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220109_s
400 400特殊
特殊教育
2022.01.07
「五德.唔得」獎勵計劃 強化學生正面品行
明愛培立學校的午膳時段,學生手持「五德豬印花簿」列隊與教師換領燒賣,五個印花可換五粒燒賣,他們要怎樣才可獲五德豬印花呢?  原來這是該校的「五德.唔得」獎懲計劃,學生每周憑藉良好行為,便可獲教師加獎「白豬」,只要有10隻白豬便可換領一個五德豬印花,來兌換不同獎勵,例如文具、小食、使用電腦的時間,以及最「昂貴」、價值20個印花的獎勵 —— 放學後與老師外出。  「五德」行為:  •樂於服務(服務豬)  •排隊快靜齊(排隊豬)  •與職員合作(合作豬)  •良好態度(態度豬)  •愛護公德(公德豬)    「唔得」行為:  •說粗俗話語/諧音/做粗口手勢  •偷食零食/帶違規飲品及零食入禁區  •不跟大隊/擅離課室  •稱呼職員全名/不禮貌對待職員   歐陽慧怡老師指出,學生每周最多可獲50隻白豬,因為學生在院舍和學校皆不可使用手提電話,每周亦有規定的離校時間,所以他們十分珍惜以上獎勵機會,並踴躍參與活動。 「這是一個賞罰分明的計劃,教導同學應做及不應做的行為。」歐陽老師說。「五德.唔得」獎懲計劃,除了列明良好行為及獎勵外,亦列出了學校不認可的行為及相應的補贖行動,例如說粗俗話語的學生,需要抄聖言五次;偷吃零食需要跳繩50次等,「計劃開始後,說粗口的學生有明顯減少。」 這個計劃讓教師統一地處理學生的良好或不良行為,確保公平性,亦在學生的校園生涯內,強化他們的正面品行。  明愛培立學校系列之二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220109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1.07
德貞女子中學 藝術體操運動員 馬蔚妍 毋忘初心超越自我 冀能出戰奧運
女孩子當然喜歡穿戴漂亮。一件閃亮亮的衣服,再加上運動員優美的姿態和靈活的身手,頓時成功吸引了當時僅就讀小一的馬蔚妍學習藝術體操。現時已是德貞女子中學中三學生的馬蔚妍回想起當日情景,旋即展露出甜絲絲的笑容,一切仍然歷歷在目。蔚妍經過多年來的艱苦訓練,目前是香港藝術體操代表隊運動員。 停學集訓 表現突飛猛進 藝術體操就是以圈、球、棒、繩和絲帶配合體操動作,包括跳躍、平衡、轉體等。馬蔚妍自小學習芭蕾舞,身體柔韌度高,非常適合藝術體操運動,加上得到母親的鼓勵,便開始了藝術體操的學習生涯,當時中國香港體操藝術總會的教練推薦她參加精英隊選拔,順利入選。蔚妍經過四年的集中訓練,小四時更停學半年,毅然獨自到深圳集訓:「該段時期很艱辛,教練的要求非常嚴格,卻使我在心態和基本功夫上有很大進步,這經歷很寶貴。」蔚妍不諱言當時非常惦念家人,曾經躲起來哭泣,幸好後來透過視像與父母對話,疏導思鄉情緒。 艱苦訓練 妥善分配時間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馬蔚妍在2018年正式成為香港藝術體操代表隊運動員,每週最少練習16小時,包括一些芭蕾舞基本功、跳繩、壓腿、練習背部和腹部肌肉等基礎訓練。蔚妍笑言每次練習後非常疲憊,卻感到滿足和快樂。小妮子每週既要訓練,同時兼顧學業會否感到吃力?蔚妍表示,要平衡兩方面的確辛苦,但只要妥善分配時間便行。她每天放學後到體育學院練習, 之後回家做功課及梳洗,再抽時間與飼養的布偶貓和熊仔鼠玩耍作為減壓;睡前亦會瀏覽YouTube頻道,觀看藝術體操比賽,汲取經驗,取長補短。 大家可有留意:藝術體操比賽的運動員總是身型窈窕,到底是先天纖瘦抑或後天控制體重?馬蔚妍耐心解釋:「的確, 藝術體操運動員的體態很重要,我也控制飲食和保持體重。食材方面,媽媽會特別選用高蛋白質和低脂肪的原生食材,配合低油、低糖和低鹽的烹調方法。」晚餐戒吃澱粉質的蔚妍笑言自己不饞嘴,亦不嗜甜食;當然勝出比賽時也會吃朱古力作為獎勵。她強調,無論多疲累也堅持每天進行基礎練習和體能訓練,每星期進行兩次健身運動,保持體態。 藝術體操改變自己 馬蔚妍直言藝術體操在生命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令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待人處事更富自信和獨立;她亦培養出堅毅精神:「做事不能半途而廢,無論遇到甚麼困境,也要相信自己可以突破難關。」蔚妍近年看到隊友因著不同原因放棄訓練,促使自己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即使受傷仍積極訓練,改善不足。蔚妍多年來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她在全港藝術體操公開賽及全港藝術體操學界比賽,分別贏得冠軍及個人全能亞軍,同時在北京鍾玲盃邀請賽的個人全能項目贏得亞軍。 感謝最強後盾 努力奔向奧運夢想 父母可以說是子女的最強後盾,不論成功或失敗,他們總在背後默默支援,蔚妍絕對認同,感謝兩人支持自己追尋運動員的夢想:「運動員的生涯很短暫,他倆鼓勵我努力克服各種困難, 成為出色的香港運動員。」蔚妍亦感激教練的耐心教導,提升技巧和表現。 跟許多運動員一樣,馬蔚妍也有「體壇偶像」作為奮鬥目標,就是體操運動員石偉雄。蔚妍欣賞對方雖然多次受傷仍堅持下去的不屈不撓精神,原來兩人更是甥舅,舅舅亦經常鼓勵她。蔚妍每天接受艱苦訓練,希望他日能夠代表香港出戰奧運,為港爭光。她銘記禮、義、廉、恥的校訓,祈求上主護佑,無畏無懼地向奧運夢想進發!(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1205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12.03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結合大數據 幫助學生發展潛能
(本報專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當它遇上不同學科,總能擦出新火花。如果科技遇上體育科,又會有怎樣的光景呢?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便在體育課引入了電子科技,讓學校一方面藉此收集大數據,增加體育科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另一方面發掘有潛能的學生,配合該校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活動的特色。 科技與體育結合 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六年級的溫子賢早前便在體育堂上,試用了其中一個新設備——藍牙跳繩機。跳繩機一次可以感應20位學生跳動,子賢與同學便手執有藍牙追蹤功能的繩子,由跳繩機幫他們計算在30秒內跳動的次數。合共跳了88下的子賢認為跳繩機幫助她不用分心算次數,「我在跳繩時,可以與其他同學競賽,跳的時候也會更盡力。」 另一個體育科電子設備,是電子偵測跑步系統,學生佩戴手帶後,在跑步時便可經由偵察器計算跑步圈數,讓教師可以即時看到學生的進度及紀錄。課外活動主任呂銘倫說,科技融入體育科,可以更有效率地紀錄學生的表現,增加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當遇到有潛質的學生時,教師也能推薦他們加入校隊,讓學生發揮所長。 「今天,許多學生少活動,多打機,所以體能較弱。」校長容偉鴻認為健康與運動掛勾,以科技教授體育,一方面能吸引學生投入活動,增加他們運動的誘因;而一系列的數據,也幫助學校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再把相關數據通知家長,透過家校合作,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著重全人發展幫助學生發掘潛能 從以上運動與科技的結合,可以看到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對學生體藝的重視。「我們是一間出名擁有多元化活動的學校。」容校長指出學校一直著重學生的全人發展,即使有時學生不清楚自己的潛能,學校藉著週五聯課活動、多元智能興趣班等,為學生提供不同參與體藝活動的機會。 他認為活動不只讓學生多學習一種技能,同時培養做人處事的態度,例如體育精神、堅持、及從失敗中學習,「讓學生在畢業後,即使面對不同疫境,都能夠克服。」 聯課活動 培養生活態度 聯課活動主要分為四個類型:服務、體藝、興趣類和制服團體。一至三年級輪流每星期參與不同活動,例如剪紙、唱歌、故事朗讀等;四至六年級則會自選活動,例如參加制服團隊活動或拔尖小組。 六年級的伍思語是視藝先鋒的成員,尤其熱愛掃描的她平日在家中,經常在網上搜尋不同的風景相片,再用鉛筆掃描。她認為學校的視藝活動讓她在課堂中,除了學習繪畫的技巧外;教師亦經常替同學報名參加不同比賽,使她吸收了不少寶貴的比賽經驗。 六年級的何芍穎表示,自一年級起,便參加學校女童軍。她認為活動十分豐富,包括參觀飲品工廠,了解當中的運作;亦經常舉行服務活動。芍穎曾經參與賣旗、賣獎券等活動,「培養我的團隊精神及服務精神」。她認為童軍訓練中,亦教導她自律,「在學業方面,我也會主動學習」。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一直為學生提供多元活動,使他們學習不同技能之餘,亦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1128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11.26
天主教佑華小學 以運動培養學生 建立正向人生觀
(本報專題)近年,天主教佑華小學的學生在不同類型的運動,例如足球,田徑等項目取得佳績,舊生梁德洋更在今屆渣打香港馬拉松半馬青年組勇奪冠軍,學生的成功原來有賴校長及老師們在十年前開始推行運動發展,以運動培養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亦為香港體壇培育接班人。 佑華小學的校舍屬90年代類別,但毗鄰觀塘游泳池,足球場及網球場等不同運動設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促使林堅校長將學校發展成運動型學校,當中更包含一個奮鬥故事。 「魚腩」足球隊成就傳奇 「十年前,學校足球隊被稱為『魚腩部隊』!」林校長憶起當年學校尚未發展體育,足球校隊慘敗,遭當區其他校長調侃。適逢當時觀塘區展開重建計劃,優化各項體育設施,林校長靈機一觸,將學校定位「運動型」,讓學生鍛鍊體魄,並在學習方面帶來正能量。碰巧當時足球學校為基層學生提供訓練,在前香港男子足球隊隊長李偉文教練悉心教 導下,足球隊的成績突飛猛進,幾年間奪得多個校際及公開賽獎項,由「魚腩部隊」蛻變成區內勁旅,更代表香港區出賽,成功擊敗澳門隊伍, 創造傳奇。 首創電子體育課  善用當區體育設施 早在10年前,佑華小學已創辦「全天候電子體育課 」,讓學生在下雨天或空氣污染指數較高時,亦能上體育課,透過參與不同遊戲,了解卡路里的消耗,能量和步數等資料,提升學生對運動的興趣。 現時佑華小學開拓了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 並善用當區的體育設施,帶學生前往鄰近的運動場所進行體育課。另一方面,老師們在課堂的編排極富心思,為不同每年級的學生提供特色活動,例如劍擊、網球、非撞式欖球、攀石等,讓學生享受體育課的樂趣。佑華小學得到專業人士支持,為學生度身訂做體育改善計劃,學校亦邀得退役精英運動員到校任教,包括前香港女子足球隊隊長李美芬。 專業運動員到校指導 學校亦得到其他運動團體青睞,主動提出合作,例如桌球名將傅家俊與吳安儀曾經到校教授桌球技巧,推廣桌球普及化。學校更特意訂製適合小學生及幼稚園學生高度的桌球枱, 與當區幼稚園合作,發展桌球課程。隨著學校推行「愛運動,好健康」運動計劃,二年級學生可以從劍擊、芭蕾舞及花式跳繩選取一項, 免費獲得10堂專業指導,體驗平日較少接觸的運動。 參與同學樂在其中  盼望為學校爭光 五年級的陳梓欣加入足球校隊並擔任守門員,梓欣經常奮不顧身將球撲出,毫不害怕弄髒自己,她對足球充滿熱誠:「我除了參與訓練,亦會瀏覽YouTube,觀看家姐的比賽片段。」原來梓欣的姐姐陳曉熳亦是佑華小學的校友,現為香港女子足球隊(U16級別)隊員。 六年級的郭嘉誠除了參與足球隊,亦是田徑隊員,他記得「某次田徑比賽忘記攜帶外套,當日天氣很寒冷,自己準備不足,導致比賽未能奪獎」,他汲取是次教訓,現在每次出賽皆作好準備。嘉誠表示,近兩年礙於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所有校際比賽被逼停辦,對此感到遺憾,但強調升中後仍會繼續做運動。二年級的鍾展坤及三年級王梓琳亦有同感,兩人雖是足球隊隊員,卻從未參與過學界比賽,他倆盼望疫情早日過去,可以參與足球比賽,為學校爭光。 致力播下運動種子  培育體壇明日之星 佑華小學作為「運動型學校」的先驅經已10年,家長由反對及質疑學校當日的轉型決定,到現在非常支持學校致力推廣體育運動。的確,有校友成為港隊成員,在體育項目取得佳績,這正是佑華小學在學生的成長路上,播下運動種子,燃點他們的運動心火,讓運動幼苗茁壯成長,祝願學生們在體育賽事上繼續發光發亮,說不定他日的奧運比賽獎牌得主也是佑華小學的畢業生! (盧)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