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21127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1.27
聖母小學
濃厚宗教氛圍 認識天主是愛
(本報專題)聖母小學的學生每個學期,都會按級別輪流到校內小聖堂朝拜聖體。學生跪下來,凝望祭台上的聖體,感受與基督的相遇。11 月煉靈月內,學生在朝拜聖體結束前,更一起誦唸「為煉靈祈禱文」,為煉獄中的靈魂祈禱。   聖母小學重視對學生的宗教培育,期望透過祈禱、禮儀生活及多元化的宗教活動,讓學生認識天主是愛,耶穌基督是救主的道理。「我們無法預料學生的未來,但在這六年的小學生涯中, 她們至少並不抗拒宗教,並對信仰很熟悉。」校長吳文健修女說。   由於小聖堂處於學校正門附近,吳修女提及學生每天上學回課室前,都會經過小聖堂,當中不少同學入內向耶穌像及聖母像微笑揮手,說: 「早晨耶穌!」、「聖母媽媽早晨!」   除了朝拜聖體,學校又舉行感恩祭、祈禱會、愛德服務;並透過宗教日及主題活動,向學生介紹耶穌、聖母、聖經人物的事蹟。吳修女表示,學生熟習祈禱,把擔憂與喜樂交託給天主。有時如果親友患病,學生更會主動向修女訴說, 再一起到小聖堂向天主祈禱, 「學生很珍惜與天主相處的時間。」   展開三年的準備期   為慶祝創校70周年,及預備母佑會來華百周年慶典,該校於2020年展開三年的準備期,每年設有不同的牧民主題,首年是「讚頌、感恩」;去年是「接受委託」;今年則以「福傳」為主題,期望學生以青年帶動青年的方式去傳播福音。   過去兩年,學校就牧民主題,開展不同活動。例如,為鼓勵學生實踐關愛,學校設立學生組織「關愛大使」,輔導同學的功課和溫習;而在學業上,又特設默書挑戰卡,邀請學生訂立默書目標,透過完成任務以獲得獎狀。   本學年學校為鼓勵學生福傳,特設「祈禱小夥伴」活動,鼓勵學生在小息時與同學結伴到小聖堂一起祈禱;在本年玫瑰月中, 學生同心協力,每天早上、小息在小聖堂或在家中誦唸聖母經,合共誦唸了10,000篇, 以祈禱表達對聖母的孝愛,教師李穎妍說: 「希望藉這些活動鼓勵學生勤唸聖母經,奉獻給聖母,從而培養祈禱的習慣。」   校訓「純潔仁愛」  認識生命的寶貴   聖母小學的校訓為「純潔仁愛」, 李老師指出,作為一所女校,學校近年也常邀請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到校, 為高年級學生主持貞潔講座, 「希望在小學階段,讓他們珍惜,及懂得生命的寶貴,學懂去保護自己。」   為推廣生命的寶貴,聖母小學早前向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借用聖珍安娜聖髑—— 衣服布料。聖髑安放在學校小聖堂的祭台上,全校學生敬禮並祈求聖人的轉禱。六年級學生葉爾晴被聖珍安娜為女兒犧牲生命的行為所感動,想起媽媽對自己的愛,所以特別求聖人為所有的母親轉禱,祈求她們皆能開心、健康地生活。   生命是天主賜予的禮物   學校為加深學生對聖珍安娜的認識,在課室播放有關聖人的片段;學生觀賞聖髑及介紹聖人的展板後,需要完成工作紙分享他們從聖人身上學習到的德行。   由於老師早已預告活動,六年級學生曾瑞琦早在上課前,已上網找尋聖人的資料,但她認為影片及展板加深她對聖人的認識。她表示,聖人的行為讓她感到母愛的偉大,「我們要更加珍惜生命,因為對媽媽來說,孩子都是天主賜予的禮物」。   學生鄧佩琳與鄧佩如姊妹倆,也感動於聖人為孩子犧牲生命的舉動。這份犧牲的精神使佩琳想到媽媽為了家人,而經常要通宵上班,並在回家後照顧家人,「我祈求聖人的轉禱,保佑媽媽健康」。   校長吳修女亦指出,是次活動配合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生命」及「家庭」。她期望活動讓學生重新認識生命的寶貴,了解聖人的行實。(吳)  
kjy01_20221120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1.20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
無人機 無人車 陸空協作
(本報專題)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四位學生在暑假期間,密鑼緊鼓地學習編程、學習操作無人車和無人機的原理,經過三個月的準備,早前登上「舞台」,與其他學校的學生同場較量,最終贏得粵港澳大灣區STEM挑戰賽小學組的冠軍,為四位首次參與STEM比賽的學生,打下強心針,期望未來參與更多相關活動。   這次比賽由粵港澳大灣區STEM教育聯盟及香港科創協會主辦,主題為「陸空協作」。學生要透過程式同時控制無人機及無人車,完成指定任務, 旨在透過比賽加深學生對人工智能、物聯網通訊、編程及工程學的了解。比賽獲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包括中學組和小學組的支持,一共有28間小學和14間中學參賽。   分工合作 即時應變   「無人車利用感測器感應路線,前進到投放區後,無人機則要飛到指定位置拿起紙杯,再飛到無人車上,把紙杯投入無人車籃子內。最後無人車駛至指定區域,才算完成。」六年級學生陳詩昊說。   短短幾句概括了學生的任務,但操作上涉及不同編程和科技知識,絕不容易。詩昊亦指出到達比賽現場時,學生需要考慮各種變數及即時應變。他與三位組員在比賽當天分工合作、爭分奪秒地確保無人機及無人車作賽時,能順利運作。   詩昊與另一位六年級學生謝焯楠負責檢測無人機的巡線,焯楠說:「在比賽前的十分鐘,我們要檢測一下地圖有沒有捲曲,影響無人車的行駛,還要檢查感應器能否適應新的地圖。」   另外兩位六年級學生洪沚謙和蔡希汶負責無人機的準備工作,蔡希汶說:「在比賽前,我們要在地圖上貼QR Code,讓無人機能辨認路線,夾到杯子及飛到目的地。」   十分鐘的準備時間過去,無人機、無人車同時運作,學生一共要進行兩輪比賽,選取成績最佳的一次為最後結果。這四位六年級生的機器,雖然在第二輪比賽中因為無人車出界,而未能完美完成任務,但因為第一輪比賽中順利完成而奪冠。   經驗失敗 鍛鍊解難能力   回想三個月的準備,由零開始組裝無人車和無人機,同學們也經歷過失敗與錯誤。其中,在組裝的最後階段,他們突然發現先前的步驟出錯,而需要把無人車拆散再組裝,謝焯楠坦言:「當然會有些氣餒,本身以為已砌好車子, 可以測試。但又要拆過再重新開始。」但總結整個過程,他認為獲益良多,相信所學的知識已深深地刻印在腦海中, 對之後再進行STEM活動也有幫助。   「STEM是多元化的活動,透過親自動手去實踐,令書本上的知識變得生動。」學生洪沚謙指出,在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組員會不斷尋找解決方法,也會與老師商討。其中,由於無人機不易夾起紙杯,他們最終為杯子套上橡筋,增加摩擦力,使無人機能容易地夾起紙杯。   推行STREAM課程 應對新世代的挑戰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近年積極推行STREAM課程(R代表Religion(宗教);A 代表Art(藝術)),期望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及解難能力,幫助他們應對新世代的挑戰。   教師宋嘉俊指出, 學校分兩個層面推行STREAM教育,包括提供全校的課程,及舉辦興趣班、抽離小組。他表示, 全校性的STREAM課程受眾較廣,從一年級開始,已透過遊戲形式,讓學生接觸編程,待學生在高年級時更容易適應相關課程。   另一方面, 興趣班、抽離小組讓對STREAM有興趣的學生,能進一步認識及接觸相關技能,他指出學校曾舉辦無人車、無人機的興趣班;也曾帶領學生參加綠色環保、城市設計的比賽、興趣班,「提供多現化的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範疇。」這次參與比賽的四位六年級學生亦曾參與無人機的興趣班。   宋老師續說,近年因疫情緣故,學生較少機會參加課外活動;所以報名參加「粵港澳大灣區STEM挑戰賽」,讓學生發揮才能。他樂於看到學生在過程中,能沉著解決困難及勇敢面對新事物。(吳)  
kjy01_20221113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1.13
樂華天主教小學
師生響應節能 保護地球
(本報專題)地球是我們的家,你會怎樣保護它?樂華天主教小學的師生為了減少能源消耗,實行環保生活,一同實踐節能行動—— 離開班房前關掉所有電器、冷氣機溫度保持於攝氏25.5度等—— 成功將耗電量減少接近一成,並獲中華電力有限公司頒發「綠優校園認證計劃」的「最優秀表現獎」金獎。 為鼓勵學生積極響應學校的節能行動,該校近年推行計劃: 校長及老師在轉堂、放學後檢查各班是否做到關燈、關冷氣等, 完成的班別便可得到一張貼紙;只要集齊30張貼紙,全班學生便會獲得獎勵:「體育室放題」。   「『體育室放題』即是我們可以在體育室,挑選想進行的體育活動,有籃球、羽毛球、豆袋等。」五年級學生盧淑儀便曾經成功與同學集齊30張貼紙,在體育課中獲得獎勵,並與朋友選擇了打羽毛球。   在這計劃中,雖然每班皆有一位環保先鋒負責關電器,但因為全班學生都會有獎勵,所以同學會互相提點,一起養成省電的好習慣。   製作風車模型 學習再生能源   除了節約用電,校內亦放置回收箱,讓學生回收膠樽、紙張等;另一位五年級學生張啟歡更表示,每個班房內均有一個紙張回收箱,收集只用了一面的紙張, 待學生在做數學題時,能重用作算草紙。   此外,啟歡指出雖然學校在攝氏24度以上才能開啟冷氣機,「但我們打開兩邊的窗口,讓兩邊空氣對流,也很涼快!」   樂華天主教小學推行環保教育多年,校內放置風車發電,為校門的電子螢幕、園圃灑水器等設施供電。老師亦因材施教,透過風車、太陽能板教導學生再生能源。其中,在四年級的專題研習中,學生便製作風車模型,了解風力發電。   啟歡與同學用紙杯、膠樽、飲管、雪條棍等,製作風車模型。在完成後,他把風車放在電風扇前,期待地等著風車轉動,使燈泡發光,「當看到它成功亮起來,我與同學都很高興。」   為推廣環保信息,課外活動統籌周可怡老師指出,學校亦邀請學生拍攝短片,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傳遞環保知識;學生組織「環保大使」也會在校內向同學分享回收物品的信息。而為了讓學生具體知道學校省電的成效,學校也曾舉辦講座向學生講解節能,「當學生知道只要節省十分之一的消耗,一年下來,省卻的金錢便可以買到20張乒乓球檯,或15,000個豆袋,他們都很驚訝。」   周老師指出,老師也跟學生一起節能,例如開會後關掉房間的電器,期望以身教,教導小朋友節約用電。   走在樂華天主教小學內,會見到許多花圃、園圃,種植花朵、楊桃、香蕉、檸檬、蘿蔔等。近年由於疫情緣故,學生鮮有參與種植活動,五年級學生黃諾言便十分期待,希望有更多機會參與種植活動,「我想種更多花朵,因為很漂亮。」   打造綠色校園 愛天主、愛人、愛地球   校長邱寶祺表示,家長經常回校打理園圃,種植了不少蔬菜水果——家長也參與學校的環保活動。此外,邱校長說,學校現正設計具宗教氣氛的花圃,期望優化校園環境,打造綠色學習環境;並計劃在常識科進行水耕種植、魚菜共生等學習活動。   邱校長指出,學校推行的環保計劃,配合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生命」,期望在活動中教導小朋友「愛天主、愛人、愛地球」。(吳)
kjy01_20221106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1.06
獻主會溥仁小學
V+正向星期一
(本報專題)「搖一搖心靈樽,一隻手放在心口,一隻手放在肚子,閉上眼睛,感受自己的呼吸、心跳。」獻主會溥仁小學三年級學生歐青琳形容靜觀的過程。閉上眼大概五分鐘後,青琳聽到「叮」一聲,睜開眼睛,看到心靈樽內的閃粉已沉澱,「我的心情也變得平靜,所有煩惱都消失了。」   獻主會溥仁小學本學年開始推行「V+正向星期一」活動,逢星期一的最後兩節課為學生安排不同活動。這計劃以中華文化為主幹,加入生命教育、媒體資訊素養教育、公民教育等元素,讓學生建立正向的價值觀,幫助他們發展潛能,並促進全人發展。   歐青琳在「V+正向星期一」活動中,製作了心靈樽;並由11月開始,她每天都會携帶心靈樽上學,在早會進行靜觀活動時使用。   多元化活動   「V+正向星期一」的名稱來自「價值觀教育」,當中「V」代表「Value」(價值),而「+」除了有正向的意思(Positive),「+」的英文「Add」與「Education」的首音節同音,所以也有教育的含意。   這個課程計劃包含多元化的活動,例如:中華文化活動、靜觀活動、義工服務、生涯規劃活動;亦會教導學生動手製作心靈樽、編織正向花環等,培養學生正向價值觀。學生於每一個活動後,會在「V+正向紀錄冊」中,記錄每一個課堂的學習重點,反思及深化知識與概念。   認識吸煙的壞處與家人、朋友分享正確信息   自本年9月開學起,學校已與多個機構合作,為學生安排「中國旗幟面面觀」、「抗煙講座及劇場」、「靜觀心靈樽活動」及「編織正向花環」等。   三年級學生李嘉欣表示,「抗煙講座及劇場」給她感受最為深刻,「我的外公因為經常吸煙,最終肺癌離世,吸煙真的對身體有很多影響。」所以,當嘉欣看到劇中的角色因為吸煙而影響身體健康,經常咳嗽,最終被超人拯救, 「這劇場十分刺激。」   嘉欣亦表示,這項活動讓她與同學了解更多吸煙的禍處,「我之後也有與父母和街坊分享這信息,希望可以叫人不再吸煙。」   抒發升中壓力 保持正向 克服困難   六年級學生鄭子壕從編織正向花環中,抒發了自己準備升上中學及考試的壓力。「把繩子的一端貼在圓形卡紙上,便可以自由發揮編織不同圖案。」子壕形容在編織的過程中,慢慢放下生活的壓力,學懂保持正向面對生活的難題。   子壕在正向花環上,寫上「善良」、「上進」、「外向」等正向字句,並把花環掛在家中的大門上,「每天上學、放學都見到,帶給我繼續前進的力量。」子壕希望把這份力量與更多人分享,他編織了正向花環,送給家人、朋友及鄰居,「我告訴他們只要保持正向心態,便能克服所有困難。」   實踐愛主愛人的精神   負責「V+正向星期一」的李韻璇主任補充,學生在編織花環時,也涉及靜觀的元素;而學生的作品會在走廊中展出, 延續校園內的正向氣氛,「這計劃鼓勵學生透過活動,去實踐並培養他們的價值觀。」她表示學生進行活動後,更會與家人分享所學知識,把正向觀念帶回家中。   「我們著重體驗式的活動,希望小朋友擁有正向、正確的價值觀。」校長余詩慧提到,「V+正向星期一」亦包括義工服務,「學生需要親身參與,了解長者、社區的需要。這項活動除了呼應天主教教育的五大核心價值,也彰獻校訓『愛主愛人』的精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