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20140105
icon69
濃情走過30年.學校宗教教育系列
2014.01.05
我們都是播種者
   還記得畢業後尋找第一份教職,首選應徵天主教學校,強調自己是一位天主教徒,已修讀教理班,並期望任教宗教科和帶領宗教活動。轉眼間, 在天主教學校從事教育工作已是三十個寒暑。 在天主教學校推行宗教教育是一份挑戰,亦是一份恩寵。挑戰在於如何向大部份未認識耶穌基督的學生宣講福音,好讓他們欣賞天主的偉大化工和無限仁愛。恩寵就是我們享有宗教的自由,可以開拓福傳的園地。我們如何能使校園成為福傳的肥沃地壤?宗教教育就是最佳的肥田料,透過有系統的宗教課程及多元的宗教經歷, 預備學生的心和靈,成為接受福音的「好地」。  記得曾有學生和家長提出:為甚麼每日早上都要祈禱?為甚麼要學習宗教科,將宗教科的課時轉為教授英文或其他科不是更有效益嗎?為甚麼要購買《聖經》、訂閱《公教報》或《喜樂少年》?事實上,大部份家長為子女揀選天主教學校時都抱有期望,天主教學校擺置十字架和宗教壁畫、教導學生祈禱和研讀聖經、帶領青年參與服務和關懷弱小、引導學生認識耶穌基督和真理、豐富他們的靈性生命、教導他們欣賞大自然、尊重及愛惜生命,這不是對一間天主教學校應有的合理期望嗎?  過去三十年,宗教教育有著不同科目的名稱:聖經知識(Biblical Knowledge)、宗教教育(Religious Education)、宗教及倫理(Religion and Ethics)、倫理(Ethics)、宗教及道德教育(Religious and Moral Education)、價值教育(V a l u e s E d u c a t i o n)、生命教育(L i f e Education)等。科目的名稱顯示宗教課程的發展趨向,早年的宗教教育較側重傳授宗教知識、背誦資料、考試導向;近年的宗教教育多以學生的生命故事為起點,引入基督的生命故事,兩者產生生命的激流與交流,讓學生體驗基督信仰的價值系統和生命力。 今天,約有十七萬的學生就讀天主教學校,這正是我們的使命,在廣闊的田地播下福音的種子。我們播種的工作,若是即時有所收成,當然喜樂; 縱然當時有充耳不聞的、漠不關心的、甚或反對拒絕的,但天主的計劃是奇妙的,總有收成的日子。在我擔任導師的成人慕道團中,七成以上的慕道者都曾就讀天主教學校、他們的子女現在或曾經就讀天主教學校。畢業了多年的學生燃起了尋覓天主的熱火,領洗加入了教會,並邀請我到聖堂參加他的婚禮。這不是學校宗教教育所播下的種子嗎?「傳佈福音者的腳步是多麼美麗啊!」(羅10:15)就讓我們的校園滿佈美麗的腳步。    (五之一) 
kjy13b-20131110
icon68
濃情走過30年.學校教育系列
2013.11.10
別剝削孩子 犯錯的機會
     兩位舊同事在兒子升上小一前,研究及張羅了不少時間,最後如願,孩子先後升讀資助及私立名校。豈料七月見面,她們不約而同地表示要把孩子轉回天主教小學。究其原因,絕非兒子成績趕不上,相對寶貝學業優良,朗誦、歌唱表現出色,惟現校非教會辦學,較看重成績,人人力求表現,競爭氣氛強,個人需要及價值教育難免被看輕一線。 跟其中一位詳談,她沒宗教信仰,在教區學校工作十多年, 體會孩子接受基礎教育,最重要學會愛,懂得包容和體諒他人。她說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仍然寬恕出賣自己的人,那就是寬恕他人的最好榜樣。她又說曾考慮請同事介紹兒子參加主日學,然而孩子天天上學,學校的氛圍、教師的言行默默地影響著孩子。她近期跟班主任晤談,對方強調全班的品學水平,暗示孩子仍有不足,卻沒在意他的獨特與成長的需要。這位母親認為給孩子最好的,就是提供關愛的環境去陶成子女的品德。 然而,父母事事為孩子準備最好的,不斷為子女除去學習或生活上的障礙:為求一百分,日日陪伴溫習默書;孩子與同學吵架,不問原委,就去調停。這樣,子女習慣自己的事,父母來管,學習變得被動,解難能力難以磨練。其實,盡心盡力照顧孩子,給孩子最好的同時,千萬別剝削孩子犯錯的機會。孩子經一事, 長一智,應變、責任感及情緒智商定能提高。當然,是否讓孩子甚麼釘子也去碰?答案是應按孩子的能耐,比較一下放手與把手對事件的後果。 近日偶然在公園看見的景象,令我對放手與把手有進一步的體會。一位金髮小女孩把長條汽球不停插入菱形的鐵網,媽媽在十多呎外看著;一會兒她把汽球架在肩膊上走向媽媽,突然「呯」的一聲,汽球破了,媽媽不慌不忙走過來蹲下,輕輕說 ‘ It’s gone. Are you alright? ’ 小女孩沒造聲,卻走到高出她個子一倍的垃圾箱前,把綠色汽球條探進桶內,猶豫了一會,小手一鬆,再跑回媽媽身旁,沒哭沒鬧。那景象使我更肯定培育孩子自己的事,由他自己來承擔是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