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中學動態
2023.03.17
喜樂中學-動態
德蘭中學四位禁毒領袖•參加新加坡海外交流團
(本報訊)德蘭中學四位學生:周安悅、林樂漫、李碧瑤和李浩欣早前榮獲第一屆禁毒領袖金獎,每位學生獲得港幣5,000元獎學金,並獲邀前往新加坡交流。
新加坡交流團於1月25日至30日舉行,四位學生連同銀獎得主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的學生一同參與,活動包括「讚賞午宴」,宴會的出席者包括新加坡政務部長費紹爾、中央肅毒局局長黃思松、新加坡的禁毒團體及青年大使。
德蘭中學四位學生在宴會上介紹她們在校內以「劇本殺」形式,配合不同的攤位遊戲,舉辦為期五天的「禁毒週」,以推廣禁毒資訊。除了介紹香港的禁毒工作,雙方亦交流推廣禁毒的心得和經驗。
四位學生透過面試和篩選,取得資格,成為20間中學之一,早前參加第一屆禁毒領袖學院,並榮獲金獎,她們均表示,有機會前往新加坡進行交流,不僅代表德蘭中學,更是香港的禁毒領袖代表,與海外政府官員和機構作交流,感到十分難忘。(教)
明愛馬鞍山中學•學生與葉維昌真情對談
(本報訊)明愛馬鞍山中學於本年度繼續舉行生命盛宴名人系列講座,邀請不同界別的知名人士分享人生經歷,延續學校「生命有價」的精神。是次講座邀得曾在戰區負責國際救援工作的葉維昌擔任嘉賓,向師生分享他在巴勒斯坦和阿富汗為非政府組織工作的經歷及體會。
葉維昌向同學分享自己投身國際組織工作的經歷,他表示,自己在屋邨長大,家境並不富裕,縱使他在大學時期已參與人道支援工作,但畢業後仍先任職投資銀行以回應家人的期望。任職四年後,他先後兩次報考國際紅十字會,最終成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駐外代表。他表示,做事前習慣預先規劃,當有目標便要作好充分的準備。當被同學問及對青年的寄語時,葉維昌指出香港地方細小,的確限制了青少年的視野,令青年只看到單向的出路,他提及絕少在國際組織看到港人的身影。他勉勵同學不要限制自己的人生選擇,要勇敢往不同的方向發展,多接觸新事物,多外出學習知識,擴闊自己的視野,尋找更多元化的出路。(教)
明愛莊月明中學•畢業同學祈禱禮
(本報訊)明愛莊月明中學早前為應屆中六同學舉行畢業同學祈禱禮,主題為「點點心意.點點情」,由慈幼會士陳鴻基神父主禮。
祈禱禮上,陳神父以一名美國軍人兒子回家的短片,勉勵同學參加公開試好像要好好準備上戰場,而學校則是同學的家,有需要可回校得到支援和幫助。禮儀最後由神父灑聖水並以覆手禮逐一祝福畢業同學。
隨後,由校長、家教會主席及學生會成員為畢業同學送上勉勵的祝福話語和短片,而家教會更送贈甜品為畢業同學打氣加油。(教)
聖安當女書院•援助土耳其賬災義賣
(本報訊)土耳其南部接壤敘利亞邊境的地區於本年2月6日接連發生兩次強烈地震,大量建築物倒塌,傷亡無數。聖安當女書院全體師生響應香港明愛的呼籲,於2月21日舉辦「土耳其、敘利亞賑災籌款日」,內容包括愛心義賣、愛心午間音樂會、愛心便服日、線上募捐等,希望教育學生以行動實踐關懷,協助災民早日渡過困境。
「愛心義賣」活動由午膳時間開始,方便全校學生分批參與。活動共設三個攤位,學生義工把募集所得的物品按類出售,例如書籍、衣物、布偶、文儀用具、烹飪用品等,為災民籌募善款。家長教師會義工親手編織手工花、烘焙愛心曲奇及芝士撻、製作健康水果杯等。學生會亦發起「愛心午間音樂會」,邀請老師、同學上台獻唱,通過歌聲祝福災民,並發放正能量訊息。
盼望是次舉辦「土耳其、敘利亞賑災籌款日」,喚醒大眾對土耳其災情的關注,帶動更多人加入愛的行列,實踐愛主愛人的精神。(教)


中學專題
2022.12.09
天主教新民書院
心靈教育培養正向價值 共建關愛社區
(本報專題)各位青年人,你們有沒有懷著希望與期盼,靜候耶穌基督的來臨?踏入將臨期第三主日,也是喜樂主日,眾人在期待聖誕節的歡樂氣氛時,天主教新民書院的學生,走到油蔴地一帶, 接觸區內的貧苦者,學生面露微笑,向對方問好, 送上飯盒,也送贈小禮物。學生透過心靈教育的培育,懷著同理心,身同感受地關顧鄰人,學習到關懷弱小,施以援手的精神,正好回應耶穌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瑪廿五35)
「當學生能夠覺察自己的能力,擴展至周遭的人和事物,從中培育學生的同埋心,覺察社會的需要,以憐憫的心腸幫助別人。」負責推動心靈教育的李翎鋒老師說,該校由去年10月推行心靈教育, 培育學生「正向生命價值,共建關愛社區」,計劃由天主教新民書院發起,聯同七所教區中學一起參與,得到優質教育基金成功撥款約96萬港元,讓八所學校推動心靈教育。
參與學校分別是天主教新民書院、聖若瑟英文中學、荔景天主教中學、屯門天主教中學、聖芳濟各書院、天主教伍華中學、高主教書院,以及聖安當女書院。上述計劃至本年12月底結束,並於本月底分別以「人生規劃」及「共建關愛社區」兩個主題進行成果分享會。
天主教新民書院以「共建關愛社區」為題,向學生推動心靈教育,校長吳華彪指出,心靈教育結合關社,培養學生建立正向生命價值,繼而貢獻個人能力,共建關愛社區,關懷身邊的人。
該校於上學年以中一級為心靈教育與關社的學習對象,學生於倫理與宗教科完成心靈札記,上學期以「自我覺察的培養」;下學期以「貢獻自己的體驗」為另一主題。本學年該校把心靈教育推展至全校參與,包括每天早會由心靈大使帶領同學敲磬,並進行靜觀呼吸以安定心靈,準備一天的學習;也在恆常的社會服務中學習實踐心靈教育等。
心靈教育融入社會服務
大約60位學生及其家人,製作共100個福袋及乾花卡,送給在油蔴地廟街的坊眾。他們參與心靈教育計劃的親子社區服務,家長與學生在服務前先在校內練習靜觀,然後才開始製作乾花卡。家長和子女一起把乾花拼貼在卡上,也一起構思祝福字句, 代表學校向外傳遞的心意:學生親手寫上「天主教新民書院祝你生活愉快!」同時附上聖經短句作福傳。中三學生陳栢深指出,是次首次邀請母親和弟弟一起參與做手工, 把心意送給他人,他喜見能在活動中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家長校董暨家教會主席吳志伻與就讀中三的兒子一起參與親子社區服務,對他而言是一個嶄新經驗,「與兒子一起製作(心意卡)時,大家也感受到溫暖和愛的感覺。」他說平日多顧慮孩子的學業事宜,學校為家長提供的心靈教育及服務的活動,讓他與兒子有更多機會相聚。
參與親子社區服務的學生,走到廟街的其中一棟唐樓閣樓,踏上陡斜及狹窄的樓梯,抵達由獻主會胡頌恆(John Wotherspoon)神父有份在Mercy HK開設的「耶穌醫生中心」,學生從胡神父的分享中了解到,這個細小的空間,服務不同需要援助的人:因確診新冠肺炎而被僱主趕出家門的外籍女傭;新來港的婦女及其子女;患重病的;染上毒癮的人等等。學生從神父在廟街服務的心志,感到十分震撼。
中二生朱耀舜認為要放下身段進行服務,「派送物資時不用害怕骯髒,也不要因幫助他人而有一份高人一等的心態。」天主教徒中四生許廣鴻表示,信仰教他明白幫助有需要的人的重要,他從校內的心靈教育培養同理心,更體察外傭離鄉背井被人遺棄的痛苦,也對於胡神父在他人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而感動。
吳華彪校長表示,學生的分享反映他們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心態去服務鄰人;李翎鋒老師欣賞學生懷著卑微及微末心的僕人身份參與服務,正好帶出心靈教育中,培養學生懷著同理心關顧周遭事物。
負責家教會的劉世育老師指出,藉著活動讓學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提醒學生不要看輕自己的能力,或以為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而無心參與,從而鼓勵學生主動服務及關愛社區。
學習靜觀 平定心神
「邀請大家調整坐姿,身體脊椎不靠在椅背,臂部佔座位的三分之一,雙腳平放在地面,雙手放鬆放於大腿上,保持頭、頸、背部成一直線⋯⋯身體放鬆⋯⋯閉上眼睛或把眼簾自然垂下,現在將以三下鐘聲開始今次的呼吸練習。」心靈大使中二級學生陳晞朗帶領眾人進行靜觀呼吸練習,他中一時自薦成為心靈大使,協助教師在早禱帶領學生靜默,「每次服務很有意義,同時也使我的心情得以舒緩。」
另一心靈大使中二生林浩蕎熱衷參與社會服務,去年在老師推薦下成為心靈大使,她說藉著接受心靈教育的培訓,同時把服務融入於心靈教育中,遇有壓力時便善用所學讓自己放鬆,也會把當中的好處與同學分享,這一切令她感到饒有意義。
陳兆雄副校長表示,每次服務時學生一起祈禱,靈修元素能幫助學生成長,更懂得以同理心看待社會。
吳華彪校長指出,選擇由初中生開始推展心靈教育,正是「把一粒種籽放在同學的內心,學生有能力幫助他人的感受,可以為他們帶來滿足感,日後或會把經驗向外傳揚, 延續服務精神。」此正好回應該校主保聖人聖紐曼樞機(John Henry Newman)常強調,不要等待自己最好的時刻才發揮所長,應把握現在,盡力去服務他人。(高)


中學動態
2022.03.04
喜樂中學 動態 2022.03.06
天主教修會學校聯會•舉辦學校領導工作坊
(本報訊)天主教修會學校聯會於1月14日在普照中學,為學校領導舉行修會願景與使命實踐工作坊,是次主題為「修會辦學團體的願景和使命——承傳與同行」,邀請天主教香港教區周守仁主教以及慈幼會會士梁偉才神父主講。因應疫情為減少社交接觸,大會向280位屬校之領導層提供網上直播。
曾擔任學校校監15載的周守仁主教,談到教育及青年培育的體會及見解時,以耶穌會的辦學理念及華仁書院的牧民經驗帶領會眾作反思。周主教指出修會學校不單只是天主教學校,更要於辦學上凸顯辦學團體的獨特性,透過靈修及教育環境薰陶學生,以活出修會的會祖所寄望的獨有特質。他指出學校為開放思維的辦學團體,所有教育工作者及家長也成為重要的使命伙伴。周主教認為所有教師也要持守學生培育為首要的教育使命,修會學校更需要為新教師和中層管理人員提供具體及連續性的同行培育計劃,使所有參與教學的工作人員在各方的支援下明白辦學團體的教育思維,透過不斷反思,深化一己的教學信念,並以辦學團體的方針與學生同行。
第二部份的主題講座由慈幼英文學校的宗教科主任梁偉才神父主講,題目為「慈幼會的牧民方向及實踐」。梁神父以第一身的經驗,就會祖鮑思高的教育理念以及其學校日常的整體培育為方向。
梁神父指出慈幼會著重人的成長,以拯救人靈為目標,希望學生隨生活體驗深化在靈德育上的培育,達致「以教育作福傳、以福傳作教育」。他以慈幼英文學校靈德育及公民教育委員會的全校整體培育計劃作示例,就學生、善會組織、教職員及家長培育作引子,思考如何於日常的學校層面全面落實辦學團體的宗教理念。最後,梁神父在席上介紹慈幼青年的牧民支援,讓大家於青年培育方面有更多不同的新點子。
工作坊的尾聲,天主教修會學校聯會主席郭明英修女指出在校內推動宗教及德育培育工作時,應以小步子改善不足之處,讓各持分者能緊密配合。(教)
聖母玫瑰書院天主教教師日
(本報訊)聖母玫瑰書院宗教教育組早前舉行天主教教師日,主題為「萬事萬物中找到天主」。
靈修聚會分兩部份,聚會先以默觀祈禱開始,然後每位公教教師挑選一枝康乃馨,進行感官連繫的五感練習,感受花朵的生命力,再運用其他花材,為辦學團體顯主女修會的修女及學校教師常經之處,創作出共22小盆花藝作品,將新一年的祝福帶給修女們,同時把天主創造之美帶到教師工作日常之中。
其後,眾人在靜修時間閱讀聖言,結合個人插花時與花材共處的經驗,然後以「沒有前設和不具判斷地主動聆聽對方」及「願意分享內心深處被碰觸的地方」為原則,分組進行聖依納爵的靈修交談,從中聆聽天主聖神的說話,感受聖人具「生命力」的深度交談。(教)
聖安當女書院•主保瞻禮祈禱聚會
(本報訊)聖安當女書院早前舉行主保聖人瞻禮祈禱聚會,師生透過讀經及分享,了解聖安當在聽見福音後毅然變賣一切財產來救濟窮人,然後到曠野不斷祈禱及研讀聖經,最後成為曠野隱修的始祖,藉此鼓勵同學倣傚聖安當,虛心聆聽上主的聖言,積極回應主的召叫。
當日,全校師生齊向聖人祈禱,求聖安當指導各人在生活中實踐聖經的教誨。(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