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_20230611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6.11
喜樂中學 - 動態
荃灣聖芳濟中學宗教月•舉辦貧富宴   (本報訊)荃灣聖芳濟中學於宗教月舉行貧富宴,以「致力行善,活現信德」為主題。同學於午膳時段參與貧富宴,他們在抽籤的情況下分為三組:半山區、黃埔及深水埗,各地區均代表了不同社經地位人士,富有人士可以吃薄餅及炸雞,享受豐富的午餐;中層人士可以吃「三餸飯」;貧窮人士只能吃麪包。   透過體驗活動,同學親身體驗世界資源分配不均,大部份參加者享用清淡的午膳,小部份參加者享用較豐富的午膳,來讓學生反思及體會幸福不是必然的,要珍惜現在,建造美好將來。期望同學於活動中明白珍惜所擁有的,實踐節省零用錢,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社群。(教)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慶祝創校35周年   (本報訊)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早前舉行創校35周年校慶感恩祈禱禮暨心靈路徑祝福禮及IT創新實驗室、「生物多樣性互動發聲壁畫」開幕禮,由香港明愛助理總裁麥冠達神父及香港城市大學署理學務副校長陳志豪教授主禮。   心靈路徑及IT創新實驗室主持祝福禮上,麥冠達神父聯同陳教授、麥麗英校監、何應翰校長主持「生物多樣性互動發聲壁畫」開幕禮。感恩祈禱禮中,麥神父帶領祈禱,並表揚師生的努力成果,他鼓勵師生們在主愛內團結共融,繼續傳揚天主的正義、信德和愛德。主禮嘉賓陳志豪教授在致辭中引述該校校訓「忠誠勤樸、敬主愛人」勉勵學生要不斷反思求進,發揚校訓精神。   典禮中由合唱團演唱,黎咏詩同學表演中國舞,中國潮俗皮影戲第五代代表承傳人蔡漢洲同學表演川劇變臉,科技科同學表演無人機飛行。(教)   荔景天主教中學•宗教週   (本報訊)荔景天主教中學早前一連五天舉行宗教週活動,主題為「跟隨聖母的足跡、力行仁愛的芳表」,透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認識天主教信仰,營造宗教氛圍。   宗教週期間,學校每天以不同的活動帶領學生認識聖母瑪利亞的芳表。包括中四乙班的同學與香港理工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合辦青年社區服務大使訓練計劃,全校師生親手製作擴香石送贈母親,實踐出「家庭」的其中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   此外,宗教事務委員會與音樂科合辦中一及中二級班際詩歌比賽;邀請慶禮院製作室舉辦聖物展銷會等。   宗教週期間,全校師生在聖斯德望堂參與中華聖母紀念感恩祭,由該堂主任司鐸薛衛道神父主祭。   校長劉廣業表示,本年度適逢學校創校45周年,希望學校和聖堂都能成為學生的第二個家庭,讓學生透過不同的體驗享受被關愛的感覺,並學習將關愛分予他人。(教)   石籬天主教中學   全校師生參與宗教活動   (本報訊)石籬天主教中學全校師生早前參與朝聖和福傳音樂會,與主相遇,認識天主教信仰。   該校中一級學生前往鹽田梓參觀聖堂,認識傳教士來港傳教的歷史,亦了解村民皈依天主的信仰歷程及生活習慣,享受茶粿;中二級學生往荃灣聖母領報堂及青衣聖多默宗徒堂朝聖,認識荃葵青區的天主教聖堂。   另外,該校邀請信徒音樂福傳團體AMDG到校舉行天主教音樂人福傳音樂會,以「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為主題,呼應該校聖若望宗徒的教訓。   教師培育方面,則由聖若望宗徒堂的宋啟文神父及趙貴田神父,與該校校董葉錦元及李蘇珊、校監黃景聲執事及全校老師前往大澳永助聖母小堂朝聖進行教師發展日。當日,主顯堂的周安智神父(Jojo Peter Ancheril)介紹大嶼山天主教發展歷史;李蘇珊校董作信仰分享,亦介紹了周神父設立天主之母山時與聖母相遇的經驗。(公)  
kjy16_20230115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1.15
嘉諾撒聖家書院
建IT創新實驗室 推動環保及航天發展
(本報專題)「天主創造世界,希望人類保護生態環境,協助管理大地。」嘉諾撒聖家書院鄭明慧校長說,環保與生活密不可分,透過推動科技教育學生了解環保的重要;推動中國航天教育激發學生認識科研的興趣, 透過環保及中國航天教育,帶出該校辦學團體嘉諾撒會的價值觀教育核心價值——「感恩、尊重、承擔」。   嘉諾撒聖家書院本學年慶祝創校50年, 設立IT創新實驗室(IT Innovation Lab),配合政府推出的「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 本學年獲政府資助70萬港元學習編程、認識虛擬實境或擴增實境、人工智能、無人機、機械人技術等科技的學習與應用。於剛過去的12月3日舉行校慶開放日啟用。   鄭明慧校長表示,實驗室以環保及航天發展作為設計主題,加入跨科學習及價值觀教育元素。   本學年起,全校中一至中六學生也可以在IT創新實驗室學習,梁雅琳助理校長指出,校方於本學年邀請各學科主任與老師團隊設計教材以善用創新實驗室,「引起學生學習動機與互動,各科也藉此互相交流,達致跨學科協作。」   全校參與 跨科學習   各科均從環保與航天發展的方向設計跨學科課程,例如中一級學生在體育科了解航天員的日常訓練;中二級英文科以環保為題材,與STEM課程合作,由機械人說明有關環保資訊,英文作文亦以環保為題,從環保角度提出解決方案;中三家政科教授學生善用廚餘烹調菜式,從中帶出珍惜食物的重要; 高中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科則學習無人機的應用等。   IT創新實驗室裡,設有科技元素的環保裝置「自動環保回收箱」,學生透過編寫程式與其他科技的應用,初步學習人工智能; 桌上也有兩個迷你機械人,機械人會舞動身體,也會說話、擁有表情和懂得動作,給予初中生學習編程;AR展版展示不同學科學習環保或航空主題的內容,及穿上該校校服的機械人Temi等,STEM課程統籌主任陳凱瑋表示,多元化的科技設備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聖家機械人Temi。認識中國航天發展機械人   Temi是一個穿著該校校服的機械人,操作員只要用手輕按機械人的頂部,Temi便會向來賓詳細介紹中國航天教育。   「Hey Temi,你認識中國的航天發展嗎?」   「由中國自主研發的神舟系列航天飛船成功發射⋯⋯」   擔任「STEM Prefect」的學生示範機械人Temi 如何為來訪者進行導賞,內置雷達可以偵測周邊障礙物,讓機械人能在安全情況下履行指定任務。   該校約有20位中四至中五學生擔任「STEM Prefect」,參與及帶領各項STEM活動,包括由她們示範與機械人對話,由學生預先設定問題及答案,S T E M Prefect當中的六位中五學生林瑩敏、張凱盈、區凱婷、張原嘉、陳巧妍及李煒兒均表示,參與STEM活動加強她們自學及創新思維。   學生林瑩敏及張凱盈負責錄音飾演機械人Temi,提高與人對話的像真度,另外,在題問中輸入多個關鍵詞,以提高對話的準確性。張凱盈說,能為機械人作聲音演譯,成功見到Temi與其他人互動,有如為其賦予第二生命,感覺很有趣。   陳巧妍說:「學習AI讓我明白研發AI技術的技術人員,背後作出多次嘗試和失敗, 才能提高準確度,引起我對研發科技發明的好奇心。」林瑩敏表示,反複嘗試是她參與科技教育最深刻的體會,「使發明產品更完善時,從科技便利人的生活所需。」   近年中國航天發展蓬勃,而早於60年代中國制定太空計劃,為使學生了解更多中國科技,IT創新實驗室設置中國航天展覽,展示由1960年至2022年中國航天發展;10年前該校學生溫彩兒曾訪問三位中國航天員,校方在展覽中把她的經驗記錄下來,當中提到她當年受到航天員面對艱難任務並勇於解決困難的啟發,激發她懷著主動學習的精神, 現為見習律師。鄭校長表示,藉著舊生的經歷,讓其他學生在學習態度上有所啟發。   各學科百花齊放 展現環保價值   早兩天的麪包已變硬,不想再吃但又不想浪費食物,可以將麪包製作成西式甜品麪包布丁;昨晚吃剩的餸菜,把肉切粒後加熱,再配上新鮮蔬菜及調味,能填補已流失的水份及增加纖維,保持肉質鮮美。   家政科主任蔡元湘引述中三級學生從家政科學習珍惜食物及減少廚餘,學習過程中教導學生認識食物營養,妥善處理食材避免食物中毒等,達致環保同時具經濟效益。   中五級數學科要求學生完成一份有關減少碳排放的報告,學生張原嘉表示,從中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減排節能。她計算家中的用電量時,發現在炎熱的日子,嘗試減少使用冷氣,當用電量減少,碳排放也會下降, 「讓我多反省生活習慣,如早上關掉照明設備,善用自然光也能達至減排。」   在IT創新實驗室裡,STEM學會的成員特意研發自助回收箱,學生把學習Micro-bit的編程,及AI元素製作而成,學生區凱婷說, 學習科技教育能為環保付出感到很有意義。李煒兒表示,藉著善用AI,能在短時間內辨識廢物的種類,既減輕堆填區壓力,也有效地節省時間。   鄭校長指出,在現今數碼年代,全球對資訊科技人才渴求,她希望提升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同時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學生走出課堂有興趣學習,掌握資訊科技的資源,培養創新思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