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30305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3.05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正向教育日 助學生抗逆解難
(本報專題)「我相信天主創造人也是珍貴,儘管每人也有缺陷或不完美的地方⋯⋯但不要緊,正因著不完美,更教我們要鍛鍊個人能力。」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甘陳富文校長在一次生活教育課中分享「我的正向人生」時,以自身患有弱視的經歷勉勵學生抱著不放棄的精神,因為「機會永遠是留給繼續嘗試的人」。   「我在小時候遇到意外導致弱視,視力未能發展,我是一位視障人士,患有弱視……左眼只餘下兩成視力,右眼也不多於五成視力。」陳校長透過片段向學生分享自身經歷時帶出正向的人生觀,她時常記起母親鼓勵她:別只著眼自己視力問題便選擇放棄,應妥善掌管自己的生活,盡力找方法解決困難,「我相信自己要比其他人勤力,更練習到過目不忘的能力,非常專心學習,並抱著不放棄的精神。」   該校自2021學年推行三年學校發展計劃,以全校參與模式「持續推動價值教育, 培育學生正向人生觀」作為首要關注事項,培養學生抗逆及反思能力,掌握情緒管理並學習以正面態度解決困難。   負責學生生活的顏青霞副校長指出, 校方引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 沙利文博士( Dr Martin Seligman)提出的PERMA幸福理論作為推動價值教育的基礎: 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全情投入 (Engagement)、正向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生命意義(Meaning)以及成就感(Achievement)。生活及價值教育小組由上學年起,為中一至中六同學在班主任帶領的生活課中認識價值教育,及認識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真理、生命、愛德、家庭和義德;本學年集中認識「正向人生」的正向教育。剛於1月18日,向全校舉辦「正向教育日」,學生走遍校園每個角落,體驗與正向價值相關的遊戲與活動。   全面體驗正向人生 在活動開始時,學生代表在台上以手語帶領全校師生跳唱校歌,顏副校長認為, 校歌最能代表學校對學生的期望,有分於台上跳唱校歌的中四學生李偉文也對校歌內容有所感悟,「校歌中的一句『共為人類締殊光』,教我要做好本分,努力為社會帶來貢獻。」他希望藉著校園生活,學習更多助人的價值。   正向教育日為各級設置主題,中一級舉辦「擁抱失敗日營」,要求學生接受不同挑戰:限時砌出最高的積木,或是掀桌布、拋水樽等遊戲,從挑戰遊戲中不斷嘗試,學習正向的成長思維。 中二至中六各級共同完成6米乘3米合共72幅以正向價值為題的巨型數字畫。首次與同學合力拼砌大型壁畫的中三學生李鎧彤表示,與同學一起繪畫時互相討論畫成後的圖像是怎樣,她說製作過程中互相分工,即使繪畫時出錯,也一起找出解決方案。   該校為推動正向教育,持守正面價值觀,在正向教育日推出選擇劇場「同守無欺」,劇中圍繞校園欺凌,帶出拒絕欺凌,學習互相尊重,推動防止校園欺凌教育。中三學生周意晴認為,劇中內容使她印象深刻,她憶述年幼時曾受欺凌感到難過,但此劇場提醒她反思人與人之間需要和平相處,不能因一己私利而作出傷害他人的行為。   PERMA幸福理論   當天校園圍繞著五項PERMA幸福感元素設置拍攝區域,邀請學生重新認識及肯定自己的能力。   平日由操場步上校舍的樓梯,天花上升起多個彩色繽紛的氣球,每個氣球掛有一張彩虹卡,只要抬頭一望,便見到多個由同學寫上一件自己快樂的事情:「和朋友一起時」、「假日與母親一起繪畫」、「今天上學沒有遲到」、「成功約會朋友打羽毛球」等;在球場的羽毛球網架,貼上學生寫上自己的天賦才能及閃亮點,這些也從學生第一身角度帶出正向關係以及全心投入的正向價值元素。顏副校長認為,當學生閱覽其他同學的看法,也是一個學習歷程,「其實快樂也可以互相學習。」   早在正向教育日舉行前,學校已舉行不同的價值教育活動,希望學生從生活中認識及探索自己的價值觀。   中二學生郭婥然記起母親為她準備的生日會令她最開心,「母親預先準備生日布置,也悄悄地邀請我的朋友到家中,當我回家時朋友也向我送上生日驚喜。」現在再回想,她說母親為自己製造的驚喜很難忘,也為母親對女兒表達的愛表示感恩;中二學生陳兆君在生活課寫上「一件令你流淚的事」時,憶起小學曾經歷長輩離世的悲痛,在喪禮上泣不成聲,「現在回想,我更明白珍惜眼前人。」生活及價值教育小組組長蕭婉雯老師稱,希望學生多從生活中了解自己,從發掘自己或回顧往事中,懂得感恩,建立正向思維。   欣賞自己的天賦與價值   只要學生認同自己是最佳朋友、最細心、最正面、最幽默風趣、最勇敢等,學生也可以手持寫有以上榮譽的獎盃,站在領獎台上拍照留念,藉此肯定個人成就感。顏副校長認為,一般外界介定的成功,只局限於學術或體藝的能力,學生應多角度思考, 「每人也可以有不同方面的成就,學生應多欣賞自己,學習正向思維。」   該校計劃於2023學年設立校本價值教育框架,並參與天主教教育事務處的「天主教學校宗教教育支援同行計劃」,繼續在全校推動價值教育,結合校訓「謙愛勤誠」、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以及教育局近年推動的價值觀教育: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和勤勞。「以上元素已導向學生正向的人生。」蕭婉雯老師表示,期望學生在六年的中學教育,塑造成為一位「崇真人」。(高)  
kjy16_20221009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0.09
明愛馬鞍山中學
全校推動生命價值教育
(本報專題) 近年明愛推動「3L」教育:充滿愛心(Loving)、主動學習(Learning),以及具備領導才能(Leading),明愛馬鞍山中學以「生命盛宴」及「有價巴士生命體驗館」,帶出3L價值教育。 何謂「生命盛宴」?   該校由本學年起,在所有學科方面相繼推動「生命盛宴」的規劃,帶出與生命相關的課題。該校邀請社會上的傑出人士,親身分享在逆境中自強不息、捨己為人的精神。例如有亞洲攀石王之稱的生命鬥士黎志偉與學生分享他的奮鬥故事:他於11年前一場車禍導致半身癱瘓,但他沒有放棄自己,坐上輪椅繼續參與攀石運動, 試過攀越獅子山,2014年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出席講座的學生聆聽黎志偉的分享時,以「自主學習筆記簿」記下學習重點,講者以其座右銘「沒有攀不過的高山」,鼓勵同學們積極面對人生,並以此作為學習目標。 助理校長廖銘輝指出,學生由上學年起,每人獲發一本「自主學習筆記簿」,「鼓勵學生在課堂或課外活動,手持筆記簿記下所學,培養自學及多反思的習慣。」他指出有學生善用筆記簿,貼上各學科的標籤,以便重溫所學。中六學生徐裕彤認為,透過筆記簿記下知識與學習重點,有助鼓勵正準備應考中學文憑試的自己, 自主學習的意識。   銘記戰地醫生分享 發奮圖強   中四學生呂閏德在生命盛宴名人系列講座活動中,聽到曾是戰地醫生的黃詠儀分享人道救援工作:在阿富汗服務時經常聽到槍聲;在匱乏醫療設備的環境下為傷者進行截肢手術等令他印象難忘,「醫生的分享令我感到每個生命的重要,她令我想將來也要對社會有所貢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呂閏德在台灣成長,初中時與母親來港定居,面對生活上的轉變,令他一直懷有負面情緒,但是自上學年參與生命價值教育後,他改變了對生命的看法,主動參與社會服務,「醫生鼓勵我,原來我的人生不只有負面,還有更多值得欣賞的事情。」   該校自本年起推出「生命有價校園導賞推廣計劃」,由學生擔任導賞員,向來訪者介紹在校園推動的生命教育,帶出生命有價、熱愛生命的信息。剛於9月20日,該校為「有價巴士生命體驗館」舉行開幕禮,曹雪蓮校長表示,將巴士公司送贈的退役巴士改裝成「有價巴士」,「翻新後的退役巴士有如賦予了第二生命,善用巴士空間,為學生提供生命教育館,認識生命的意義。」   曹校長指出,從推動生命教育向學生帶出關愛(Loving)的幅度,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或師生共同制定的方向,發展個人潛能(Leading),課堂中師生互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達致Learning,並藉著願意學習的態度,逐步培養成為一個具備自信的人。   參與共融運動會 體驗平等學習   上學年底,該校舉辦了一場嶄新的「全民共融運動會」,學生分組參與新興運動, 例如健球、布袋球等,體育科主任黎思韻指出,上述運動能切合不同能力的學生,需要彼此合作與互助,過程中學習接受同學的能力差異,學習互相尊重,帶出共融的價值。 中四學生袁卓希形容自己平日少運動, 偏愛打機,也甚少與同學一起,他表示,在共融運動會中,與同學合力完成賽事的過程很有趣,「要學習隨機應變及團隊合作,也鼓勵我多表達自己。」   VR生命場景   「有一天,你到醫院看診時,看到一位母親憂心忡忡地抱著病危的孩子,孩童需要接受器官移植才能活過來。當刻你會考慮成為一位器官捐贈者,離世後遺愛人間嗎?」 以上是置於巴士內的VR╱AR技術,及4D情境技術的其中場景,參加者走進巴士,戴上VR眼鏡,立時走進「VR生命場景」的世界。曹校長指出,倫理與宗教科加入VR生命場景的元素,讓學生從中思考人生價值。   校方期望將生命教育滲透於校園每個角落。課程方面,倫理與宗教科善用「VR生命場景」作生命分享;科學科或生物科使用「生命園圃」,從栽種觀察出天主創造的生命力等;學校寄宿部的宿生,也會在學年內定下個人成長計劃;班主任亦會向學生定下成長方向,使全校學生在身心成長上也得到照顧。(高)
kjy10_20220626_fade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2.06.26
喜樂幼小-動態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職場體驗活動   (本報訊)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上個月舉行「品格達人.正向童行」的職場體驗活動。   活動由該校的價值教育小組策劃,並邀請聖雅各福群會協辦一個模擬社區,全級小五學生化身為該社區的成員。模擬社區內設有不同的機構,為學生提供各項職業,包括教育機構、社會服務、勞動行業、娛樂消費、醫療服務、金融機構等模擬場景。   學生加入社區前,必須為自己訂立一些品格目標,以及設定甚麼是理想職業的假設。他們參與各個職業,來檢視自己所訂立的目標是否達到。學生藉著模擬市民的活動,學習思考和選擇行動時應具備的品格特質。   價值教育團隊及協辦機構從構思到實行,都以天主教社會訓導的四項原則——人性尊嚴、公益、團結互助和上下輔助的角度去考量和設計,讓學生明白生活於社區團體內, 應具備愛德和義德才可有共融團結的團體。(年)   香港教區學校聯會小學二區•公教老師靈修日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I區) 早前在聖雅各伯堂舉行公教老師靈修日,逾百多位公教同工參與。   靈修日共分三個部分,先由范錦棠神父介紹新設計的聖雅各伯堂與信友的關係,在過程中范神父提示同工要像聖徒雅各伯一樣,對復活的主充滿信心不怕困難, 把福音的喜訊傳給近人。   其後公教同工一起參與光明之路敬禮,體驗與復活的主相遇,成為「光明之子」,為復活的基督作證。   最後馮賜豪神父重申作為一個公教老師在學校的使命,在崗位上做好自己,讓同工、學生在自己身上看出「光明之子」的身分,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主愛。(喜)   聖若瑟英文小學•常識科活動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小學早前舉行常識科活動「Care The World Activities」,透過影片、角色扮演、圖書分享和海報設計等,希望學生能珍惜食物及水資源。   當天活動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第一個環節介紹「水足跡」的概念,教師藉著香港人每天用水情況的訪問,讓學生了解到水資源常被浪費及濫用,從而提醒他們珍惜水資源。   第二個環節介紹世界糧食短缺問題,引起學生最大迴響的是菲律賓貧民窟的人要依靠廚餘充飢。老師引導學生明白「食物得來不易」的道理,希望他們珍惜寶貴的食物。   活動最後以海報設計為總結,老師鼓勵學生進行反思,想想應該珍惜的東西。活動後,學校仍繼續舉行不同活動, 希望學生能放眼香港、放眼世界,讓學生能真正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 事事關心」。(樂)   寶血女修會屬校•教師發展日   (本報訊)寶血女修會早前以網上直播形式舉行「屬校小學及幼稚園教師發展日」,專題為「校園法律」,由香港調解仲裁中心主席蘇文傑律師擔任主講嘉賓,講解教育工作者需特別注意的法律責任。   寶血會總會長區綺雯修女致辭後,在講座第一部分,蘇律師介紹「教育者的法律原則與責任」,他就「沒有保護罪」作出詳盡的講解,同時舉出個案及加以分析,以釐清概念。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時刻留意學生的情況,作出恰當的處理。然後,蘇律師解答不同學校所提出的版權問題,清楚解釋相關的法例及侵犯版權的個案。   講座第二部分是介紹校園意外事故及相關的個案。蘇律師利用學童在校園發生意外的個案,剖析老師或校方在甚麼情況下需負上法律責任。他指出老師責任的法律原則是有界限的,即使意外發生,也要從多方面考慮實際的情況。   最後,在寶血會教育事務處主任蘇肖好修女帶領全體祈禱後, 是次講座圓滿結束。(少)  
kjy01_20220515new_fade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5.15
天主教明德學校
70周年校慶 愛人如己
(本報專題)天主教明德學校為慶祝校慶70周年,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其中一項是徽章設計比賽。冠軍得主是四年級學生黃沛然,他以樹木作為基本圖案設計徽章,他介紹創作時解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徽章象徵學生就像樹苗般,一直在明德成長。」沛然在樹上畫有紅、紫、綠及黃色的圓形,除了代表學校的四個社,也表示「MTCS」四個學生的品格及生活態度。   M(Modest): 謙遜、節制 T(Trustworthy):值得信賴 C(Conscientious):憑良心盡責做事 S(Sympathetic):富同情及憐憫的心   STEM是近年教育的趨勢,課程主任李苑茵老師表示,學校透過STEM 課程及活動, 例如: S T E M DAYS、STEM Maker、專題研習等, 發展和推動校本的STEM課程,增加學生對科學與科技的興趣及認知,提升他們的創意思維及解難能力。此外,學校亦會帶學生參加校外活動及比賽,豐富學生閱歷,亦有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其中,常識科主任鄧耀華老師提到STEM活動「科學幻想畫」,過程中,老師會向學生提出不同主題,例如:環保、糧食問題;再讓學生發揮想像,用筆繪畫出心中所想,「讓學生天馬行空地創作,也能接觸社會的不同層面。」   五年級學生潘芷瑤在科學幻想畫中,就著糧食議題構思出星球運送機器。她表示這考慮到因為疫情及各種災害,地球已經不適宜人類居住,所以發明星球運送機器,運送人類和物資,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學生設計作品 記錄愉快校園生活 學校積極推行STEM教育,所以白金禧校慶的其中一個慶祝活動,邀請學生使用3D打印創作。五年級學生邱思晴用3D打印機印出作品「明德小課室」,並憑此獲得亞軍,「我設計的作品有桌子、椅子,旁邊的圓柱體還可以放筆,是一件實用又美麗的作品。」   這次白金禧慶祝活動還包括「親子蛋糕設計比賽」,邀請家長與學生一起參與。五年級學生梁穎珈與媽媽合作,利用循環再用塑膠盒及家中的現成材料創作這手工。   三年級學生黃舜匡也與媽媽參與比賽,黃舜匡介紹這個兩層高蛋糕時說,上面一層展現笑臉的學生,代表校園生活的歡樂;下面一層則有學生手牽手的情景,這跟他在一年級時經歷過的「大手牽小手」服務學習計劃有關。   為推廣關愛文化及培養學生「愛人如己」的校訓精神,該校推行「大手牽小手」服務學習計劃,由五年級學生擔任朋輩輔導員,協助一年級學生適應小學生活。舜匡說:「我在一年級時,對這學校還很陌生,幸好有『大手』帶我遊走校園,我才適應校園生活。我曾受到這種祝福,所以想快點長大,成為『大手』,幫助我的師弟妹。」   價值教育 愛人如己 70年來,天主教明德學校曾兩度改名,從最初的「瑪利諾明德小學校」,後來易名「香港柴灣明德小學」,到今天的「天主教明德學校」,但「愛人如己」的校訓一直未有改變。   「我還記得在呈分試時,曾經感到焦慮,老師發現後,主動找我傾談。」王家寶老師是學校舊生,她指小學時期老師都很關愛學生,和藹可親,使她印象深刻;所以到今天成為老師, 也要以愛對待學生。   學校一直重視學生的價值教育,校長許加路表示,學校舉辦許多愛德活動,讓學生關心社區上的鄰人。他舉例,即使在疫情下,探訪長者的工作變得困難,學校早前亦舉辦活動,讓學生透過Zoom與長者玩遊戲和傾談,關心及了解長者在疫情期間的狀況,「每次愛德活動後,我們也會與學生進行反思,希望藉此能鞏固學生的價值教育。」(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