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投稿
2023.01.15
喜樂幼小 - 小學投稿
記一件後悔的事
看著學校足球隊在今屆比賽中獲獎的照片,不禁令我想起因自己一時驕傲和輕敵,導致校隊在比賽中落敗的事情,使我後悔不已。
我是學校足球隊的其中一員,因我經常為校隊勝出比賽,所以被教練選為隊長,但這卻令我變得驕傲自大起來。
某一天,隊員們都努力地為下月的全港足球錦標賽作準備,我卻坐在樹下一邊輕鬆地看漫畫,一邊津津有味地吃零食。我的隊友小強過來勸我說 : 「你快來跟我們一起練習吧!」我卻高傲地瞄了他一眼,裝作沒聽見, 站起來蹦蹦跳跳地離開了,心裡想:我這麼厲害,怎麼還需要常常訓練呢?小強看見這個情景,便歎了一口氣,無可奈何地走了。而我就跑到更衣室裡玩電子遊戲,完全忘記了訓練這一回事。
到了比賽當日,我們的對手是一隊實力不強的隊伍。我心想:我們不全力以赴,也應該可以獲勝的。可是完成了半埸比賽後,我們卻沒進一球,我便心急如焚,就像熱鍋上的螞蟻。這時我的隊友把球傳給我,但我反應不及,被對手搶了球,我非常憤怒,拼命追上去把球奪回, 正想進攻,卻被對手左右夾攻,出其不意地踢走了球,還一腳射入了龍門。即使我和隊友們最後力挽狂瀾,希望能追和,但最終仍以一球之差落敗。隊員們都抱怨我因疏於練習而失球。我無地自容,只好垂頭喪氣地離場。
雖然事過境遷,但是那些隊員們憤怒的指責聲和對手嘲笑我們的聲音卻反覆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使我十分愧疚。但這件事卻令我體會到「成功非僥倖」的意思,明白自己不應驕傲自大、自以為是。我以後會虛心學習和接納別人的勸告。
劉浩浚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5A
可愛的樹熊
2019年,我和家人去了澳洲旅行,還去了黃金海岸的動物園,動物園裡的動物令我大開眼界,其中令我最深刻的動物就是樹熊。
樹熊有「無尾熊」和「樹袋熊」的別稱。樹熊的長相十分可愛:灰褐息的毛髮,毛茸茸的圓耳朵,臉上長了個圓滾滾的黑色蒜頭鼻,還有粗壯的四肢,很像一隻毛玩偶。牠們剛生下來的時候,據說只有一至兩公分,輕得像一塊小熊軟糖呢!可是,牠們成年後,身長就長成70至80公分,體重約8至16 公斤。樹熊的壽命約10至15年。雌性樹熊身上有育兒袋;雄性樹熊心口有咖啡色條紋。
樹熊只吃尤加利葉,因為尤加利葉粗,纖維相當硬,營養又少,因此樹熊每日都需要食大量尤加利葉。樹熊屬於夜行動物,身體新陳代謝較慢,每天要睡17至20小時。
不要少看樹熊那笨拙的樣子,其實牠們也是爬樹高手。樹熊的四肢相當強壯,而且爪子非常銳利,因此可以牢牢地抓著樹幹,不會掉下來。
希望大家留意更多樹熊的保育工作,大力支持,不要讓這些可愛的動物絕種。
劉鎧蔚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 6B
老師評釋:劉同學這篇文章選材恰當、生動有趣,以可愛的( 形容詞) 描寫樹熊(名詞),切合題旨,能突顯澳洲樹熊的外貌、特徵、生活習慣及本領,令讀者對澳洲樹熊有更深入的認識。文章巧用修辭手法,結尾部份提及樹熊的保育工作,可引起大眾對保護動物的關注,亦突顯作者獨特的想法,是一篇生動有趣的佳作。
李佩恩老師
圖書館的所見所聞
我是圖書館管理員,每天放學都會到圖書館當值。放學鈴聲一響起,同學便如潮水般湧進圖書館,堵得圖書館水泄不通,我便走到書櫃旁邊躲避。
圖書架上有文學類、哲學類、科學類等類型的書籍。看著書架上琳琅滿目的書本, 就像置身於書的海洋,令人沉醉。整理書櫃也是圖書館管理員的職責之一,所以我會把書本放得井井有條。
然後,我走到自修區,看見同學們一邊翻閱書本,一邊奮筆疾書,也有一些坐在一起的同學正在拿著參考的書籍不停做筆記和低聲討論。我見到我的好朋友,正想過去打招呼,她卻捧著書在全神貫注地看著,眼睛盯著書一動不動,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只讀聖賢書」啊!我見她這麽認真,就免得打擾她了。
我走到了借閱處,雖然有很多人等著借閱和歸還書籍,但是隊伍依然井然有序,同學們都耐心等候,讓我感到十分欣慰。
圖書館是智慧的寶庫,圖書提供我們涉取知識最便捷的方式,希望同學們善用圖書館的資源,令學業更上一層樓。
莎麗敏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6A


小學投稿
2022.11.27
喜樂幼小 - 小學投稿
記一次捐款的經過
幾個月前,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經過了一個早上的辛勞工作,媽媽給了我十塊錢,我心想:終於可以買到我夢寐以求的巧克力了。
我快速穿上鞋子,乘坐升降機抵達地下。待媽媽下來後,我三步併作兩步急忙尋找功克力店的影蹤,手裡還握著一張簇新的十元紙幣。「滴嗒滴嗒」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總算是找到了巧克力店。
就在這時,我的餘光看到了一個肢體不健全、年紀老邁卻笑容滿面的老人。他正不緩不急地呼籲途人捐獻,還高聲喊道:「請捐款支持傷健同行,你的捐獻對我們意義重大。」此刻,我心裡盤算著: 難得能買巧克力,當然不管他啦!突然, 他誠懇的眼神異常灼人。念頭一轉,我肢體健全,當然要幫助弱勢社群來回饋社會。我立刻問媽媽要兩百塊,然後衝過去捐款。他看見有人捐款,笑得合不攏嘴, 還說:「謝謝!」而我則深深鞠躬。雖然我的捐獻微不足道, 但聚沙成塔,一定能讓他們生活更好。
這件事讓我獲益良多,我感受到了「助人為快樂之本」和「施比受更有福」。
王思皓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6E
老師評釋:這篇文章運用了不同的描寫手法,包括外貌、語言、行為及心理描寫,描繪得細緻,令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也有不同的心理變化,配合不同的句式去描寫,形成強烈的對比,令文章富生命力,能感染讀者,最後若能加入媽媽的反應及評價定會更佳!
蔡玉珠老師
學校開放日
星期六,風和日麗,樹上的鳥兒唱出甜美的歌,我的心情也像燦爛的花兒一樣,因為今天是學校一年一度的開放日。
當我到達學校,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布置得色彩繽紛的學校大門口,周圍掛滿了彩色的氣球,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個有兩層樓高的充氣小丑,它的雙手一伸一屈,隨風擺動,像一個舞蹈員,揮著手,扭著腰來歡迎來賓。滑稽的小丑帶給了小朋友的歡樂,也為愉快的開放日拉開了序幕。
老師邀請高年級的同學擔任服務生,而我負責介紹宗教展室。我興致勃勃地拿著平板電腦,等待第一位賓客的到來。看,第一個來賓是一位小小的幼稚園生進來了,我選了一個程度較容易的拼圖遊戲給他玩,只見他聚精會神地在平板電腦上拼砌。完成後,他的臉上展現了滿足的微笑。
我最興奮的時刻到了,作為服務生的我們可以自由活動。我到各式各樣的遊戲攤位試玩,我玩了「夾球機械人」、「方程式賽車」……之後,我看到很多同學手上都拿著七彩繽紛的氣球,原來雨天操場角落有一個人在派發不同造型的氣球,我拿了一個花朵氣球。操場上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獎品區的歡呼聲更像一首快樂的歌曲,在學校每個角落裡迴盪著。
今天真是愉快的一天,老師的精心安排, 同學的熱誠招待,把學校的活力演繹出來。
陸俊燁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5C
一件寶貴的往事
今天我收拾書櫃時,不經意翻出我和爸媽去海洋公園的照片,這令我回憶起一年前去那裡學習的寶貴往事。
一年前,因為我在中文默書中獲得優良的成績,所以爸爸媽媽獎勵我,帶我去海洋公園遊玩,海洋公園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當我們到達海洋公園後,便立即學習保護動物的知識。那裡的環保人員就滔滔不絕地教導我們要學懂環保,我有幸能上了這寶貴的一課。當我知道我最心愛的海豚快要面臨絕種的危機時,我頓時感到很傷心和後悔以前沒有為環保出一分力,導致海豚面臨絕種的問題。
這是寶貴的經歷,令我明白到很多動物都面臨瀕臨絕種的危險。自此以後,我決定不再浪費地球的資源,我也因而變得更環保、更珍惜大自然的物資。
鄭譽朗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6C


小學動態
2022.06.26
喜樂幼小-動態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職場體驗活動
(本報訊)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上個月舉行「品格達人.正向童行」的職場體驗活動。
活動由該校的價值教育小組策劃,並邀請聖雅各福群會協辦一個模擬社區,全級小五學生化身為該社區的成員。模擬社區內設有不同的機構,為學生提供各項職業,包括教育機構、社會服務、勞動行業、娛樂消費、醫療服務、金融機構等模擬場景。
學生加入社區前,必須為自己訂立一些品格目標,以及設定甚麼是理想職業的假設。他們參與各個職業,來檢視自己所訂立的目標是否達到。學生藉著模擬市民的活動,學習思考和選擇行動時應具備的品格特質。
價值教育團隊及協辦機構從構思到實行,都以天主教社會訓導的四項原則——人性尊嚴、公益、團結互助和上下輔助的角度去考量和設計,讓學生明白生活於社區團體內, 應具備愛德和義德才可有共融團結的團體。(年)
香港教區學校聯會小學二區•公教老師靈修日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I區) 早前在聖雅各伯堂舉行公教老師靈修日,逾百多位公教同工參與。
靈修日共分三個部分,先由范錦棠神父介紹新設計的聖雅各伯堂與信友的關係,在過程中范神父提示同工要像聖徒雅各伯一樣,對復活的主充滿信心不怕困難, 把福音的喜訊傳給近人。
其後公教同工一起參與光明之路敬禮,體驗與復活的主相遇,成為「光明之子」,為復活的基督作證。
最後馮賜豪神父重申作為一個公教老師在學校的使命,在崗位上做好自己,讓同工、學生在自己身上看出「光明之子」的身分,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主愛。(喜)
聖若瑟英文小學•常識科活動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小學早前舉行常識科活動「Care The World Activities」,透過影片、角色扮演、圖書分享和海報設計等,希望學生能珍惜食物及水資源。
當天活動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第一個環節介紹「水足跡」的概念,教師藉著香港人每天用水情況的訪問,讓學生了解到水資源常被浪費及濫用,從而提醒他們珍惜水資源。
第二個環節介紹世界糧食短缺問題,引起學生最大迴響的是菲律賓貧民窟的人要依靠廚餘充飢。老師引導學生明白「食物得來不易」的道理,希望他們珍惜寶貴的食物。
活動最後以海報設計為總結,老師鼓勵學生進行反思,想想應該珍惜的東西。活動後,學校仍繼續舉行不同活動, 希望學生能放眼香港、放眼世界,讓學生能真正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 事事關心」。(樂)
寶血女修會屬校•教師發展日
(本報訊)寶血女修會早前以網上直播形式舉行「屬校小學及幼稚園教師發展日」,專題為「校園法律」,由香港調解仲裁中心主席蘇文傑律師擔任主講嘉賓,講解教育工作者需特別注意的法律責任。
寶血會總會長區綺雯修女致辭後,在講座第一部分,蘇律師介紹「教育者的法律原則與責任」,他就「沒有保護罪」作出詳盡的講解,同時舉出個案及加以分析,以釐清概念。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時刻留意學生的情況,作出恰當的處理。然後,蘇律師解答不同學校所提出的版權問題,清楚解釋相關的法例及侵犯版權的個案。
講座第二部分是介紹校園意外事故及相關的個案。蘇律師利用學童在校園發生意外的個案,剖析老師或校方在甚麼情況下需負上法律責任。他指出老師責任的法律原則是有界限的,即使意外發生,也要從多方面考慮實際的情況。
最後,在寶血會教育事務處主任蘇肖好修女帶領全體祈禱後, 是次講座圓滿結束。(少)


小學專題
2021.12.03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結合大數據 幫助學生發展潛能
(本報專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當它遇上不同學科,總能擦出新火花。如果科技遇上體育科,又會有怎樣的光景呢?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便在體育課引入了電子科技,讓學校一方面藉此收集大數據,增加體育科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另一方面發掘有潛能的學生,配合該校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活動的特色。
科技與體育結合 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六年級的溫子賢早前便在體育堂上,試用了其中一個新設備——藍牙跳繩機。跳繩機一次可以感應20位學生跳動,子賢與同學便手執有藍牙追蹤功能的繩子,由跳繩機幫他們計算在30秒內跳動的次數。合共跳了88下的子賢認為跳繩機幫助她不用分心算次數,「我在跳繩時,可以與其他同學競賽,跳的時候也會更盡力。」
另一個體育科電子設備,是電子偵測跑步系統,學生佩戴手帶後,在跑步時便可經由偵察器計算跑步圈數,讓教師可以即時看到學生的進度及紀錄。課外活動主任呂銘倫說,科技融入體育科,可以更有效率地紀錄學生的表現,增加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當遇到有潛質的學生時,教師也能推薦他們加入校隊,讓學生發揮所長。
「今天,許多學生少活動,多打機,所以體能較弱。」校長容偉鴻認為健康與運動掛勾,以科技教授體育,一方面能吸引學生投入活動,增加他們運動的誘因;而一系列的數據,也幫助學校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再把相關數據通知家長,透過家校合作,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著重全人發展幫助學生發掘潛能
從以上運動與科技的結合,可以看到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對學生體藝的重視。「我們是一間出名擁有多元化活動的學校。」容校長指出學校一直著重學生的全人發展,即使有時學生不清楚自己的潛能,學校藉著週五聯課活動、多元智能興趣班等,為學生提供不同參與體藝活動的機會。
他認為活動不只讓學生多學習一種技能,同時培養做人處事的態度,例如體育精神、堅持、及從失敗中學習,「讓學生在畢業後,即使面對不同疫境,都能夠克服。」
聯課活動 培養生活態度
聯課活動主要分為四個類型:服務、體藝、興趣類和制服團體。一至三年級輪流每星期參與不同活動,例如剪紙、唱歌、故事朗讀等;四至六年級則會自選活動,例如參加制服團隊活動或拔尖小組。
六年級的伍思語是視藝先鋒的成員,尤其熱愛掃描的她平日在家中,經常在網上搜尋不同的風景相片,再用鉛筆掃描。她認為學校的視藝活動讓她在課堂中,除了學習繪畫的技巧外;教師亦經常替同學報名參加不同比賽,使她吸收了不少寶貴的比賽經驗。
六年級的何芍穎表示,自一年級起,便參加學校女童軍。她認為活動十分豐富,包括參觀飲品工廠,了解當中的運作;亦經常舉行服務活動。芍穎曾經參與賣旗、賣獎券等活動,「培養我的團隊精神及服務精神」。她認為童軍訓練中,亦教導她自律,「在學業方面,我也會主動學習」。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一直為學生提供多元活動,使他們學習不同技能之餘,亦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