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21218 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12.18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乒乓健兒阮芯諾 艱苦訓練 學會堅持
就讀於聖方濟各英文小學六年級的阮芯諾在上學年的一個中文作文「一件難忘的經歷」,寫下了她參加學界乒乓球比賽時贏得金牌的經歷:「在決賽中與對手打至決勝局才分出勝負,最終驚險勝出,在首個代表學校的比賽上獲獎,感到十分難忘。」後來她再次在學界乒乓球比賽衛冕冠軍,她說,享受每次比賽的經驗,也教導她努力不懈、堅持與不放棄的精神。   阮芯諾由去年起獲選香港青少年隊乒乓球代表隊成員,現時在香港乒乓球12歲以下組別排名第一。她表示,港隊給予她更具系統的訓練,儘管密集的訓練「有點兒辛苦,但由於我很喜歡乒乓球,這一點兒辛苦也沒有問題。」   每星期芯諾練習乒乓球20小時,平日放學後稍為處理當天的功課及溫習,黃昏前抵達香港體育學院接受2.5小時的訓練,晚上回家後,繼續完成作業才能休息。她週一至週六在體院練習,週日接受找私人教練培訓。   她最初在體院見到隊員的技術水平甚高,進攻快捷得宜令她嘆為觀止,當接受她正式訓練時,她說完全沒想到如此艱辛,一星期約有三天需要在運動場熱身跑步10個圈,一共跑完4000米後才開始當日訓練, 「每次訓練後雙腳肌肉十分疲累, 沒想到除了打波外,也要接受體能訓練。」訓練初期,她需要父親幫忙按摩雙腳,暖敷才能紓緩痛楚。雖然訓練辛苦,但她每日也堅持,從沒想過放棄,「因為我喜歡打乒乓球,所以不想放棄。」而專項訓練反而慢慢幫助她提升耐力與氣量,步法的協調亦有明顯進步。   從乒乓球找到志趣   芯諾五歲時跟隨哥哥一起學習乒乓球,直到小學二年級,家人為她與哥哥報名,參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處舉辦的乒乓球分齡比賽,她在其組別贏得人生中的首面銅牌, 隨後她於香港乒乓球總會舉辦的比賽上奪得季軍,自此她愈來愈認真接受乒乓球培訓。芯諾的父親阮立國說,「芯諾自小已喜愛這運動,家人也曾給她嘗試不同活動,但是在芸芸運動中,她始終鍾情於乒乓球。」阮父形容,只要芯諾手執球板,便不想放下,每次訓練完畢,她也不願離開。   在芯諾的生活,每天也是乒乓球,所以她形容乒乓球早已是自己的「好友」,「因為我自小已認識它,培養出對乒乓球的興趣。」芯諾個性害羞,但是她只要站在乒乓球桌前頓成另一人, 「乒乓球訓練我高度的專注力,讓我全情投入其中。」   接觸乒乓球七年以來,芯諾經常受傷,長期握球板使她的手長了水泡,她的右手經常需要包裹著運動膠布,平日運動時即使貼上膠布,傷口也會隨磨擦而再度受傷流血,寫字時也感到痛楚,她認為這些疼痛可以忍受,「因為我喜歡打乒乓球,所以會堅持下去。」   阮芯諾剛於本年11月在全港學界精英乒乓球比賽小學女子組單打衛冕冠軍,她自去年入選港隊,本年已有兩次代表香港參賽,包括於9月到泰國參與青少年乒乓球公開賽U15及U13單打賽;也於12月初前往日本出席東亞希望盃。儘管兩次賽事未能為香港贏得獎牌,但對她而言,已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   阮父欣賞女兒從乒乓球學會堅持,不易放棄的學習態度,「我常向她說即使比賽時落後也不要緊,只要堅持下去,賽果也有改寫的機會。」(高)
kjy01_20221113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1.13
樂華天主教小學
師生響應節能 保護地球
(本報專題)地球是我們的家,你會怎樣保護它?樂華天主教小學的師生為了減少能源消耗,實行環保生活,一同實踐節能行動—— 離開班房前關掉所有電器、冷氣機溫度保持於攝氏25.5度等—— 成功將耗電量減少接近一成,並獲中華電力有限公司頒發「綠優校園認證計劃」的「最優秀表現獎」金獎。 為鼓勵學生積極響應學校的節能行動,該校近年推行計劃: 校長及老師在轉堂、放學後檢查各班是否做到關燈、關冷氣等, 完成的班別便可得到一張貼紙;只要集齊30張貼紙,全班學生便會獲得獎勵:「體育室放題」。   「『體育室放題』即是我們可以在體育室,挑選想進行的體育活動,有籃球、羽毛球、豆袋等。」五年級學生盧淑儀便曾經成功與同學集齊30張貼紙,在體育課中獲得獎勵,並與朋友選擇了打羽毛球。   在這計劃中,雖然每班皆有一位環保先鋒負責關電器,但因為全班學生都會有獎勵,所以同學會互相提點,一起養成省電的好習慣。   製作風車模型 學習再生能源   除了節約用電,校內亦放置回收箱,讓學生回收膠樽、紙張等;另一位五年級學生張啟歡更表示,每個班房內均有一個紙張回收箱,收集只用了一面的紙張, 待學生在做數學題時,能重用作算草紙。   此外,啟歡指出雖然學校在攝氏24度以上才能開啟冷氣機,「但我們打開兩邊的窗口,讓兩邊空氣對流,也很涼快!」   樂華天主教小學推行環保教育多年,校內放置風車發電,為校門的電子螢幕、園圃灑水器等設施供電。老師亦因材施教,透過風車、太陽能板教導學生再生能源。其中,在四年級的專題研習中,學生便製作風車模型,了解風力發電。   啟歡與同學用紙杯、膠樽、飲管、雪條棍等,製作風車模型。在完成後,他把風車放在電風扇前,期待地等著風車轉動,使燈泡發光,「當看到它成功亮起來,我與同學都很高興。」   為推廣環保信息,課外活動統籌周可怡老師指出,學校亦邀請學生拍攝短片,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傳遞環保知識;學生組織「環保大使」也會在校內向同學分享回收物品的信息。而為了讓學生具體知道學校省電的成效,學校也曾舉辦講座向學生講解節能,「當學生知道只要節省十分之一的消耗,一年下來,省卻的金錢便可以買到20張乒乓球檯,或15,000個豆袋,他們都很驚訝。」   周老師指出,老師也跟學生一起節能,例如開會後關掉房間的電器,期望以身教,教導小朋友節約用電。   走在樂華天主教小學內,會見到許多花圃、園圃,種植花朵、楊桃、香蕉、檸檬、蘿蔔等。近年由於疫情緣故,學生鮮有參與種植活動,五年級學生黃諾言便十分期待,希望有更多機會參與種植活動,「我想種更多花朵,因為很漂亮。」   打造綠色校園 愛天主、愛人、愛地球   校長邱寶祺表示,家長經常回校打理園圃,種植了不少蔬菜水果——家長也參與學校的環保活動。此外,邱校長說,學校現正設計具宗教氣氛的花圃,期望優化校園環境,打造綠色學習環境;並計劃在常識科進行水耕種植、魚菜共生等學習活動。   邱校長指出,學校推行的環保計劃,配合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生命」,期望在活動中教導小朋友「愛天主、愛人、愛地球」。(吳)
kjy08_20221113 f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2.11.13
喜樂幼小 - 文章
一次難忘的得獎經驗   當我看見一個獎杯時,便會想起一件得獎的事。 上星期一,我到又一城體育館打乒乓球賽,因為教練邀請我參加比賽。   第一次學乒乓球的時候,每次都打不中球,我十分失望。教練耐心地教我姿勢、正手和反手技巧,一直努力嘗試,但是一次又一次失敗。經過在家裡每天不停地練習,我學會了正手和反手的姿勢和技巧,我感到十分高興。   過了一會兒,比賽正式開始,對手發球後,我一下正手,他不小心失了一球,我得了一分。我心裡很緊張, 當我發第二球的時候,頓時回想起教練在開始前跟我說: 「我會一直支持你!」現在他為我打了一支「強心針」, 我開始堅定起來。我迅雷不及掩耳地反擊,又得了一分, 之後我乘著這股氣勢和這支「強心針」,已壓倒性勝出。   得獎後,我和教練十分興奮,因為我們拿到第一名。我開心得大叫起來,觀眾也興高采烈地高呼,我和教練緊緊地一起擁抱,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最後,我學會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和「只要有恆心,鐵杵磨成針。」的道理。   凌鋑鋒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 (蒲崗村道)   5A   參加急口令比賽   上星期二的早上,馬主任在早會時宣布:今天的小息時間,訓輔組將舉行一個急口令比賽,歡迎全校同學參加。宣布完畢後,班主任便派發急口令句子的字條,教我們讀一次那些句子,還跟我們練習。離開課室前,她提醒我們要多練習,才去參加比賽。   小息的時候,我從抽屜取出紙條,重覆讀著上面的每一句句子。經過反覆的練習,我讀得愈來愈流暢,速度愈來愈快。然後,我跟鄰座同學提議:「不如我跟你來個比賽,看看誰更快讀完。」他點頭說好,我們便即時讀出紙上的句子,大家幾乎在同一個時間完成,不分上下。   到了第二個小息,一聽到下課的鐘聲, 我馬上衝出課室,希望可以快點參加比賽。當我到達禮堂時,很多人已在攤位前面排隊。於是,我一邊排隊,一邊爭取時間練習,希望可以在比賽時好好發揮自己的實力。   終於輪到我了,負責老師示意我將字條放下,並準備好計時器。她說:「一、二、三!」隨即按下計時器的按鈕。我馬上讀出紙上的所有句子,一氣呵成,一字不漏地完成。我一停下來,老師立刻停止計時,結果我用了五秒鐘時間完成,刷新了高年級同學的紀錄。   第二天早上,馬主任宣布比賽的成績,我意外地獲得了第一名。當我聽到自己的名字,我感到非常意外, 更歡喜得跳起來。全班同學都拍起手來,我還得到老師的讚賞。   伍鄯熙   華富邨寶血小學   四信   老師評釋:本文內容言簡意賅,文句流暢,且敘事清晰,結構分明。尤其欣賞鄯熙同學能將過程清楚敘述,人物的活動描述相當具體,字裡行間亦流露出對比賽的在意、著緊。建議文末抒發個人感受之餘,亦可分享這次參賽的領悟和得著。-陳若鳳老師   第一次偷玩遊戲機   每當我玩電子遊戲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時候第一次玩電子遊戲的情景……   在我六歲的夏天,爸爸迷上了玩手機。無論在哪裡,只要在空閒的時間,他都會在一旁玩起手機來。   有一天,我趁著爸爸睡覺,媽媽去上班了,我便偷偷地拿出爸爸的手機來玩。打開手機後,左按按,右按按,我打開了一個介面程式。剛巧,那正是爸爸玩的遊戲——「皇室戰爭」,於是我就偷偷地玩。   正當我玩得津津有味時,爸爸起床了。他看到我在玩他的手機時,他教訓我說:「小孩子不應玩那麼多電子遊戲!」說完,他就從我的手中取回手機。我心想:哼!你不讓我玩,我就偏要玩!於是,我想方設法把爸爸的手機騙走。但我一直也不成功,時間長了,我就沒有這個壞心思了。   現在,我的班上有很多位同學都沉迷於電子遊戲,以致影響學業,這時我才知道爸爸做的一切都是為我好。我不應偷偷地玩電子遊戲,更不應有那些壞心思,我感到十分慚愧。   現在科技發達,但我們不應依靠科技,而應學會自律。電子科技即使能幫助我們,但如果使用不當,也會令我們沉迷,所以凡事都要適可而止。   高子華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6EL
kjy07_20221009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2.10.09
獻主會溥仁小學
葉蕙蕎善用塔冷通 繪出美麗的世界
現年8歲的葉蕙蕎由5歲開始,已連續三年獲得梵蒂岡藝術賽的獎項。她自3歲開始學習繪畫,五年間參與超過150個本地及海外繪畫比賽,不時藉繪畫寫下生活逸事,現就讀主日學的蕙蕎,將於明年與媽媽及妹妹一起領洗,天主賜予她繪畫的才能,她亦認為藝術帶來的最大樂趣是, 「可以創作我的世界!」   葉蕙蕎現時就讀獻主會溥仁小學三年級,首次參加由梵蒂岡舉辦的藝術比賽「Vatic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時仍就讀幼稚園高班,她的聖父、聖子和聖神畫作榮獲冠軍,作品中天主的左手拿著藍色球狀物件,她說是地球, 「天父把地球縮小了,所以能清楚看見整個世界!」   繪本創作 善用天主的恩寵與才能   蕙蕎由小學一年級起, 開始創作繪本故事,至今寫下10本繪本,其中她把在主日學所學的信仰知識繪畫出來,完成了她首本以宗教為題材的繪本《聖經故事》,她在繪本中說: 「天主教我愛主愛人,我希望把祝福送給大家。」內容包括講述天主創造世界、諾厄方舟、聖母領報等多個聖經故事。   葉蕙蕎剛在去年及今年,也在梵蒂岡的藝術比賽中獲得亞軍,她的作品是三位天使陪伴耶穌聖嬰,她解釋為何若瑟與瑪利亞沒有在畫中:「若瑟和瑪利亞正外出找食物, 三位天使在耶穌身旁保護他。」另一作品是小耶穌在馬槽出生,她希望藉此帶出生命的喜悅。 蕙蕎的母親在女兒一歲時發現她很喜歡畫畫,葉太說:「儘管蕙蕎嬰孩時只是拿著蠟筆亂塗一番,但已見到她運用的顏色配搭十分豐富,直到她三歲開始學繪畫,作品永遠是色彩繽紛的。」   葉太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出現,蕙蕎剛升上小一,當時疫情反覆,她只能夠在家學習,葉太有見女兒熱愛繪畫,便提議女兒透過繪本寫作以充實時間,怎料一畫便愛上,蕙蕎的妹妹芍蕎也一同參與。她將每部作品印製約50本「限量版」,送給校監、校長和老師閱讀欣賞。   蕙蕎亦有記下她第一年入讀溥仁小學的校園生活,她以色彩繽紛的顏色筆,分享在學校所見所聞,「學校的顏色像彩虹,十分漂亮。門前有兩棵大樹,樹上會掉下紅色的果實⋯⋯」她細緻地描繪在疫情下參與的第一個網上直播開學禮,同學和班主任也戴上口罩一起合照,在她筆下,每人即使戴上口罩,也展現歡顏,蕙蕎說: 「因為每人也是快樂的。」她的大部分作品也提醒讀者「不要捉錯字,不要捉文法」, 只希望各人細心欣賞她的記錄,「這些也是我成長時的精彩回憶。」   鼓勵兒童體驗式學習   溥仁小學校長余詩慧指出,學校一直重視學生創作的機會,從蕙蕎的作品看到孩子的好奇心,校方也時常從教學中給予學生觀察與探索的機會,例如蕙蕎曾參與活化社區的壁畫創作,在繪畫前先認識社區,有助提升創作靈感。   本年蕙蕎在校方安排下,與手寫小巴牌工藝書法家麥錦生合作,創作一幅結合傳統工藝和藝術的「科技藝術NFT」作品,蕙蕎花上兩個月時間,負責畫下單車、柔道、乒乓球、劍擊及游泳的香港運動員。余校長說, 校外活動有助發掘兒童的潛能,「體驗式的學習活動,燃起學生的創作潛能。」   「我手繪我心」反映出蕙蕎的繪畫天份,她的母親經常鼓勵女兒多閱讀書籍,不論是中英文繪本圖書、中國神話,或是奇幻文學系列等她也喜歡。葉太表示,讓女兒自由發揮,「我只是幫助她整理內容,再寫成繪本,記下兒時經歷的珍貴回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