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30319new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3.17
瑪利諾中學柔道隊員巢浩銘
精力善用 自他共榮
柔道的基本精神「精力善用、自他共榮」,即藉著柔道鍛鍊出來的能力,應具備智慧地善用力量,在比賽中,不只勝與負,而是與對手一起共同進步與互助,使自己與他人也獲益。這份精神也是就讀於瑪利諾中學中二學生巢浩銘時常提醒自己的處事態度。   柔道訓練重拾自信心   小學時,巢浩銘經常感到自己技不如人,學業及能力也比其他同學遜色,小學階段甚少結識朋友,更難有交心的朋友,直至升上中學後,他仍然在學習上質疑自己的能力。自從接受柔道訓練,他說逐步培養鬥志與毅力, 在柔道隊結識了一群同樣熱愛柔道的同學,更成為好友。   「最初學習柔道要學習基本功『護身倒法』,當被對方摔倒或自己倒下時也要懂得保護自己。」他說最初練習柔道摔技時,尤其雙手拍蓆,迅間會感到痛楚,「學習接受痛楚,習慣了便能忍受,為求進步自然會不斷練習。」   巢浩銘於本年1月參與陣內柔道邀請賽,奪得男子初級組(-70公斤組別)冠軍,該校於是次賽事中共派出20名學生參賽,連他在內共有14人在比賽上贏得獎牌。   巢浩銘在上述比賽約以1分30秒的時間勝出,他形容當時以「背負投」(S e o i Nage)的招式,把對手投摔在面前,裁判即時宣判巢浩銘取得「一本」(Ippon)全勝的決定性勝利。他表示,在對手一直向前推進之際,他借用對方進攻的力量,在電光火石之間捉緊對方破綻,取得對方的重心移動,憑著速度與力量,以後轉身使用「背負投」作出攻擊,把對手摔倒,當刻全場歡呼,「當聽到我得到『一本』勝出,也難以相信。」   師徒關係傳承下一代   瑪利諾中學的柔道隊自2006年開始成立,由自幼已學習柔道至今的體育科教師陳愷慈發起,「我希望把自己最喜愛的運動與學生分享,我相信學生藉著參與柔道必然有所成長。」   陳愷慈身兼柔道教練,該校的柔道隊由她兒時已跟從的柔道教練彭國林師傅,以及首批在該校學習柔道的舊生一起帶領,師徒關係一代傳一代,首批柔道畢業生羅永健, 曾有五年時間獲選柔道香港隊成員,現在他不時到母校陪伴學生訓練。他說,喜見仍有學生投入柔道運動,他也希望分享自身經驗,從訓練中多鼓勵柔道隊成員,願意嘗試,不怕失敗的精神,對於個人成長也有幫助。   陳愷慈老師說,多年來在學校推廣柔道時,也會向同學分享自己參與柔道帶來的改變。她回想自己中一學習柔道前,個性內向與害羞,柔道訓練可強身健體,而該運動以自我防衛為主,不屬於攻擊的技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危險時,可以柔道作自我保護,「從中鍛鍊出不放棄的精神,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無形中提升自信心。」   巢浩銘也認同柔道鍛鍊出自我肯定的能力,而每次與對手互相切磋柔道的過程,不論是摔倒對方或是被對手摔倒落蓆,也是學習的時機,「成功摔倒對手固然好,即使自己倒下,若遇上好的對手,對方會主動說出如何找出破綻,令我多了解自己的弱點。」這份互勉與自強不息的精神,讓他學習從挫敗中重新振作,養成堅持與不放棄的生活態度。(高)  
kjy07_20221009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2.10.09
獻主會溥仁小學
葉蕙蕎善用塔冷通 繪出美麗的世界
現年8歲的葉蕙蕎由5歲開始,已連續三年獲得梵蒂岡藝術賽的獎項。她自3歲開始學習繪畫,五年間參與超過150個本地及海外繪畫比賽,不時藉繪畫寫下生活逸事,現就讀主日學的蕙蕎,將於明年與媽媽及妹妹一起領洗,天主賜予她繪畫的才能,她亦認為藝術帶來的最大樂趣是, 「可以創作我的世界!」   葉蕙蕎現時就讀獻主會溥仁小學三年級,首次參加由梵蒂岡舉辦的藝術比賽「Vatic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時仍就讀幼稚園高班,她的聖父、聖子和聖神畫作榮獲冠軍,作品中天主的左手拿著藍色球狀物件,她說是地球, 「天父把地球縮小了,所以能清楚看見整個世界!」   繪本創作 善用天主的恩寵與才能   蕙蕎由小學一年級起, 開始創作繪本故事,至今寫下10本繪本,其中她把在主日學所學的信仰知識繪畫出來,完成了她首本以宗教為題材的繪本《聖經故事》,她在繪本中說: 「天主教我愛主愛人,我希望把祝福送給大家。」內容包括講述天主創造世界、諾厄方舟、聖母領報等多個聖經故事。   葉蕙蕎剛在去年及今年,也在梵蒂岡的藝術比賽中獲得亞軍,她的作品是三位天使陪伴耶穌聖嬰,她解釋為何若瑟與瑪利亞沒有在畫中:「若瑟和瑪利亞正外出找食物, 三位天使在耶穌身旁保護他。」另一作品是小耶穌在馬槽出生,她希望藉此帶出生命的喜悅。 蕙蕎的母親在女兒一歲時發現她很喜歡畫畫,葉太說:「儘管蕙蕎嬰孩時只是拿著蠟筆亂塗一番,但已見到她運用的顏色配搭十分豐富,直到她三歲開始學繪畫,作品永遠是色彩繽紛的。」   葉太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出現,蕙蕎剛升上小一,當時疫情反覆,她只能夠在家學習,葉太有見女兒熱愛繪畫,便提議女兒透過繪本寫作以充實時間,怎料一畫便愛上,蕙蕎的妹妹芍蕎也一同參與。她將每部作品印製約50本「限量版」,送給校監、校長和老師閱讀欣賞。   蕙蕎亦有記下她第一年入讀溥仁小學的校園生活,她以色彩繽紛的顏色筆,分享在學校所見所聞,「學校的顏色像彩虹,十分漂亮。門前有兩棵大樹,樹上會掉下紅色的果實⋯⋯」她細緻地描繪在疫情下參與的第一個網上直播開學禮,同學和班主任也戴上口罩一起合照,在她筆下,每人即使戴上口罩,也展現歡顏,蕙蕎說: 「因為每人也是快樂的。」她的大部分作品也提醒讀者「不要捉錯字,不要捉文法」, 只希望各人細心欣賞她的記錄,「這些也是我成長時的精彩回憶。」   鼓勵兒童體驗式學習   溥仁小學校長余詩慧指出,學校一直重視學生創作的機會,從蕙蕎的作品看到孩子的好奇心,校方也時常從教學中給予學生觀察與探索的機會,例如蕙蕎曾參與活化社區的壁畫創作,在繪畫前先認識社區,有助提升創作靈感。   本年蕙蕎在校方安排下,與手寫小巴牌工藝書法家麥錦生合作,創作一幅結合傳統工藝和藝術的「科技藝術NFT」作品,蕙蕎花上兩個月時間,負責畫下單車、柔道、乒乓球、劍擊及游泳的香港運動員。余校長說, 校外活動有助發掘兒童的潛能,「體驗式的學習活動,燃起學生的創作潛能。」   「我手繪我心」反映出蕙蕎的繪畫天份,她的母親經常鼓勵女兒多閱讀書籍,不論是中英文繪本圖書、中國神話,或是奇幻文學系列等她也喜歡。葉太表示,讓女兒自由發揮,「我只是幫助她整理內容,再寫成繪本,記下兒時經歷的珍貴回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