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21211_fade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2.11
嘉諾撒培德學校
秉承會祖使命125年
(本報專題)嘉諾撒仁愛會修女於1897年,秉承會祖「愛」的使命, 去到香港仔這個漁村,興辦學校、醫院和孤兒院,並在堂區傳授教理,服務貧苦大眾。過去125年,位於香港仔的嘉諾撒培德學校雖然經歷過重建和擴建,但會祖這份愛的使命,一直常存。   嘉諾撒培德學校著重建立關愛和正面的校園文化,為各個年級的學生舉辦不同的關愛活動,包括探訪安老院、賣旗籌款等,希望學生能夠在充滿愛的氛圍下,健康、快樂地成長,以發揚校訓「立己立人」、「愛主愛世」的精神為己任。   五年級學生何寶欣曾經參加「家務小幫手」活動,從做家務中,她感受到父母平日的辛勞,「我負責清洗地板及摺疊衣服,感到很勞累。」   寶欣體會到父母的辛勞, 除了承諾要努力保持家居整潔,也培養了做家務的良好習慣,減輕父母的工作。   六年級學生黎諾汶則參與了線上探訪長者活動。她表示,有些同學在活動中,演唱70、80年代的歌曲,得到長者的共鳴;諾汶則在活動前,上網找尋資料,學習魔術表演,「我把硬幣變走再變回來,長者看到我的這個表演,都十分開心,反應熱烈。」   見到長者的熱烈捧場,諾汶感到充滿成功感;亦期待疫情緩和後,有機會到安老院,親身探訪長者,給他們帶來歡樂。   關愛學弟學妹 除了校外服務,培德的學生也在校內進行不同服務學習活動, 關愛鄰人。當中,該校五至六年級的學生皆要參與「大姐姐同伴成長計劃」,每人配對一位一至二年級的學生,關顧學弟學妹。   「我們在小息時到學弟、學妹的課室檢查他們的手冊,或是陪伴他們玩樂。」寶欣本學年配對了一位一年級學生,開學數個月,他們倆已建立深厚的關係,「有時在樓層碰面,學妹都會與我打招呼。」   雖然要用小息時間照顧學妹,但寶欣一點也不覺可惜,「可以照顧弟弟妹妹,已經是一個難忘的經驗。」   學生熟識學校所屬修會的會祖關愛他人的事跡,六年級學生徐欣樂說:「我也要學習會祖關懷弱小的精神,例如當別人有不如意、不開心時,我便會鼓勵及幫助他。」   她舉例說,一位好朋友曾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悶悶不樂,欣樂除了鼓勵朋友再接再勵,努力準備下次的考試外,又在小息時陪伴她一起溫習,身體力行關懷朋友。   轉型男女校 嘉諾撒培德學校在香港仔屹立125年。副校長鄭秀英也是學校的舊生,回想昔日在小學上課的日子,她尤其難忘修女對學生的關愛。她特別記得修女曾對她說:「你有領導才能,但容易學壞。」然後,修女便邀請她參加道理班,在她心中播下信仰種籽,成為家中第一位教友,「當時一級有90多位學生,但修女都留意到我。這個片段永遠記在我的心中,也影響到我想成為一位教師。」   學校在成立初期,由修女兼任行政及教師工作,主要教導漁民子弟,包括男生及女生,直至上世紀50年代,才轉型為女校。從今個學年開始,學校轉型為男女校,除了走廊和樓梯牆壁塗上新的漆油,二樓的洗手間亦改為男洗手間,歡迎小一男新生。   感恩・傳承 學校以「感恩・傳承・恩寵滿載 培德125」為本年校慶的主題。校長丁芝敏修女說,學校一直隨著時代需要而作出改變。但學校在未來,仍然會繼續努力培育學生,效法會祖在生活中作良好的見證,透過關愛行動,傳揚基督的福音。她亦期望師生繼續秉承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的教育理念,發揚基督愛的精神。   為慶祝校慶125周年,學生最近在視藝課中製作不同的視藝作品,其中五、六年級學生用冷光線製作魚兒,呼應嘉諾撒修女在125年前來到香港仔,在培德學校照顧每一條「小魚兒」。(吳)  
kjy08_20221211_fade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2.12.09
喜樂幼小-文章
難忘的一課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節視藝課的難忘時光。   那一節課,同學們歡樂地全情投入玩耍,整個視藝課室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張老師是我們班的視藝兼數學老師,教學認真,十分嚴格。但視藝課永遠是開心的。   那一天,老師安排了很多功課,同學們苦不堪言,怨聲載道,就像是快要累死的羊,雙目無神。張老師一進教室看到我們垂頭喪氣的樣子,不明所以,看到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功課,她恍然大悟,率先開口打破沉默:「看到大家精神萎靡的樣子, 這節課我們來製造玩具!」   此話一出,全班都沸騰了!剛剛還昏昏沉沉的我立刻來了精神!隨後她倒出零件,讓我們分組一起製作玩具。剛開始時,我們拿了一堆看起來非常酷炫但沒有用的零件,但折騰了半天啥也沒做出來。老師看到了異常,連忙前來問我們有甚麼問題,我們說出了情況。老師隨後語重心長的教了我們一句話:「同學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我們一開始不明其含意,在老師循循善誘下,我們終於明白了。   後來我們成功做出機器,獲得九十五分呢!這節課令我永生難忘,我不會忘記張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也不會忘記同學們在張老師走後仍然意猶未盡的神態。這節課永遠是我小學六年裡最難忘的一課。   胡碩希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5A   老師評釋:胡同學這篇文章妙趣橫生,充滿童真童趣,其中不乏學生的心聲,讀來真實動人。文章緊扣中心,首尾呼應,巧用細節描寫,又能援引論語,將同學們視藝課前後的變化寫得細緻入微,老師和學生的形象躍然紙上。結尾抒情,再次點名主題,是一篇生動有趣的佳作。-孫陽老師   記一次售賣明愛獎券的經歷   如果要我說一件在學校裡最深刻的經歷,那就要數這次在學校售賣明愛獎券一事了!   一個多星期前,老師邀請了參加基督小先鋒的同學向校內教職員售賣明愛獎券,得知這個消息後,我可是樂透了!隨後那幾天的晚上,我更是期待得徹夜難眠呢! 終於到了售賣明愛獎券這天了!老師先給我們一疊明愛獎券和一塊紀錄板,交代過一些注意事項後,便是我們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剛開始,便有幾位老師主動過來向我購買。可是我也沒有因此而放鬆心情, 繼續到處詢問不同老師。我急著找老師,走著走著,我不小心撞到了梁副校長,她不但沒有怪責我,還大方地向我購買了五張獎券,我連忙紅著臉向她道謝。我心想:老師們可真熱心公益,我也要好好向他們學習。後來,在我們繼續積極尋找「客人」的時候,我們發現了校長的足跡。校長遠遠看見我們後,也主動走過來向我們打招呼,他不僅向我們買了數張獎券,還誇獎我們行善不遺餘力呢!   最後,在結算款項時,發現這次售賣明愛獎券的行動大獲成功!雖然大部分的善款都是老師們「自投羅網」,但我仍然感到十分自豪和滿足,希望收穫到的善款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弱勢社羣,讓這份愛能傳遞下去。   賴泓熹    福德學校    6A   我的小傳   我的名字叫黎逸晴,今年十歲。我一家四口人,有爸爸、媽媽、哥哥和我,還有一隻活潑的小貓。   我個子中等,留著短短的頭髮,還有扁扁的鼻樑。我是一個陽光女孩,特別喜愛做運動,例如:游泳、田徑運動和打籃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可能較擅長運動,可能較擅長學習,亦可能較擅長整理物件的…… 我們的長短處都伴隨著我們慢慢成長和進步。我喜愛打籃球,總是不忘身體力行,學習各種運球技巧,享受打籃球的樂趣。可想而知,我的長處就是打籃球了!   我的缺點就是固執、堅持己見,不接受他人的建議,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辦事。有一次,媽媽提醒我要早點睡覺,我沒有理會,以為調較了鬧鐘便會準時起床。殊不知,第二天上學,我遲到了。   古語有云:「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一句名言也是我的座右銘,因為成年人經歷的事情和挫折比我們多,所以他們善意的提醒,對我們來說是受益匪淺,終生受用。別人對我的善意批評,我必定銘記於心,在日後的人生道路上加以善用。   黎逸晴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5D  
kjy10_2022103 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2.10.23
喜樂幼小-動態
天主教伍華小學 • 跨學科展覽   (本報訊)天主教伍華小學的宗教科及視藝科於新學年,舉行「聖母,請為我等祈」跨學科展覽(圖),讓學生、老師、家長一起感受師生對聖母的崇敬。學生和老師寫上祈禱卡,帶著各自的祈禱意向,向聖母請求代禱。   宗教科與視藝科每年合作「眾裏尋祂」系列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宗教科帶領學生了解聖母的一生,讓他們感受聖母的勇敢、順服和良善。隨後,老師讓學生製作彩色仿玻璃刮畫,讓學生描繪出他們心目中的聖母,表達以聖母為榜樣的意願。   而視藝科則讓學生觀察校內的聖母畫像和雕像, 再欣賞文藝復興時期不同藝術家繪製的聖母作品,讓學生更全面認識聖母的形象,及後再透過陶泥塑造出祈禱人像,透過作品向聖母傾訴心聲。學校期望在疫情期間,透過活動為師生開啟一段尋回內心平安的跨學年旅程。(樂)   華富邨寶血小學 • 師生康體活動日   (本報訊)華富邨寶血小學早前舉辦全校康體日, 當中安排了一些新興運動讓學生參與。   這些新興的運動包括起源自芬蘭的木棋運動「芬蘭木柱」;考驗學生手眼協調能力的「布袋球」;不需要在冰面上,也可以進行的「旱地冰球」,還有緊張刺激,模仿雪地上互拋雪球的「雪合戰」(圖)。   當天,一至五年級的學生參與這四種新興運動,學生玩得十分投入,教職員也一齊參與,實行師生同樂, 一同感受做運動的樂趣。(少)   天主教佑華小學 • 信仰遊蹤活動   (本報訊)天主教佑華小學早前舉行信仰遊蹤活動(圖),主題為「尋找天主的足跡—— 奇蹟之旅」。   整個活動共設置十站,每站均布置了不同的任務,學生完成任務後,需要一起誦讀「天主的話」向天主作出承諾。遊蹤活動除了讓學生發揮團隊精神外,更能讓他們在尋找天主足跡期間,領悟基督對世人的愛,是怎樣的廣、闊、高、深。   學校在籌備活動過程中雖然仍受疫情持續影響, 但並無阻礙學生尋找天主、親近天主的灼熱心火。(年)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 • 開展書包圖書館計劃   (本報訊)慈幼葉漢千禧小學透過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協助下,獲曾氏集團贊助,於學校設立書包圖書館,並在9月27日舉行開幕禮(圖),使學生提高閱讀技巧和語言能力。開幕禮由曾氏集團營運總監盧芷瑩、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總幹事李雪芳為主禮嘉賓,並由校監程兆海、校長黃偉堅、家長教師會及學生代表陪同下進行。 黃校長感謝合作伙伴對學校閱讀發展的支持,更指出將會透過書包外借服務、故事家長講故事和兒童導師啟蒙課程,將書包圖書館理念實踐出來。 其後,義工於課室進行故事分享活動,學生投入在故事當中,享受閱讀的樂趣。(喜)
kjy01_20221009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0.07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
以繪畫保育西貢小牛
(本報專題)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學生上學、放學時經常見到牛隻蹤影,牠們或在草地上吃草,或在社區中「逛街」, 「我會遠距離觀賞或安靜地在旁經過,因為如果是我在進食,我也不會想有人打擾。」五年級學生馬熙雯表示,牛隻與她都是西貢的好鄰居,所以需要尊重牠們的生活。   昔日的香港,農民廣泛以黃牛及水牛作為耕牛,協助種植水稻;但隨著香港經濟迅速發展,農業逐漸式微,耕牛遭受農民遺棄,令流浪牛隻數目不斷增加, 分布在西貢、馬鞍山、大嶼山等地方。香港也是不同動物的家,我們應怎樣與牠們共存?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的視藝科早前進行了專題活動——「CO W你『貢』獻」,以「保護西貢小牛」為專題創作題目。   視藝科統籌容寶雲老師籌備這活動目的,是希望帶出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愛德」,加強學生對西貢牛隻權益和保育問題的關注,實踐同理心,同時增加學生的美感訓練,加強對西貢社區的歸屬感。   COW你「貢」獻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關係,老師代替學生訪問了西貢牛義工的日常義工工作,把訪問內容帶回課堂,向學生講述香港流浪牛隻的故事,介紹香港常見的牛隻品種,又教導學生與牛隻共處時的應有態度。之後,學生便閱讀及搜集有關西貢牛隻的資料,和有關動物權益的書藉、報章等資料,把他們對牛隻的感受投射在創作中。   一至六年級學生通過學習不同時代和文化的藝術品,為牛隻繪畫「寫真」,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代表著學生對牛隻最深刻的印象,有學生聯想到星座中的金牛座,為牛隻加上一對漂亮的翅膀;也有學生想到平日在社區見到牛隻在草地上休息的情況,所以畫出一望無際的草地,希望牠們能自由地與同伴遊玩。   在課堂以外,視藝拔尖小組的學生更合作為牛隻繪畫大型畫作。 視藝拔尖小組的學生:「我們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以塑膠彩畫出這幅作品,希望牛牛可以棲息在一個美麗的地方,所以用上鮮艷的顏色。我們通常見到牛牛孤單地在草地吃草,所以在畫中畫上青蛙、蝴蝶陪牠遊玩。」   加強學生與社區連繫 培養同理心與愛德   學生在這次專題活動,除了以畫表達對牛隻的感受,他們亦完成專題工作紙,分享閱讀牛隻在香港生活情況的新聞後的感受。   五年級學生陳愷妮在閱讀新聞後, 得悉人類帶來的塑膠污染,會對牛隻造成嚴重的影響。其中,她在工作紙中提到有牛隻在死亡後,漁護署公布檢驗結果 , 發現牠的胃部有很多塑膠垃圾, 造成腸胃阻塞。這使她反思在日常中, 要行環保生活,減少使用或回收塑膠產品,在進行郊外活動時,也要帶走垃圾,以防動物誤食。   視藝科統籌吳秀詠老師表示,視藝科近年以西貢為主題進行專題活動,圍繞學生在社區的生活,增加他們與社區的連繫及歸屬感,「把他們在西貢生活中美的一面,以藝術作品呈現出來。」   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會欣賞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大師藝術品,透過評賞和創作,加強對藝術的認知及提升創作技巧。校長馮家俊表示,這亦配合學校近年的教學宗旨「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學習),在創作過程中認識不同畫家的畫作,深化學習。他欣喜見到學生在活動中,表示要尊重不同動物在社區中的生活,具備同理心及愛德精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