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中學動態
2023.01.06
喜樂中學-動態
石籬天主教中學•參與義賣為明愛籌款
(本報訊)石籬天主教中學早前在校內及聖若望宗徒堂舉辦「2022年度明愛小型賣物會」,賣物會以銷售毛公仔、玩具和日常用品作義賣,宗教組老師和學生義工努力進行義賣,學生慷慨解囊,為明愛籌募善款。兩項籌款活動,總共為香港明愛籌得接近兩萬港元。
此外,該校亦有參與於寶血會思源學校舉行的荃灣明愛慈善賣物會,校監、校長、華天祿神父、宋啟文神父也到場支持師生。學生協助攤檔義賣,亦自行設計了兔子射擊遊戲。
一眾參與義工服務的學生表示,能夠再次投入義工服務而感恩,除了珍惜與同學一起參與社區服務的機會外,亦加強與陌生人交談的勇氣和銷售技巧。學生希望日後能夠繼續參與更多義工服務。(教)
德貞女子中學•向學生推動價值觀教育
(本報訊)德貞女子中學早前邀請城市女青年商會主辦之「全港時尚專業女性選舉2022」之獲獎嘉賓,到校與全級中五學生於個人發展科課堂環節中進行分享,透過活動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培養學生全人教育的重要。
是次活動分享主題為「展翅追夢•活出真我」,來自不同行業及社經地位的嘉賓,透過自己的專業工作、社會服務、文化藝術等領域的貢獻,與該校學生分享成功背後的動人故事,也教導學生生命的可貴。活動中眾嘉賓鼓勵學生勇於接受挑戰,並培養堅毅不屈的可貴精神;與此同時,讓學生明白到與家人和朋輩間互相支持的重要性,並希望學生凝聚力量,勇於追夢,為社會創造更多正能量。(教)
嘉諾撒培德書院•聖誕音樂祈禱會
(本報訊)嘉諾撒培德書院全校師生早前聚首於禮堂,參加聖誕音樂祈禱會。
祈禱會上,培德歌詠團「Lodatelo」 獻唱十多首聖誕聖詠,並配合話劇和聖經誦讀,跟同學一起默想聖母領報、耶穌誕生、天使向牧羊人報喜、賢士朝拜聖嬰等信息,希望喚醒同學反思聖誕節的意義和思考天主賦予自己的使命。
祈禱會後,同學參加宗教培育組與英文科合辦的聖誕嘉年華,活動包括多個攤位遊戲、自拍即影即有、交換聖誕卡、製作精美的聖誕手工和彩繪等,讓同學分享來自天主的愛和祝福。是次聖誕慶祝會重拾久違了的歡樂聲,全校師生一同慶祝「厄瑪奴耳——天主與我們同在」的平安和喜樂。(教)
香港鄧鏡波書院•慈青善會幹事派遣禮
(本報訊)香港鄧鏡波書院早前為三個慈青善會的幹事進行就職及派遣禮,同日並為所有中六同學進行祝福禮。
三個慈青善會包括慈青天主教同學會、慈青輔祭及讀經組,以及慈青曙暉愛德服務團,就職及派遣禮於聖母無原罪慶日的感恩祭中進行,由慈幼會張心銳神父主禮。禮儀中也為中六生舉行祝福禮,求天主讓這些幹事及所有中六同學都能充滿信、望、愛三德,在校園裡,社會中實踐愛主愛人的精神,並在生活中喜樂地善盡本份,成為福音的傳遞者。
張心銳神父在講道中以砌圖為比喻,他以人就好像是砌圖,每一塊也十分重要,需要一起建構完整的畫面,從而帶出每人也是獨特及有價值的,他邀請學生要在不同崗位中好好發揮。他又特別提醒同學要效法聖母不被罪惡所影響,更要培養覺察的功夫,主動與人、與天主修和。(教)


中學專題
2022.12.09
天主教新民書院
心靈教育培養正向價值 共建關愛社區
(本報專題)各位青年人,你們有沒有懷著希望與期盼,靜候耶穌基督的來臨?踏入將臨期第三主日,也是喜樂主日,眾人在期待聖誕節的歡樂氣氛時,天主教新民書院的學生,走到油蔴地一帶, 接觸區內的貧苦者,學生面露微笑,向對方問好, 送上飯盒,也送贈小禮物。學生透過心靈教育的培育,懷著同理心,身同感受地關顧鄰人,學習到關懷弱小,施以援手的精神,正好回應耶穌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瑪廿五35)
「當學生能夠覺察自己的能力,擴展至周遭的人和事物,從中培育學生的同埋心,覺察社會的需要,以憐憫的心腸幫助別人。」負責推動心靈教育的李翎鋒老師說,該校由去年10月推行心靈教育, 培育學生「正向生命價值,共建關愛社區」,計劃由天主教新民書院發起,聯同七所教區中學一起參與,得到優質教育基金成功撥款約96萬港元,讓八所學校推動心靈教育。
參與學校分別是天主教新民書院、聖若瑟英文中學、荔景天主教中學、屯門天主教中學、聖芳濟各書院、天主教伍華中學、高主教書院,以及聖安當女書院。上述計劃至本年12月底結束,並於本月底分別以「人生規劃」及「共建關愛社區」兩個主題進行成果分享會。
天主教新民書院以「共建關愛社區」為題,向學生推動心靈教育,校長吳華彪指出,心靈教育結合關社,培養學生建立正向生命價值,繼而貢獻個人能力,共建關愛社區,關懷身邊的人。
該校於上學年以中一級為心靈教育與關社的學習對象,學生於倫理與宗教科完成心靈札記,上學期以「自我覺察的培養」;下學期以「貢獻自己的體驗」為另一主題。本學年該校把心靈教育推展至全校參與,包括每天早會由心靈大使帶領同學敲磬,並進行靜觀呼吸以安定心靈,準備一天的學習;也在恆常的社會服務中學習實踐心靈教育等。
心靈教育融入社會服務
大約60位學生及其家人,製作共100個福袋及乾花卡,送給在油蔴地廟街的坊眾。他們參與心靈教育計劃的親子社區服務,家長與學生在服務前先在校內練習靜觀,然後才開始製作乾花卡。家長和子女一起把乾花拼貼在卡上,也一起構思祝福字句, 代表學校向外傳遞的心意:學生親手寫上「天主教新民書院祝你生活愉快!」同時附上聖經短句作福傳。中三學生陳栢深指出,是次首次邀請母親和弟弟一起參與做手工, 把心意送給他人,他喜見能在活動中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家長校董暨家教會主席吳志伻與就讀中三的兒子一起參與親子社區服務,對他而言是一個嶄新經驗,「與兒子一起製作(心意卡)時,大家也感受到溫暖和愛的感覺。」他說平日多顧慮孩子的學業事宜,學校為家長提供的心靈教育及服務的活動,讓他與兒子有更多機會相聚。
參與親子社區服務的學生,走到廟街的其中一棟唐樓閣樓,踏上陡斜及狹窄的樓梯,抵達由獻主會胡頌恆(John Wotherspoon)神父有份在Mercy HK開設的「耶穌醫生中心」,學生從胡神父的分享中了解到,這個細小的空間,服務不同需要援助的人:因確診新冠肺炎而被僱主趕出家門的外籍女傭;新來港的婦女及其子女;患重病的;染上毒癮的人等等。學生從神父在廟街服務的心志,感到十分震撼。
中二生朱耀舜認為要放下身段進行服務,「派送物資時不用害怕骯髒,也不要因幫助他人而有一份高人一等的心態。」天主教徒中四生許廣鴻表示,信仰教他明白幫助有需要的人的重要,他從校內的心靈教育培養同理心,更體察外傭離鄉背井被人遺棄的痛苦,也對於胡神父在他人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而感動。
吳華彪校長表示,學生的分享反映他們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心態去服務鄰人;李翎鋒老師欣賞學生懷著卑微及微末心的僕人身份參與服務,正好帶出心靈教育中,培養學生懷著同理心關顧周遭事物。
負責家教會的劉世育老師指出,藉著活動讓學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提醒學生不要看輕自己的能力,或以為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而無心參與,從而鼓勵學生主動服務及關愛社區。
學習靜觀 平定心神
「邀請大家調整坐姿,身體脊椎不靠在椅背,臂部佔座位的三分之一,雙腳平放在地面,雙手放鬆放於大腿上,保持頭、頸、背部成一直線⋯⋯身體放鬆⋯⋯閉上眼睛或把眼簾自然垂下,現在將以三下鐘聲開始今次的呼吸練習。」心靈大使中二級學生陳晞朗帶領眾人進行靜觀呼吸練習,他中一時自薦成為心靈大使,協助教師在早禱帶領學生靜默,「每次服務很有意義,同時也使我的心情得以舒緩。」
另一心靈大使中二生林浩蕎熱衷參與社會服務,去年在老師推薦下成為心靈大使,她說藉著接受心靈教育的培訓,同時把服務融入於心靈教育中,遇有壓力時便善用所學讓自己放鬆,也會把當中的好處與同學分享,這一切令她感到饒有意義。
陳兆雄副校長表示,每次服務時學生一起祈禱,靈修元素能幫助學生成長,更懂得以同理心看待社會。
吳華彪校長指出,選擇由初中生開始推展心靈教育,正是「把一粒種籽放在同學的內心,學生有能力幫助他人的感受,可以為他們帶來滿足感,日後或會把經驗向外傳揚, 延續服務精神。」此正好回應該校主保聖人聖紐曼樞機(John Henry Newman)常強調,不要等待自己最好的時刻才發揮所長,應把握現在,盡力去服務他人。(高)


中學專題
2022.11.27
張振興伉儷書院新設學科
加深自我認識 發揮所長
(本報專題)在喇沙精神中:「孩童們是依天主肖像而創造出來的,是我們的中心。」喇沙會屬校張振興伉儷書院的學生透過校訓「 行健自強 」,學習會祖聖若翰喇沙以「信德熱誠」的仁愛精神為青年服務,透過認識自己及社會服務,願意奉獻愛心,關懷區內孩童。
該校於本學年,在中四年級新設「個人成長與服務學習科」,課程圍繞認識個人、家庭、職業導向、社會及服務等面向,每個循環週共設10個課堂,整個學年合共有190課節,目前全級約一半學生修讀。
副校長何泰安表示,特意為中四級設立有關學科,期望學生藉此深入認識自己的個性,發掘自身品格的強弱項及美德,「學習勇於面對自己的弱項並作出修補,並把強項加以發揮,協助學生找回自己,更了解自己的需要及目標,轉化為學習的原動力。」
他指出,學生透過參與社會服務,發掘自己的仁慈,或從中發掘領導才能;學生在學習不同的個性和品格中, 學習與人相處;此學科亦要求學生寫下自己的「家庭圖」,了解原生家庭如何影響自己的成長等。
「填寫家庭圖,認識與家人的關係,令我反思自己的不足,學會承認問題及作出改善,感到釋懷。」中四學生鍾卓言說,未接觸家庭圖以前,甚少會思考與家人的關係,認為一切也是理所當然,他表示當認真思考與家人關係時,讓他更了解自己。
讓媽媽充電 讓孩子放電
剛在10月中至11月初的四個週末,該校大約45名中四學生,在西灣河聖十字架堂, 與港島東區的兒童一起玩樂,活動由該校與明愛婦女發展計劃合作,為劏房戶婦女及子女提供減壓及活動,當婦女到中心參與活動時,學生負責照顧其子女,提供集體遊戲, 幫助兒童提升社交能力,學生也藉服務貢獻社區,何副校長認為,活動有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及能力感。
學生參與兒童託管,需要預先學習照顧兒童的技巧並分工合作,有的負責帶領遊戲,或專門照顧年紀較小的兒童。鍾卓言在活動中,不時會稱讚兒童的表現,即使他們在遊戲中落敗,卓言也會說出欣賞之處,並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另一學生郭展搴與兒童一起遊玩時,則會刻意遷就兒童讓他們勝出,希望他們投入其中。
學生吳學林表示,近年因著疫情令他甚少機會參與社會服務,他把握是次服務的機會,珍惜與兒童共聚的時光, 「孩子主動向我說,參與活動很開心,更期待下次再相聚。」
「有小朋友不願與母親分離而哭泣,我便主動陪伴他,拖著他的小手,與他一起玩遊戲,後來得到他的信任,看到他投入活動而感到快樂。」李樂浚同學說,這讓他反思自己與弟弟的關係,他與弟弟年齡相差10 載,過去與弟弟甚少交流, 這次服務他發現「小朋友也喜歡有人陪伴,即使是年紀比我小的人也可以視為朋友。」
這新設的學科藉著義工服務啟發學生不同的長處, 其中陳啟峰同學善用主動的個性,主動接觸較為被動的小朋友;學生王洛文則按兒童的年齡或能力,安排進行適切的活動,「年幼的參加者,會和他們繪畫或摺紙,亦有兒童自備玩具,我會藉此與他們打開話匣子。」
該校於本學年除了關顧基層婦女及兒童外,也計劃服務在港的小數族裔及難民,讓學生在多元的服務體驗中,作出不同形式的社會關懷。
職業導向規劃未來
「個人成長與服務學習科」也為學生提供一系列職業導向,包括到物理治療中心認識物理治療師的工作,前往傢具設計公司及物業管理公司進行考察等。
學生呂啟晉表示,課程為學生提供與職業相關的經驗,幫助他按個人興趣尋找未來路向;學生李樂浚也認為實務的工作經驗分享非常實用,例如自己熱愛足球,當聽到物理治療師經常照顧運動員傷患時,驅使他對該行業產生興趣。
「能夠趁著學生面對公開試的壓力前, 鼓勵他們了解自己,日後在升學及思考未來路向方面均有幫助。」何泰安副校長說,相信學生可以善用天主賦予的能力,在中學階段中培養出正確的價值觀。(高)


中學專題
2022.10.30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五餅二魚・集腋成裘給基層送暖
(本報專題)聖經裡記載了耶穌「增餅奇蹟」:耶穌把兒童手中的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祝福以後,分送給約5,000人果腹,他們吃飽以後,收集剩下的碎塊共裝滿了12筐。(參若六8-13)這個奇蹟帶出耶穌是生命之糧。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過去三個學年均以「五餅二魚・無限溫暖」為主題,動員數百名學生,向社區的貧苦者送上物資,給予他們祝福和關愛。
2020年疫情爆發,令不同階層的生活大受影響,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潘盛楷校長有見疫情尤其影響社會上最邊緣的一群,遂發動師生力量,成功向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提供的緊急援助,申請得20多萬港元,成立了「五餅二魚,無限溫暖」領袖訓練計劃,由學生領袖、學生義工以及教師動員近200人,進行宣傳、聯絡社區機構及基層市民、採購物資、計劃生產線、製作防疫物資福袋等,令1,500個家庭受惠。
身體力行服務坊眾
與學校一街之隔的兼善里貧窮戶眾多,中六學生兼天主教徒李沛恆說在該校就讀多年,從未試過入內了解他們的生活。當他進入兼善里的唐樓,看到走廊照明昏暗,每樓層的電錶箱電線縱橫交錯,也滿佈塵埃,天井水管也出現漏水、居住環境狹窄等問題,「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下生活並不容易,可是我派發福袋時,看到他們展露笑容,令我感動。」
五餅二魚的奇蹟令李沛恆反思自己擔當輔祭的身分,「我能否學習那位奉獻所有食物的男孩,懷著犧牲精神,為他人需要作出回應。」
看到臉上展露笑容 綻放光芒
「你好,我是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的學生,有一個『五餅二魚』義工計劃, 送上福袋,希望集合學生的力量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已連續三年參與這計劃的中六學生兼教友張桁叡說,每次挨戶探訪,向受助者遞上防疫福袋時,他也會講出以上說話,受惠者真摰的笑容使他感動,他更表示,對方臉上流露喜悅與光芒令他印象難忘。
今年張桁叡到他所屬的堂區聖老楞佐堂派發物資,他在堂區報告中宣讀學校派贈福袋的消息,彌撒後派發福袋,更有教友長者帶同孫兒連聲向他道謝,「該堂區不泛長者教友, 生活過得並不容易,派發過程中我體會一些以為微不足道的東西,對其他人而言可以是非常珍貴。」他認為「五餅二魚」代表著奉獻,也提醒他作為天主教徒,也要走出來服務他人向外分享。
另一中六學生陳爾力表示,服務前也認識「五餅二魚」的增餅奇蹟,卻難以想像如何透過服務帶出這奇蹟。在服務過程中,他逐漸明白, 「原來在派發有限的物資時,背後能為坊眾送上無限的溫暖。希望活動可以把溫暖、愛及主耶穌愛人如己的教導傳遞下去。」
宗教教育統籌主任馮翔宇指出,疫情中學生學會體察基層的需要,在去年服務時送贈的物資有一定重量,平均每個福袋重達三至四公斤, 有學生參與服務察覺福袋過重,隨即聯絡同學,把原本由長者前往聖堂取福袋的安排,改為由學生親自送遞。她指出,學生懂得從中汲取經驗,並作出適切調整,也是在參與服務時學習的成果。
有份參與活動的長天全人教育基金,基金發起人兼主席方西河是該校舊生,他說活動結集舊生力量,提供不同的資源及網絡,希望活動可以傳承每一代的長天學生,與師弟一起參與社會服務別具意義。
今年的「五餅二魚・無限溫暖」的活動有近百名學生參與,當中30人事前接受領袖培育訓練,有份參與培訓的中四學生林宥希從訓練中認識24 項品格強項,從而發掘自己在批判思考及分析力強等能力,因而負責管理物資的職務,協助同學製作生產線,以最快時間包裝數百個福袋,他說活動有助他加強與團隊合作與溝通的能力,當遇上出錯時,他感激同學也會主動支援,令活動暢順舉行。
五餅兩魚福袋
該校每年準備的福袋內的物資,按當時需要而定,第一年疫情初期,口罩成為福袋中最重要的物資;第二年得到恩人捐獻大量糧油食品,每袋福袋也有兩公斤白米;本年也有米、罐頭、麪粉、乾糧等物資,特別之處是福袋內必備「五個餅和兩條魚」,潘盛楷校長希望人人也記得「五餅二魚」的聖經故事,在生活裡集合每人微小的力量,送上無限溫暖。他指出「五餅二魚・無限溫暖」已成為該校的核心價值,培養學生自發回應社區需要, 讓生活於困難中的一群,仍感到他人的關懷,學生也學習在逆境中自強,並懂得安慰別人, 帶出校訓「自強不息」的精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