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30219L  new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2.19
聖若瑟英文中學
科技與生命教育 彰顯仁愛
(本報專題)「從科技與生命教育,向學生帶出關顧與關愛,培養學生責任心,正好回應校訓『臻於至善、力行仁愛』的精神。」聖若瑟英文中學潘永强校長說,該校近年推動STREAM教育中,也希望提升學生創科的能力,更期望學生在一所天主教的學校裡,從中學習到天主教教育的價值觀。   踏入2023年,是聖若瑟英文中學創校65周年。回想1958年,該校由孫保祿修士創辦,孫修士曾說:「教育的對象是兒童,是青年。他們不僅是學生,同時也是許多父母的愛兒,是國家社會的支柱,更是天主所最寵愛的孩子。我們不僅要他們得到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得到愛、得到天主的愛。」該校多年來一直秉持孫修士的寶訓,配合時代需要,近年推動STREAM教育(科學、科技、宗教、工程、藝術及數學),於本年慶祝創校周年以「銘感主恩典,創科展明天」為主題,潘校長說:「培養在創意科技上創造無限可能時,也帶來天主是愛、生命無限的意義。」   這個無限的可能,正好展現出該校即將新設的Smart Space—— 天花上的燈光形狀呈現infinity,一個無限的標誌。Smart Space將於3月18日慶祝創校65周年的典禮中舉行祝福禮,希望藉著Smart Space為學生提供一個智能及舒適的學習區域,學生在此課室學習創新科技的知識外,場內設有觀賞區,也可用作舉辦AI賽事。   AI課程結合天主教教育 該校於本學年獲選為「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下稱計劃),成為十所領袖學校之一,校方與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及教育學院的團隊協作,在教育、研究和開發人工智能(AI)技術,把AI教育融入課堂,日後推廣至全港學校。聖若瑟英文中學派出兩位任教資訊及通訊科技科的教師參與上述計劃,透過參與教學分享研討會及工作坊等,把AI的教學知識帶到學校。   參與計劃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科主任李天民表示,發展AI課程,培養學生善用資訊科技外,也直接回應天主教教育強調生命教育的重要。他舉例說,在AI教學上關注人工智能道德的考慮,「在現今科技,人工智能愈趨普及,在發展科技時,也要顧及對人的同理心同樣重要。」他期望向學生傳授AI知識的過程中,同時分享箇中意義。   該校由本年起,為中一至中三級的電腦課堂引入AI課程,例如製作AI智能車,學習連接感應器、電機等,在製作中作為編程工具。   事實上,該校近年著重把創科元素注入宗教,例如透過科技來認識校園:校內的聖像、宗教壁畫等旁邊設有二維碼簡介內容;校內網站裝設360度虛擬實境導覽,從網上瀏覽校園,可以見到該校創辦人孫保祿修士與學生的銅像,網上導覽連結孫修士忌辰紀念祈禱會的影片作介紹;操場一帶的馬賽克壁畫展示多個宗教故事,以及詳細介紹校園每個角落。   生態角展示科技與生命 六年前,該校設置「生態角」,正是科技與推動生命的意義的例子,林君謙副校長表示,於初中科學課上設有生態角學習,從中學習不同生物的生態。藉著認識生物學習生命的意義,「學生在照料牠們時難免會經歷死亡,在妥善地照顧牠們時學習如何珍惜生命,及培養責任感。」同學們在生態角至今已照顧逾40種合共80多個爬蟲兩棲類及溫血生物,包括綠雙冠蜥、金頭巨蜥、墨西哥鈍口螈、七彩變色龍、鬃獅蜥、紅腿象龜、粟米蛇、鸚鵡等。   就讀中五的李衍樂與鄧旻肇擔任生態角的組長,兩人表示,生態角可以看到學生善用科技應用外,更懂得尊重及珍惜生命。   生態角內設有用作監測動物的生態,量度溫度、濕度等儀器;也開發專為生態角而設的應用程式,記錄餵食時間、份量等;也定時記錄動物的重量、體型大小等。此外,生態角也裝設了智能家居系統,如在每個飼養箱裝上開關感應器,門戶一旦開啟會亮起紅燈,預防及提示動物走失;校園設有量度風速、溫度及濕度的數據儀器,系統根據數據及資料,調整動物在箱內的氣候情況。   信徒李衍樂認為,參與生態角後學會自律及責任心,「因為人類是大自然的管理者,要負起照顧的責任,每天上學會分配時間去看顧牠們,用心照顧牠們的需要。」他說為生態角設計程式也小心謹慎,例如按生物的增減或從電腦程式中去除錯誤而要更新應用程式時,每次也會複檢,確定程式無誤才更新,他曾經試過寫錯程式,需與老師查找問題直到完全解決為止,「我喜歡寫程式,也喜歡照顧動物,能夠兩者結合是很開心的事情,使我更投入學習。」   「在生態角有句話『生命無等待』,見到動物需要照顧不可以視若無睹,這一刻你不幫助牠,牠有機會因缺乏照顧而死。」鄧旻肇強調,成員各有崗位,負責照顧不同的生物,「但是,只要進入生態角,見到有需要的便會自發作出跟進。」   該校於2021至2024年的學校發展計劃中,以「善用科技資源,發展創科特色」為目標,余藹盈副校長表示, 科技與創新是學與教的其中一項重點項目,為培養學生的創科技能,在校本課程及活動均為學生提供與創科相關的內容。潘永强校長認為,「力行仁愛」,正好在學生善用科技照料動物的過程中體現出來,學生更明白珍惜生命,也懂得妥善管理天主賦予人們的大地及資源,帶出生命教育的精神。(高)
kjy10_20230219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3.02.19
喜樂幼小-動態
彩雲聖若瑟小學•遊戲日   (本報訊)彩雲聖若瑟小學早前舉行「一、二年級遊戲日」。學生共進行五個項目,包括「穿穿插插」、「分分秒秒」、「兜兜轉轉」、「收收藏藏」、「八八掛掛」。各個項目包括跑、跳、擲等活動元素,藉此讓學生發揮不同的運動能力。比賽時,每班學生都積極為同學打氣,氣氛熱鬧。   除了學生的比賽,當日還有「親子競技」。比賽中,父母與子女都盡顯他們的默契。學校期望藉此幫助親子的溝通,從而增進親子間的了解。   此外,該校也舉行全校旅行日,一至三年級學生前往大嶼山迪欣湖;四至六年級學生前往大埔海濱公園。學生在目的地進行分組活動,有的在玩集體遊戲,有的在草地上野餐,有的在草地上追逐,玩得不亦樂乎,增進彼此友誼。(少)   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II 區)•聯校公教生活動   (本報訊)福德學校、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聖博德學校、天主教博智小學、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華德學校、天主教聖華學校、慈雲山天主教小學、天主教伍華小學及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合共150多位師生、校長早前到善導之母堂及天主教伍華中學,進行聯校公教生活動,主題為「學習聖母的芳表」。   當天善導之母堂主任司鐸陳德雄神父介紹聖堂的主保——善導之母,並邀請學生向這位天上的慈母學習, 聆聽和關愛身邊的人。陳神父接著主持祈禱會,學生以聖詠讚頌上主。小學三區主席盧淑儀校長代表致送紀念卡給陳神父及伍華中學校長李宛儀,以表感謝。   此外,伍華中學師生為參加者預備豐富的活動,包括問答遊戲比賽、宗教攤位遊戲等;參加者也參與不同的小組工作坊。最後,福德學校校長衞智立邀請領隊教師完成活動問卷,回應皆十分正面。(喜)   天主教柏德學校•宗教活動   (本報訊)天主教柏德學校早前舉行親子朝聖日,讓親子一起認識天主教信仰。當天有60多名家長及師生一起前往柴灣海星堂,導賞員細心講解堂區歷史及海星聖母像的意義。校長唐國敏透過誦讀聖言及福音分享,帶領參加者一起默想耶穌誕生的奧蹟;老師亦安排了趣味問答遊戲,讓他們認識耶穌誕生的故事。   此外,該校亦舉辦宗教日,學生一起唱聖詠、進行聖像圖畫及以耶穌為主題的填色活動,並透過觀看宗教電影,認識校本年度價值主題——「關愛」及「同理心」的信息。學生更可一邊下宗教棋,一邊認識耶穌的救恩事蹟。當天,全體師生更一起巡遊全校課室,互祝平安,感受天主賜予的喜樂。(樂)   聖安當小學•主保瞻禮感恩祭   (本報訊)聖安當小學偕同辦學團體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修女,在1月17日舉行感恩祭,慶祝學校主保聖安當瞻禮。   感恩祭由聖雅各伯堂主任司鐸馬偉良神父主禮。馬神父與學生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村落發生飢荒,村民不願意與人分享食物,紛紛把食物藏在家中。有一天,有位神父探訪村莊,鼓勵他們分享食物,共同解決飢荒問題。馬神父提醒學生分享會讓人感到快樂,自私會使人失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人分享。   師生在感恩祭中,祈求主保聖人聖安當的代禱,讓學校得以持續發展。彌撒禮成後,馬神父頒發獎品給在校際比賽中獲殊榮的學生。(年)  
kjy01_20221218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2.18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展示光的文化 帶動師生身心靈成長
(本報專題)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慶祝創校60周年校慶,本年度以「若翰育才六十載.照耀他人創未來」為主題,期望學生成為地上的鹽,世界的光,發光發亮,照亮他人。   其中一個校慶活動是優化及裝修學校的圖書館,包括增添圖書館設備,重新規劃閱讀空間。新裝修的圖書館有一個大型的創世紀窗畫,由家長設計手稿,期望陽光透過窗畫射進圖書館時,學生抬頭便能看到天主的美善。   學生、校友、家長出力 設計圖書館   而由校友設計的圖書館,其中的特別之處是有一個高台,高台附近有不同高度的書架,副校長李燕芬說:「這比喻人生有高潮及低潮,但只要站在台上看,都可以看得很寬闊。這提醒學生即使處於低潮也不用灰心。因為不知何時,你也會再到達人生高潮的位置。」圖書館主任林信盈老師期望,學生在新改造的圖書館內有更愉快的閱讀體驗,吸收更多課外知識,把閱讀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圖書館內有不少位置供學生坐下閱讀,早前學校舉行了60周年校慶優化圖書館計劃——「閱讀卡位設計徵集活動」,邀請學生為兩個圖書館內的閱讀卡位進行設計,並從中挑選高小組及低小組的冠軍作品。   二年級學生黃凱梨的作品贏得初小組的冠軍。他的設計意念以海洋為主題,給同學舒適的感覺, 可以放鬆心情閱讀。 見到自己的作品出現在圖書館內,凱梨感到十分驚喜,「我十分喜歡新的圖書館,因為除了很美外,還有閱讀台階及卡位,讓同學借書及看書,並且有創世紀的壁畫作裝飾。 」   這次的圖書館裝修集結校友、學生及家長的創作,李副校長說:「這顯示不同的學校持份者,一起為60周年校慶而出力慶祝。」   效法主保 忠於天主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在本年11月底舉行了「創校60周年暨遷校20周年校慶感恩祭」,邀請夏志誠輔理主教主禮。 在感恩祭中,夏主教配合校慶主題,把象徵鑽禧的信物「光」給予在場學生,期望學生把「光」傳到不同地方,繼續實踐校訓「剛毅求真」的精神,活出主保聖若翰忠於天主的生活態度。   關顧自己心理需要 影響他人   為了鼓勵學生多關顧自己,並成為光, 照亮他人,該校於本學年為高年級學生提供靜觀尖子課程,吳宇傑主任說:「學生在疫情下,遇到很多的變化,都會有壓力或情緒的轉變,我們希望藉著靜觀減壓課程,讓學生靜心觀察,照顧他們身心的需要。」   其中一位六年級參加者陳泳嘉表示,升上六年級後,在學業方面難免會感到壓力, 所以參加了靜觀課程,希望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並給自己身心休息的機會。   在課程中,老師與學生進行呼吸練習、覺察身體感覺的練習、五感訓練等,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當刻的感受,以耐心、初心、非批判心進行自我關懷;亦透過森林療癒的體驗體會與大自然的關係, 培養對世界萬物的「同理心」。   六年級學生馮凱蕎認為,最深刻的活動是身體伸展練習,在過程中,導師一直帶領他們並教導進行一些伸展動作,「我在這個活動中學習如何透過伸展練習來放鬆心情,並覺察自己身體的不同感受, 我感到十分滿足及放鬆。」 郭子謙老師表示,在課程中,除了每堂邀請學生進行靜觀減壓活動,也會邀請他們每天晚上在家中進行練習,持之以恆地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後再回校與同學分享感受與體會。   「透過靜觀,我們希望幫助學生紓緩精神壓力,再把平安、喜訊傳出去。」宗教科主任陳啟聰主任更表示,期望在快將恢復全日制課程前,幫助學生及教師準備自己,迎接學習安排。   發光發亮 照耀他人   已服務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十年的校長胡艷芬表示,學校一直為學生提供不同機會,展現才華,例如以服務他人為主線的跨學科活動,鼓勵學生服務家人、關心社會;「除了讓學生自己有所成就外,也希望這一份成就能影響他們的師弟妹。」   胡校長表示,希望在六年的小學教育內培育孩子成為地鹽世光, 燃亮自己,使其他人得到照耀, 「今年是學校的鑽禧,而每位小朋友也是可供琢磨的鑽石。我希望學生升上中學,或出來社會工作後, 都能繼續發光發亮。」(吳)
kjy16_20221211L  rev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2.09
天主教新民書院
心靈教育培養正向價值 共建關愛社區
(本報專題)各位青年人,你們有沒有懷著希望與期盼,靜候耶穌基督的來臨?踏入將臨期第三主日,也是喜樂主日,眾人在期待聖誕節的歡樂氣氛時,天主教新民書院的學生,走到油蔴地一帶, 接觸區內的貧苦者,學生面露微笑,向對方問好, 送上飯盒,也送贈小禮物。學生透過心靈教育的培育,懷著同理心,身同感受地關顧鄰人,學習到關懷弱小,施以援手的精神,正好回應耶穌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瑪廿五35)   「當學生能夠覺察自己的能力,擴展至周遭的人和事物,從中培育學生的同埋心,覺察社會的需要,以憐憫的心腸幫助別人。」負責推動心靈教育的李翎鋒老師說,該校由去年10月推行心靈教育, 培育學生「正向生命價值,共建關愛社區」,計劃由天主教新民書院發起,聯同七所教區中學一起參與,得到優質教育基金成功撥款約96萬港元,讓八所學校推動心靈教育。   參與學校分別是天主教新民書院、聖若瑟英文中學、荔景天主教中學、屯門天主教中學、聖芳濟各書院、天主教伍華中學、高主教書院,以及聖安當女書院。上述計劃至本年12月底結束,並於本月底分別以「人生規劃」及「共建關愛社區」兩個主題進行成果分享會。   天主教新民書院以「共建關愛社區」為題,向學生推動心靈教育,校長吳華彪指出,心靈教育結合關社,培養學生建立正向生命價值,繼而貢獻個人能力,共建關愛社區,關懷身邊的人。   該校於上學年以中一級為心靈教育與關社的學習對象,學生於倫理與宗教科完成心靈札記,上學期以「自我覺察的培養」;下學期以「貢獻自己的體驗」為另一主題。本學年該校把心靈教育推展至全校參與,包括每天早會由心靈大使帶領同學敲磬,並進行靜觀呼吸以安定心靈,準備一天的學習;也在恆常的社會服務中學習實踐心靈教育等。   心靈教育融入社會服務   大約60位學生及其家人,製作共100個福袋及乾花卡,送給在油蔴地廟街的坊眾。他們參與心靈教育計劃的親子社區服務,家長與學生在服務前先在校內練習靜觀,然後才開始製作乾花卡。家長和子女一起把乾花拼貼在卡上,也一起構思祝福字句, 代表學校向外傳遞的心意:學生親手寫上「天主教新民書院祝你生活愉快!」同時附上聖經短句作福傳。中三學生陳栢深指出,是次首次邀請母親和弟弟一起參與做手工, 把心意送給他人,他喜見能在活動中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家長校董暨家教會主席吳志伻與就讀中三的兒子一起參與親子社區服務,對他而言是一個嶄新經驗,「與兒子一起製作(心意卡)時,大家也感受到溫暖和愛的感覺。」他說平日多顧慮孩子的學業事宜,學校為家長提供的心靈教育及服務的活動,讓他與兒子有更多機會相聚。   參與親子社區服務的學生,走到廟街的其中一棟唐樓閣樓,踏上陡斜及狹窄的樓梯,抵達由獻主會胡頌恆(John Wotherspoon)神父有份在Mercy HK開設的「耶穌醫生中心」,學生從胡神父的分享中了解到,這個細小的空間,服務不同需要援助的人:因確診新冠肺炎而被僱主趕出家門的外籍女傭;新來港的婦女及其子女;患重病的;染上毒癮的人等等。學生從神父在廟街服務的心志,感到十分震撼。   中二生朱耀舜認為要放下身段進行服務,「派送物資時不用害怕骯髒,也不要因幫助他人而有一份高人一等的心態。」天主教徒中四生許廣鴻表示,信仰教他明白幫助有需要的人的重要,他從校內的心靈教育培養同理心,更體察外傭離鄉背井被人遺棄的痛苦,也對於胡神父在他人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而感動。 吳華彪校長表示,學生的分享反映他們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心態去服務鄰人;李翎鋒老師欣賞學生懷著卑微及微末心的僕人身份參與服務,正好帶出心靈教育中,培養學生懷著同理心關顧周遭事物。   負責家教會的劉世育老師指出,藉著活動讓學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提醒學生不要看輕自己的能力,或以為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而無心參與,從而鼓勵學生主動服務及關愛社區。   學習靜觀 平定心神   「邀請大家調整坐姿,身體脊椎不靠在椅背,臂部佔座位的三分之一,雙腳平放在地面,雙手放鬆放於大腿上,保持頭、頸、背部成一直線⋯⋯身體放鬆⋯⋯閉上眼睛或把眼簾自然垂下,現在將以三下鐘聲開始今次的呼吸練習。」心靈大使中二級學生陳晞朗帶領眾人進行靜觀呼吸練習,他中一時自薦成為心靈大使,協助教師在早禱帶領學生靜默,「每次服務很有意義,同時也使我的心情得以舒緩。」   另一心靈大使中二生林浩蕎熱衷參與社會服務,去年在老師推薦下成為心靈大使,她說藉著接受心靈教育的培訓,同時把服務融入於心靈教育中,遇有壓力時便善用所學讓自己放鬆,也會把當中的好處與同學分享,這一切令她感到饒有意義。   陳兆雄副校長表示,每次服務時學生一起祈禱,靈修元素能幫助學生成長,更懂得以同理心看待社會。   吳華彪校長指出,選擇由初中生開始推展心靈教育,正是「把一粒種籽放在同學的內心,學生有能力幫助他人的感受,可以為他們帶來滿足感,日後或會把經驗向外傳揚, 延續服務精神。」此正好回應該校主保聖人聖紐曼樞機(John Henry Newman)常強調,不要等待自己最好的時刻才發揮所長,應把握現在,盡力去服務他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