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_20230312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3.12
喜樂中學-動態
天主教普照中學宗教週   (本報訊)天主教普照中學早前一連五天舉行宗教週活動,主題是「珍惜當下.感恩現在」。   該校每年也舉辦宗教週,是次以馬爾谷福音12章28-34節「最大的誡命」為本,藉著主題信息提醒同學實踐「愛主愛人」的誡命。   宗教週期間,透過早會廣播、週會主題分享、手作乾燥花掛飾工作坊及MUSICCAFE(午間音樂會),讓同學明白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珍惜人們與家人、朋友及師長等彼此的關係;並藉著創作乾燥花掛飾、撰寫敬師卡等,以行動對希望感謝的人表達謝意。(教)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四旬期公教家庭聚會   (本報訊)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宗教與心靈培育組於2月22日聖灰瞻禮日早上舉行「四旬期公教家庭聚會」,讓中小學部公教師生、家長約60多人一同聚首聖心堂,參與由田英傑神父主持的聖灰禮儀。   禮儀中,師生透過歌詠及讀經,反省在生活中有甚麼做得不好的地方,並領受聖灰,表示懺悔之心,一起準備在四旬期進行悔改、補贖及更新。   同日午息,15位公教老師一起守齋祈禱(參考《苦路善工》第十一處),並在十字架上釘上鐵釘和詠唱《基督譴責》,藉此默想耶穌為愛人類而負起罪債,犧牲在十字架上,並決志要努力「回頭改過,信從福音!」(谷一15)   除聖灰日外,宗教及心靈培育組亦會舉辦其他四旬期活動,包括:四旬期運動捐獻活動、傳訊週及中小聯合拜苦路等,好能為師生準備心靈,紀念基督的聖死與復活,並關懷身邊有需要的人。(教)   嘉諾撒培德書院•舉辦第一屆藝術展   (本報訊)嘉諾撒培德書院跟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於2月3至10日在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創新樓舉辦第一屆「Ps Share PTCC @ PolyU 」藝術展,這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首次和中學合作,展出近年學生多份視藝和創科設計的成品,藉以表揚她們優秀的成就,為同學開拓更廣闊的藝術視野。   開幕禮由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兼任講師區昌全博士主禮,多位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的修女、屬校的校長、老師和學生出席支持。區博士對學校能支持藝術發展表示鼓舞,而視藝和創科的結合更是近年香港教育的發展方向。該校黃少玲校長感謝理工大學和各位嘉賓的支持,同時亦感謝3Education一同參與活動,對同學的創藝能力給予了正面的肯定。   該校亦安排初中學生和家長到場觀賞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師生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而籌備小組成員之一的中五學生宗羚表示,籌備過程令她學會團隊參與須互相包容與接納,不計付出,才能達成目標;另一位選修視覺藝術科的曾佳蔚同學表示,自己的作品能在大學學府的殿堂作展覽感到興奮,更確定自己考進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系的心志,期望將來能在時裝設計方面邁步前進。(教)  
kjy07_20230305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3.03.05
瑪利曼小學黎熹兒
運動與水墨畫 動靜皆宜
「感謝天主賜予自己擁有毅力與活力的禮物,讓我有勇氣參與運動攀登,並具備專注與耐性繪畫水墨畫。」本身是教友的瑪利曼小學二年級學生黎熹兒自四歲開始學習攀登訓練及水墨畫,她常銘記學校強調天主賜予每人才能,應珍惜及加以善用,她欣喜地表示享受學習過程,並從中展現自己的品格強項。   「我的品格強項是Zest(活力)。」擁有一身古銅膚色的黎熹兒每天上學時,身上佩戴寫上Zest的襟章,她說:「代表我是一個好動與靈活的人。」   瑪利曼小學定於2022 學年設立「Year of Responsibility」(責任)作為全校年度主題的重點。熹兒由升上小學一年級時,透過父母填寫一份有關認識孩子品格強項的問卷,因而發掘熹兒擁有「活力」(Zest)的品格強項。   學習攀登三年,累積了三次比賽經驗,其中於本年1月參與由信望愛歷奇匡導中心舉辦的攀岩項目上更贏得冠軍。每次她認為自己能完成一項值得嘉許的事情,她會簽發由學校提供的「支票」, 「過去三次比賽,我也簽發具備『毅力』的『支票』,每張支票也會有代幣讓我兌換願望。」   原來該校為鼓勵學生多發掘及肯定自己的能力,不論是家長或學生均可按學生的品格強項填寫「支票」,票上列明學生透過參與活動或在生活中展現的品格強項,家長及班主任須在票上簽署以茲證明。熹兒會儲起由支票兌換的代幣,願望是, 「我希望能與Ms. Lo(勞家明校長)砌Lego。」   敢於嘗試 不怕挑戰 現時7歲半的黎熹兒形容攀石運動「有點難,但我並不害怕。」她最初學習運動攀登,看到石牆上色彩斑斕的石頭覺得吸引,在教練的指導下,一步步攀上石牆最高處。每次攀石她會攀上10至20米高的石牆,她說不感到害怕。由4歲接受攀登訓練, 在人工的攀石牆攀石,她也到戶外攀爬天然岩壁,過去她到過石澳大頭洲、歌連臣角黑角頭岩壁等地。兩者相比,她認為天然岩壁難度更高,更具挑戰,「只要具備難度,便覺得很好玩!」   黎熹兒的母親黎陳浩華表示,在女兒學習運動攀登的初期,她也一起參與,黎太說:「親身參與,才能經歷女兒攀岩時遇到的情況。」   除運動外,黎熹兒也有靜態的一面,她由幼稚園時期,已參與學校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的藝術展,由四歲半開始學習水墨畫至今,剛於去年11月,她跟隨水墨畫導師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參與展覽,展出她的「美麗的孔雀」水墨畫作品。父母在畫展的分享冊中寫道,沒想到活潑好動的熹兒在學習水墨畫技巧與構圖對比的過程中,培養耐性與專注度。   熹兒形容,一幅孔雀作品大約需要花上四堂,合共八小時才完成,她說:「繪畫孔雀是屬於八歲的程度,我當時剛七歲,也想作此挑戰。」繪畫時需要專注,如畫上黑色的眼睛、羽毛的線條等,繪畫過程時也有機會出錯,她便與導師一起想方法補救,「在錯的位置上加上白色小花彌補。」   不論是攀石或是繪畫,熹兒皆喜歡向難度挑戰,黎太欣賞女兒擁有毅力的精神,「女兒願意接受挑戰,只要難度愈高,趣味愈大。」黎太表示,攀石展現女兒好動與勇氣,配合繪畫同時培育出靈活思考、專注與解難的一面。對於熹兒而言,她說想為自己加一張繪畫水墨畫的「支票」,熹兒笑著說: 「從繪畫展現出毅力,因為我學習水墨畫多時,一直也沒有放棄。」(高)  
kjy10_20230226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3.02.24
喜樂幼小-動態
天主教聖華學校•校運會   (本報訊)天主教聖華學校早前舉行校運會,停辦了三年的校運會終於可以再次舉行,全校師生既緊張又期待。   當天早上,由校監葉寶林神父鳴槍後,校運會便正式開始。學生參加不同的田賽與徑賽項目,在各項比賽中使出渾身解數,比賽氣氛緊張熱烈。在師生接力賽中,不同級別的學生與教師組隊進行接力賽,師生全力以赴務求爭勝,最後由教師邱子健及李翠婷領隊的隊伍得到第一名。   在閉幕禮中,校長吳潔蘭致勉辭時,讚賞學生在比賽中全力以赴的體育精神,發揮了天父給予他們的才能,在運動場上創出佳績。(喜)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嘉年華   (本報訊)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為慶祝創校55周年,早前舉辦「主恩滿載55‧迎春嘉年華」,與眾同歡樂,齊頌主恩。   當天,嘉賓、學生、家長、參與展覽的中學師生等齊集操場;眾嘉賓以鳴放花炮為活動揭開序幕。嘉年華攤位及活動多姿多彩,包括親子工作坊、電子學習活動、學習成果展覽等。各展室以互動形式展示學校的課程特色。   當天,不少校友、家長到校協助設置攤位,上下一心,體現油天海泓一家的精神。參加者度過了充實的時光,承載著主滿滿的恩寵而歸。(少)   聖博德天小及慈天小•教師朝聖日   (本報訊)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及慈雲山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聯校教師朝聖日,兩校約80位教師一起前往油塘聖雅各伯堂朝聖,尋找天主的足跡,認識教會的福傳使命,對天主教學校教育使命作深刻反思。   在聖堂導賞員的講解下,他們了解該聖堂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教會與社區的關係等,從聖堂的聖洗池、讀經台、祭台、聖體櫃以至苦路掛畫等,均有其特殊意義;尤其了解聖雅各伯及他走過的西班牙聖雅各伯之路,啟發朝聖者思考到來聖堂、走向基督, 並領受福音後,再走向社會實踐信仰的使命感。   在濃厚的宗教氣氛薰陶下,教師在校監倪德文神父帶領下誠心祈禱,倪神父透過福音,指出教師在天主教學校內工作時,亦可透過聖神的指引,帶領學生親近耶穌,讓學生擁抱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樂)   寶血會思源學校•「主賜和諧」活動   (本報訊)寶血會思源學校本年度在視藝科中加入了宗教元素,在課程內進行「主賜和諧」活動, 由校長郭敏儀教授五、六年級學生,以和諧粉彩展現主題,讓學生享受和諧粉彩帶來的樂趣,在作畫過程中讓身心靈得到療癒。   郭校長期望學生從「那普照人類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聖言成了血肉,寄居我們中間」中,領會到聖言就是天主,並領略到天主的真光與平安常臨眾人中間,並運用天主所賜的智慧投入創作,讚揚天主的真、善、美。   五、六年級各班課堂設有獨立的宗教主題,如「聖神降臨」、「五餅二魚」、「我是主的羊」等,讓學生透過藝術創作,呈現出耶穌不同的奧蹟,學生非常投入及享受是次活動。(年)  
kjy01_20230219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2.19
獻主會溥仁小學
以生命影響生命
(本報專題)花開花落乃自然現象,落葉、枯花掉在地上便再也沒有價值?獻主會溥仁小學教授視藝科的李韻璇主任在校內推行「生命教育—— 『植』得人生」計劃,帶領學生在春、夏、秋、冬四個不同季節遊覽校園,運用多感觀方法感受花草樹木在四季的變化,再進行視藝創作,期望以植物的生命周期,讓學生體會人類生老病死的階段,學會欣賞萬物的生命。   李主任早前憑著這視藝計劃,在香港美術教育協會舉辦的「視覺藝術教師表揚計劃2022」中獲得優異表現獎。   樹葉的第二次生命 「我一至五年級上學時,每天都會經過位於學校正門兩側的大樹,它們就像母親一樣守護著我的成長。」六年級學生鄭子壕憶述校園四周的植物時,表示最難忘這兩棵大樹,它們雖然處於校舍外,但枝葉茂密,樹蔭遮蓋校內跑道,守護著溥仁小學每一位學生。   可惜,其中一棵大樹因為安全理由, 於去年被砍伐,使子壕感到傷心。但在視藝課中,跟著老師探索四周,看著植物在四季的變化,子壕明白到「樹葉落地後, 也可以有第二次的生命。」他在老師帶領下,撿起校園內的樹葉,進行視藝創作,學會欣賞它們的生命,也提醒自己在生活中偶遇挫折,也不要氣餒, 再次努力,便能重新挑戰。   「春天和夏天時,小鳥在樹上唱歌;秋、冬天時,樹葉掉滿一地。」子壕描述他留意到的大自然變化。其中,在夏天的視藝活動中,觀察百花盛放的情境後,他繪畫出向日葵,象徵生命與活力, 寄望同學凡事保持正向態度;他也會像花朵上的蜜蜂努力學習,將來回饋社會。   多感觀感受大自然 珍惜生命 在遊覽校園時,學生以多感觀方式感受大自然,六年級學生汪逸朗觀察植物的形狀與大小;嗅到清新的香味;聽到風吹過樹葉及小鳥歌唱的聲音;觸摸植物的質感,這是一場五感盛宴。   喜愛視藝創作的逸朗跟隨教師,以植物進行視藝創作後,獲得了不少創作靈感。他早前便以動植物為主題作畫,參加比賽並獲得獎項。他希望透過畫作,提醒更多人「珍惜花、草及其他生命,一起愛護大自然。」   六年級學生黃以可則在遊覽校園時,觀察樹葉在四季下的色澤變化。在秋天時,她用不同形狀及質感的落葉為舞者拼貼出一件漂亮的舞衣,再選取較幼小的樹葉為舞者加上舞蹈棒,「原來用落葉,也可創作一幅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黃以可之前曾參加舞蹈比賽並獲得亞軍,她體會到比賽需要努力,才能有成果,「這就像畫作一樣,也要努力的拼砌才能完成,所以畫作上也寫有『No pain no gain』(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觀賞四季變化 認識生老病死 李韻璇主任表示,為了配合學校去年度的關注事項及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生命」,而設計出「生命教育——『植』得人生」計劃。身為初級花藝師的她指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觸到植物,所以期望藉此計劃,以生命影響生命,並讓學生認識到萬物皆是由天主創造。   李主任提到,學生在新冠疫情下難以外出參觀,有些學生更要面對親友突然患病離世,「校園內的植物是無聲的教具,它們的生命也能啟發同學,透過植物在四季的變化,認識生老病死。」   校長余詩慧表示,學校四周有著不同植物,操場旁更設有「魚菜共生」區域,種植了小番茄、生菜等,「這計劃讓學生體會到在校園內的生命力,以及人與環境之間的結合。」   此外,余校長提到,學校本學年的關注事項為「家庭」,視藝活動中也會加入家庭元素,「希望把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連貫在學生的六年小學生涯中,讓他們學會愛主、愛人、愛大地。」   李主任堅信「今天為學生埋下藝術種子,他日成為學生創意的泉源,綻放生命的色彩」,她希望學生能發展潛能, 發揮各自的才幹。(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