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30219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2.19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
彈奏古箏 演奏動人樂章
坐在古箏前,雙手輕輕放在琴弦上,徐徐奏起《瀏陽河》,雙手交替靈活地彈奏,帶出樂曲旋律的優美,節奏輕快活潑,帶給人愉快的心情。這是就讀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的張展熙兩年前參與學校才藝比賽彈奏古箏時的情景,當時全校師生為之動容,他最終贏得冠軍,這份認同和支持鼓勵他繼續在中樂上發揮所長。   「透過練習古箏,幫助我紓緩情緒,特別在疫情初期,專注在琴弦上是我最享受的時刻。」   中四學生張展熙自小學三年級學習古箏,剛於去年底在中央音樂學院校外音樂水平等級考試考獲九級古箏專業等級考試,在學校音樂科老師推薦下,中三時加入香港中樂團的香港青年音樂協會,擔任古箏樂手,去年11月,他跟隨中樂團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會演出「何占豪作品音樂會」演奏多首著名中國作曲家何占豪教授的作品,他認為機會難得。   他表示參與中樂團,與其他中樂手合奏,令樂曲音色更豐富,有更多層次可以欣賞。此外,他發現合奏的樂曲會配合不同樂器特性奏出主旋律,而非只靠單一樂器演奏,即使古箏在合奏時以伴奏為主,也有主奏的時候,因而燃起他對作曲的興趣,現在他跟隨另一音樂科老師學習鋼琴,以增進在編寫古箏樂曲的能力,「希望創作以古箏為主調的樂章,使古箏成為主旋律予觀眾欣賞。」   音樂老師鼓勵加入中樂團 張展熙於2019年入讀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時正值疫情出現,在中一下學期,因疫情肆虐經常只能透過網課學習,他開始借練習古箏忘憂,「直到中二遇上一位新來的音樂科老師,啟發我在古箏上的發展。」   中二的首堂網上音樂課,第一課是介紹中樂,展熙表示對此印象很深刻,「我對中樂有認識及有興趣,便主動向老師表示自己懂得彈古箏。」後來學校在聖誕節前舉辦「最後一屆口罩先生」才藝比賽,這是他第一次參賽便贏得第一名;去年他在黃大仙區傑出學生選舉頒獎禮上獲得初中組優秀學生獎,他在典禮上也代表學校表演彈奏古箏。   事實上,展熙不時趁在上課前埋首溫習樂理,平日也會花上兩至四小時練習,假期的時候,一天可以練習四至六小時,最長更試過練習古箏八小時,而練習背後的辛酸,最常見是因長時間手指按弦,令手指疼痛或擦損脫皮流血,「過去多戴上右手義甲,直接用左手指肉撥弦,或按歌曲的原創而不戴義甲。」現在他也聽從古箏老師建議,雙手也會佩戴義甲練習保護手指,並鑽研戴上義甲後在音域上作出更多變化。   「學習古箏使我更專注,希望將來繼續在古箏有專業的發展。」對於只有少數男生彈奏古箏,他認為男生在力度、手掌肌肉力量或手掌均較女生大,彈奏時展現剛陽之氣,而女生手指幼細,彈奏古箏更靈活,他說男女學習古箏各具優點,可作互補。   該校校長何家欣欣賞學生張展熙在彈奏古箏的能力與自信,展現音樂才華,她認為,展熙演奏古箏的背後花上不少時間練習,對於他的努力予以肯定,也彰顯生命的意義。   「彈古箏時彈錯音而不理會,配合和弦會顯得不和諧,這是不變的真理。」張展熙說從追求音樂的完美是他的目標,正如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中教導學生追求真理,他希望懷著這信念,繼續投入對古箏的熱愛。(高)  
kjy01_20220529_fade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5.29
景林天主教小學
提供多元活動 助學生發展潛能
(本報專題)如果你今個週末沒有安排節目,不妨到石澳逛逛!石澳被喻為香港最美的小漁村,除了有沙灘,最近還多了一個打卡點,就是「穿上」景林天主教小學四年級學生龍家信藝術設計的戶外電箱。   家信早前參加了港燈舉辦的「減碳New Mission」戶外電箱設計創作比賽,從逾480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選為小學組的季軍。他的作品最終在石澳大風坳的電箱中展出,美化環境的同時,也在社區推廣低碳環保的信息。   「這個作品以環保為主題,畫中有環保風車,也有由太陽能發電的高樓大廈;四周有很多花草樹木,可以令空氣更加清新。」家信介紹他的創作時說,他運用在常識科學習到的環保知識,透過作品向大眾傳遞環保信息。   參加比賽 發展潛能 在剛過去的特別假期,家信與父母及弟弟一起到石澳觀賞作品,看到畫作能被公眾欣賞,「這感覺特別不同,很開心。」   家信經老師邀請參加比賽,他感激學校提供很多機會,讓他發展潛能。例如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藝術展,在禮堂展出全校學生的作品,當中也邀請低年級學生與家長一起創作,視藝科主任何嘉瑩老師說:「希望把藝術推廣至家庭層面,讓爸爸媽媽也參與。」   家信感恩學校的栽培,因此,本年被老師選為校園藝術大使後,他肩負起職責,「多參加視藝活動,也要努力讓同學知道視藝有多好玩!」   音樂、視藝、體育  成就最有價值的自己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獨特的,各人有自己的專長、興趣及能力。」校長何詠懿說。因此,為培養學生的潛能,學體藝活動組余顯宜老師及唐仲恆老師指出,學校每星期皆有「周三課外活動時間」,為學生提供管弦樂團、漫畫班、英文辯論、排球隊等不同活動,學生可按興趣,報讀不同課程,余老師說: 「即使家境貧困的學生,也有機會參與課外活動。」   本學年,學校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培育他們對音樂、藝術及體育的興趣和潛能, 在低年級推行「MVP」計劃。   「MVP」分別代表「Music」、「Visual Arts」及「Physical Education」,一、二年級學生在音樂、視覺藝術及體育中揀選了有興趣的範疇後,便會參與學校安排的項目。何校長說:「MVP 也代表Most Valuable Player,希望計劃能幫助學生成就最有價值的自己」。   引起學生興趣 引導他們發展潛能 在「MVP」計劃中,音樂科為學生安排敲擊樂、小提琴及歌詠團的活動。音樂科主任古兆恆老師解釋,小提琴比較受家長歡迎;敲擊樂則能訓練學生的節奏,有助他們將來學習其他樂器。「音樂不一定是學習樂器。」另一位音樂科主任鄧穎妍老師補充,小朋友喜歡唱歌,而歌詠團活動除了能提升學生唱歌的技巧,也對他們說話能力有幫助。   視藝科主任蔡思慧老師指出,MVP中視覺藝術提供創意繪畫、輕黏土、塑膠彩繪畫、小手工、藝術家欣賞及創作,讓初小的同學接觸到不同媒介的藝術,「學生可以先發掘自己對哪一方面的藝術有興趣,到高年級可以選擇相關的活動」。   在體育方面,體育科科主任李樂恩老師介紹學校為學生提供籃球、花式跳繩、旋風球、射擊、地壺球。另一位體育科科主任吳紹紘老師補充說,活動中包括一些新興的活動,例如旋風球、地壺球,期望能引起學生對運動的興趣。   景林天主教小學為學生提供不同活動,發展潛能,學生的反應如何?三位五年級學生皆指出,他們參與了不同範疇的課外活動,讓自己得到全面發展。當中,學生陳玥寧參與田徑運動,經常隨校出戰60米、100米的跑步賽事;李可晴參加藝術體操和古箏等活動,感恩學校給予許多演出的機會,挑戰自我;洪紫熙除了參加藝術體操、躲避盤等體育活動,還學習小提琴,「我在節日中,也會彈奏給父母聽,與他們分享我的學習成果。」三位學生在分享學習成果時,充滿自信,可見計劃幫助他們,成就更美好的自己。(吳)  
kjy01_20220306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3.04
教區學生勤練樂器 為教區建堂籌款
(本報專題)聖奧斯定主教曾說:「唱歌是雙倍的祈禱。」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你會用歌聲向上主祈禱嗎?  因為疫情嚴峻,教區籌募建堂及發展基金委員會早前公佈,原訂於2月25日舉行的「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會延期舉行。這個音樂會陣容強大,動員天主教學校學生、堂區神父、傳教會、修會和教友音樂人等。雖然音樂會還未公布確實日期,但有份參與演出的教區小學學生並沒有因此鬆懈, 反而努力在家練習,期望有一天為觀眾獻上完美的演出,傳達出演出的主題 ——「凡事盼望」。 為建堂籌款   學生交流演奏技巧 在教區小學約九分鐘的演出過程中,同學會以鋼琴、小提琴、豎琴、大鼓、手鈴及古箏等樂器,演奏由三首歌曲分別是《希望》、《卡農》、《雲上太陽》合併而成的樂曲,並由合唱團同學同場獻唱。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五年級學生張逸參與合唱團的部份。他在這次的表演中,最深刻的歌詞是《希望》中的一句「心中的冀望,終於都靠岸,未曾絕望」,提醒他縱使遇到困難, 「都不要打定輸數。」例如,他曾試過考試成績不理想,但他並沒有灰心,反而會努力,期望下次做得更好。 籌款音樂會的舉辦目的,主要是為教區籌募經費興建新聖堂、增建天主教墳場骨灰龕位及維修各區聖堂經費之用。張逸雖然不是教友,但每逢週末都會參與主日學及彌撒,「有團體遊戲,也會講聖經」,十分歡樂。所以他希望能出力為建堂籌款,使更多小朋友可以去聖堂及參與主日學。 參與演出的學生陸續在早前的聖誕節收到樂譜,並開始勤加練習;當中在暫停實體課堂前,部份學生更在聖安德肋小學進行一次小型合奏排練。同校的另一位五年級學生梁正楠在表演中打大鼓。他一直喜歡節奏感強的樂器,認為這次活動加深不同學校學生之間的交流,在上次的排練過程中,他與另一位負責敲擊樂的同學,互相分享演奏技巧,獲益良多。 自四年級起開始學習敲擊的天主教佑華小學六年級學生張新星,她亦被老師邀請參與大鼓的表演。她認為敲擊訓練,能培養她對音樂的節奏感、專注力和耐性,「這是難能可貴的機會,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在家中努力練習   加深對教會認識 「學校開學禮、聖誕節等日子,學校都會帶我們到聖堂參與祈禱禮。」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六年級學生溫煦說。溫煦與另一位五年級同學周羽翹將會演奏鋼琴。他們認為這些活動更讓他們認識天主教信仰。 雖然學生現時不能回校練習,溫煦與周羽翹都會跟隨大會提供的音樂錄音,在家中彈奏,以更好準備表演。 彈奏豎琴的聖方濟愛德小學學生龐琛言,除了在家中作個人排練,亦在上豎琴課時,請教導師。另一位學生侯潁姿更指出在家中練習古箏時,家人便是她的觀眾。 負責教區小學表演的其中一位統籌、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校長梁綺媚表示,來自不同學校的表演者屆時會穿上制服,「象徵我們是一家」,呼應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的主題。 梁校長認為這次音樂會為學生是難得的經驗,「除了代表學校參與這教區盛事外,也藉此認識教會,是一次福傳的機會。」(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1031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10.29
聖芳濟各書院 「一人一樂器」陶冶性情 鼓勵學生發展音樂才能
「學習樂器固然好,但費用不便宜,而且需要購買樂器,所費不菲。」大家可能曾經有過上述想法,想學習樂器,卻害怕增加家庭負擔。現在大家毋需苦惱了 —— 聖芳濟各書院推行「一人一樂器」計劃,鼓勵中一學生在學校所提供的中西樂器組別中選取一項參加,中樂包括二胡、琵琶、柳琴、中阮和古箏,西樂則有夏威夷小結他和古典木結他。校方得到教育局全方位學習津貼資助,添置相關樂器,讓學生借用一年;上述津貼同時支付樂器導師費用,讓學生可以在無經濟顧慮下學習,發掘音樂潛能。 負責「一人一樂器」計劃的張桂嫦老師解釋,音樂科其實包含三部份,分別是聆聽、創作和演奏,她希望同學認真嘗試學習演奏一種樂器,故此推行相關計劃。學習時間亦刻意與常規課堂分隔,安排在週六進行,讓同學更能集中精神學習。鑑於好些中式樂器的外形相似,張老師先給同學們介紹樂器,認識它們的外貌,並作簡單示範, 讓同學清楚了解樂器的性能和音色,從而選擇心儀的樂器進行學習。 樂器班採取小班教學形式進行,一般10人至15人一班, 加強師生互動,導師按學生的能力編訂教材,促進學習。學生可以向學校借用樂器、或自備樂器上課。為了令學生積極參與,同學的出席率和表現一併計算入音樂科成績內。張老師希望同學們學懂音樂技巧之餘,藉此訓練他們做事要有恆心,學習樂器也當如此,好能培養年輕人的耐性,期望他們體會「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演出感受。若果學生選擇學習中樂,則更有合奏機會,從而也可學習與人相處,改善溝通技巧。 張老師欣慰地表示,樂器班師生關係融洽,學生耐心聆聽及接受導師教導。張老師不諱言,男生一般稍欠耐性,希望即時看到成果,例如期望短時間內成功彈奏出一首樂曲。當然,一切需要時候磨練和不斷練習才行,所謂「欲速則不達」。 目前就讀中三的李心盈與林曉樂在升讀中一時, 分別選擇學習古箏和木結他,兩人不約而同表示,一直心儀相關樂器,所以選擇學習。李心盈自言懂得一些音樂基礎,再加上對古箏興趣濃厚,所以學習時不覺得困難,上了兩至三堂樂器課後,已經能夠成功彈奏一首樂曲,非常開心。相反,學習木結他的林曉樂表示,起初學習感到非常困難,特別是結他的指法難於掌握, 感激導師非常耐心教導自己,最後彈奏出短短的歌曲。 兩位同學笑言父母喜歡自己學習樂器:「因為我們忙於練習樂器,減少了玩手機的時間。」李心盈表示,妹妹是合唱團成員,表妹則學習結他,兩人在音樂上的成績推動自己學習古箏。林曉樂與學習鋼琴的姐姐亦互相分享心得,教導對方學習不諳的樂器,母親生日時更合奏生日歌,笑稱姐妹倆稍後需要一起練習,留待父親生日時再次獻技。 李心盈和林曉樂直言「一人一樂器」計劃令自己愛上音樂,李同學表示,學習音樂必須專心閱讀樂譜,讓自己更有耐性,做事更加專注;林同學則表示,現時每星期相隔二至三天便練習結他,每次練習一小時,自從學習結他後,自己更具自信,特別是以結他成功彈奏流行曲,極富滿足感和成就感。 兩人對音樂懷著遠大夢想:李同學希望他日以優異成績入讀星海音樂學院,林同學則盼望他日回饋母校,秉承學校的傳承精神,將自己的結他知識傳授師弟妹。 聖芳濟各書院的「一人一樂器」計劃不純是教授樂器演奏,更是一種全人教育,讓學生發揮藝術潛能,作好人生規劃,排除萬難,努力向夢想進發。(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