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動態
2023.03.17
喜樂幼小-動態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四旬期祈禱會
(本報訊)聖文德天主教小學於2月27日在學校禮堂,舉行四旬期祈禱會,由校董揚博言神父主禮,邀請小二、小四及小六的學生到禮堂參加,其他班別則在課室觀看直播。
四旬期祈禱會選讀了耶穌三退魔誘的福音。盧山修士在講道中,引用福音中的一句話:「人生活不只靠餅,也靠天主所說的一切話。」這令學生明白主耶穌克己的精神及信仰的重要,鼓勵學生效法,在四旬期內嘗試克己。
其後,校監張偉菁透過生動的「愛的種子」故事,提醒同學要關懷身邊有需要的人。(年)
獻主會小學•聯校公教生靈修日
(本報訊)獻主會小學於3月11日舉行聯校公教生靈修日,主題為「讓愛延續」,目的是讓無玷聖母獻主會三間屬會小學的學生認識及學習會祖聖馬善樂的精神及善度四旬期。
在聯校公教生靈修日裡,學生分別認識會祖聖馬善樂的生平及精神,並了解獻主會會士在世界各地的傳教工作。學生透過摺飛機及愛的承諾兩項活動,表示願意延續會祖愛的精神,照顧貧窮弱小及被遺棄者。
活動後分別舉行修和聖事及感恩祭,由校監簡立和神父主禮,馮景豪神父共祭。簡神父以福音中蕩子的比喻,訓勉學生學習反省及勇於悔改。(少)
華德學校•四旬期濯足禮
(本報訊)華德學校於3月1日在校內舉行濯足禮,全體師生共同參與,一起經歷基督的愛。
聖博德堂主任司鐸范子峰神父講述耶穌在最後晚餐中,為門徒洗腳的意義,教導學生要效法耶穌常存謙卑的心,以僕人的身份服務他人,彼此相愛。
濯足禮由范子峰神父、彭美瑩修女、校長盧淑儀、學生議會主席、小義工隊長及風紀隊長效法耶穌基督,為12位學生代表洗腳,而台下的同學共同詠唱《有一新誡命》,寓意學生遵行耶穌基督「愛」的誡命,多行愛德工作。
隨後是共同祈禱,師生為普世教會、香港社會、學校所有教職員及同學祈禱,祈求天主派遣聖神,讓愛臨現於世界每個角落,讓愛存留在大家心中,並以言行實踐出來。最後,禮儀在師生詠唱《在基督的愛內》下結束。(樂)
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I 區)•閃避球教師工作坊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I區) 早前於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舉辦美式閃避球教師工作坊。是次工作坊由香港閃避球總會主辦,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協辦。
參與工作坊的體育科老師除了認識到美式閃避球的基本規則外,也能夠親身體驗,配合一些小型比賽,以掌握美式閃避球的五大技術:攻擊、擋擊、接球、閃避和假動作。
教師藉著工作坊更可以與友校的老師透過愉快的活動作出溝通交流,並將這運動帶回學校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在學校親身體驗到這項新興運動。(喜)


中學動態
2023.03.05
喜樂中學-動態
潔心林炳炎中學•50周年校慶聚餐
(本報訊)承蒙天主的保守,潔心林炳炎中學在獅子山下屹立了半個世紀,傳揚天主福音,教育莘莘學子,為社會栽培了無數人才,造福社群。為慶祝潔心林炳炎中學50歲生日,該校舊生為母校舉辦50周年校慶聚餐。
晚會期間,該校校監潘雅惠修女致歡迎辭後,校長劉瑤紅博士分享學校近況和發展,推動學生學會學習、發揮潛能、健康成長;帶領學生與時並進,發展所長。
接著,天主教香港教區秘書長李亮神父領禱和祝福;而潘修女、劉校長陪同李亮神父、譚永明神父、李志源神父、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及其他嘉賓一起祝酒和切蛋糕,舉杯祝福潔心林炳炎中學生日快樂。
聚餐期間舉辦「最佳服飾獎」,以「金紅開心夜」的穿著主題,每席代表上台行貓步拉票,最後由劉校長選出三甲。另一節目為「金禧同慶」,校長和四位「VIP老師」與各席校友互動答問,揭開該校很多有趣的歷史。
潔心林炳炎中學將承傳天主的旨意,繼續作育英才,讓學校成為滿有恩典和關愛的生命花園。(教)
聖母玫瑰書院•天主教教師日
(本報訊)聖母玫瑰書院宗教教育組早前舉行天主教教師日,一同前往荃灣聖母領報堂朝聖及進行靈修活動。
活動當天,先由聖母領報堂的教友擔任導賞員,介紹聖堂設計及各幅聖畫、聖像的來歷和意義,及帶領參觀聖堂各種設施。此外,導賞員也以教友身份作信仰分享,鼓勵眾人在教育工作上履行福傳的使命。
其後,眾人於聖體小堂進行團體及個人靈修部分,並使用2022年天主教香港教區教師日有關聖保祿宗徒教導弟茂德追求的「六種德行」作為祈禱、靈修及反思的素材。與天主交談後,各人按照過程中的所思所想,結合近期的生活與工作輪流分享,最後一同以祈禱交託給天主。
「聖母領報」就是聖母接受天主召叫的時刻,願意成為耶穌母親。由眾人領洗那刻開始,也就是接受了司祭、先知及君王三項職務。不論在工作上的崗位是否直接與福傳有關,都要記起天主的召叫,以耶穌的行實作為學生的榜樣。(教)
梁式芝書院•舉行聖灰禮儀
(本報訊)梁式芝書院於2月22日舉行聖灰禮儀,該校校監溫國光神父於聖灰瞻禮日的午膳時間,在校內小聖堂內舉行禮儀,為師生施放聖灰。
參禮者除教友師生外,亦有非教友的師生一同參與。當中更有非教友的參禮者表示,可以如其他教友一樣領受聖灰,感到難忘。
溫神父在講道中,提醒參禮者領受聖灰的標記 ,是一份對信仰的見證。在四旬期內更要在生活中實踐勇氣、善良、誠實。
溫神父施放聖灰時再以「你要回頭改過,信從福音!」訓勉參禮者要明認自己的罪過,指出人在生活中容易遇到誘惑,因而犯罪,只有悔改,天主把人們從罪中解放出來,才能獲得自由。
禮儀完結後,學校為每位參禮者預備了麪包作午餐,鼓勵各人以守齋反省自己的生活,善度四旬期,以迎接基督的復活。(教)
聖若瑟英文中學•畢業同學祈禱禮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中學早前在禮堂舉行畢業同學祈禱禮,以示對本屆畢業同學的祝福及勉勵。
祈禱禮邀請麥英健神父主禮,禮儀中,麥神父分享了林家謙的歌曲《邊一個發明了encore》,訓勉同學要珍惜身邊好友,與及要珍惜當下。兩位中六學生代表亦從中分享校園生活點滴,感謝學校對他們六年的培育,內容親切而有趣。
席上,中六學生在祭台前獻上燭光,以及中一學生向中六畢業同學獻唱《告別校園時》。最後,由潘永强校長予以同學祝福,為整個禮儀畫上完美的句號。(教)


小學動態
2023.02.24
喜樂幼小-動態
天主教聖華學校•校運會
(本報訊)天主教聖華學校早前舉行校運會,停辦了三年的校運會終於可以再次舉行,全校師生既緊張又期待。
當天早上,由校監葉寶林神父鳴槍後,校運會便正式開始。學生參加不同的田賽與徑賽項目,在各項比賽中使出渾身解數,比賽氣氛緊張熱烈。在師生接力賽中,不同級別的學生與教師組隊進行接力賽,師生全力以赴務求爭勝,最後由教師邱子健及李翠婷領隊的隊伍得到第一名。
在閉幕禮中,校長吳潔蘭致勉辭時,讚賞學生在比賽中全力以赴的體育精神,發揮了天父給予他們的才能,在運動場上創出佳績。(喜)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嘉年華
(本報訊)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為慶祝創校55周年,早前舉辦「主恩滿載55‧迎春嘉年華」,與眾同歡樂,齊頌主恩。
當天,嘉賓、學生、家長、參與展覽的中學師生等齊集操場;眾嘉賓以鳴放花炮為活動揭開序幕。嘉年華攤位及活動多姿多彩,包括親子工作坊、電子學習活動、學習成果展覽等。各展室以互動形式展示學校的課程特色。
當天,不少校友、家長到校協助設置攤位,上下一心,體現油天海泓一家的精神。參加者度過了充實的時光,承載著主滿滿的恩寵而歸。(少)
聖博德天小及慈天小•教師朝聖日
(本報訊)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及慈雲山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聯校教師朝聖日,兩校約80位教師一起前往油塘聖雅各伯堂朝聖,尋找天主的足跡,認識教會的福傳使命,對天主教學校教育使命作深刻反思。
在聖堂導賞員的講解下,他們了解該聖堂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教會與社區的關係等,從聖堂的聖洗池、讀經台、祭台、聖體櫃以至苦路掛畫等,均有其特殊意義;尤其了解聖雅各伯及他走過的西班牙聖雅各伯之路,啟發朝聖者思考到來聖堂、走向基督, 並領受福音後,再走向社會實踐信仰的使命感。
在濃厚的宗教氣氛薰陶下,教師在校監倪德文神父帶領下誠心祈禱,倪神父透過福音,指出教師在天主教學校內工作時,亦可透過聖神的指引,帶領學生親近耶穌,讓學生擁抱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樂)
寶血會思源學校•「主賜和諧」活動
(本報訊)寶血會思源學校本年度在視藝科中加入了宗教元素,在課程內進行「主賜和諧」活動, 由校長郭敏儀教授五、六年級學生,以和諧粉彩展現主題,讓學生享受和諧粉彩帶來的樂趣,在作畫過程中讓身心靈得到療癒。
郭校長期望學生從「那普照人類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聖言成了血肉,寄居我們中間」中,領會到聖言就是天主,並領略到天主的真光與平安常臨眾人中間,並運用天主所賜的智慧投入創作,讚揚天主的真、善、美。
五、六年級各班課堂設有獨立的宗教主題,如「聖神降臨」、「五餅二魚」、「我是主的羊」等,讓學生透過藝術創作,呈現出耶穌不同的奧蹟,學生非常投入及享受是次活動。(年)


中學專題
2023.02.24
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建設信仰小團體 分享生活
(本報專題)本主日是四旬期第一主日,踏入四旬期, 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聖詠團逾100名學生,每星期落力地練習多首聖詠,準備於聖週五到聖文德堂獻唱。負責聖詠團的教友老師、音樂科主任譚頌朗說,儘管大多數學生並非教友,透過講解聖詠內容,有如訴說耶穌基督的故事,把福音的故事,潛移默化地放進他們的內心深處。
「因祢聖血身上流,山園祈禱見心憂⋯⋯」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聖詠團過百位成員唱著《頌恩》歌詠《因祢聖血身上流》時,負責聖詠團的譚Sir會一邊教授唱歌技巧,另一邊廂向學生說聖經故事,引導學生默想耶穌基督的苦難,想像耶穌流血時的情景與淒慘,同時邀請學生分享箇中心情,「在祈禱中會發現,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面對一些令人憂心的事情⋯⋯讓學生從歌詞表達自己感受到耶穌的悲慘。」
譚Sir認為每次誦唱聖詠也是福傳機遇,「唱聖詠時,歌詞比旋律更重要,因為是藉著唱歌,帶出信仰的信息。」
該校於每年的教會慶期,如四旬期或將臨期,或是學校校慶等,也邀請聖詠團在聖堂獻唱。去年擔任聖詠團團長的中五學生洪樂瑤,自小學部四年級加入聖詠團至今,她表示,藉著聖詠團時有演出及表演的機會,從中建立她的自信心。
聖奧斯定曾說,音樂是雙倍的祈禱,就讀中五的教友溫麗欣對此也感到認同。她平日在聖母訪親堂擔任輔祭,至中三開始在聖詠團擔任司琴,她尤記得首次伴奏時的難忘經歷,「由於不習慣在人前彈琴,即使只伴奏亞肋路亞,未能掌握拍子和音準,當時心情十分緊張。」後來她在其他司琴的示範下並多加練習,逐漸與團員及指揮建立默契,現在她認為能夠與聖詠團團員一起透過音樂福傳,與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音樂而高興,專注音樂使她感到療癒。
因著音樂相聚
「Shalom to you my friend, Shalom until we meet again, The word shalom means peace hello and goodbye, so sing shalom shalom.」上學年的散學禮上,聖詠團唱著《Shalom to you my friend》歡送參與聖詠團已有15年的李樂兒老師,洪樂瑤回想由初中起,跟隨李老師一起學習的時光,「在聖詠團有許多回憶,練歌以外也會聚會,老師也願意聆聽我的心事⋯⋯中三面對選科壓力,她會給予意見, 有如媽媽一樣關心我。」她將對老師的感謝憑歌寄意,希望成為師生最難忘的回憶。
中四學生宏灝錇於本學年代表學校參與聯校合唱團,有機會與其他學生交流,擴闊視野,他說自升中後一直受疫情影響,唯獨參與聖詠團才可享受團體生活,「每到演出前的一星期,便有機會練歌,令我珍惜每次練習的時候,享受在團體當中的樂趣。」
中五學生廖芷瑤自中一開始參與慕道團,去年起加入聖詠團。她說,不少好友也是聖詠團的一份子,遂吸引她參與。短短一年,她已和洪樂瑤和另外兩名男同學代表學校,在去年的聯校音樂大賽參與四人合唱,並贏得金獎。她倆在校方推薦下在校外接受聲樂訓練,廖芷瑤善用所學,在團隊中協助老師帶領同學進行個別聲部的練習;洪樂瑤也曾在校內舉行的周年音樂會上擔任指揮,以所學的聲樂知識應用於團隊之中。
設信仰小團體推動信仰
該校由2007學年開始,首先設立聖詠團及Jesus' Club的信仰小團體,隨後相繼成立心靈茶座、慕道團、天主教同學會,以及愛心服務團。
該校校長林志江指出,能夠在校內建設不同的信仰小團體,需倚靠公教教師的參與,按其福傳意願推動信仰小團體,「有教師熱愛誦唱聖詠,便透過組織聖詠團福傳;有老師樂於分享福音,成立慕道團與學生要理講授; 亦有公教老師熱愛煮食與種植,在心靈茶座向學生福傳。」
林校長認為,在學校推展信仰小團體的方式,可以使學校成為推動福傳的園地。他曾於2018年到訪澳洲悉尼的天主教教育事務處,以及參觀當地的天主教學校,他發現不少學校均以信仰小團體的方式,培育學生信仰,使他更肯定學校福傳可以多元化:愛德服務、要理講授、聖詠團等,「不同種類的信仰小團體,以強化學生對信仰的接觸。」先凝聚學生,建立團隊精神與自信心,繼而再進一步讓學生認識信仰。
東涌天主教學校的校訓「立己愛人」,期望學生從校園生活中達到「自愛、承擔、欣賞、犧牲」的價值觀,譚頌朗主任觀察到, 參與聖詠團的學生從中也有所成長,「學生在聖詠團也樂意分享,演出使他們愈來愈願意放膽詠唱,從中提升自信心。」而團體感也使團員學會自律與願意承擔。正如林校長所言,要具備以上素質發展自己,「這一切也源於學習耶穌基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