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30115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1.15
嘉諾撒聖家書院
建IT創新實驗室 推動環保及航天發展
(本報專題)「天主創造世界,希望人類保護生態環境,協助管理大地。」嘉諾撒聖家書院鄭明慧校長說,環保與生活密不可分,透過推動科技教育學生了解環保的重要;推動中國航天教育激發學生認識科研的興趣, 透過環保及中國航天教育,帶出該校辦學團體嘉諾撒會的價值觀教育核心價值——「感恩、尊重、承擔」。   嘉諾撒聖家書院本學年慶祝創校50年, 設立IT創新實驗室(IT Innovation Lab),配合政府推出的「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 本學年獲政府資助70萬港元學習編程、認識虛擬實境或擴增實境、人工智能、無人機、機械人技術等科技的學習與應用。於剛過去的12月3日舉行校慶開放日啟用。   鄭明慧校長表示,實驗室以環保及航天發展作為設計主題,加入跨科學習及價值觀教育元素。   本學年起,全校中一至中六學生也可以在IT創新實驗室學習,梁雅琳助理校長指出,校方於本學年邀請各學科主任與老師團隊設計教材以善用創新實驗室,「引起學生學習動機與互動,各科也藉此互相交流,達致跨學科協作。」   全校參與 跨科學習   各科均從環保與航天發展的方向設計跨學科課程,例如中一級學生在體育科了解航天員的日常訓練;中二級英文科以環保為題材,與STEM課程合作,由機械人說明有關環保資訊,英文作文亦以環保為題,從環保角度提出解決方案;中三家政科教授學生善用廚餘烹調菜式,從中帶出珍惜食物的重要; 高中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科則學習無人機的應用等。   IT創新實驗室裡,設有科技元素的環保裝置「自動環保回收箱」,學生透過編寫程式與其他科技的應用,初步學習人工智能; 桌上也有兩個迷你機械人,機械人會舞動身體,也會說話、擁有表情和懂得動作,給予初中生學習編程;AR展版展示不同學科學習環保或航空主題的內容,及穿上該校校服的機械人Temi等,STEM課程統籌主任陳凱瑋表示,多元化的科技設備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聖家機械人Temi。認識中國航天發展機械人   Temi是一個穿著該校校服的機械人,操作員只要用手輕按機械人的頂部,Temi便會向來賓詳細介紹中國航天教育。   「Hey Temi,你認識中國的航天發展嗎?」   「由中國自主研發的神舟系列航天飛船成功發射⋯⋯」   擔任「STEM Prefect」的學生示範機械人Temi 如何為來訪者進行導賞,內置雷達可以偵測周邊障礙物,讓機械人能在安全情況下履行指定任務。   該校約有20位中四至中五學生擔任「STEM Prefect」,參與及帶領各項STEM活動,包括由她們示範與機械人對話,由學生預先設定問題及答案,S T E M Prefect當中的六位中五學生林瑩敏、張凱盈、區凱婷、張原嘉、陳巧妍及李煒兒均表示,參與STEM活動加強她們自學及創新思維。   學生林瑩敏及張凱盈負責錄音飾演機械人Temi,提高與人對話的像真度,另外,在題問中輸入多個關鍵詞,以提高對話的準確性。張凱盈說,能為機械人作聲音演譯,成功見到Temi與其他人互動,有如為其賦予第二生命,感覺很有趣。   陳巧妍說:「學習AI讓我明白研發AI技術的技術人員,背後作出多次嘗試和失敗, 才能提高準確度,引起我對研發科技發明的好奇心。」林瑩敏表示,反複嘗試是她參與科技教育最深刻的體會,「使發明產品更完善時,從科技便利人的生活所需。」   近年中國航天發展蓬勃,而早於60年代中國制定太空計劃,為使學生了解更多中國科技,IT創新實驗室設置中國航天展覽,展示由1960年至2022年中國航天發展;10年前該校學生溫彩兒曾訪問三位中國航天員,校方在展覽中把她的經驗記錄下來,當中提到她當年受到航天員面對艱難任務並勇於解決困難的啟發,激發她懷著主動學習的精神, 現為見習律師。鄭校長表示,藉著舊生的經歷,讓其他學生在學習態度上有所啟發。   各學科百花齊放 展現環保價值   早兩天的麪包已變硬,不想再吃但又不想浪費食物,可以將麪包製作成西式甜品麪包布丁;昨晚吃剩的餸菜,把肉切粒後加熱,再配上新鮮蔬菜及調味,能填補已流失的水份及增加纖維,保持肉質鮮美。   家政科主任蔡元湘引述中三級學生從家政科學習珍惜食物及減少廚餘,學習過程中教導學生認識食物營養,妥善處理食材避免食物中毒等,達致環保同時具經濟效益。   中五級數學科要求學生完成一份有關減少碳排放的報告,學生張原嘉表示,從中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減排節能。她計算家中的用電量時,發現在炎熱的日子,嘗試減少使用冷氣,當用電量減少,碳排放也會下降, 「讓我多反省生活習慣,如早上關掉照明設備,善用自然光也能達至減排。」   在IT創新實驗室裡,STEM學會的成員特意研發自助回收箱,學生把學習Micro-bit的編程,及AI元素製作而成,學生區凱婷說, 學習科技教育能為環保付出感到很有意義。李煒兒表示,藉著善用AI,能在短時間內辨識廢物的種類,既減輕堆填區壓力,也有效地節省時間。   鄭校長指出,在現今數碼年代,全球對資訊科技人才渴求,她希望提升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同時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學生走出課堂有興趣學習,掌握資訊科技的資源,培養創新思維。」(高)
kjy16_20230108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1.06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
海洋拾荒圓環保使命
(本報專題)「我第一次潛進海底清理垃圾前,只知道海洋污染情況嚴峻,沒料到在海底兜了幾圈,發現海床盡是人為製造的垃圾,包括遊船河人士所棄置的酒瓶。垃圾沉得很深,要由潛水員撿拾,才能夠清理得完。」聖母無玷聖心書院學生余凱文參與了校內的「海洋拾荒──海洋保育計劃」後, 希望為人類大家庭的兄弟補償,更努力地為減少污染而改變生活習慣。   凱文與另外四位同學修讀專業潛水訓練課程並通過考核,成為國際認可的開效水域潛水員,繼而進修「打擊海洋垃圾課程」, 先後八次到西貢一帶海域清理海底垃圾,包括電子廢料及玻璃瓶。他們記錄海底垃圾的數據,並加入到全球數據庫中,協助國際組織制訂固體垃圾管理政策。   他們回到學校後,與同學分享海底的驚險之旅,從而推動校內的環境教育活動;又與同學到西貢一帶海灘清理垃圾,鼓勵低年級學生利用廢物,創作以環保為主題的藝術作品。   「八次潛水的難度不斷提升,讓學生為更遠大的目標服務……保護環境不會是一帆風順,但我們相信天主會幫助我們克服困難。」五位學生每次出海潛水前,校監鍾妙嫦修女與師生皆為他們的平安祈禱,並讓學生認識到,不論是出海清理垃圾,抑或創作教育展品,皆為履行大地管家的責任。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的辦學團體聖母痛苦方濟傳教女修會, 分享方濟大家庭珍惜萬物的愛心,該修會的鍾妙嫦修女與教師齊心在校內推動宗教教育,透過早會演講、回收廢紙及利用廢棄木材製作校園家具等行動,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愛心。校長莫潔如盼望學生從中感染方濟精神,珍惜人與人之間,及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助關係,也要關懷弱小。   為受困魚兒解開「鬼網」 近年海洋生物面對人類經濟活動的嚴重威脅,魚類經常被俗稱為「鬼網」的廢棄漁網纏繞,只能夠痛苦地等待死亡。參與海洋拾荒計劃的學生余凱文穿上漆黑的保溫潛水衣,戴上厚重的保護手套,背負沉重的氧氣樽,潛進至少十多米深的水底,清理鬼網及其他垃圾。   凱文為香港海洋被污染而痛心,也為魚兒的歡迎感到安慰,「潛水是個美妙的過程,某次我看見一大群小魚圍繞著我轉圈, 而腳底盡是珊瑚的漂亮的美景。」海底的美麗打動了凱文的憐憫之心, 讓他咬緊牙關完成任務,盡力執拾垃圾, 「海床那可怕的壞破景像,提醒我要更用心養成環保習慣,以往我只是少用即棄用品, 現在會主動跟朋友分享海底的經驗,鼓勵大家多從源頭減廢。」每位參與潛水的學生揀選了一項專門的海底研究題目,凱文選擇研究珊瑚,也主動上網學習相關知識。   另一參與計劃的學生梁愷童坦言,爸媽原先非常擔心她的安全,不批准她潛水, 「我再三請求他們讓我參與環保工作,終於得到他們認同。」愷童與同學裝備了保命技巧,包括學習水底手語,以便在寂靜的環境中溝通,例如氧氣不夠時,潛水員要向夥伴搥胸,幸好他們一路平安,從未發出緊急訊號,「最驚險的一次是我專心為海刺拍照時,被暗流推至遠處, 膝蓋也被海刺刺進皮膚內, 最後毋需拔刺,由它在身體內自然分解……我欣賞到香港最大片的珊瑚,為這份美麗感到『悲哀』:原來是由白化或變螢光色所致。」   創作環保藝術作品 凱文與愷童等高年級學生將海底裡的所見聞所聞帶到學校,低年級學生以相關題材創作視覺藝術品,表達他們對環保的反思。中二學生王淑儀與組員以顏料及塑膠製成了一座由海洋包圍的小島,海洋雖然充滿生命力,但小島其中一方受廢料所污染,帶出環保工作刻不容緩,鼓勵作為天主子女的世人,應珍惜地球資源。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重視環境教育,讓宗教科、科學科、地理科及生物科等在環保教育上相輔相承,淑儀透過相關科目認識污染問題如何影響生態系統,以及拖網對海床的傷害。   中一學生黃欣翹透過藝術創作表達樹木對環境的重要, 希望鼓勵到校參觀視藝作品及展板的訪客珍惜樹木。   環境教育組負責老師劉耀琮愛好潛水, 他在「香港教師夢想基金」資助下,將嗜好變成教學計劃,「這活動的重點不在於學習潛水,而是鼓勵學生保護環境,並讓他們了解到,每個人皆可以成為『小小科學家』, 探索科學知識並培育對環境的責任感。」   五位參與海洋保育計劃的潛水小健將計劃於本年春季再次到海中清理垃圾。余凱文對下一次的海底之旅充滿期待:「看見海洋少了垃圾,令我感到快樂又滿足。」(鄧)  
kjy10_20230108_fade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3.01.06
喜樂幼小-動態
聖家學校•聖誕祈禱會   (本報訊)為了讓學生更有意義地慶祝聖誕節, 聖家學校以牧羊人傳喜訊為主題舉行聖誕祈禱會,鼓勵學生向家人及朋友傳遞聖誕節的意義是為紀念耶穌的誕生。   祈禱會在剛過去的12月20日舉行,邀請了汪才生終身執事主禮。他誦讀路加福音第2章8至28節,內容有關牧羊人跟著天使的指示,在馬槽中找到小耶穌, 感到興奮並向其他人述說所見的事情。汪執事鼓勵學生嘗試向家人分享聖誕節的喜樂,其中一個方式是給爸媽一個温馨的親吻以表達對他們的愛。其後由學生代表讀出祈禱心聲。   當天,汪執事祝聖校內的環保園。該地方是為日後進行種植及拜苦路等宗教活動之用。學校希望透過種植活動,讓學生體驗到生命的成長,是需要人的愛心栽培,以及上主的祝福。祈禱會後各級學生表演,不少區內幼稚園學生及家長參加,這也是一個福傳的機會。(樂)   聯校聖誕報佳音   (本報訊)天主教博智小學、天主教伍華小學、黃大仙天主教小學於12月19日進行「聯校童聲頌愛報佳音」活動。三間小學的校長、老師、校牧及學生共60人,乘坐雙層開篷觀光巴士到西九文化區報佳音。車上沿途播放學生合唱的聖誕歌曲,樂聲響徹雲霄,引人注目。   到達西九文化區後,學生在階梯上列隊齊唱報佳音歌曲,引來遊人駐足觀賞。接著,學生分為四人一組, 跟隨校長、老師和校牧,向遊人派發聖誕禮物。師生同時送上「主佑平安健康,聖誕快樂」等祝福語,向途人分享主耶穌誕生的喜訊。   報佳音後,師生到尖東觀賞聖誕燈飾,校長亦向學生送贈聖誕禮物。師生在活動中感受報佳音的樂趣,明白各人都要相親相愛,彼此合作,使生活過得更美好。(年)   獻主會小學•聖母無玷始胎慶節   (本報訊)獻主會小學早前就聖母無玷始胎慶節暨無玷聖母獻主會會慶日,舉行祈禱會,由校監簡立和神父主禮。眾人恭敬獻主會的主保——無玷聖母。   在祈禱會中,參與的老師和學生先聆聽了一段福音(路一26-38),接著簡神父在講道中分享了聖母勇於服從天主的芳表,並提醒師生要勇敢回應天主的邀請,樂於承行天主的旨意,關心和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   聽過福音和神父的分享後,公教老師代表和學生代表分別讀出祈禱文,聯同聖母一起獻上禱聲。然後,神父、老師和學生互祝平安,並一同詠唱聖母頌。最後,神父祝福參禮者,祈禱會禮成。(少)   慈幼學校•無原罪聖母瞻禮   (本報訊) 慈幼學校早前舉行無原罪聖母瞻禮,主題是「在學校善盡本份」,主禮嘉賓是梁偉才神父。   梁神父說小白兔有兩隻長耳朵,媽媽讓牠去買紅蘿蔔。白兔竟然走入電器店買紅蘿蔔,當問了三次後,店主說再問,便要用剪刀剪掉牠的長耳朵,白兔竟然問店主有沒有剪刀買。梁神父藉此故事,帶出白兔沒有運用兩隻耳朵因而聽不到指示。   聖母曾說:「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吧!」梁神父囑咐學生善用天主賜予的雙手,做好每天的功課,在學校善盡本份,效法聖母芳表,接受師長教導,成為一個感恩、自律、聽命的「慈幼仔」。   接著,梁神父主持基督小先鋒宣誓典禮,團員在全體師生面前作出承諾,作一個愛主愛人的小先鋒。 (喜)  
kjy16_20221218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2.18
德貞女子中學邁向100周年
德貞承主愛 信望綻光芒
(本報專題)1922年本地教區的國籍女修會「耶穌寶血女修會」(簡稱寶血會)在香港成立,翌年寶血會創立第一所中文中學— —德貞女子中學,為居於深水埗的女青年提供教育機會。時至今天,德貞女子中學邁向創校100周年,校方秉承修會會祖譚加辣修女發揚仁愛與犧牲、修和的精神,並與弱小者同行,在學校關顧學生成長。   德貞女子中學於本學年以「德貞承主愛、信望綻光芒」響應迎接創校100 年,同時於學年內重點推動三項價值培育: 尊重他人、關愛及堅毅。為迎接創校百周年,校方舉行多項活動,包括於11月4日的百周年校慶啟動禮暨全方位學習日,全校900多位師生響應參與。   百周年校慶活動 學習將愛傳承   其中舉辦的「德貞追夢百里行」,期望師生於一年內完成10段麥理浩徑,許燕姍校長指出,麥理浩徑全長共100公里,象徵走過創校100年歷史。啟動禮當天,120 名學生分成五隊分別於麥理浩徑不同路段展開遠足活動,其中有學生步行麥理浩徑第六段約三小時,由城門水塘起步,行至德貞女子中學結束,途經金山郊野公園及九龍水塘,學生在山上俯瞰校舍位置。   另外,啟動禮當日, 220多位學生在校內舉辦多個工作坊,由寶血會修女及校友等擔任流體畫、禪繞畫及環保手工藝導師,其中在「德貞心靈果子樹」工作坊上,學生創作100個心靈果子,果子上寫上校訓以及修會辦學精神, 也寫有愛、喜樂、溫柔、義德、勤奮等正向價值觀的字眼,象徵「德貞人」的品德。   400多位學生在啟動禮當天,參與校外多元學習活動,學生到深水埗區進行社區探索、參觀舊校舍,發掘學校在社區的歷史等。許校長指出,希望全校學生也能分享創校百周年的喜悅。   學生參與活動後, 需要寫下「反思卡」,反思當日的體驗,有參與步行其中一段麥理浩徑的學生表示,花上五小時遠足, 儘管感到疲累,只要抱著希望,以及同學之間互相扶持,令她學習堅持與堅毅不屈的精神。莊嘉璐副校長指出,學生藉著上述體驗,感受學校對學生無私的愛, 「當學生感受到被愛, 繼而懂得把愛向外帶給他人。」   當日有份參與麥理浩徑遠足的中四生吳曉雯表示,遠足時體力不繼, 「周邊所有同學也關心和鼓勵我,約四小時後我行完整個路段而感到滿足。」她說同學的鼓勵與陪伴,是她堅持的動力。   另一中六生鄺子瑩稱,參與遠足成為她畢業前珍貴的回憶。她說,高中時期也在疫情中度過,但回想校園生活,仍難忘初中常參與烹飪比賽並獲獎的時光,「經常與老師和同學準備菜式至深夜,從中學習堅毅與認真,影響我做任何事情也要堅守到底。」   校友師生分享德貞精神   寶血會的區綺雯修女60年代入讀德貞女子中學,直到1968年中五畢業時她加入了寶血會成為望會生,一直接受修道培育至1972 年,返回德貞完成中六課程。「我在中二時已萌生成為修女的念頭,讀書時期參與聖母軍,校內也有五位修女任教,當年教導我的修女是訓導主任,她對學生無微不至,當得知學生的家人患病,便會前往醫院探望,修女在生活與行動中,實踐犧牲、服務和愛的精神。」區修女現為寶血會總會長,她期望該校繼續以基督的仁愛與犧牲精神帶動學生回應社會需要。   同樣是德貞女子中學舊生的雷美瑜副校長及陳應恬老師,跟學生一起為校慶拍攝短片,並邀請學生飾演自己中學時期參與畢業禮的片段,帶出該校傳燈禮的特色: 由畢業生代表,將手上寓意「德貞之光」的燈火傳給在校師妹,象徵將耶穌基督的愛和光傳揚出去,代表薪火相傳,以及把校訓「禮、義、廉、恥」的精神承傳。   雷副校長表示,學校培育了自己的領導才能。她中二時已被選為領袖生,中四擔任學治會副主席,中六獲選為社長。她剛在上學年擔任副校長,能夠一直在母校服務而感恩。陳應恬老師則表示,當年已感受學校時常給予學生機會,「我於中六插班,老師得知我擅長中提琴便鼓勵我參與表演,也推薦我報讀管風琴。」大學畢業後她隨即返回母校任教音樂科至今,以作回饋。   有參與短片拍攝的中四生鄧雅茹及中三生張愛琪均表示,能見證學校100年歷史的時刻感到很難忘,張愛琪說學校傳燈禮的傳統,提醒她要培養良好品格,彰顯學校校訓的精神。   新設校史室 重溫昔日片段   該校將於明年新設校史室,擺放昔日的學生手冊,也有於60年代在青山道興建新校舍時期的學校圖則,建校初期以人手撰寫的「本校概況」等。   早前350名校董會成員、校長、師生、家長、校友與職工齊集學校, 砌成「100」字樣慶祝校慶,陳錦江副校長表示,藉此展現團結,「疫情已(肆虐)近三年,學生在校園生活少,藉著校慶活動為學生建立歸屬感,為學生在中學生涯寫下珍貴的回憶。」 該校早前舉行校慶主題曲歌詞創作比賽中,公開組的舊生劉倩雯老師以作品《貞心頌》獲選為校慶主題曲。劉老師說從歌詞帶出辦學團體「寶血會」以愛興辦學校,學生在此讀書一直在愛的環境下成長。   學校的校徽上印有一朵黃色的百合花, 百合花的花語是純潔、忠貞、高雅、神聖, 許燕姍校長表示,這是辦學團體寶血會期望「德貞人」具備的素質外,藉著創校100周年,於來年推動「德貞服務100」,鼓勵每位同學在一年內服務100小時,把所學到的一切貢獻社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