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20508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5.08
香港鄧鏡波書院何梓熙
花式跳繩 領略成事在天的道理
只有一條繩,如何跳出千變萬化的花式動作?香港鄧鏡波書院中三學生何梓熙說:「作為花式跳繩運動員每次學習新的花式,學成後令我有很大的成功感,持續鍛鍊教我做任何事也不能半途而廢。」   花式跳繩運動員在短短數分鐘內演繹一段花式跳繩動作,當中包含多個花式種類,動作講求敏捷及準繩度,何梓熙表示要練好每個動作,需要懷著無比的毅力與堅持,持久練習才能做出好成績。   何梓熙自小學一年級開始花式跳繩運動訓練,他稱當年見到高年級同學表演花式跳繩,運動員在繩子之間做出倒立、空中翻身與彈跳等動作令他著迷,到小四更獲選為港隊代表。   他就讀小六時,先後於2018 年11月到泰國曼谷參加「東南亞跳繩錦標賽暨泰國國際跳繩公開賽」,贏得30秒單車跳及4人花式(16歲以下)冠軍,及於2019年8月在韓國仁川「亞洲及太平洋跳繩錦標賽」上,贏得4人花式冠軍及2人花式(16歲以下)亞軍。   鍾情單車跳 享受跳躍的速度感 梓熙首個學習的花式跳繩, 是前繩及單車跳,累計至今他已掌握接近40項花式,他說:「每次學習新的花式也很有成功感。」然而要練好每一個花式並不容易,平均一個新的花式要花上三至七日去掌握,再用上兩至三星期密集式訓練才能熟練整套動作。   在芸芸花式跳繩的動作中, 梓熙最喜歡單車步跳繩,左右腳輪流交替地跳動,雙腿有如摩打般快捷,他表示訓練過程能夠與隊友一起競爭,在有限的時間下跳出最多下數,彼此提升水準。目前他在單車步跳繩的最佳成績是30 秒右腳91下數,較同齡跳繩運動員一般在80多下的成績為高。   目前是港隊成員的梓熙經常進行一系列的體能鍛鍊:跳高、掌上壓、倒立跳等,他坦言並不喜歡,可是體能鍛鍊對於花式跳繩運動員很重要,「我本身氣量不足,昔日練習跳繩沒多久便感到疲倦, 容易被繩絆倒,然而,鍛鍊體能有助我增強耐力與肺活量。」為了在花式跳繩上得心應手,他也堅持做好體能鍛鍊。   現年15歲的梓熙,七年來學習新花式的成功感,以及得獎的滿足感,鼓勵他堅持不懈地訓練;他又形容花式跳繩的美麗之處,便是在空中做出不同的動作。運動員在空中跳躍時,繩子立刻放置在挎下,又或在空中作出交叉動作後立刻轉回前繩動作等,動作需要快而準,是一項展現運動員極高靈活度的運動。   跳繩學會凡事盡力而為 當梓熙遇上難以掌握的花式動作,甚至因練習辛苦而想過放棄時,教練總會對他說:「即使努力也不一定有收穫,但凡事只要盡力去做便可以。」從花式跳繩運動中,他明白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盡力作好本份,在跳繩上遇有難題便向師兄師姐請教,「我曾經花上一年多的時間練習倒立跳動作,才掌握純熟的技巧,也不時請教前輩,他們表示我的手臂力量不足,我便多練掌上壓強化臂力。」   長年在花式跳繩下苦功,成就何梓熙成為專業花式跳繩學生運動員,他說,從比賽學習到即使表現不如理想也別氣餒,他試過比賽時被繩子絆倒,當刻表現失準但未有放棄,而是盡力完成賽事,「因為未到比賽最後一刻,也有機會反敗為勝。」(高)  
kjy16_20220403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4.01
高主教書院推動運動應用程式 疫情下學生居家運動鍛練體魄
(本報專題)第五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全港學生在這三月至四月份也度過一個疫情下的特別假期,學生大部份時間留在家中防疫,高主教書院透過運動應用程式鼓勵學生在疫情中居家運動,學生在應用程式體驗不同的體能運動,並按學生運動後所得分數的排行榜功能與全校學生切磋交流,校長楊世德指出,現在運動已進入AI年代,透過科技幫助學生持續運動,具趣味性的活動能提升學生對運動的興趣。 開合跳、掌上壓、深蹲、仰臥起坐和平板支撐等體能運動,要持之以恆每天完成一系列的運動並不容易,但是當運動引入了人工智能的輔助,運動已在手機下載的應用程式並登入後,使用自拍模式把鏡頭對準自己才開始做體能運動,應用程式便會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學生在鏡頭前動作,包括動作的準確度,是否達標,並計算出動作的次數、時間和頻率等數據,全面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 高主教書院初中學生由去年11月開始,參與由該校舊生、香港大學運動人工智能實驗室總監霍偉棟教授開發的RoboCoach應用程式,分析學生在配合應用程式下進行六項運動:深蹲、平板支撐、仰臥起坐、掌上壓、開合跳和高抬腿,學生可統計每日或每星期的運動量,校方亦會每月統計學生運動量並作出班際和級際的排名,鼓勵學生在良性競爭下多做運動。 影響家人並肩運動  「每次做RoboCoach時,家人也會在旁支持,當我力有不繼時,他們便會接力。」中三學生何卓騫表示藉著這個應用程式,成為家人在疫情下近乎唯一的家庭活動,他會每日定下要完成運動的指標,例如校方要求在一週內要完成六項運動各50下,他會訂定每天各做10下,或每天完成一項運動, 當有家人陪伴時做運動變得更輕鬆自在,同時也影響家人培養運動的習慣。  該校是上述RoboCoach應用程式參與試行的中學,校方除了參與該計劃外,過去七年來一直向中一級開展的「繩晨計劃」,即鼓勵學生每朝在上學前在校內跳繩25分鐘,現在受疫情影響,改為以電子繩進行,更推廣至全校學生參與。體育科科主任邱和友指出,「繩晨計劃」是一項推動每朝跳繩的計劃,最初有見學生的超重比率高,便為正處於發育階段的中一生推動「繩晨計劃」,培養運動習慣,提升學生體能及專注力。 楊世德校長表示,推動電子繩緣於兩年前疫情開始時,有從事家居運動器材的舊生為校方提供專屬該校的電子繩應用程式,學校購入八百多條電子繩並向全校師生派發,師生下載相關應用程式便可以在使用電子繩時自動計算跳繩次數及運動時間,程式設置的排行榜可作為跳繩運動的挑戰。 藉著運動應用程式認識競爭對手  中一生郭哲宏只享受了四個月的校園生活後,現在又因疫情需要在家學習,剛在三月初,學校開始特別假期,校方舉辦電子繩比賽,要求學生在一個月內完成8,000下跳繩才能達標,郭哲宏在半個月時間便以823分鐘已跳出12萬下,排名第二。 郭哲宏說,不論是參與RoboCoach或電子繩,也可以透過應用程式看到其他同學的排名,「當見到別人的分數比我高,便驅使我更有動力努力追趕。」他為了爭取更高排名,每天也會恆常跳繩及進行體能運動,「良性競爭下也可以追求健康的身體,也因此認識不同的競爭對手。」 何卓騫本身是羽毛球隊成員,疫情下所有訓練及比賽也暫停,平日運動量大的他霎時在這兩年甚少運動,令他增加了體重,現在藉著電子運動程式做運動,有助燃燒脂肪。 楊校長指出,運動應用程式可推動學生運動,配合人工智能更可以幫助學生在家中也能以正確姿勢完成體能訓練,減低因姿勢不良而受傷,即使疫情下長時間在家,也可以進行全身肌肉的訓練。「現在運動不再局限於場地與空間,學生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提升自主學習,也訓練不放棄與堅持的態度。」(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220327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2.03.25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江苡澄 多元發展運動員
「每次學習新的運動,慢慢會愈做愈好,自然會有滿足感,也令我的心情愈來愈好。」精通體操、排球、羽毛球及田徑的小學五年級生江苡澄,認為運動給予她正能量及動力,恆常及具規律性的練習也幫助她專心學習。 現年11歲的江苡澄就讀於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她由5歲開始學習體操,因著體操接受多元化的培訓,幫助她的平衡力及身體協調,升上小學後她陸續接觸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成為一位多元發展的運動員。校內方面,她是田徑隊一員,擅長跑、跳、擲的項目,她也是排球校隊的一份子;校外則有參與體操、羽毛球及田徑培訓。 越級挑戰贏得冠軍 小學三年級時,苡澄代表學校參與九龍西區學界田徑比賽的女子丙組跳遠賽事,最終以3.24米奪得冠軍,當年只有小三的她更是越級挑戰,最終撼贏其他小四參賽學生, 她更拋離亞軍的成績兩米之多。去年她在同一田徑比賽的女子乙組擲壘球賽事上,以30.88米贏得冠軍。 對於贏得比賽,江苡澄感到開心,「因為看到自己進步,但仍要繼續努力,不可以高傲,這是父母教曉我的。」苡澄的父母自小常鼓勵她要選擇喜歡的運動,也要正面面對每場賽事,每次比賽她的父母更會抽時間 到場支持,「最開心是無論輸贏,賽後父母也會帶我吃大餐。」 體操運動加強平衡感 江苡澄說最初參與體操,是她自己擁有柔軟的筋骨,可以在體操上有所發展,另一原因是覺得「體操運動員很有型!」每次當她看到競技體操運動員在具備彈性的專用地板上,連續做出多種體操空翻動作:側手翻、前空翻、後空翻、分腿跳等,也吸引她想學好這項運動。 練習時,苡澄表示每次進行拉筋動作也會感到痛楚,也要經常不斷重複做出倒立、拱橋等動作,每學習一個新的體操動作,要花上一星期,亦有較複雜的需要數星期才能完全學會。她說日復一日的練習與堅持,教會她永不放棄精神。 「每次放學後我會盡快完成功課,逢星期一至四作好溫習,以準備星期五至星期日可以安心參與校外訓練。」預先作好學習的規劃,也教她學懂把握時間。她說星期一至五也須補習中英文及數學,另外每週有三天分別參與田徑、羽毛球及體操培訓,疫情期間部份練習也要暫停,她便持續在家中拉筋和跳繩,以維持跳躍力及柔軟度。 師長父母支持 努力做好本份 「劉老師非常欣賞你對待練習和比賽的態度,希望你贏得兩項九西區冠軍後,可以保持鬥志與爭勝心,在全港賽繼續向前衝, 努力突破自己⋯⋯」在江苡澄的書桌上,放上一張張由體育科教師送上的祝福卡,她說祝福卡的勉勵說話鼓勵她要盡力做好本份, 「這是老師向每一位田徑隊成員寫下的勉語,我很喜歡。」 另外,父母的支持也成就她不放棄任何一個作賽機會,「當我在賽場上落敗,父母定會安慰我不要灰心,其中我在去年首次出外參與羽毛球區際比賽時,因心情異常緊張導致難以發揮水準,結果首場已出局,後來父母安慰我,我事後調整心理,學習放鬆自己,不要怕輸,努力打好比賽。」 本學年,荔枝角天主教小學推薦江苡澄成為屈臣氏傑出運動員,表揚她在運動上的多元發展,她說喜歡做運動,這也受同樣熱愛運動的父母影響,「媽媽平日晚上會陪我到緩跑徑練跑,我很期待每次與她一起練習,因為可以解悶;多做運動也令本身愛吃的我更健康。」 多元運動發展並沒有影響苡澄的學業, 她強調只要懂得分配時間,便能兼顧各方面。透過運動,她學習放鬆心情,多嘗試, 適應了比賽的節奏後,自然能夠消除緊張的心情。(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220306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2.03.04
長洲聖心學校陳嘉瑩 一條繩跳出不同花式
雙手持繩柄擺放在腰部附近,手腕發力擺動繩子,當繩子在腳下和頭頂經過時,雙腳合攏跳躍, 前腳掌有節奏地著地再跳起 —— 這是基本的跳繩姿勢。對長洲聖心學校六年級的陳嘉瑩而言,跳繩絕不簡單,一條繩充滿各種變化,這亦是她持續六年、一直被跳繩這項運動深深吸引的主要原因。 嘉瑩熱愛運動,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前,每逢閒暇時間便相約表姐到公園玩球類活動、跳繩等。嘉瑩亦是因為表姐而認識跳繩,「我幼稚園時曾觀看表姐的一場跳繩比賽,覺得這項活動有趣, 直至小學有跳繩隊,便在小一起參與校隊。」慢慢地,嘉瑩的妹妹也加入到姐姐與表姐這二人小隊中,經常三人一起運動。 跳繩訓練體能   參與不同運動 跳繩的裝備十分簡單,只需要一條繩,穿著輕便的衣服及運動鞋便可進行。在代表學校參與的比賽中,嘉瑩常常穿著螢光橙色、印有「長洲聖心」的隊服穿梭於比賽中。自一年級起便參與跳繩比賽的嘉瑩,曾在香港專業花式跳繩學校舉辦的全港分區小學跳繩比賽中,獲單車步、二重跳的冠軍,及初級組三人大繩的亞軍。此外,她亦在中國香港跳繩總會舉辦的全港學界跳繩比賽中,在「45秒3人交互繩速度賽」及「1分鐘3人交互繩花式」中獲得亞軍,屢獲殊榮。 嘉瑩是一位運動健將,除了是學校籃球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的成員,她亦有學習空手道,早前獲得屈臣氏集團香港運動員獎。她認為其他運動的優秀表現,與跳繩訓練有著密切的關係。 「跳繩是一項能訓練全身肌肉的運動。」嘉瑩認為跳繩能鍛鍊她的體質、持久力、專注力及耐性,而這些都是其他運動需要的能力。 在疫情前,嘉瑩每週參與兩次訓練。在約一個半小時的練習中,她亦要操練體能,當中最辛苦的便是做「無影櫈」,「如果不能堅持一分鐘,便要重新開始計時。」雖然過程艱苦,但她認為就是在這些訓練中,培養了耐性,亦更懂得堅持,她笑說:「現在面對不擅長的數學科,我也會堅持做練習、問老師,不會放棄。」 團體跳繩   學會合作 跳繩可以獨自進行,也可以是團體運動,花樣十分多。比起團體跳繩,嘉瑩更喜歡個人跳繩, 「如果不合拍,團體跳繩便會很困難。」但縱使如此,在團體跳繩中,她亦學會互相合作。最深刻的一次雙人跳繩比賽,嘉瑩的拍檔臨時受傷,需要換另一位同學上場。但嘉瑩並沒有感到灰心,反而安慰受傷的拍檔下次再一起努力。 在比賽以外,嘉瑩另一個跳繩的特別經驗,是去年教區籌款建堂及發展基金委員會舉辦的「跳繩強身心・建堂顯主愛」籌款活動。她指出99間教區中、小、幼學校的學生一起跟著歌曲節奏,跳出不同花式動作,場面壯觀。嘉瑩期望能繼續挑戰自我,挑戰更多高難度花式跳繩。(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