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中學動態
2023.02.12
喜樂中學-動態
聖嘉勒女書院•升學資訊日
(本報訊)聖嘉勒女書院早前舉行升學資訊日。校長陳黃碧瑜指出,學生在主保聖人聖嘉勒「真理必勝」的引領下走向光明,同時秉持「智、義、勇、節」四樞德,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位副校長分別就學與教、全人發展,及入學報名程序作介紹。學校自中一開設英國文學科,並透過舉辦英語廣播、英國文學戲劇比賽等活動,為學生創設濃厚的英語學習環境。學校亦十分重視經驗學習,積極安排課室以外的多元學習,如電影欣賞、旅行日、球類比賽等,以擴闊學生的視野。
在校友分享的環節,校友馮思珩醫生感恩當年在老師及學姐的引導下,充滿信心地面對第一屆文憑試的考驗。她表示,老師當年鼓勵她要時刻裝備自己,調整良好的心態,有助她日後面對工作的種種挑戰。
當日有管弦樂團、中國舞蹈隊等精彩演出,盡展學生的才藝。學校還安排了校園導賞,讓參觀者親身感受學校的學習氛圍。(教)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35周年 校慶開放日暨升中資訊日
(本報訊)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早前舉行35周年校慶開放日暨升中資訊日,展示學校特色及師生成果,亦舉行升中選校講座及創新科技體驗日。
校長何應翰在升中選校講座中,向家長講解升中選校策略及介紹情意教育。他指出學校致力培育勤學、關愛、尊重、堅毅、珍惜和誠信的震夏人素質,深願每一位學生都能才德兼備,成為社會上可靠的棟樑。該校透過實踐心靈教育,提升心靈素質,培養師生對生命的深層檢視。此外,為了讓小六學生有實踐面試的機會,老師為區內小六學生提供「中一入學模擬面試」,讓學生們早作準備。
此外,在創新科技體驗日當天,於學校操場上展出全港青年STEAM比賽,及「人工智能AI及社會智能SI」參賽作品,參賽的中小學逾40間。(教)
德貞女子中學資訊日
(本報訊)德貞女子中學早前舉辦資訊日,向區內小六家長及同學簡介升中資訊及本校概況。
為了讓小六家長及同學對升中資訊有更深入了解,該校為家長舉辦升中資訊講座,讓家長了解本校的辦學理念及升中要求;而小學生則同步參與升中模擬面試,為未來升中面試作好準備。
在講座及模擬面試後,該校安排多項活動讓家長和同學參加,包括校園遊踪、迷你教室、English CAFÉ、德貞有心人之「創意手作坊」、科學科與STEM活動、英文科及日語科攤位等。
迷你教室方面,設有音樂科「鼓吓 BEAT IT!」、視覺藝術科「塑膠彩漸變印花布袋設計」,及科技與生活科「聖誕雪球蛋糕」等活動,讓同學體驗中學所教授的課題。(教)
梁式芝書院•學習活動日
(本報訊)梁式芝書院中二級同學早前到鹽田梓參與學習活動日,由鹽光保育中心的工作人員提供導賞,讓同學了解鹽田梓村的文化及生態保育。
在導賞的過程中,同學認識了小島的鄉情,自然保育、簡樸生活等價值,同學亦前往島上的聖若瑟小堂,了解聖若瑟主保聖人,更認識到鹽田梓是天主教早期在香港的主要傳教地區。該聖堂亦被評為亞太地區文化遺產。
學生在旅程中欣賞造物主的創造,使其身心靈得到舒展及提升。(教)


中學專題
2022.12.09
天主教新民書院
心靈教育培養正向價值 共建關愛社區
(本報專題)各位青年人,你們有沒有懷著希望與期盼,靜候耶穌基督的來臨?踏入將臨期第三主日,也是喜樂主日,眾人在期待聖誕節的歡樂氣氛時,天主教新民書院的學生,走到油蔴地一帶, 接觸區內的貧苦者,學生面露微笑,向對方問好, 送上飯盒,也送贈小禮物。學生透過心靈教育的培育,懷著同理心,身同感受地關顧鄰人,學習到關懷弱小,施以援手的精神,正好回應耶穌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瑪廿五35)
「當學生能夠覺察自己的能力,擴展至周遭的人和事物,從中培育學生的同埋心,覺察社會的需要,以憐憫的心腸幫助別人。」負責推動心靈教育的李翎鋒老師說,該校由去年10月推行心靈教育, 培育學生「正向生命價值,共建關愛社區」,計劃由天主教新民書院發起,聯同七所教區中學一起參與,得到優質教育基金成功撥款約96萬港元,讓八所學校推動心靈教育。
參與學校分別是天主教新民書院、聖若瑟英文中學、荔景天主教中學、屯門天主教中學、聖芳濟各書院、天主教伍華中學、高主教書院,以及聖安當女書院。上述計劃至本年12月底結束,並於本月底分別以「人生規劃」及「共建關愛社區」兩個主題進行成果分享會。
天主教新民書院以「共建關愛社區」為題,向學生推動心靈教育,校長吳華彪指出,心靈教育結合關社,培養學生建立正向生命價值,繼而貢獻個人能力,共建關愛社區,關懷身邊的人。
該校於上學年以中一級為心靈教育與關社的學習對象,學生於倫理與宗教科完成心靈札記,上學期以「自我覺察的培養」;下學期以「貢獻自己的體驗」為另一主題。本學年該校把心靈教育推展至全校參與,包括每天早會由心靈大使帶領同學敲磬,並進行靜觀呼吸以安定心靈,準備一天的學習;也在恆常的社會服務中學習實踐心靈教育等。
心靈教育融入社會服務
大約60位學生及其家人,製作共100個福袋及乾花卡,送給在油蔴地廟街的坊眾。他們參與心靈教育計劃的親子社區服務,家長與學生在服務前先在校內練習靜觀,然後才開始製作乾花卡。家長和子女一起把乾花拼貼在卡上,也一起構思祝福字句, 代表學校向外傳遞的心意:學生親手寫上「天主教新民書院祝你生活愉快!」同時附上聖經短句作福傳。中三學生陳栢深指出,是次首次邀請母親和弟弟一起參與做手工, 把心意送給他人,他喜見能在活動中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家長校董暨家教會主席吳志伻與就讀中三的兒子一起參與親子社區服務,對他而言是一個嶄新經驗,「與兒子一起製作(心意卡)時,大家也感受到溫暖和愛的感覺。」他說平日多顧慮孩子的學業事宜,學校為家長提供的心靈教育及服務的活動,讓他與兒子有更多機會相聚。
參與親子社區服務的學生,走到廟街的其中一棟唐樓閣樓,踏上陡斜及狹窄的樓梯,抵達由獻主會胡頌恆(John Wotherspoon)神父有份在Mercy HK開設的「耶穌醫生中心」,學生從胡神父的分享中了解到,這個細小的空間,服務不同需要援助的人:因確診新冠肺炎而被僱主趕出家門的外籍女傭;新來港的婦女及其子女;患重病的;染上毒癮的人等等。學生從神父在廟街服務的心志,感到十分震撼。
中二生朱耀舜認為要放下身段進行服務,「派送物資時不用害怕骯髒,也不要因幫助他人而有一份高人一等的心態。」天主教徒中四生許廣鴻表示,信仰教他明白幫助有需要的人的重要,他從校內的心靈教育培養同理心,更體察外傭離鄉背井被人遺棄的痛苦,也對於胡神父在他人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而感動。
吳華彪校長表示,學生的分享反映他們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心態去服務鄰人;李翎鋒老師欣賞學生懷著卑微及微末心的僕人身份參與服務,正好帶出心靈教育中,培養學生懷著同理心關顧周遭事物。
負責家教會的劉世育老師指出,藉著活動讓學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提醒學生不要看輕自己的能力,或以為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而無心參與,從而鼓勵學生主動服務及關愛社區。
學習靜觀 平定心神
「邀請大家調整坐姿,身體脊椎不靠在椅背,臂部佔座位的三分之一,雙腳平放在地面,雙手放鬆放於大腿上,保持頭、頸、背部成一直線⋯⋯身體放鬆⋯⋯閉上眼睛或把眼簾自然垂下,現在將以三下鐘聲開始今次的呼吸練習。」心靈大使中二級學生陳晞朗帶領眾人進行靜觀呼吸練習,他中一時自薦成為心靈大使,協助教師在早禱帶領學生靜默,「每次服務很有意義,同時也使我的心情得以舒緩。」
另一心靈大使中二生林浩蕎熱衷參與社會服務,去年在老師推薦下成為心靈大使,她說藉著接受心靈教育的培訓,同時把服務融入於心靈教育中,遇有壓力時便善用所學讓自己放鬆,也會把當中的好處與同學分享,這一切令她感到饒有意義。
陳兆雄副校長表示,每次服務時學生一起祈禱,靈修元素能幫助學生成長,更懂得以同理心看待社會。
吳華彪校長指出,選擇由初中生開始推展心靈教育,正是「把一粒種籽放在同學的內心,學生有能力幫助他人的感受,可以為他們帶來滿足感,日後或會把經驗向外傳揚, 延續服務精神。」此正好回應該校主保聖人聖紐曼樞機(John Henry Newman)常強調,不要等待自己最好的時刻才發揮所長,應把握現在,盡力去服務他人。(高)


中學動態
2022.11.20
喜樂中學 - 動態
德貞女子中學敬師日
(本報訊)德貞女子中學早前舉行敬師日,並舉行「活水」壁畫祝聖儀式,由潘銘智神父主禮。
敬師日活動中,同學先撰寫感謝卡,表達對老師的謝意。在校長許燕姍、家長及師生見證下,學治會以及正、副社長宣誓就職(圖),由許校長及副校長為領袖生授章。
學治會主席、家長教師會代表及校長分別向老師致謝,學治會更送上紀念卡表達敬師之情。家長教師會代表向老師送上果籃表示謝意後,全體師生頌唱《良師頌》,感謝老師的付出和關懷。當天亦邀請了校友陳婉華為德貞100周年校慶歌詞創作比賽頒獎。全校一同欣賞由合唱團演唱的得獎作品《貞心頌》。
當天亦是該校的開學禮儀,潘神父以「敬主愛人」為題,與師生作分享。潘神父亦為學校的「活水」壁畫主持祝聖儀式,由許校長、副校長及嘉賓見證,整個儀式設現場直播,讓師生同步觀看祝聖過程。(教)
德雅中學創校60周年•舉辦鑽禧校慶啟動禮
(本報訊)德雅中學早前舉行校慶啟動禮,慶祝創校60周年,同日亦舉行領袖生就職典禮。
典禮由升旗禮掀起序幕,然後各大組織代表帶領祈禱並進行宣誓儀式,承諾會以承擔、務實的態度貢獻校園,宣誓後,隨即進行授章儀式。
其後進行校慶啟動禮,校長張嘉慧在致辭中表示,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教學模式不斷轉換,並發展更多元的學習模式。
該校藉著創校60周年,進行擺放「時間囊」儀式,邀請德雅各個組織,包括顯主女修會、法團校董會、校友會、家長代表、教師代表及學生代表擺放富特別意義的物件到箱內,回顧創校以來的重要時刻,表達對學校的謝意和祝福。其中顯主女修會會長曾美琼修女擺放慈幼會郭怡雅神父的照片、小傳及以其命名的獎學金獎狀,感謝郭神父奉獻一生,關注貧苦青年,培育青年修德成聖。
啟動禮中進行剪綵及亮燈儀式,由顯主女修會會長、法團校董會成員、校友會主席、校監、校長、副校長及助理校長一起主禮。修會會長、校監與校長施放彩炮,並點亮印有「TNSS 60」的燈牌(圖),同時大會安排印有「60」數字的大蛋糕,以賀校慶。最後,大會播放「六十周年學校宣傳短片」,及學生表演歌舞慶賀。
德雅中學鑽禧校慶將展開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將於12月21日舉行校慶感恩祭、明年1月7日舉行校園開放日,以及3月5日舉辦校友日。(教)
聖母玫瑰書院•51周年校慶聖經頌禱
(本報訊)聖母玫瑰書院於10月7日的玫瑰聖母節,舉行51周年校慶聖經頌禱(圖),由慈幼會潘銘智神父主禮。
神父在講道中,引用學校校訓「純潔」及「博愛」鼓勵眾人承接學校的優良傳統,藉以回應天主的愛。
「純潔」意指心裡只有耶穌基督,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如瑪利亞將自己奉獻給天主,照顧及陪伴耶穌(一心一德),也如神父、修女度獻身生活,心裡只有耶穌。人的心會傾向追尋美善的事情和價值,但也容易被誘惑,例如是金錢、戰爭及人與人的衝突等,帶走人們的心。惟有專注於耶穌身上,才不受外界的影響。
潘神父也提醒眾人,「博愛」需要被展現出來,反思在日常中所做的仁愛之事。該校創立51年反映天主對學校及眾人的愛,師生該守望相助,與所有人成為朋友,建立平起平坐、和藹、慈善的關係。(教)
聖若瑟英文中學•心靈大使計劃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中學近年積極發展心靈教育。除了較早前參與「啟.動.心靈」學校計劃,去年參與「優質教育基金聯校心靈教育計劃」。
為鞏固學生在心靈教育課的學習,及達致該校長遠發展心靈教育的目標,過去一直培育學生擔任心靈大使。
該校的心靈大使計劃,旨在培養學生領袖,帶領各級同學透過靜觀呼吸、靜觀進食及肌肉鬆緊練習去覺察自身情緒,認識思緒和四感,學習培養專注力。早前心靈大使與校園電視台合作(圖),於早會時段廣播靜觀呼吸練習,好讓全校同學在測驗週前夕消壓,注入正念,並配合早禱靈修,將心靈教育具體融入日常生活中。(教)


中學專題
2022.11.20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創校50周年
全校分享家庭照 感受愛與被愛
(本報專題)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全校學生正準備一幅她們眼中最美麗的家庭照,於新學年拼製成巨型聖母進教之佑佈景版,於創校50周年彌撒中奉獻。該校校長郭明英修女表示,全校以「共建愛的喜樂家庭」為主題,在教育中向學生傳遞愛與喜樂,「只要學生內心感受到平安,自然懂得與人分享,把平安帶給她們的家人,以至其他地方。」
該校創立於1972年,郭修女指出,校訓「純潔仁愛」正好帶出學生懷著「純樸廉潔律己、仁厚關愛待人」的「蕭明人」特質,她期望學生在中學生涯中,在品德及學術上也有所成長。
全體學生的家庭照除了用於製作聖母進教之佑佈景版,同時也用於班中壁佈,同學們彼此分享家庭中的喜樂。副校長梁佩珊指出,學生除了家人外,在校內也有師長作為學習對象,各班別以愛與家庭的主題帶出家校合作,讓學生感到親子和師生之間愛與被愛的關係。
有學生揀選與家人外遊照片,童年照,亦有與同學歡聚等相片,中五學生吳翠瑤及羅佩珊的班別以同學作為家庭照的主題,吳翠瑤說:「學校也是我的家,我在學習或生活上遇到困難,也會和同學或老師分享,大家的關係很親密。」
全校默禱安頓心靈
踏入11月初,剛好是學校自疫情持續三年後轉回全日制上學,學生在午飯後亦恢復默禱(Meditation): 「噹!噹!」⋯⋯敲磬聲響起,班上同學自覺地安靜下來,放下眼前所有的事務,閉上雙眼,靜待四分鐘⋯⋯ 「噹!噹!」聲響再次響起後,眾人便準備繼續課堂學習。
中六生黃靜晴說,於中一至中三每天進行默禱,事隔三年再次經驗默禱令她感受深刻,「距離考中學文憑試的時間愈近,壓力也愈大,靜默四分鐘時才發現自己的呼吸短促,我提醒自己深呼吸,聆聽內心聲音以調整思緒,心情也放鬆。」她認為默禱有助她緩和學業上的壓力。
寫下感恩日誌
培養正向思維
「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旨意。」(得前五16-18)該校在本學年為全校學生送上《感恩日誌》, 先由宗教科教師在課堂介紹感恩的概念,認識感恩的態度等,學生定期在班主任課堂中使用《感恩日誌》記下值得感恩的事情。
學生每週翻開《感恩日誌》,記下對自己、對家庭或對學校值得感恩的人、事或萬事萬物:學生回想過去一週,一些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完成的目標;克服的挑戰;聽到一首動聽的歌曲;吃了一頓美味的飯,也感謝曾經幫助自己的人等。
負責正向教育的副校長方佩芬表示,希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常懷感恩的習慣,使身心靈有所成長。為讓同學建立互相欣賞的文化,學校自上學年起,每班的班房內設有「恩賞里」壁佈版, 邀請學生貼上自己欣賞同學的名字、對方的性格特質及鼓勵說話。此外,也由老師為學生作配對,也要求學生讚賞自己,方副校長說:「每人也有良好的品格,藉此鼓勵學生正面看法,懂得欣賞別人也會欣賞自己。」
愛護大地珍惜家園
為響應教宗方濟各在《願祢受讚頌》通諭的呼籲,關注全球生態,珍惜地球資源, 該校剛於11月8日向全校師生派發印有校名的環保餐具,校長郭明英修女表示,鼓勵學生身體力行響應環保,「自備餐具可循環再用,是為維持生態平衡的第一步。」
事實上,該校在硬件及軟件方面也積極推動環保意識,副校長鄧紹龍表示,近年學校參與由政府環境及生態局舉辦的「綠色校園採電學社」,安裝太陽能板,推動可再生能源,校內設有能源使用顯示板,讓學生知道學校用電情況;學校於去年參與賽馬會綠建環評學校計劃,培訓環保大使、向學生提供講座分享綠色節約能源;在學校規劃節能減排的措施,並申請認證綠色校舍等。
該校於12月3及4日,舉辦金禧校慶開放日,展示學生在學科以及學生的才能,各年級也參與其中: 中一學生於開幕禮作啦啦隊表演、中三學生舉行時裝表演、中四及中五同學負責不同科組的攤位,中六同學設有才藝表演。另外,中二級學生將會參與7月的50周年音樂劇演出。金禧校慶籌委之一的梁淑勤表示,藉此展示學生的成果,帶出學校喜樂家庭的元素, 家長與舊生參與表演及設置攤位。她舉例指出,舊生會把該校50年來不同的校服款式製成展板,供公眾拍照,並售賣穿上蕭明校服的布偶公仔等,加強學生的歸屬感。
宗教室壁畫 展現辦學團體使命
1923年,首批共六位母佑會傳教修女從意大利乘船抵達中國的河西,開展在中華大地傳教的使命,1953年母佑會在香港首次開辦教育,創立聖母書院、小學及幼稚園,以及1973年建立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等⋯⋯ 這些事蹟也刻畫於宗教室的外牆壁畫,宗教室內部亦繪畫了耶穌、鮑思高神父及協創會會祖聖女瑪利亞.瑪沙利羅。
壁畫由學生吳翠瑤、羅佩珊、黃靜晴及林倚葶繪畫,她們均表示,透過壁畫創作了解辦學團體的事蹟,每幅作品內也畫有學生,以示同學置身其中。負責設計蕭明中學壁畫的羅佩珊說,畫中展現學生愉快地投入校園生活。畫中亦有聖母進教之佑畫像,倫理與宗教教育科聯絡員黃梓彤是該校舊生, 她稱,聖母進教之佑像是該校的標記之一, 在她當年讀書時經常聽到修女表示,「聖母媽媽拖著每一位學生來到蕭明,也在聖母媽媽的祝福下學習。」
自上學年開始,該校以「共建愛的喜樂家庭」作為該校五年的學校發展目標及創校金禧主題,正好配合慈幼家庭本學年的牧民主題「在喜樂中善盡本份」,也回應教宗方濟各的宗座勸諭《愛的喜樂》(Amoris Laetitia)。郭修女表示,學校透過正向與心靈教育等,讓學生擁有正向思維,希望學生懂得分享天主無條件的愛,善用天主給予的恩寵,將來更有自信地表現自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