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21030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0.30
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
親子獻舞 為教區籌款
(本報專題)11月2日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的「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已進入倒數階段, 一眾表演者如火如荼地為演出做最後準備,期望為觀眾帶來一場聽覺、視覺的盛筵。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18位高班的公教學生與他們的家長,將在音樂《這一家》伴隨下,透過舞蹈展示他們對天主及家庭的愛,其中兩位演出的學生馬子蕎及方柏喬紛紛表示,對演出十分期待。   「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由教區籌募建堂及發展基金委員會舉辦,目的是為香港教區籌募經費興建新聖堂,及增建天主教墳場骨灰龕位;多間天主教學校學生、堂區神父、傳教會、修會和教友音樂人同台演出。音樂會的主題是響應香港教區所推動的「堂區更新」牧民路向,期望提醒教友積極投入,更新堂區服務。   學生熱愛堂區生活 自製親子表演服裝   熱愛跳舞並學習芭蕾舞的馬子蕎,對於能以自己的興趣為教區籌款感到期待。子蕎為了這次演出,除了在學校與老師一起練習舞步,每天也與媽媽跟隨老師錄製的舞蹈片段練習。子蕎媽媽認為這次活動非常有意義,「為興建新聖堂而籌款,可以教育小朋友歌聲、舞蹈都是福傳的一種方式,讓小朋友感受到天主的愛。」   除了這次活動,子蕎一家亦經常參與教會的愛德活動,例如購買明愛獎劵,或捐贈文具、玩具作明愛賣物會義賣; 過程中,子蕎也有幫忙執拾義賣的玩具,希望幫助有需要人士。   另一位高班學生方柏喬熱愛堂區生活及上主日學,「因為回答問題, 老師便會送給我糖果!」為了籌款建堂,柏喬現在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與媽媽練習舞步,並由姐姐在旁指導動作。柏喬補充,姐姐及爸爸已購票,11月2日進場支持他們的演出,動員全家人,一起支持建堂籌款。   感受家庭的愛 增進親子關係   參與「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演出的家庭早前已在白色T恤上發揮創意,製作出獨一無二的表演服裝:有些在衣服上畫上聖家,有些繪畫親子自畫像。子蕎與媽媽的表演衣服上,分別畫有一個粉紅色和紫色的心形,「這代表我對天主的愛。」子蕎說。而柏喬與媽媽的衣服上,畫有母子倆的圖案,代表他們親子參與這籌款盛事。   「我們希望透過這個表演,讓觀眾感受到家庭的愛。」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校長陳紫雯說。   她解釋這個表演項目時表示, 「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提到「家」,學校設計這親子表演項目, 鼓勵家長及小朋友一起參與,「他們有更多機會練習,擁有共同的目標和話題,增進親子關係。」   「當我們遇到困難或不開心時, 我們可能會到聖堂祈禱,求天主賜智慧和力量給我們去解決,聖堂也是我們的家。」陳校長期望學生及家長能投入演出,享受其中,將天主的愛帶給觀眾。(吳)  
kjy01_20221023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0.23
福德學校
全方位傳教 帶領學生認識基督
(本報專題)為慶祝學校成立70周年,福德學校的校長、老師及學生,在畫家帶領下,合作繪畫一幅宗教壁畫,描繪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和善牧耶穌,帶出學校在過去70年來,仿效善牧耶穌愛護學生的精神,並帶領學生認識耶穌基督,積極活出五大核心價值,成為主所喜悅的小羊。   「作為慕道者,宣揚天主的福音是我們的使命。」六年級學生凌宇一去年開始參與學校的兒童慕道團,期待來年能領洗入教。他回想以往被宗教課中聆聽到的聖經故事所吸引,而應修女邀請, 參與兒童慕道團。他期待藉著這幅壁畫,讓更多同學認識善牧耶穌。   40多位學生在炎熱的天氣下繪畫壁畫,沒有抱怨或放棄。另一位兒童慕道團參加者、六年級學生賴泓熹負責繪畫小羊,他認為活動使他更認識耶穌,與耶穌變得親近,「我在開始畫畫前也特別向耶穌祈禱,希望一切順利。」   副校長梁雁瑩指出在疫情下,學生長時間上網課而少了相聚機會,或有些校友因為身處海外,而難以回港參與校慶活動,「這使我們更珍惜彼此的愛與聯繫。」梁副校認為教職員與學生合作繪畫壁畫,正正呼應學校70周年校慶主題「凝聚・愛」。   復修聖母像 求主保代禱   福德學校於1953年由瑪利諾神父創辦,肩負向貧苦大眾傳教與教育的使命;創校校監為紀念福爾德主教而命名學校。   除了創作宗教壁畫,學校也復修了幾座歷史悠久的聖母像、福爾德主教油畫像,以及重新裝修了祈禱室。該校的主保為聖母瑪利亞,學生與聖母建立了緊密的關係,例如高年班學生在測驗前會到聖母像前祈禱;低年班學生也會在聖像前,寫上心意卡彼此代禱。   藉壁畫追憶創校歷史   重新裝修的祈禱室增添了壁畫,講述聖母領報、耶穌誕生及三位賢士朝拜耶穌聖嬰的故事。此外,由於該校前身為聖母聖誕堂,所以祈禱室內也增設一幅聖母聖誕壁畫。   早前,瑪利諾女修會為祝賀學校70周年,送上美國天主教傳教會(瑪利諾神父)的主保——瑪利諾聖母像。學校在祈禱室供奉這座聖母像,期望學生追憶美國天主教傳教會興建學校的歷史。牧民助理彭修女介紹時稱,祈禱室的三塊玻璃門描繪「沙灘上足印」的故事,提醒學生即使面對困難和挑戰,天主也必會陪伴眾人渡過。   售賣明愛獎劵 活動中認識聖言   「除了宗教課教導福音,我們也舉辦不同宗教活動,或在校內營造濃厚的宗教氛圍,使學生常在耶穌的懷抱、聖母的陪伴中。」彭修女認為學校眾人一同向「福傳」的目標努力,大家向著同一目標進發,這「龍舟式」的全方位福傳,使學生更能認識天主聖言。   黃麗桐主任補充,學校每年舉辦不同宗教活動,例如聖母像巡遊、聖誕報佳音、宗教問答比賽,又或帶領學生參與聖堂舉辦的聖言宣讀比賽,「這些愛德、宗教活動,讓學生認識聖言,因而鼓勵他們參與兒童慕道團,領悟到天主的道理,去年我們便有13位學生參與收錄禮。」   五年級的公教學生陳懿彤是基督小先鋒的成員,參與不同的宗教及愛德活動,包括最近向同學收集玩具、文具,以備聖博德堂用作明愛賣物會售賣之用,「我們也會在小息時向老師、同學售賣明愛獎劵,這些活動為明愛的服務籌款,十分有意義。」   培育聖召   福德學校的祈禱室內有一個燈箱,記載著福爾德主教的傳教故事、瑪利諾神父在福德崗進行的救濟工作、神父修女曾於聖母聖誕堂的牧民工作。此外,這燈箱也記錄了歷年來學校所栽培的神父和修女校友,例如李志源神父、曾偉雄神父、林櫻英修女等。   衞智立校長稱許學校的宗教氛圍,並肯定學校70年以來的教育及福傳使命,使學生在學校中認識天主,學校成為了培育神父和修女的搖籃。(吳)
kjy01_20221016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0.16
長洲聖心學校
愛主 愛人 愛動物
(本報專題)風光明媚的早上,十多位長洲聖心學校的學生,帶同「特別嘉賓」到長洲花地瑪聖母堂參與禮儀,這特別嘉賓就是學生心愛的寵物。花地瑪聖母堂早前舉行聖方濟瞻禮,學生與參禮者帶著寵物圍圈站立,堂區主任司鐸馬浩恩神父(Josekutty Matthew)向動物灑聖水,五年級的公教學生鄭焯豪當天帶著兩隻烏龜參與禮儀,「我希望牠們能長命百歲,身體健康!」這是焯豪第二年參與聖方濟瞻禮,他期望心愛的寵物都能健康成長。   聖方濟特別喜愛大自然及動物,除了被稱為「環保主保」外,更是「動物主保」。近年長洲花地瑪聖母堂舉行寵物祝福,以彰顯天主創造萬物的大能,參禮者帶狗隻、烏龜,甲蟲及蜥蜴等寵物參與,場面熱鬧。   烏龜、蜥蜴、甲蟲。 學生寄望寵物健康成長   學生不論宗教信仰,都帶同寵物出席禮儀,期望牠們能得到神父的祝福。六年級的非公教生黃雪盈同樣帶著烏龜參與祝福禮。她已飼養烏龜一段時間,每天負責給牠們餵飼, 「看著牠們在地上爬來爬去,十分有趣。」   雪盈憶述一次與烏龜相處的趣事時說,一天早上醒來時,發現牠不在飼養箱內,緊張之際,聽到積木屋傳來聲音,原來烏龜爬到玩具裡。她表示當時感到驚訝,及後又因為找回烏龜而歡喜。在飼養烏龜的過程中,雪盈學會要負責任,細心確保牠們的安全。   另一位三年級學生鄭紫妍帶了家中的最新成員——18厘米長的蜥蜴參與祝福禮,寄望這剛加入家庭四個月的蜥蜴,能得到祝福,「我看到神父灑聖水時,感到很高興。」 除了蜥蜴,紫妍家中還養了很多動物, 其中包括與她同年出世的烏龜,「我們都是八歲,又是女仔!」鄭紫妍日常除了會餵飼寵物外,還會跟牠們分享心事,她表示寵物是她的好伙伴,也是良好的聆聽者。   二年級學生潘知悦從寵物店購買了一隻翼子不能閉合的甲蟲,「因為牠的翼子不能合上,而沒有找到主人。」雖然這隻甲蟲身上有缺憾,但其閃亮的外殻十分美麗,所以知悦亦帶同甲蟲參與禮儀,接受神父的祝福。   培育愛德精神   「神父灑聖水時,學生趕忙地打開蓋子,或舉高桶子, 他們擔心寵物沾不到聖水。」牧民助理黃德芬表示,很多非公教學生參與是次禮儀,而從學生的小舉動中,看到他們的愛心及珍惜與寵物之間的關係。   長洲聖心學校毗連花地瑪聖母堂,與堂區關係緊密, 堂校之間經常舉辦活動,學校又會發通告邀請學生參與聖堂活動。黃德芬指出,在活動中,學生亦有機會與其他寵物主人交流飼養心得。   該校近年集中培養學生包容和接納別人的心,強調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愛德」的培育,「所有事情都是以愛來維繫。」校長伍麗英指出,是次寵物祝福禮也是讓學生實踐關愛萬事萬物的機會。   為培育學生的愛德精神,建立同理心和關愛校園,學校近年也舉辦多項活動。例如,在去年四旬期,學校邀請學生分擔家務,以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老師在疫情下也透過陽光電話,關顧學生在家的情況;每間課室擺放一棵祈禱樹, 讓學生張貼祈禱意向,並在宗教課中分享、彼此代禱。   伍校長期望透過邀請學生在家庭、學校實踐關愛,培養他們包容及接納別人的心,在社區繼續關愛鄰人,「使人們在街上憑著行為認出他們是長洲聖心學校的學生,亦想起傳教士最初來到長洲傳教,以愛還愛的精神。」(吳)  
kjy01_20221009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0.07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
以繪畫保育西貢小牛
(本報專題)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學生上學、放學時經常見到牛隻蹤影,牠們或在草地上吃草,或在社區中「逛街」, 「我會遠距離觀賞或安靜地在旁經過,因為如果是我在進食,我也不會想有人打擾。」五年級學生馬熙雯表示,牛隻與她都是西貢的好鄰居,所以需要尊重牠們的生活。   昔日的香港,農民廣泛以黃牛及水牛作為耕牛,協助種植水稻;但隨著香港經濟迅速發展,農業逐漸式微,耕牛遭受農民遺棄,令流浪牛隻數目不斷增加, 分布在西貢、馬鞍山、大嶼山等地方。香港也是不同動物的家,我們應怎樣與牠們共存?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的視藝科早前進行了專題活動——「CO W你『貢』獻」,以「保護西貢小牛」為專題創作題目。   視藝科統籌容寶雲老師籌備這活動目的,是希望帶出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愛德」,加強學生對西貢牛隻權益和保育問題的關注,實踐同理心,同時增加學生的美感訓練,加強對西貢社區的歸屬感。   COW你「貢」獻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關係,老師代替學生訪問了西貢牛義工的日常義工工作,把訪問內容帶回課堂,向學生講述香港流浪牛隻的故事,介紹香港常見的牛隻品種,又教導學生與牛隻共處時的應有態度。之後,學生便閱讀及搜集有關西貢牛隻的資料,和有關動物權益的書藉、報章等資料,把他們對牛隻的感受投射在創作中。   一至六年級學生通過學習不同時代和文化的藝術品,為牛隻繪畫「寫真」,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代表著學生對牛隻最深刻的印象,有學生聯想到星座中的金牛座,為牛隻加上一對漂亮的翅膀;也有學生想到平日在社區見到牛隻在草地上休息的情況,所以畫出一望無際的草地,希望牠們能自由地與同伴遊玩。   在課堂以外,視藝拔尖小組的學生更合作為牛隻繪畫大型畫作。 視藝拔尖小組的學生:「我們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以塑膠彩畫出這幅作品,希望牛牛可以棲息在一個美麗的地方,所以用上鮮艷的顏色。我們通常見到牛牛孤單地在草地吃草,所以在畫中畫上青蛙、蝴蝶陪牠遊玩。」   加強學生與社區連繫 培養同理心與愛德   學生在這次專題活動,除了以畫表達對牛隻的感受,他們亦完成專題工作紙,分享閱讀牛隻在香港生活情況的新聞後的感受。   五年級學生陳愷妮在閱讀新聞後, 得悉人類帶來的塑膠污染,會對牛隻造成嚴重的影響。其中,她在工作紙中提到有牛隻在死亡後,漁護署公布檢驗結果 , 發現牠的胃部有很多塑膠垃圾, 造成腸胃阻塞。這使她反思在日常中, 要行環保生活,減少使用或回收塑膠產品,在進行郊外活動時,也要帶走垃圾,以防動物誤食。   視藝科統籌吳秀詠老師表示,視藝科近年以西貢為主題進行專題活動,圍繞學生在社區的生活,增加他們與社區的連繫及歸屬感,「把他們在西貢生活中美的一面,以藝術作品呈現出來。」   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會欣賞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大師藝術品,透過評賞和創作,加強對藝術的認知及提升創作技巧。校長馮家俊表示,這亦配合學校近年的教學宗旨「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學習),在創作過程中認識不同畫家的畫作,深化學習。他欣喜見到學生在活動中,表示要尊重不同動物在社區中的生活,具備同理心及愛德精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