傷口也會隨磨擦而再度受傷流血,寫字時也感到痛楚,她認為這些疼痛可以忍受,「因為我喜歡打乒乓球,所以會堅持下去。」   阮芯諾剛於本年11月在全港學界精英乒乓球比賽小學女子組單打衛冕冠軍,她自去年入選港隊,本年已有兩次代表香港參賽,包括於9月到泰國參與青少年乒乓球公開賽U15及U13單打賽;也於12月初前往日本出席東亞希望盃。儘管兩次賽事未能為香港贏得獎牌,但對她而言,已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   阮父欣賞女兒從乒乓球學會堅持,不易放棄的學習態度,「我常向她說即使比賽時落後也不要緊,只要堅持下去,賽果也有改寫的機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