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_20221211_fade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12.09
喜樂中學-動態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小學部慶祝瑪利諾日   (本報訊)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學部及小學部早前一同慶祝「瑪利諾日」。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學部)在午飯時段舉行音樂會,學生同唱聖詠歌頌天主。其後,學生在學校禮堂參加特別的慶典,包括有關瑪利諾神父傳教歷史的問答遊戲。慶典以高唱聖詠《天主聖神》,祈求聖神保守並光照傳教事業作結。   小學部方面,於瑪利諾日當天亦是該校舉辦便服日的日子,低年級同學透過不同的攤位遊戲,了解校徽的含義,及認識歷任校監神父。高年級同學提著IPad,在每個宗教「景點」掃瞄QR code回答與宗教相關的問題。各級同學亦製作心意卡,表達對瑪利諾神父的感謝。透過活動提醒學生每天實踐傳教的使命。   校方期望,藉著「瑪利諾日」提醒學生緊記瑪利諾精神——以服務弱勢社群和建設公義社會見證天主的愛。   「瑪利諾神父」於1911年成立,在1918年開始到中國傳教,其事業至今發展至世界各地。兩校將每年傳教節前的星期五定為「瑪利諾日」,為美國天主教傳教會(「瑪利諾神父」的正式名稱)的傳教事業及為普世傳教工作祈禱。   保祿六世書院福傳活動•撒下仁愛的種子   (本報訊)保祿六世書院早前舉辦福傳活動,讓同學透過不同層面認識基督信仰。   傳教活動包括福傳早禱、福傳展覽、咖啡文化交流、傳福月全校性週會分享、該校辦學團體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的修女於倫宗課堂中分享福傳經驗、中一級學生探訪居於校內的修女,以及平等分享主題講座。   為配合每星期的福傳主題,該校校監馬麗莉修女(Sr Marinei)帶領中一級天主教同學製作瓜達盧佩聖母展覽及福傳月祈禱意向展板。   意大利籍的梁雅詩修女(Sr Lorena)在「Take a Coffee Break咖啡文化交流」上,與師生分享意大利人的咖啡文化,並探討意大利人如何以咖啡作為社交的媒介。   此外,校方在週會上介紹本年傳教節及該校辦學團體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該修會的周明珠修女透過視像會議,與學生分享她目前在孟加拉服務的經驗;教師以短片介紹現於巴西傳教的卜慧敏修女;以及梁雅詩修女向學生分享自己成為修女的過程,及克服學習廣東話的困難與樂趣。   另外,為回應校訓「仁愛與服務」,校方邀請明愛賽馬會梨木樹青少年綜合服務為中六級學生舉辦平等分享的講座,讓學生體會到向社會上有需要人士提供幫助的重要。(教)   聖芳濟各書院•慶祝創校45周年   (本報訊)聖芳濟各書院於早前舉行創校45周年感恩聖祭及活動。   45周年校慶感恩祭由周守仁主教主禮,共祭的有戴民禧神父、顧嘉靈神父、關俊棠神父,並由邵偉亮執事襄禮。全校師生、嘉賓一同感謝天主45年來賜予的恩寵。感恩祭後,校方舉行學校歷史廊及聖像祝福禮。   稍後,在周主教帶領下,天主教教育事務處主教代表龔廣培,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學校顧問盧詠琴及一眾校董為表演揭開序幕。首先是無人機表演,無人機按著學生早前精心編寫的程式,在台上以不同的陣型,井然有序地飛行。最後是英語話劇表演,內容以球隊的團隊精神及關愛為主題,學生們以流利的英語,投入的演出,帶來了一場精彩及充滿活力的表演。(教)  
kjy16_20221113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1.13
天主教鳴遠中學
MY. Band 我們的銀樂隊
(本報專題)天主教鳴遠中學以雷鳴遠神父的說話「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作為該校的「鳴遠精神」,學校銀樂隊成立四年以來,樂團的學生一直秉持著這精神合奏音樂,校長袁玉蘭說:「學生為代表學校參與演出,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練習,透過音樂展現團隊的團結與共融,以及隊員彼此的關懷與愛護,一切也是出於愛。」   天主教鳴遠中學的銀樂隊(M.Y. Band)於2018年2月成立, 現時大約有40名中一至中五學生參與,大部分成員在加入樂隊前從未學習任何樂器,負責M.Y. Band的音樂科教師徐銘堅認為,學生不須擁有音樂底子,只要是對音樂感興趣, 願意付出時間、不怕艱苦與遵守紀律便可參與。 隊名MY既是天主教鳴遠中學「鳴遠」(Ming Yuen) 的簡稱,也解作是「我們的銀樂隊」,總隊長劉敏銳,銀樂隊的學生代表學校出外演出,是一種對學校身份認同的表現。   銀樂隊最初只有12人,以單簧管、色士風、小鼓及大鼓組成的一個小型樂隊。成立約五個月後, 樂團在秀茂坪公共屋邨的一個嘉年華會演出,至2019年獲得優質教育基金資助44萬港元以作發展,用作擴充樂器種類,購買樂器、聘請導師、製作制服等。校長袁玉蘭指出,透過銀樂隊提升學生的專注力、紀律、責任感以及團隊精神,並發揮學生的潛能,增強自信心,達致全人發展。   銀樂隊表演形式多元化   銀樂隊以木管、銅管及敲擊樂的樂器為主,配合花式步操的模式進行。樂團表演形式多元化,有鼓隊的獨立演奏,亦有不同樂器的合奏,表現場地可在室內或戶外進行。   徐銘堅老師認為銀樂隊不受場地限制,按照不同的演出場地設計隊型及花式, 例如該校銀樂隊於去年5月在香港迪士尼樂園參與迪士尼演藝日表演,以定位花式及步操進行演出; 剛於本年9月在伊利沙伯體育館的民安隊樂隊音樂交流會上,便採用了大型花式步操;每逢學校舉辦大型活動也派出銀樂隊演奏。   近年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銀樂隊需要暫停團隊訓練轉為網上學習時,導師便會個別向一至三位學生教授樂器,從而發掘具潛能的樂手,推薦他們參與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的等級音樂演奏及等級樂理考試。由去年開始,共有11位學生分別參與中音色士風、次中音色士風、小號、長笛及單簧管考試頒發五級樂器證書,當中三人榮獲優異成績;13位考獲五級樂理考試,亦有五人考獲優異成績。   該校銀樂隊剛於聯校音樂大賽中獲得中學步操樂團金獎,多位銀樂隊成員也在獨奏項目獲得11金、12銀及3銅的獎項。其中在中學銅管樂(小號)獨奏中級組獲金獎的中五學生劉敏銳在過去兩年,在小號及樂理考試上考獲五級優異成績,她回想在中一首次吹奏小號時,因氣量不足難以奏出聲音,直到她能夠把小號吹出聲音,後來擔任小號組長以至現在擔當銀樂隊隊長,她說從中提升自信心與成就感,更培養領導才能。她形容參與銀樂隊成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銀樂隊在整個中學階段陪伴我成長。」她希望能完成小號八級考試,藉此肯定自己的能力。 中五學生洪莎茜是長笛組長,她與中四學生、擔任小號組長的陳倩桐剛在學期初的一個大型演出前,因家人確診新冠肺炎而無法演出,她倆表示, 排練長達半年終未能參與感到失望,但是樂團重視每個成員的參與,演出當日團隊特意空出她倆原本的位置,洪莎茜對此深受感動,陳倩桐認為隊員互相支持展現團隊精神。   樂團成員一起成長在芸芸樂器中,大型樂器蘇沙號╱大號(Sousaphone), 在闊大的圓形喇叭口裝有該校校徽及「M.Y. B a nd」的標誌,負責手持Sousaphone的低音銅管組長、就讀中四的曾詩穎說,起初覺得難以駕馭巨型樂器而想過放棄,直到表現有所改善,滿足感與自信心亦愈來愈大,即使每次排練感到辛苦她也願意繼續練習,她說:「與同學一起練習,一同進步很難得。」   而銀樂隊鼓隊也在聯校音樂大賽中的中學小組合奏(敲擊樂)奪得銀獎, 就讀中五的鼓隊隊長黎俊銘自中一上音樂課時,看見老師播放學生打爵士鼓的片段,深深被當中的動作與節奏吸引,「我覺得師兄打鼓時甚具型格,很想仿效他,因而加入鼓隊。」   黎俊銘自中四起成為全隊唯一負責中鼓(又名Tenor Drum╱Tom-Tom)的鼓手,帶領鼓隊隊員一起演奏,每次練習或演出,也要背著重達30磅的樂器,最初背上中鼓,感到樂器非常重,每次練習後全身肌肉疲勞,後來多作練習才逐漸習慣。他說中鼓共有五個鼓,讓他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加強左右腦的配合,練習時他常會加入個人特色,例如是拋棍或轉棍的動作,以豐富演出。   2023年該校的辦學團體聖母聖心會慶祝會祖南懷義神父(Théophile Verbist)誕生200周年,袁玉蘭校長指出,過去聖母聖心會會士到世界各地傳教,當中不少傳教士神父來港福傳與辦學,向學生傳授知識與宗教價值觀。她引述校監狄和詩神父(Devos Pierre Joseph)常向學生提及愛以及無私奉獻就是福傳,她喜見銀樂隊的學生正彰顯出愛與犧牲的福傳精神。(高)  
kjy10_2022103 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2.10.23
喜樂幼小-動態
天主教伍華小學 • 跨學科展覽   (本報訊)天主教伍華小學的宗教科及視藝科於新學年,舉行「聖母,請為我等祈」跨學科展覽(圖),讓學生、老師、家長一起感受師生對聖母的崇敬。學生和老師寫上祈禱卡,帶著各自的祈禱意向,向聖母請求代禱。   宗教科與視藝科每年合作「眾裏尋祂」系列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宗教科帶領學生了解聖母的一生,讓他們感受聖母的勇敢、順服和良善。隨後,老師讓學生製作彩色仿玻璃刮畫,讓學生描繪出他們心目中的聖母,表達以聖母為榜樣的意願。   而視藝科則讓學生觀察校內的聖母畫像和雕像, 再欣賞文藝復興時期不同藝術家繪製的聖母作品,讓學生更全面認識聖母的形象,及後再透過陶泥塑造出祈禱人像,透過作品向聖母傾訴心聲。學校期望在疫情期間,透過活動為師生開啟一段尋回內心平安的跨學年旅程。(樂)   華富邨寶血小學 • 師生康體活動日   (本報訊)華富邨寶血小學早前舉辦全校康體日, 當中安排了一些新興運動讓學生參與。   這些新興的運動包括起源自芬蘭的木棋運動「芬蘭木柱」;考驗學生手眼協調能力的「布袋球」;不需要在冰面上,也可以進行的「旱地冰球」,還有緊張刺激,模仿雪地上互拋雪球的「雪合戰」(圖)。   當天,一至五年級的學生參與這四種新興運動,學生玩得十分投入,教職員也一齊參與,實行師生同樂, 一同感受做運動的樂趣。(少)   天主教佑華小學 • 信仰遊蹤活動   (本報訊)天主教佑華小學早前舉行信仰遊蹤活動(圖),主題為「尋找天主的足跡—— 奇蹟之旅」。   整個活動共設置十站,每站均布置了不同的任務,學生完成任務後,需要一起誦讀「天主的話」向天主作出承諾。遊蹤活動除了讓學生發揮團隊精神外,更能讓他們在尋找天主足跡期間,領悟基督對世人的愛,是怎樣的廣、闊、高、深。   學校在籌備活動過程中雖然仍受疫情持續影響, 但並無阻礙學生尋找天主、親近天主的灼熱心火。(年)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 • 開展書包圖書館計劃   (本報訊)慈幼葉漢千禧小學透過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協助下,獲曾氏集團贊助,於學校設立書包圖書館,並在9月27日舉行開幕禮(圖),使學生提高閱讀技巧和語言能力。開幕禮由曾氏集團營運總監盧芷瑩、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總幹事李雪芳為主禮嘉賓,並由校監程兆海、校長黃偉堅、家長教師會及學生代表陪同下進行。 黃校長感謝合作伙伴對學校閱讀發展的支持,更指出將會透過書包外借服務、故事家長講故事和兒童導師啟蒙課程,將書包圖書館理念實踐出來。 其後,義工於課室進行故事分享活動,學生投入在故事當中,享受閱讀的樂趣。(喜)
kjy16_20221016 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0.16
聖類斯中學划艇隊
團隊互信扶持 划向理想
  (本報專題)「頂住!加油!只剩下數槳⋯⋯只餘數百米,努力完成它!」聖類斯中學體育科老師兼划艇隊教練葉嘉泳向隊員打氣時說。划艇隊學生均表示,葉Sir的陪伴與鼓勵成為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校長易浩權博士指出,陪伴青年,正是慈幼會辦學的一大特色。該校辦學團體鮑思高慈幼會,以鮑思高神父提倡的「預防教育法」的原則,希望從教育中建立在「理智、宗教和仁愛」上。易校長表示,學校透過課外活動展現出「預防教育法」,「讓學生豐富校園生活,學生也見到教師在教學以外,也會以個人興趣或嗜好,與學生一起參與課外活動。」   該校有不少教師多才多藝, 除了任教本身的科目,課餘更身兼指導老師,與學生一起進行不同項目的培訓。例如任教生活與社會科的老師熱愛手球,現擔任手球隊指導老師;澳洲籍英語女教師是曲棍球校隊及英文辯論隊指導老師;地理科教師是足球隊的指導老師;物理科老師兼任網球隊指導老師等。   鮑思高神父的精神。陪伴學生共同成長   葉嘉泳老師曾是划艇港隊成員,他負責策劃聖類斯中學划艇隊(又稱賽艇)的水上賽艇訓練,他認為在男校推動賽艇,只要鍛鍊良好的體能已能夠保持水準,同時能培養出團隊精神。   該校五名學生郭子喬、黃達之、楊汶諾、徐琛以及張銘琛由中一開始加入划艇隊,他們均表示,在隊伍中建立默契與友誼,在朋輩的良性競爭下,為完成目標而互相勉勵。   中三學生楊汶諾表示,感激葉Sir前來觀賽,鼓勵隊友,即使輸掉比賽,他也會安慰隊員說:「最緊要盡了力,吸收今次的經驗,下次會更好。」每次訓練,楊汶諾也感到辛苦,當然想過放棄,但是朋輩鼓勵下他最終也沒有放棄,回想初期的培訓,要划1000米,只是數百米已開始慢下來,「很累,內心想:不如停下來,不要划。」通過每個訓練,他學習要堅持才會進步。   作為划艇隊一員,首要條件是擁有良好的體能,就讀中三的黃達之加入划艇隊時, 以8分40秒的時間完成2000米划艇,現在他只需10分鐘,已可以划到4500米,更成為隊中體能最佳的一位。他說自己經過長時間訓練,每次訓練也向教練請教,「當發現自己力量上欠奉,便多集中在重力訓練。」 葉Sir擔任舵手 成為學生靈魂人物   (上接第16版)視黃達之為競爭對手的中三生郭子喬笑著說:「黃達之是我的競爭目標,我要超越他。」他們既是隊友也是競爭目標,葉Sir認為這是一般男生擁有爭勝的心態,憑著這團心火,在比賽場上拼盡全力做到最好。   剛在去年11月,該校划艇隊共派出11人參加「香港校際賽艇錦標賽」,受訪的五位同學也有參賽,該隊結果奪得男子全場總冠軍。   其中郭子喬與黃達之在賽事中與另外兩名隊友參與「14歲以下有舵四人雙槳艇」賽事,舵手位置原本由另一隊員擔任,由於那名隊員需要準備下場賽事,葉Sir於是主動擔任舵手。隊員感激葉Sir的陪伴,無擬提升隊員士氣,該場比賽最後更反敗為勝奪得冠軍。   回想這次比賽,隊員均認為,舵手是致勝的關鍵,郭子喬解釋說,起步時他察覺對手已領先,在壓力下他多次出現「Crab槳」(Catch A Crab),幸好當時他的反應快及時捉緊雙槳,然而也令賽艇搖晃失去平衡,「葉Sir不斷提點我不要害怕,繼續划下去,看到葉Sir擔任舵手使我定下來。」其他隊員也鼓勵他冷靜下來,重新調整心態,最後在舵手與整隊互相扶持與信任,最終贏得冠軍。   划艇隊現正備戰11月中舉辦的香港校際賽艇錦標賽,葉Sir表示,這次吸引初中生參賽,期望在師兄帶領師弟下,一起投入這項運動。   參與水上划艇隊的成員,每星期有兩天需在課後前往沙田城門河接受水上賽艇訓練,每次訓練2.5小時,單是車程來回已接近三小時。只因隊員互相支持,他們才能堅持。中三學生張銘琛為爭取時間溫習,每次前往訓練乘坐交通時也會準備筆記溫習,他說賽艇培訓提升了堅定的信念,更懂得平衡學習與運動。   另一學生徐琛熱愛划艇,可是卻因投放過多時間在划艇訓練以致成績退步,本年他需要重讀中二,他說為了重拾家人對他的信心,會把過去在划艇隊學習的毅力也投放在學習當中,希望能追回成績。   課外活動主任陳駿傑指出,本學年該校在體育、音樂與學術方面共有17支校隊,為不同能力與個性的學生給予多元發展。近年新增的校隊,便會藉著在課堂設入相關課程,從而吸引學生參與。   賽艇既是一重高體能的運動,要求運動員有良好的耐力、爆發力及意志力,聖類斯中學的學生能夠在這項目上盡展所長,也能體會運動帶來的團結與合作的樂趣,更重要是隊員找到可並肩作戰的隊友,在賽場上一起分擔喜與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