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動態
2023.03.12
喜樂幼小-動態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朝聖之旅
(本報訊)柴灣角天主教小學早前分別安排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到聖德肋撒堂和聖伯多祿聖保祿堂朝聖。
學生從聖德肋撒堂導賞員的講解中,認識了聖堂的建築特色及學習聖女小德蘭簡樸、謙遜、耐心地祈禱。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的導賞員介紹了主保聖人的聖像,帶領學生參觀設於聖堂內有關耶穌受難時所用的刑具複製品,令學生感受良多。
兩天的朝聖之旅中,學生皆投入參與活動,享受其中,積極回答導賞員的提問。是次的朝聖活動加深了學生對聖堂和主保聖人的認識,讓他們可以認識聖人的行實,在生活中恆常祈禱、愛主愛人,一生追隨天主。(少)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專題研習日
(本報訊)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了為期兩天的專題研習日,旨在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以三年級為例,學生以「健康小廚神」為題進行烘焙「愛心健康曲奇」活動,活動包含STEAM元素。當日,家長義工教導學生,例如學習把無鹽奶油放至室温,軟化後放入容器中攪拌變滑,認識温度會影響物體的形態,掌握烘焙曲奇所需的時間及温度等;學生亦透過營養師講座認識「紅燈、黃燈及綠燈」小食,以上活動均能讓學生認識健康的生活方式。
至於六年級學生則以社會議題「蝸居」作為研習重點,他們先進行分組,並透過網上室內設計平台設計蝸居平面圖,再根據平面圖製作立體模型,學生透過環保材料進行設計,共同發揮創意,並持續關心社會上不同的議題。
兩天的專題研習活動多元化,學生能度過一次愉快及充實的學習經歷,有效達致「自主學習」。(年)
聖安當幼稚園•為地震災民祈禱
(本報訊)土耳其南部與敘利亞接壤地區於上月發生強烈地震,釀成數萬人死傷,以及數十萬人無家可歸。聖安當幼稚園師生早前於早會上,為地震災民祈禱。
雖然年幼的學生未曾經歷過地震,但在圖片中已感受到地震所帶來的破壞及對人類的傷害。當分享各國救援隊在頹垣敗瓦中,救出被困數十甚至百多小時的生還者消息時,師生除感謝救援隊的努力不懈外, 也堅信天父在困厄中必定垂顧眾人。另一方面,學校也邀請家長慷慨解囊,捐贈善款以解災民燃眉之急, 並鼓勵家長和學生一起填寫心意卡,為面對困難的兄弟姐妹祈禱,祈盼地震災民能早日重建家園。(喜)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四旬期祈禱會
(本報訊)馬鞍山聖若瑟小學在2月23日午息舉行四旬期簡短祈禱會,向學生宣揚「彼此相愛,實踐愛德」的訊息。
祈禱會開始,校長楊翠珊向全體學生恭讀聖路加福音,講述「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這個聖經故事。接著, 公教教師藉此故事,提醒學生在四旬期要謹記耶穌的教訓,做天父的好兒女,愛近人。
集禱後,全體學生一同詠唱以彼此相愛為題的二月月歌《有一新誡命》。宗教大使及音樂大使代表同學, 列隊上前領受巴斯卦羊,象徵學生願意回應耶穌的召叫,在四旬期克己,多作捐獻,實踐愛德。(樂)


中學動態
2023.03.12
喜樂中學-動態
天主教普照中學宗教週
(本報訊)天主教普照中學早前一連五天舉行宗教週活動,主題是「珍惜當下.感恩現在」。
該校每年也舉辦宗教週,是次以馬爾谷福音12章28-34節「最大的誡命」為本,藉著主題信息提醒同學實踐「愛主愛人」的誡命。
宗教週期間,透過早會廣播、週會主題分享、手作乾燥花掛飾工作坊及MUSICCAFE(午間音樂會),讓同學明白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珍惜人們與家人、朋友及師長等彼此的關係;並藉著創作乾燥花掛飾、撰寫敬師卡等,以行動對希望感謝的人表達謝意。(教)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四旬期公教家庭聚會
(本報訊)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宗教與心靈培育組於2月22日聖灰瞻禮日早上舉行「四旬期公教家庭聚會」,讓中小學部公教師生、家長約60多人一同聚首聖心堂,參與由田英傑神父主持的聖灰禮儀。
禮儀中,師生透過歌詠及讀經,反省在生活中有甚麼做得不好的地方,並領受聖灰,表示懺悔之心,一起準備在四旬期進行悔改、補贖及更新。
同日午息,15位公教老師一起守齋祈禱(參考《苦路善工》第十一處),並在十字架上釘上鐵釘和詠唱《基督譴責》,藉此默想耶穌為愛人類而負起罪債,犧牲在十字架上,並決志要努力「回頭改過,信從福音!」(谷一15)
除聖灰日外,宗教及心靈培育組亦會舉辦其他四旬期活動,包括:四旬期運動捐獻活動、傳訊週及中小聯合拜苦路等,好能為師生準備心靈,紀念基督的聖死與復活,並關懷身邊有需要的人。(教)
嘉諾撒培德書院•舉辦第一屆藝術展
(本報訊)嘉諾撒培德書院跟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於2月3至10日在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創新樓舉辦第一屆「Ps Share PTCC @ PolyU 」藝術展,這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首次和中學合作,展出近年學生多份視藝和創科設計的成品,藉以表揚她們優秀的成就,為同學開拓更廣闊的藝術視野。
開幕禮由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兼任講師區昌全博士主禮,多位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的修女、屬校的校長、老師和學生出席支持。區博士對學校能支持藝術發展表示鼓舞,而視藝和創科的結合更是近年香港教育的發展方向。該校黃少玲校長感謝理工大學和各位嘉賓的支持,同時亦感謝3Education一同參與活動,對同學的創藝能力給予了正面的肯定。
該校亦安排初中學生和家長到場觀賞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師生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而籌備小組成員之一的中五學生宗羚表示,籌備過程令她學會團隊參與須互相包容與接納,不計付出,才能達成目標;另一位選修視覺藝術科的曾佳蔚同學表示,自己的作品能在大學學府的殿堂作展覽感到興奮,更確定自己考進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系的心志,期望將來能在時裝設計方面邁步前進。(教)


堂校一家
2023.03.05
50周年校慶感恩祭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於2月10日舉行50周年校慶感恩祭,由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蒞臨學校主禮,校董譚錦榮神父及中華聖母堂主任司鐸麥景鴻神父共祭。除了親臨學校參與,家長和學生也透過網上直播共同參與這盛事。
傳主愛、求卓越、創未來
該校原為大角嘴天主教小學下午校,於2000年遷往海帆道校舍。學校能順利發展, 有賴各學校成員及社區人士歷年的貢獻和支持。本年校慶的主題為「傳主愛、求卓越、創未來」,期盼學校師生能持之以恆地傳揚天主的大愛,力求上進,實踐校訓「博學多識、仁而愛人」的精神,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生活中實踐「仁而愛人」
周主教鼓勵學生要常懷感恩,並能以同理心體諒別人;時刻實踐校訓中「仁而愛人」的精神,共同努力為香港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他亦勉勵老師教導學生將眼光放遠, 思考如何為香港,甚至世界創造美好共融的將來。在感恩祭上,周主教為席上每位校長及老師於疫情期間的辛勞和無私奉獻表達衷心的感謝,並期盼教育工作者繼續效法上主以愛育人的精神,成為學生成長的依靠。
感恩祭結束後,校監劉鳳兒向來賓介紹校園內的其中兩幅壁畫,一幅以「瑪竇福音——平息風浪」為題,寓意在路途上或許會面對很多困難, 但「不要怕,只管信」,常懷信德,時常禱告,相信天主必會時刻與人同在。另一幅以「若望福音——耶穌是善牧」為題,勉勵眾人秉承耶穌是善牧的精神,按學生的特質培育他們。
周主教、劉校監與校長梁孝友接著帶領各嘉賓為「五十周年愛心樹」進行亮燈儀式,象徵學生在學校茁壯成長,亦期望他們能薪火相傳,將學校的文化承傳,繼往開來。樹上掛滿的心形果實,充滿著家長對學校的祝福,亦寓意學校人材輩出, 桃李滿門。
表演顯心思
英語音樂劇組同學演出劇目「The Secret Box of Love」,期望將「愛」分享給每位觀眾。而管弦樂團同學亦為學校演奏生日歌及交響樂曲,讓觀眾感受到「海帆大家庭」的溫暖。最後,校慶感恩祭隨著優美的旋律圓滿結束。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中學專題
2023.02.24
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建設信仰小團體 分享生活
(本報專題)本主日是四旬期第一主日,踏入四旬期, 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聖詠團逾100名學生,每星期落力地練習多首聖詠,準備於聖週五到聖文德堂獻唱。負責聖詠團的教友老師、音樂科主任譚頌朗說,儘管大多數學生並非教友,透過講解聖詠內容,有如訴說耶穌基督的故事,把福音的故事,潛移默化地放進他們的內心深處。
「因祢聖血身上流,山園祈禱見心憂⋯⋯」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聖詠團過百位成員唱著《頌恩》歌詠《因祢聖血身上流》時,負責聖詠團的譚Sir會一邊教授唱歌技巧,另一邊廂向學生說聖經故事,引導學生默想耶穌基督的苦難,想像耶穌流血時的情景與淒慘,同時邀請學生分享箇中心情,「在祈禱中會發現,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面對一些令人憂心的事情⋯⋯讓學生從歌詞表達自己感受到耶穌的悲慘。」
譚Sir認為每次誦唱聖詠也是福傳機遇,「唱聖詠時,歌詞比旋律更重要,因為是藉著唱歌,帶出信仰的信息。」
該校於每年的教會慶期,如四旬期或將臨期,或是學校校慶等,也邀請聖詠團在聖堂獻唱。去年擔任聖詠團團長的中五學生洪樂瑤,自小學部四年級加入聖詠團至今,她表示,藉著聖詠團時有演出及表演的機會,從中建立她的自信心。
聖奧斯定曾說,音樂是雙倍的祈禱,就讀中五的教友溫麗欣對此也感到認同。她平日在聖母訪親堂擔任輔祭,至中三開始在聖詠團擔任司琴,她尤記得首次伴奏時的難忘經歷,「由於不習慣在人前彈琴,即使只伴奏亞肋路亞,未能掌握拍子和音準,當時心情十分緊張。」後來她在其他司琴的示範下並多加練習,逐漸與團員及指揮建立默契,現在她認為能夠與聖詠團團員一起透過音樂福傳,與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音樂而高興,專注音樂使她感到療癒。
因著音樂相聚
「Shalom to you my friend, Shalom until we meet again, The word shalom means peace hello and goodbye, so sing shalom shalom.」上學年的散學禮上,聖詠團唱著《Shalom to you my friend》歡送參與聖詠團已有15年的李樂兒老師,洪樂瑤回想由初中起,跟隨李老師一起學習的時光,「在聖詠團有許多回憶,練歌以外也會聚會,老師也願意聆聽我的心事⋯⋯中三面對選科壓力,她會給予意見, 有如媽媽一樣關心我。」她將對老師的感謝憑歌寄意,希望成為師生最難忘的回憶。
中四學生宏灝錇於本學年代表學校參與聯校合唱團,有機會與其他學生交流,擴闊視野,他說自升中後一直受疫情影響,唯獨參與聖詠團才可享受團體生活,「每到演出前的一星期,便有機會練歌,令我珍惜每次練習的時候,享受在團體當中的樂趣。」
中五學生廖芷瑤自中一開始參與慕道團,去年起加入聖詠團。她說,不少好友也是聖詠團的一份子,遂吸引她參與。短短一年,她已和洪樂瑤和另外兩名男同學代表學校,在去年的聯校音樂大賽參與四人合唱,並贏得金獎。她倆在校方推薦下在校外接受聲樂訓練,廖芷瑤善用所學,在團隊中協助老師帶領同學進行個別聲部的練習;洪樂瑤也曾在校內舉行的周年音樂會上擔任指揮,以所學的聲樂知識應用於團隊之中。
設信仰小團體推動信仰
該校由2007學年開始,首先設立聖詠團及Jesus' Club的信仰小團體,隨後相繼成立心靈茶座、慕道團、天主教同學會,以及愛心服務團。
該校校長林志江指出,能夠在校內建設不同的信仰小團體,需倚靠公教教師的參與,按其福傳意願推動信仰小團體,「有教師熱愛誦唱聖詠,便透過組織聖詠團福傳;有老師樂於分享福音,成立慕道團與學生要理講授; 亦有公教老師熱愛煮食與種植,在心靈茶座向學生福傳。」
林校長認為,在學校推展信仰小團體的方式,可以使學校成為推動福傳的園地。他曾於2018年到訪澳洲悉尼的天主教教育事務處,以及參觀當地的天主教學校,他發現不少學校均以信仰小團體的方式,培育學生信仰,使他更肯定學校福傳可以多元化:愛德服務、要理講授、聖詠團等,「不同種類的信仰小團體,以強化學生對信仰的接觸。」先凝聚學生,建立團隊精神與自信心,繼而再進一步讓學生認識信仰。
東涌天主教學校的校訓「立己愛人」,期望學生從校園生活中達到「自愛、承擔、欣賞、犧牲」的價值觀,譚頌朗主任觀察到, 參與聖詠團的學生從中也有所成長,「學生在聖詠團也樂意分享,演出使他們愈來愈願意放膽詠唱,從中提升自信心。」而團體感也使團員學會自律與願意承擔。正如林校長所言,要具備以上素質發展自己,「這一切也源於學習耶穌基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