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30305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3.05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正向教育日 助學生抗逆解難
(本報專題)「我相信天主創造人也是珍貴,儘管每人也有缺陷或不完美的地方⋯⋯但不要緊,正因著不完美,更教我們要鍛鍊個人能力。」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甘陳富文校長在一次生活教育課中分享「我的正向人生」時,以自身患有弱視的經歷勉勵學生抱著不放棄的精神,因為「機會永遠是留給繼續嘗試的人」。   「我在小時候遇到意外導致弱視,視力未能發展,我是一位視障人士,患有弱視……左眼只餘下兩成視力,右眼也不多於五成視力。」陳校長透過片段向學生分享自身經歷時帶出正向的人生觀,她時常記起母親鼓勵她:別只著眼自己視力問題便選擇放棄,應妥善掌管自己的生活,盡力找方法解決困難,「我相信自己要比其他人勤力,更練習到過目不忘的能力,非常專心學習,並抱著不放棄的精神。」   該校自2021學年推行三年學校發展計劃,以全校參與模式「持續推動價值教育, 培育學生正向人生觀」作為首要關注事項,培養學生抗逆及反思能力,掌握情緒管理並學習以正面態度解決困難。   負責學生生活的顏青霞副校長指出, 校方引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 沙利文博士( Dr Martin Seligman)提出的PERMA幸福理論作為推動價值教育的基礎: 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全情投入 (Engagement)、正向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生命意義(Meaning)以及成就感(Achievement)。生活及價值教育小組由上學年起,為中一至中六同學在班主任帶領的生活課中認識價值教育,及認識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真理、生命、愛德、家庭和義德;本學年集中認識「正向人生」的正向教育。剛於1月18日,向全校舉辦「正向教育日」,學生走遍校園每個角落,體驗與正向價值相關的遊戲與活動。   全面體驗正向人生 在活動開始時,學生代表在台上以手語帶領全校師生跳唱校歌,顏副校長認為, 校歌最能代表學校對學生的期望,有分於台上跳唱校歌的中四學生李偉文也對校歌內容有所感悟,「校歌中的一句『共為人類締殊光』,教我要做好本分,努力為社會帶來貢獻。」他希望藉著校園生活,學習更多助人的價值。   正向教育日為各級設置主題,中一級舉辦「擁抱失敗日營」,要求學生接受不同挑戰:限時砌出最高的積木,或是掀桌布、拋水樽等遊戲,從挑戰遊戲中不斷嘗試,學習正向的成長思維。 中二至中六各級共同完成6米乘3米合共72幅以正向價值為題的巨型數字畫。首次與同學合力拼砌大型壁畫的中三學生李鎧彤表示,與同學一起繪畫時互相討論畫成後的圖像是怎樣,她說製作過程中互相分工,即使繪畫時出錯,也一起找出解決方案。   該校為推動正向教育,持守正面價值觀,在正向教育日推出選擇劇場「同守無欺」,劇中圍繞校園欺凌,帶出拒絕欺凌,學習互相尊重,推動防止校園欺凌教育。中三學生周意晴認為,劇中內容使她印象深刻,她憶述年幼時曾受欺凌感到難過,但此劇場提醒她反思人與人之間需要和平相處,不能因一己私利而作出傷害他人的行為。   PERMA幸福理論   當天校園圍繞著五項PERMA幸福感元素設置拍攝區域,邀請學生重新認識及肯定自己的能力。   平日由操場步上校舍的樓梯,天花上升起多個彩色繽紛的氣球,每個氣球掛有一張彩虹卡,只要抬頭一望,便見到多個由同學寫上一件自己快樂的事情:「和朋友一起時」、「假日與母親一起繪畫」、「今天上學沒有遲到」、「成功約會朋友打羽毛球」等;在球場的羽毛球網架,貼上學生寫上自己的天賦才能及閃亮點,這些也從學生第一身角度帶出正向關係以及全心投入的正向價值元素。顏副校長認為,當學生閱覽其他同學的看法,也是一個學習歷程,「其實快樂也可以互相學習。」   早在正向教育日舉行前,學校已舉行不同的價值教育活動,希望學生從生活中認識及探索自己的價值觀。   中二學生郭婥然記起母親為她準備的生日會令她最開心,「母親預先準備生日布置,也悄悄地邀請我的朋友到家中,當我回家時朋友也向我送上生日驚喜。」現在再回想,她說母親為自己製造的驚喜很難忘,也為母親對女兒表達的愛表示感恩;中二學生陳兆君在生活課寫上「一件令你流淚的事」時,憶起小學曾經歷長輩離世的悲痛,在喪禮上泣不成聲,「現在回想,我更明白珍惜眼前人。」生活及價值教育小組組長蕭婉雯老師稱,希望學生多從生活中了解自己,從發掘自己或回顧往事中,懂得感恩,建立正向思維。   欣賞自己的天賦與價值   只要學生認同自己是最佳朋友、最細心、最正面、最幽默風趣、最勇敢等,學生也可以手持寫有以上榮譽的獎盃,站在領獎台上拍照留念,藉此肯定個人成就感。顏副校長認為,一般外界介定的成功,只局限於學術或體藝的能力,學生應多角度思考, 「每人也可以有不同方面的成就,學生應多欣賞自己,學習正向思維。」   該校計劃於2023學年設立校本價值教育框架,並參與天主教教育事務處的「天主教學校宗教教育支援同行計劃」,繼續在全校推動價值教育,結合校訓「謙愛勤誠」、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以及教育局近年推動的價值觀教育: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和勤勞。「以上元素已導向學生正向的人生。」蕭婉雯老師表示,期望學生在六年的中學教育,塑造成為一位「崇真人」。(高)  
kjy13a_20230305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3.05
孩子的自傷行為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自傷的行為時,應該怎樣處理呢?自傷行為不只出現在成年人中,也可出現在小孩和青少年身上。常見的自傷行為, 包括用指甲抓傷自己、以尖銳物件傷害自己身體、將身體撞向硬物等,以上屬於一些直接自傷的行為,另外也有一些間接自傷的行為,例如不進食或過度進食、進食後嘔吐、濫用酒精或毒品、進行其他高危行為等。有時候,孩子的自傷行為不容易被發現,家長應該多加留意孩子的整體行為狀況,注意有沒有可疑的行為現象,例如孩子常常孤立自己、減少跟其他人接觸、晚上比較夜才睡覺、較長時間躲在房間或浴室內、不理會天氣,而長時間穿著長袖衣物、喜歡同時佩戴多個手鐲、為他們的傷口編造其他藉口、有時提及有關自傷的事情、在社交平台分享一些自傷的圖片等。   假如家長發現這些行為,應該及早介入,盡快避免這些行為的發生,以免自傷行為愈來愈頻密和嚴重。孩子行為的背後,一定有其原因,家長應該嘗試了解原因,看看可否處理。自傷背後較常見的原因,就是情緒低落不穩,然後以自傷行為來發洩情緒。另一自傷行為的原因,就是希望進行一些激烈的行為,以吸引別人的注意。孩子出現這些自傷行為後,家長應該留意在孩子生活中,有沒有一些導火線或成因,例如孩子面對學習或考試的壓力、與家人或朋友分離、在學校被欺凌、被虐待、經歷其他創傷事件、朋輩間的爭執或暴力事件等。   遇到孩子出現自傷行為時,家長應該留意孩子有沒有一些潛在的情緒問題,監察有沒有情緒問題的症狀,例如情緒低落、焦慮、社交退縮、失眠、胃口減少等。另外, 家長也可跟學校老師聯絡,查詢孩子在學校的情緒行為表現,也可轉介至社工進行跟進和緊密監察,假如懷疑孩子有情緒問題,也可直接找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進行評估和跟進。   重點: 1. 有時候,孩子的自傷行為不容易被發現, 家長應該多加留意孩子的整體行為狀況,注意有沒有一些可疑的行為現象。 2. 自傷背後較常見的原因,就是情緒低落不穩,然後以自傷行為來發洩情緒。另一自傷行為的原因,就是希望進行一些激烈的行為,以吸引別人的注意。 3. 遇到孩子出現自傷行為時,家長應該留意孩子有沒有一些潛在的情緒問題,監察有沒有情緒問題的症狀。
kjy13_20230115  A 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1.15
再談愛駁咀的孩子
近期發覺愈來愈多年幼的孩子愛駁咀,有位一年級的家長投訴自己的孩子極喜歡駁咀,家長提任何意見,他都要駁咀,而他們的論據非常幼稚,若家長不依從他們的意見,便大吵大鬧,直到家長接受他們的意見為止。這家長問有方法改善嗎?   在去年10月,我已處理過同樣的問題,但孩子的年齡比較大,似乎不適用於一年級孩子;因為一些設定不能用在小孩身上。據一些發展心理學家指出:孩子的心理發展,在一定的程度上,會出現一些反叛的情況,他們的反叛,並非如年青人般,向權力挑戰。一年級孩子的反叛,只是看看家長對他們意見的看法,並沒有因為家長不聽從他們意見,而做出反叛的行為, 迫家長就範,但這並不表示,年幼孩子的意見就可以不必理會,這會限制孩子的創意思維,使他不再有自己的思維,凡事只跟隨著成人的意見,完全沒有自己的看法。因此, 當孩子向你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長應小心處理。首先:家長應指出孩子提意見的方法及態度,是不是用駁咀的方式提出,抑或心平氣和地提出,這一點家長必須留意;切不可因為孩子年紀小,他的意見可不必理會。同時,家長可能要矯正孩子一些想法,使他的想法更接近現實,不至太虛無飄緲,只是幼稚和突發的想法,這樣,對孩子日後成長有莫大的裨益。   其次,家長應該同時指出:今天他的意見不被接納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年紀小,而是因為當中有未盡完善的地方,例如……,然後加上家長的建議,讓孩子看到一個完整的意見,使他日後再提更好的意見。   最後,家長不要用看不起的眼光去處理孩子的意見,這樣一來,孩子不再提意見,這回他真的在駁咀,使家長更難處理這問題。各位家長,你不妨試試,我們容後再討論吧。     重點: 1. 年紀小的孩子愛駁咀,多是一個試探家長的方法,並無特別惡意。 2. 反之家長以看不起的眼光對待,反而限制孩子的創意思維。 3. 家長同時要矯正孩子提意見時要考慮的因素。
kjy10_20220925new_fade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2.09.25
喜樂幼小-動態
青山天主教小學•教師工作坊   ( 本報訊) 青山天主教小學早前為教師舉行「STEM學習教材製作」工作坊,讓教師動手製作科學作品。   教師利用竹枝、橡筋等簡單材料,以能量和機械力學原理為基礎,紮作一座投射器,準確地操控槓桿, 便能將乒乓波投射到遠處。   與此同時,為了讓教師了解Micro:bit的效能,學校安排他們編程,然後下載電子感應器,配合測試工具顯示泥土的濕度,有助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這次工作坊,增進教師在電子科技、科學及數學的知識。   此外,該校亦舉行「精神健康」教師工作坊,由教育心理學家黃晉婷主講。工作坊中有幾個不同環節, 例如:熱身活動「魔鬼及天使」。老師以「魔鬼」的角色找出高危因素;另外以天使角色協助有問題的學生。老師也分組討論可以怎樣從不同的途徑了解學生的背景及幫助他們。教師討論出實用的方法, 關顧學生。(少)   香港教區學校聯會小學二區   (本報訊)長洲聖心學校於9月8日舉行開學祈禱會,由馬浩恩神父引領師生透過聖詠、讀經、分享、信友禱文,祈求天主繼續在新學年福佑學校這個大家庭,各成員能常懷感恩的心,懂得欣賞別人給予的恩惠和幫助,並從生活中以愛德為基石,付諸行動,以愛還愛,以生命影響生命。   祈禱會結束前,校長伍麗英勉勵學生在新學年要有新的祈望、新的目標,之後便帶領同學們共同默禱。(樂)   海怡寶血小學•新學年感恩祭   (本報訊)海怡寶血小學於9月7日舉行開學感恩祭, 由香港仔聖伯多祿堂主任司鐸梅杰神父主禮。   學校本學年的牧民主題為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之「生命」。在感恩祭中,梅神父以聖經中「撒種的比喻」,引導學生明白種籽有生命,若被農夫撒在石頭上、路旁、荊棘中,實在是不能生長,唯有撒在好的土地中,有足夠的陽光和水分,它們才會漸漸成長。他比喻學生就像是一塊良田,接受了天主的聖言(種籽) 後,發芽成長,努力學習,做聽話的孩子。   當天,師生投入參與感恩祭,學生高聲頌唱聖歌,一起懷著感恩和喜悅之情,讚頌上主。(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