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20918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9.18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推動課外活動課 建構身心與健康
(本報專題)在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每到星期五的最後一節是課外課,會見到幾乎全校學生走出課室,雀躍地走到不同的活動室、操場等參與自己心儀的課外活動課。新學年剛開始,該校學生可以藉著課外活動課,調適繁忙的學業及校園生活。   課外活動主任湯瑞燕老師指出,本學年共有30多個聯課活動,每一項也有學習的意義,包括近年新設的線上單車小組,學生可以在活動室使用「室內功率訓練單車」健身,亦可以在戶外踏單車;亦設有模型研習社,學生在組裝模型過程,發揮創意,並學習使用不同的組裝工具; 或一嘗咖啡師的工作,在專業咖啡師指導下,學習沖煮咖啡、咖啡拉花設計等。   湯老師指出, 有學生為自我增值,會選擇學科類別的會社,如高階數學研習、科學、IELTS考試預備班等;心靈及宗教方面,設有身心靈活動的會社、歌詠團或慕道團;體育類別則有足球、街跑、羽毛球、花式滑板等;興趣性質為主的例如是沙畫、結他、模型、編程機械人等,也有體驗不同行業的會社:如髮藝、手造皮革、專業咖啡師等。   沙畫體驗融入藝術 在林林總總的課外活動中,總有一項是學生心儀或有興趣的項目, 其中已舉辦逾三年的沙畫班,由天主教徒沙畫藝術家胡藹的教導學生把視藝融入生活,帶領學生學習「以沙畫說故事」。   上學年受疫情影響,學校曾長時間改在網上授課,儘管如此,也未有阻礙課外活動的進行。沙畫班導師胡藹的形容, 在疫情下課堂「也如流沙一樣學習變通」透過網上教學,有的學生帶備燈箱及沙回家上網課,亦有部分學生受環境所限,她便請學生以黑色卡紙取代燈箱學習沙畫。   由中一開始參與沙畫班的中三學生袁卉芝,自小已喜歡繪畫,升中後得知美術學會設有沙畫班,便希望嘗試不同的藝術媒介, 體驗藝術的樂趣,「平日繪畫只需拿起畫筆繪畫創作,接觸沙畫時,才知道要用整隻手才能完成每個沙畫技巧,感覺很有趣。」她舉例指出,如用沙展示雲朵,要掌握撒沙技巧;也要以手指刮掉沙,突出圖案的輪廓等;每次完成沙畫,過後一掃圖畫便會消失,她說不會因此感到失望,反而讓她多思考圖畫的創作空間。   身心靈樂緣學習放鬆 三位參與「身心靈樂緣」的學生,在祈禱室內躺卧,閉上眼睛,再把厚甸甸的書籍逐本放在身上,每本書代表著自己面對的壓力,學生事後分享表示,這以書籍的重量代表壓力,才覺察到自己正面對學業的壓力,導師引導學生時提醒學生放鬆的重要。   身心靈樂緣負責老師之一蕭婉雯指出, 該校一直著重身心靈教育,認為藉著覺察自己,學習把生命的陰暗面轉化為光明的一面,需要恆常進行身心靈活動的練習,包括身心鬆弛、學習安靜等。尤其面對現今社會,學生藉此提升自處與自省等能力。   花式滑板建立自信 滑板教練張恆達, 學生稱呼他為達達Sir,他透過與青少年一起玩滑板,灌輸滑板文化,向青年細說人生,「玩滑板一定會跌倒,但是如何從跌倒中學習,最重要是願意多作嘗試。」他時常鼓勵學生,不要只想,不去行動,要嘗試才知自己的能力,這是他時常向學生灌輸的觀念,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在滑板以外,願意把想法付諸實行。另一項滑板文化是互相尊重,達達Sir認為玩滑板也要懂得尊重,不可以有少許不滿或意見便出口傷人或說粗言穢語。   中六學生陳家齊自去年加入花式滑板班,在教練鼓勵下學習放膽嘗試。他表示這無形中提升對學習的自信心,有助自己準備中學文憑試,「在疫情下時常面對學習的困難,有時也感到迷茫,達達Sir時常鼓勵學生抱正面態度,啟發我凡事盡力而為的重要。」   湯瑞燕老師表示,課外活動課自2012學年教育局推出的新高中課程後推出,當年全港學校也要加入其他學習經歷(OLE),該校便把過去在課後舉行的聯課活動會社,改為在課堂上進行,以中一至中五學生為對象,讓他們從中尋找興趣與專長。她表示, 曾有參與課外活動課的學生,畢業後繼續向這方面發展,例如曾參與美術學會的舊生, 現時是藝術家;昔日曾參與街跑的舊生,現返回母校實習,擔任運動助理;亦有銀樂隊成員畢業後開辦音樂中心教授樂器。她說能夠及早讓學生接觸不同種類的活動,成為了另類的生涯規劃,幫助學生尋找個人發展路向。(高)
kjy07_20220626_fade
400400視藝
中學視藝廊
2022.06.26
喜樂中學-中學視藝廊
香港鄧鏡波書院 設計主題:時間.生活.體驗   與大自然共融-黃諾晴 閱讀-何子揚 遊戲-梁樂賢  
kjy01_20220612_fade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6.12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認識香港文化與藝術
(本報訊)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最近以「香港本土社會與人文」為題,翻新及改裝由九龍巴士有限公司捐贈,現停泊在校園內的一輛退役巴士, 將之變成「若翰多感官藝術體驗室」 (ARTSHAUS),除了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藝術學習經歷外,也增加他們對香港文化及藝術的認識。   這輛巴士單從外觀來看,已帶出濃厚的香港文化,包括點心、舞龍舞獅、搶包山等圖案,設計融合了學生及教師的創作。視藝科主席黃俊蒿老師表示,學校早前舉辦了巴士車身設計比賽,收集不少學生的優秀作品。因此,巴士的設計配合學校老師創作的同時, 也採用了學生作品的優秀元素,「讓更多學生創作呈現在巴士上。」   五年級學生關祖添參加了是次比賽,更被評選為高小組的冠軍。祖添表示,巴士內展出了不少懷舊玩意,例如有大頭佛、鐵皮玩具、飛行棋等,其中部份展品他從未見過,讓他大開眼界。   願主祝福學生及坊眾   除了讓學生認識香港文化,宗教科主席陳啟聰老師不時看見途經的居民在校外替巴士拍照,「他們也在回想昔日的香港。」陳老師指出稍後將邀請校監張明德神父祝福巴士,希望透過天主的祝福, 讓每一位到訪巴士的學生、家長,及每一位看到巴士的人,都能感受到天主的愛,「車身上有一個巨大的平安包圖案(左圖),我們亦希望把這一份平安,帶給每一位。」站在平安包上方的學生除了把天主的平安傳送給人外,亦代表著「我們愛,不可只用言語,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動和事實。」(若壹三18)在生活中活出地鹽世光的精神。   這輛雙層巴士經改裝後, 上層設置為「多用途空間」, 添置展板、變形工作檯、大屏幕及虛擬實境等設備,培養學生在視藝及音樂的美感觸覺和創造力;也會配合中國語文科、常識科、圖書科、電腦科等不同學科的學習。   巴士下層則是「展示廳」,增設展櫃、休憩區、圖書閣及電子屏幕等,展示不同的作品和藝術相關的學習素材,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探索藝術知識,了解及把文化傳承下去。   壁畫、視藝課堂活動  圍繞香港文化   除了以上的「若翰多感官藝術體驗室」,該校也在校園四周塑造香港的文化與藝術氛圍,當中邀請學生在三樓繪畫別具香港特色的壁畫。這幅由20多位學生創作的壁畫,畫有電車、奶茶、天壇大佛等,呈現出學生對「香港文化與藝術」的認識。   在繪畫壁畫前,學校邀請了藝術家為學生主持工作坊, 學習插畫、平面設計及藝術字體等。然後,每位學生負責壁畫的不同部份。   五年級學生黃偉茹在牆壁上繪畫了菠蘿包,事前她上網搜集了不同菠蘿包的相片,最終揀選了有牛油夾在中間的菠蘿包,「導師建議我在菠蘿包旁邊加入刀叉,下面畫上碟子,這可以更加凸顯菠蘿包。」   四年級學生王詩雅繪畫了鐘樓,她說在本學年的視藝科中曾畫香港的建築物,所以在這次壁畫活動中,自薦繪畫鐘樓。   該校近年積極推行校本視藝單元教學與課程,向學生灌輸不同文化與藝術的知識,其中,在視覺藝術科中, 亦有不少圍繞香港文化的創作。   五年級學生李淑晴本學年在視藝課中,與同學就粵劇「帝女花」,用環保物料製作戲服。在中文課中,淑晴先欣賞帝女花的部份篇章,然後便與小組成員選擇了以角色「清帝」為主,設計服飾。提到小組的創作意念時,淑晴說:「清帝拿著長矛,穿著盔甲,所以在創作時,也會加上相關的元素。」   傳承文化   「香港有很多值得保留的文化,但是新一代小朋友未必熟悉,希望藉著這個計劃, 讓小朋友認識更多香港文化,保留值得香港人自豪的地方。」校長胡艷芬說。   她提到若翰多感官藝術體驗室的設立,為不同年齡層的人也有很多得著,「年長一輩的教師重拾很多回憶,找回小時候經歷過的生活點滴;年輕的教師、學生也可以從中認識以前的文化。」她期望以上活動讓學生認識香港,幫助文化的傳承。(吳)  
kjy01_20220605_fade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6.05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齊齊抄經 體驗天主的愛
(本報專題)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早前在宗教週內,舉辦了「齊齊抄經」活動, 學生在泰澤音樂的陪伴下,靜下心神,抄寫經文來體驗天主的愛。   「請檢視我們手中的紙和筆,說聲多謝,因為它們使我們得以抄寫經文來體驗天主的愛。」在宗教科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先朗讀老師所選的經文,然後在空白的格仔紙上,一邊書寫,一邊再次思考經文的意義。   5E班學生在活動中,抄寫瑪竇福音28章16至20節,學生陳浩俊分享經文內容時說: 「這是關於耶穌讓門徒去宣揚福音的經文。」在書寫時,浩俊除了思考經文內容,亦反思自己作為天主教徒,有沒有向鄰人傳播福音。另一位同班的公教生黃詩晴便指出,在學校生活中,當同學在功課上遇到困難, 她會教導他們,以言行令同學辨認出自己天主教徒的身份。   聆聽天主的教導   「齊齊抄經」是由宗培組、宗教科老師、班主任、視藝科老師合辦的活動,當中老師除了按經文的深淺程度,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及成人四個程度,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的30班學生,分別抄寫30篇不同經文,內容主要分為常用經文、聖詠或聖詩,及聖經故事等三個類別。   二年級的陳君沂認為在抄寫聖言時,就像在祈禱、與天主交談一樣,所以在抄經時,也一直把心中所想與天主分享。一年級的李玟昕則分享,抄經與語文科抄書的感覺不同,因為抄寫的同時,就像在聆聽天主的教導,「使我變得更加善良」。   製作詩經集 傳遞信、望、愛   宗培組廖艷英老師說,除了會把優秀的作品展示於課室壁報;老師還會在每班選出一位字體優秀的學生,再在特定紙張上書寫一次。這些以特定紙張書寫的作品,稍後與校長梁綺媚及20多位公教老師的作品,結合成一本詩經集,於6月份學校舉行的家庭彌撒中作奉獻。   視藝科科主任伍明欣老師進一步指出,為準備這本詩經集,學校早前邀請了學生設計詩經集封面,最終選用了學生陳鍵滔的作品。鍵滔分享他的創作時說,設計的靈感來自信、望、愛三德,圖案中間的十字架代表各人要信賴天主;下方的白鴿則代表諾厄方舟中的白鴿,為人們帶來希望;中間的心代表天主的愛,而當中散發出來的光茫,代表各人要以愛傳愛,呼應校訓——「愛化主民」。   靜觀活動  讓學生成為天主的筆   該校過去幾年在復活假期前的一星期舉辦宗教週活動, 當中包括聖經問答比賽及短劇,環繞聖人或聖經故事、禮儀等,增加學生對信仰的認識。本年度的宗教週除了有以上的抄經活動,老師更為學生安排了宗教問答比賽。學生在課室內聆聽到老師的問題後,紛紛舉起答案,場面十分熱鬧!   梁綺媚校長指出,學校近年重視增加學生的正向素質,及學習多樣化,當中在學習多樣性方面,為學生提供了靜觀活動。在四及五年級的宗教課中,師生會以靜觀默想來開始課堂;學校也邀請了伍維烈修士,帶領五年級學生進行培訓。因此,在恢復面授課堂後,為能延續靜觀計劃,便在宗教週內舉行抄寫經文活動,希望學生成為天主的筆,並能以祈禱的心服務他人,光榮天主。(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