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30924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3.09.24
喜樂幼小 - 動態
聖家學校•開學祈禱會   (本報訊)為了鼓勵學生在新學年開始,多關注及實行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愛德行為,聖家學校於開學祈禱會中,以「聖家兒童愛助人」為主題,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嘗試想想如何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並伸出援手。   當日祈禱會選取聖保祿宗徒致哥羅森人書三章12至17節,內容提出幾種德行,包括:憐憫、仁慈、謙卑及寬恕,以上一切都基於愛德,因為愛德是全德的聯繫。   聆聽聖言後,教師請學生再看經文,並找出其中美德及向同學分享。校長何麗君以校內網頁2023年9月校長的話(圖),鼓勵學生做個聖家好兒童,多實踐愛德,心中常想想:「讓我試下!好嗎?」學生們也有些舉手,表示願意試試。首次參加天主教禮儀的小一學生,大部分也很留心,學習適應。(年)   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開學祈禱會   (本報訊)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早前舉行開學祈禱會,由該校校監林祖明神父主持。祈禱會主題為「努力求學尋智慧,以樂事主頌主恩」。   林神父在講道中,以「上主顯現給撒羅滿」的聖經故事,勉勵學生要向撒羅滿學習。首先要認識自己,虛心學習;其次要有慷慨的心,守望相助,樂意幫助別人;最後更要愛護團體,愛惜學校,使各人都能在學校中開心學習。   接著「行動承諾大使」帶領全體同學宣讀「行動承諾宣言」,藉著新學期開始,為自己訂立一個目標,時刻努力求學尋求智慧,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困難,成為正向、有智慧和有愛心的好孩子。   祈禱會完結前,林神父特別祝福一年級新生及插班生(圖),希望他們在主內能得到平安及祝福,在學校裡愉快地學習及成長。(喜)   聖安當小學•開學祈禱會   (本報訊) 聖安當小學早前舉行開學祈禱會( 圖) 。祈禱會分為一至三年級及四至六年級兩組同日舉行。   在祈禱會中,學生聆聽福音「塔冷通的比喻」(瑪二十五14-30)後,該校校監李笑容修女為學生講解「塔冷通的比喻」的寓意,勉勵他們善用天主恩賜的才能,並指出雖然天主賦予各人不同的才能,但只要好好運用自己的才能,天主便會加給他,使人的才能愈用愈有。   在李修女訓勉後,全體師生同心向天父禱告。然後,學生一同宣讀新學年承諾,向天主承諾在新學年,以耶穌基督為榜樣,做個孝順父母、尊師愛友、樂於助人、善用才能、追求真理的好學生,並在生活中實踐校訓「公、誠、勤、毅」。(樂)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開學祈禱會   (本報訊)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早前舉行開學祈禱會(圖),由麥冠達神父主持,主題為「用愛·齊感恩」。   麥神父在講道中,以增餅奇蹟為題,勉勵學生仿效這位兒童的犧牲精神,把他擁有的全部獻上給耶穌,在生活中不要小看自己,看見有需要的人要主動伸出援手,努力回應天主的愛。麥神父更以3L:Learning、Loving、Leading ,希望學生在新學年好好學習,關心身邊的人和發揮自己的領導才能。   另外,在祈禱會前,學生把生活上值得感恩、願意承諾的事,都寫了在祈禱卡上,表示願意像福音的兒童一樣,把自己的一切獻給天主。在祈禱會中,學生代表把聖經、手冊、課本及祈禱卡等獻給天主,祈求天主全學年的眷顧及祝福,讓所有學生都能善用主的恩賜,實踐「敬主愛人」的校訓。 最後,基督小先鋒以歌聲和舞蹈,詠唱「Gi v e Thanks」禮儀舞,營造活潑的祈禱氛圍, 承諾在新學年中時常懷著感恩之心,依賴天主, 時時祈禱。(少)
kjy16_20230416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4.16
明愛莊月明中學
推廣詠春文化 以柔制剛
(本報專題)「詠春」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明愛莊月明中學校長彭耀鈞博士師承葉問宗師的長子葉準師傅,認為詠春正好回應明愛全新的「3L」服務宗旨: 領導( Lead ) 、學習( Learn ) 、關愛(Love),「首先要了解學習功夫的原意,為自己定下可以學習的程度;學習時要有方法,了解每個動作的要求及考慮;學習功夫同時也學會容忍與包容,懷著關愛傳承中華文化。」   明愛莊月明中學本學年參與田家炳基金會資助、香港樹仁大學主辦的「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詠春師傅到校計劃」,該校是首間體驗人工智能訓練系統的學校之一,由詠春師傅到校傳授詠春「小念頭」,學生學習詠春基本拳法後,再配合人工智能的訓練系統加以練習,有效使出整套「小念頭」的詠春拳法。   柔中帶剛的功夫   彭耀鈞校長本身也是該計劃的顧問,他形容詠春功夫柔中帶剛、進退有度,期望把詠春帶入學界。其中該校參與詠春師傅到校計劃、參觀詠春拳館等,讓學生了解葉問詠春的發展歷程及基本原理及武德;詠春師傅在學界教授基本詠春拳法,其中該校學生剛於2月底到詠春體育會參觀及體驗,學生更親身與葉問宗師長孫、葉問宗師長子葉準授男葉港超師傅交流,及認識詠春體育會內的陳設,學生亦嘗試在木人樁前學習黏手訓練等。   三名中二學生盧兆祖、梁榮興及何梓楠有份參與上述計劃,他們均表示,在詠春體育會看到木人樁、未開封的八斬刀、六點半棍、牌匾刻有歷代詠春宗師多位師傅的名字、更有一尊葉問宗師雕像,有如置身於功夫電影之中,何梓楠說,曾看過葉問師傅的電影,認為詠春功夫十分有型,跟隨師傅學習後,更明白藉此自衛,保護自己。   梁榮興五歲時隨家人在佛山生活,曾學習詠春一年,事隔多年,現在再有機會學習,他說珍惜學習機會。他表示,拜訪詠春體育會時,看到牆上的牌匾, 列出師祖祖訓等訓示,令他更深刻地體會詠春文化歷史悠久,「中國文化應傳承下去,因為詠春正好代表著一種精神及生活態度。」他解釋,由詠春師傅介紹的動作,需要時間練習,不能急於求成,從中訓練他的耐性,更會集中精神,「只會專注做好拳式,不多作其他思考,學習漸久令我學會專注。」   人工智能 傳承詠春文化   要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葉問詠春發揚光大,代代相傳,除了葉問後人努力向外推廣,透過人工智能(AI)訓練系統推廣詠春,當傳統武術與科技並行,更能具備趣味性,吸引學生學習,廣泛地向學生傳遞詠春的文化與知識。   明愛莊月明中學校內設置人工智能系統,學生可以在螢幕及鏡頭前,跟隨在影像中的葉問宗師長孫、葉港超師傅做出詠春基本功「小念頭」套拳。每完成一個動作,智能系統會即時顯示模仿動作的準確度,完成後作出評分,即使教練並不在場,學生也能體驗詠春拳的樂趣。   何梓楠認為把中國傳統功夫結合人工智能感到很有趣,以科技幫助下判斷每個動作是否標準,若姿勢不正確會作出提示,有助提升練習。盧兆祖說,參與學習詠春後,師傅提醒學生要多練習,自然提升信心,為了學好詠春,他會趁假期時到香港仔海濱長廊練跑。   把詠春設立恆常課程   負責詠春項目的老師吳家雯表示,現時參與詠春體驗與基本拳式訓練的學生,師傅會從中推薦約20位學生,日後到拳館進行為期半年共約10堂的訓練,從中發掘具備潛質的學生繼續接受培訓。   彭耀鈞校長指出,正計劃於下學年在初中體育課堂上,提供詠春課程,「若果全校學生能在中學期間,有機會接觸詠春,成為學校獨有的特色。」他認為學生持續練習詠春,有助平定心身,正好回應聖經中, 「你們的得救是在於歸依和安靜,你們的力量是在於寧靜和信賴。」(依三十15),他表示,詠春首要站得穩,「先有平靜安穩的身軀,才能出拳,這是最基本的條件。」中國功夫詠春拳是一套「以柔制剛」的功夫,以小勝大,透過黐手訓練加強手部感覺的靈活度,鍛鍊出敏捷防守與進攻能力,幫助學生身心的成長。(高)  
kjy16_20221009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0.09
明愛馬鞍山中學
全校推動生命價值教育
(本報專題) 近年明愛推動「3L」教育:充滿愛心(Loving)、主動學習(Learning),以及具備領導才能(Leading),明愛馬鞍山中學以「生命盛宴」及「有價巴士生命體驗館」,帶出3L價值教育。 何謂「生命盛宴」?   該校由本學年起,在所有學科方面相繼推動「生命盛宴」的規劃,帶出與生命相關的課題。該校邀請社會上的傑出人士,親身分享在逆境中自強不息、捨己為人的精神。例如有亞洲攀石王之稱的生命鬥士黎志偉與學生分享他的奮鬥故事:他於11年前一場車禍導致半身癱瘓,但他沒有放棄自己,坐上輪椅繼續參與攀石運動, 試過攀越獅子山,2014年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出席講座的學生聆聽黎志偉的分享時,以「自主學習筆記簿」記下學習重點,講者以其座右銘「沒有攀不過的高山」,鼓勵同學們積極面對人生,並以此作為學習目標。 助理校長廖銘輝指出,學生由上學年起,每人獲發一本「自主學習筆記簿」,「鼓勵學生在課堂或課外活動,手持筆記簿記下所學,培養自學及多反思的習慣。」他指出有學生善用筆記簿,貼上各學科的標籤,以便重溫所學。中六學生徐裕彤認為,透過筆記簿記下知識與學習重點,有助鼓勵正準備應考中學文憑試的自己, 自主學習的意識。   銘記戰地醫生分享 發奮圖強   中四學生呂閏德在生命盛宴名人系列講座活動中,聽到曾是戰地醫生的黃詠儀分享人道救援工作:在阿富汗服務時經常聽到槍聲;在匱乏醫療設備的環境下為傷者進行截肢手術等令他印象難忘,「醫生的分享令我感到每個生命的重要,她令我想將來也要對社會有所貢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呂閏德在台灣成長,初中時與母親來港定居,面對生活上的轉變,令他一直懷有負面情緒,但是自上學年參與生命價值教育後,他改變了對生命的看法,主動參與社會服務,「醫生鼓勵我,原來我的人生不只有負面,還有更多值得欣賞的事情。」   該校自本年起推出「生命有價校園導賞推廣計劃」,由學生擔任導賞員,向來訪者介紹在校園推動的生命教育,帶出生命有價、熱愛生命的信息。剛於9月20日,該校為「有價巴士生命體驗館」舉行開幕禮,曹雪蓮校長表示,將巴士公司送贈的退役巴士改裝成「有價巴士」,「翻新後的退役巴士有如賦予了第二生命,善用巴士空間,為學生提供生命教育館,認識生命的意義。」   曹校長指出,從推動生命教育向學生帶出關愛(Loving)的幅度,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或師生共同制定的方向,發展個人潛能(Leading),課堂中師生互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達致Learning,並藉著願意學習的態度,逐步培養成為一個具備自信的人。   參與共融運動會 體驗平等學習   上學年底,該校舉辦了一場嶄新的「全民共融運動會」,學生分組參與新興運動, 例如健球、布袋球等,體育科主任黎思韻指出,上述運動能切合不同能力的學生,需要彼此合作與互助,過程中學習接受同學的能力差異,學習互相尊重,帶出共融的價值。 中四學生袁卓希形容自己平日少運動, 偏愛打機,也甚少與同學一起,他表示,在共融運動會中,與同學合力完成賽事的過程很有趣,「要學習隨機應變及團隊合作,也鼓勵我多表達自己。」   VR生命場景   「有一天,你到醫院看診時,看到一位母親憂心忡忡地抱著病危的孩子,孩童需要接受器官移植才能活過來。當刻你會考慮成為一位器官捐贈者,離世後遺愛人間嗎?」 以上是置於巴士內的VR╱AR技術,及4D情境技術的其中場景,參加者走進巴士,戴上VR眼鏡,立時走進「VR生命場景」的世界。曹校長指出,倫理與宗教科加入VR生命場景的元素,讓學生從中思考人生價值。   校方期望將生命教育滲透於校園每個角落。課程方面,倫理與宗教科善用「VR生命場景」作生命分享;科學科或生物科使用「生命園圃」,從栽種觀察出天主創造的生命力等;學校寄宿部的宿生,也會在學年內定下個人成長計劃;班主任亦會向學生定下成長方向,使全校學生在身心成長上也得到照顧。(高)
kjy16_20220116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1.14
明愛華德中書院 以演藝成就全人教育
以演藝成就全人教育是自2021年9月新學年起,明愛華德中書院(華德中)由傳統文法中學轉型為以演藝教育主導的高中書院的辦學宗旨。這宗旨的重點是在於以「全人」教育,而不單單是「演藝」教育,並透過全人教育的三大範疇,栽培學生成為自己人生舞台的導演。 「全人」教育就是:  1. 知識(knowledge):培育人文素養的學科學習 2. 技能(skills):貫徹共通能力的舞台技藝 3. 態度(attitude):藝術創作人的熱情和紀律 先說「態度」。藝術家予人的感覺是較為自由奔放,然而能達到一定成就的藝術家,除了有創作的「熱情」外,也會堅持嚴格的生活「紀律」。不論是作家、畫家或表演藝術家,皆以有規律的作息時間,投入精力和熱情去創作。 再說「技能」,華德中提供職業導向的技能訓練,包括台前和幕後的舞台技藝。學習這些專業技能除了有利於學生畢業後從事相關行業外, 也能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generic skills)。校內的黑盒劇場(Blackbox theatre)落成後,除了能為熱愛表演的學生提供表演舞台,也能讓對後台工作有興趣的學生,學習使用專業的舞台技術設施,包括先進的燈光和音響設備,為入行作最好準備。 至於「知識」方面,華德中的學生都需要考DSE,學科學習皆以培育人文素養為目標,使學生成為具備思想內涵的藝術工作者。 而在透過演藝成就全人教育的過程中, 如何引導學生邁向明愛的“3L”教育信念: Learning「主動學習」、Loving「充滿愛心」,以及 Leading「領導才能」呢?  主動學習(Learning)方面,包括: 知識:培育人文素養的學科學習   技能:貫徹舞台技藝的共通能力 4A班的吳卓凝,早已認定成為演員的夢想。她曾多次參與大型音樂劇表演,皆由現為華德中助理校長(演藝)冼振東老師執導。她在中三畢業後主動報讀華德中,矢志投入學習演藝的知識及技能,為實踐夢想作準備。 4A班的江月怡,初中已獲學校戲劇節女演員獎及編劇獎,經歷了一些人生風浪之後,輾轉來到華德中讀中四。為了成為演員,以中學文憑試「中英數」考得332為目標,奮力追夢。 充滿愛心(Loving),可以透過: 態度 —— 藝術創作人的熱情和紀律 喜歡表演,成為戲劇藝術家是4A班馮熙堯追求的目標。他對演藝活動的熱情,無與倫比,也是一位在粵劇方面造詣不凡的「小王子」(他的暱稱)。因此,他願意以高度守紀律的態度去投入一切戲劇活動。 領導才能(Leading)  演藝教育讓學生成長,是要令他們「成為自己人生舞台的導演」。4A班唐蔚妍有不少舞台經驗,多次參與專業劇團的演出,包括由冼振東執導的大型青少年音樂劇。除了表演,她更希望自導人生,嘗試參與短片拍攝的導演工作,開拓更廣闊的演藝人生。 冼振東,明愛華德中書院助理校長(演藝)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