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30423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4.23
張振興伉儷書院
長跑選手高健 學習自律與感恩
「我有一班好隊友和教練與我一起,也看到自己仍有不少進步空間,只要凡事望高一點,想遠一點,追求更好的成績,應以自己為目標,而不是常把自己的能力與他人比較。」張振興伉儷書院中五學生高健(Ko Kin Sarao)從長跑中,學習常懷感恩之心和自律,向運動場上的目標奮進。   2月12日清晨5時45分,高健一副長跑裝束,與一眾跑手在九龍尖沙咀彌敦道的馬路上出發,他參與渣打香港馬拉松(渣馬)青年組半馬拉松賽,勇奪亞軍,這是他在長跑生涯中所獲得的最佳成績。 高健回想自己熱愛長跑,始於小學。由於他的居所近山,小學時最初以陪伴父親跑步瘦身,與父親結伴,在住所附近跑山,直到小學六年級,他經常從石澳道的山路練跑,沿著引水道,由大潭峽跑到大浪灣,再沿路折返。有時候練跑至黃昏,在山頂望著橙紅的天空和鮮紅的太陽,霎時間完全被美麗的大自然景色吸引, 「(美景)就像支持著我,為我打氣。」   朝向終點拼命跑   恆常的跑山鍛鍊培養了他對越野跑產生興趣,升中時他特意報讀設有長跑隊伍的張振興伉儷書院,中一加入田徑隊,並接受越野跑訓練,他首個得獎賽事,便是中二時參與全港中學越野賽中獲得第九名,逐漸建立起自信心與成就感,中二起他跟隨長跑教練接受培訓, 一週六天下課後也到運動場練跑及鍛鍊體能。   長跑路上,他常強調「珍惜每個參賽機會」,他認為比賽是動力的來源,「每個比賽也很重要,趁仍有機會,便要努力獲得好表現。」對於在渣馬賽事中的經歷,他現在仍歷歷在目,他說當時為了要完成25公里的路程,在賽道上拼命地跑,跑至最後三公里,他已感到力有不逮,「當刻,我感到心肺機能難以負荷,呼吸也有困難,當時我在想,我不能在那一刻放棄,而在比賽中,看到途人一直鼓勵我,終點在等候我。」他形容,當望見終點時,已見到朋友、隊友和教練,「我衝線後他們即上前與我擁抱,看到他們展露喜悅的神情, 能夠得到這麼多人的鼓勵和肯定,我為此感恩。」   長跑訓練意志與自律   他在過去一年,為求在長跑的成績更進一步,在鍛鍊以外他更注重健康飲食的習慣,戒吃零食、汽水, 練跑前多吃碳水化合物,事後以蛋白質食物恢復體能, 「學會自律,讓我感到追求健康很有意義。」   他說上學前晨跑半小時早已成為習慣,即使是長假期他也自覺早起練跑,他說這種持續練習的態度,是從比賽失敗的經驗中領略出來。他完成渣馬賽事後不足兩星期,隨即代表學校參與學界田徑賽,可是在1500 米及5,000米賽事失落獎牌,「因為兩項賽事的時間太接近,我的體能仍未恢復,當時感到失望,也一度質疑自己的能力。」後來,他明白到要認真對待長跑,不只為應付比賽,持久練習才是最重要,使自己保持良好體格。去年7月,高健因著在疫情中,在長跑運動上持續不懈的努力,在校內獲得「金校章」的榮譽,成為上學年的最佳運動員;而剛於三月底舉行的「全港中學學界精英越野賽」上,他在男子組6,000米長跑贏得個人第四名,也在團體賽上獲第五名。   他透過長跑看到自己的成長外,更感謝體育科主任黎志亮老師對自己不離不棄,他說初中時曾因紀律問題需接受學校處分,黎Sir見他一直在跑步上努力,認為他有能力改過遷善,主動為他向校方求情,「感激黎Sir對我不離不棄,助我改善問題。」面對長跑與個人成長和發展,高健會勉勵自己凡事盡力,不與人比較,個人的進步才最重要。(高)  
kjy07_20230416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4.16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
許鎧珈田徑場上擲出佳績
當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中四學生許鎧珈在運動場上準備標槍賽事時,她清楚聽到從觀眾席傳來的打氣聲;踏進賽道,鎧珈舉起標槍一刻,霎時間全場一片寂靜,讓她專心一致擲槍,首擲擲出46米09,刷新她個人學界紀錄;到第二擲,她再次打破紀錄,推前至48米10的成績,全場歡呼聲不斷,她對賽果感到錯愕,並表示要感謝患病兄長的激勵,推動她努力訓練,成就佳績。   許鎧珈投擲方面的天份自小學已顯露出來,她小學四年級已是香港手球代表隊的成員,小學五年級代表學校參加學界田徑擲壘球項目時更贏得冠軍,「媽媽年輕時是跳遠運動員,我與哥哥自然地也參與跳遠,後來我發現自己在投擲方面的能力,便開始專注於手球及田徑擲項。」   自中一起,她加入學校田徑隊,也在校外的體育會接受標槍訓練,同時是香港手球代表隊及學校手球隊成員。自疫情爆發以來,球賽及田徑賽事也告暫停,只餘下恆常訓練,令她漸漸對練習失去動力,更曾一度考慮放棄標槍訓練。與她同是田徑運動員的哥哥得知後,便一直鼓勵她不可放棄,必須堅持下去, 「我當時不明白哥哥為甚麼要迫使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正當我為此與母親談論,母親透露出哥哥的心漏症比以往嚴重。」   鎧珈自少已知道哥哥患有心臟病,但仍能如常運動,自從哥哥的病情出現變化後,有時需要暫停訓練, 「當我知道哥哥的病情,我明白到,哥哥希望自己未能做到的,在我能夠範圍下替他完成,他不願見到我放棄標槍,我也會盡力做好。」   與家人一起努力   她自中三開始,與哥哥在同一體育會受訓,每逢星期二、四、五下課後到運動場訓練四小時,她參與擲項,哥哥主力跳項,其餘星期一及三則接受手球訓練,有時倦極已無動力練習時,她會想起哥哥,「為了哥哥而努力。」   去年,田徑賽事相繼恢復正常,許鎧珈首次落場比賽已在不同的標槍賽事中奪冠,而在本年的學界田徑乙組標槍賽事上更成為全場焦點,兩擲連破香港U18標槍紀錄,以第二擲最佳成續 48米10奪冠,賽後鎧珈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到因著哥哥的勉勵,令她有此佳績一度感動落淚,「我與哥哥並非容易會說心事的人,但是我會記得他對我的期望,但便一直記著。」現在回想,除了為了哥哥,她更明白到應善用個人的天份並加以發揮,「我不屬體型高大的體格,並非以力量取勝, 而是憑著投擲技術、姿勢及速度擲出好成績,既然我有此天份,更應好好珍惜。」   現時許鎧珈正備戰4月底代表香港,前往烏茲別克出席亞洲少年田徑錦標賽U18標槍賽事,她期望能保持現在的成績,作為標槍運動員,她銘記自小接受運動訓練時教練常對她說:「你所做的一切也是屬於自己的」,現在回想,她對此話深感認同,「我付出的努力與所學,也是屬於自己。」這正好回應該校校訓「明德惟馨」當中,鼓勵學生作好本份,發揮才能的精神。(高)  
kjy07_20230402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4.02
高主教書院 短道速滑運動員吳卓彥
冰場上展現速度與耐力
一項講求高速及刺激的短跑道速度滑冰(簡稱短道速滑)冰上運動,放在高主教書院中五學生吳卓彥身上,憑著其專注與自律的態度,即使受疫情影響,近三年來也沒有機會參賽,也無阻他在短道速滑發光發亮, 因他銘記該校「堅毅力行」的校訓,「只要願意堅持下去,保持平常心面對一切,在個人能力範圍內做好本分,已是最好的表現。」   穿上速滑衣、速滑專用的溜冰鞋、頭盔、手套、護頸套以及防冰刀切割等裝備,吳卓彥便在溜冰場上專注地訓練,他是短道速滑青少年組別的香港代表隊隊員,去年12月底,他首次在疫情後參與短道速滑香港盃,贏得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冠軍及團體賽精英B組冠軍,他說,持續不斷的訓練就是致勝關鍵。   每天,吳卓彥也會進行深蹲的體能訓練,以鍛鍊臀肌、髖部、小腿肌肉及大腿肌肉的力量,他認為作為運動員需要持之以恆訓練,「沒有機會在溜冰場練習時,便在家鍛鍊體能;未能比賽時,練習也可以強身健體,對自己也有幫助。」   短道速滑又名快速滑冰,在溜冰場上速滑,每次比賽約有四至六人,運動員在闊30米、長60米的國際標準溜冰場內,沿著周長111.12米橢圓形賽道滑行。1992年,短道速滑在法國舉行的冬季奧運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吳卓彥學習短道速滑前,最先是學習滾軸溜冰,「純粹是父母希望我在兒時選擇一項運動以強身健體。」學習滾軸溜冰一年,教練有見他對此項運動興趣不大,便推介與滾軸溜冰相類近的短道速滑,以延續所學。   短道速滑 爆發個人力量   他接觸短道速滑後,一試便喜歡上,他說香港甚少冰上運動,因而對此感到新奇。小四開始,他正式學習短道速滑,小五獲選為短道速滑青少年香港代表隊, 小六首次參與在泰國舉行的亞洲錦標賽,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獲得季軍,往後也曾到過印尼、新加坡及俄羅斯等地代表香港參賽。   事實上,要在香港持續接受短道速滑訓練並不容易,早年香港的溜冰場仍未有標準場地,以及場地不足,他平日在香港受訓,也要趁早上溜冰場仍未開放時進行;或是於週五下課後跟隨香港隊前往東莞訓練,才有機會在標準的溜冰場地訓練,待至星期日下午回港。   他認為,溜冰場的大小影響運動員作賽,「短道速滑運動員在高速滑冰期間,需要在足夠的空間進行加速或超越對手的動作,並要有足夠的距離確保安全。」   平常心面對一切   四年前的暑假,他在比賽中發生意外,休息了接近四個月,「我所穿的冰鞋冰刀上有污漬,因而在高速滑行其間絆倒,整個人撞向牆身,當時未能站起來才得知小腿骨裂。」訓練因而全面暫停, 體能下降,但他沒有因而感到挫折,反而提醒自己康復後盡快投入訓練,更明白裝備及保護自己的重要。   卓彥表示,自己時常以平常心面對一切,他說這是運動員應有的態度;現在站在溜冰場上,他希望有一日可以代表香港參加奧運,更希望短道速滑普及化,讓愈來愈多港人參與。當問及是誰一直支持他發展短道速滑時, 他旋即回應「一定是家人」: 「儘管家人甚少表露出來,但我知道他們默默支持我:賽前或離港訓練,會簡單說句『加油』;每個比賽,母親也會到場支持我,我感謝她。」(高)
kjy07_20230319new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3.17
瑪利諾中學柔道隊員巢浩銘
精力善用 自他共榮
柔道的基本精神「精力善用、自他共榮」,即藉著柔道鍛鍊出來的能力,應具備智慧地善用力量,在比賽中,不只勝與負,而是與對手一起共同進步與互助,使自己與他人也獲益。這份精神也是就讀於瑪利諾中學中二學生巢浩銘時常提醒自己的處事態度。   柔道訓練重拾自信心   小學時,巢浩銘經常感到自己技不如人,學業及能力也比其他同學遜色,小學階段甚少結識朋友,更難有交心的朋友,直至升上中學後,他仍然在學習上質疑自己的能力。自從接受柔道訓練,他說逐步培養鬥志與毅力, 在柔道隊結識了一群同樣熱愛柔道的同學,更成為好友。   「最初學習柔道要學習基本功『護身倒法』,當被對方摔倒或自己倒下時也要懂得保護自己。」他說最初練習柔道摔技時,尤其雙手拍蓆,迅間會感到痛楚,「學習接受痛楚,習慣了便能忍受,為求進步自然會不斷練習。」   巢浩銘於本年1月參與陣內柔道邀請賽,奪得男子初級組(-70公斤組別)冠軍,該校於是次賽事中共派出20名學生參賽,連他在內共有14人在比賽上贏得獎牌。   巢浩銘在上述比賽約以1分30秒的時間勝出,他形容當時以「背負投」(S e o i Nage)的招式,把對手投摔在面前,裁判即時宣判巢浩銘取得「一本」(Ippon)全勝的決定性勝利。他表示,在對手一直向前推進之際,他借用對方進攻的力量,在電光火石之間捉緊對方破綻,取得對方的重心移動,憑著速度與力量,以後轉身使用「背負投」作出攻擊,把對手摔倒,當刻全場歡呼,「當聽到我得到『一本』勝出,也難以相信。」   師徒關係傳承下一代   瑪利諾中學的柔道隊自2006年開始成立,由自幼已學習柔道至今的體育科教師陳愷慈發起,「我希望把自己最喜愛的運動與學生分享,我相信學生藉著參與柔道必然有所成長。」   陳愷慈身兼柔道教練,該校的柔道隊由她兒時已跟從的柔道教練彭國林師傅,以及首批在該校學習柔道的舊生一起帶領,師徒關係一代傳一代,首批柔道畢業生羅永健, 曾有五年時間獲選柔道香港隊成員,現在他不時到母校陪伴學生訓練。他說,喜見仍有學生投入柔道運動,他也希望分享自身經驗,從訓練中多鼓勵柔道隊成員,願意嘗試,不怕失敗的精神,對於個人成長也有幫助。   陳愷慈老師說,多年來在學校推廣柔道時,也會向同學分享自己參與柔道帶來的改變。她回想自己中一學習柔道前,個性內向與害羞,柔道訓練可強身健體,而該運動以自我防衛為主,不屬於攻擊的技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危險時,可以柔道作自我保護,「從中鍛鍊出不放棄的精神,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無形中提升自信心。」   巢浩銘也認同柔道鍛鍊出自我肯定的能力,而每次與對手互相切磋柔道的過程,不論是摔倒對方或是被對手摔倒落蓆,也是學習的時機,「成功摔倒對手固然好,即使自己倒下,若遇上好的對手,對方會主動說出如何找出破綻,令我多了解自己的弱點。」這份互勉與自強不息的精神,讓他學習從挫敗中重新振作,養成堅持與不放棄的生活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