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30507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5.07
嘉諾撒培德書院
不一樣的體驗 不一樣的藝術展覽
(本報專題)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會祖聖瑪大肋納嘉諾撒「謙遜、仁愛」的精神,一向是修會屬校嘉諾撒培德書院的辦學方向之一,該校近年全面推動品德教育,在藝術培養方面,藉著創作帶出品德的精神。校長黃少玲表示,期望學生能夠成為一個懂得感恩、尊重萬物、勇於承擔的嘉諾撒人。   嘉諾撒培德書院早前與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首次合辦藝術展覽「Ps Share PTCC @ PolyU 」, 展出逾150份中一至中五學生在視覺藝術、STEM創科科研,以及時裝設計的作品。   該校視覺藝術科主任許穎彤指出, 展品大部分來自學生上學年的創作成果,作品的題材圍繞個人、生活、社區及社會。例如在疫情期間,中六學生運用STEAM技巧,融入科技與藝術創作,設計成可提升家居衛生及防疫的「溫馨小居」;中五學生善用物聯網及AI技術,研發智能學習椅,紓緩學生在疫情下長時間在家網課,因而出現亞健康的癥狀;中三學生在疫情中學習電繪設計WhatsApp貼圖,帶出正面信息,在疫情下送上鼓勵;中二學生藉著口罩設計,學習繪畫中國花鳥畫,以花卉借喻個人情感,向疫情下的「英雄」表達感激與讚美。校方原定印製由學生設計的口罩,因著疫情逐漸放緩,轉為製作杯墊,分享學生創作的成果。   黃少玲校長表示,作品鼓勵學生多觀察社會,留意學校及生活的點滴,關顧社會,鼓勵學生透過不同的藝術媒介,帶出正面信息。   培德人 培德物   該校2021學年起的三年發展計劃,推動「感恩、承擔、尊重」的元素,上學年以感恩為題,本學年則以推動承擔為主。中四學生陳曉彤於去年中三級視覺藝術課堂中, 學習應用平板電腦電繪繪畫, 設計WhatsApp貼圖,以圖像及簡短文字帶出品德價值, 帶出「培德人、培德物」的主題,繪畫出具漫畫特色的「培德人」形象,及展示培德人品德的物品,帶出正向信息。她揀選「承擔」作為品德主題,分別創作運動員及書包兩個角色,希望帶出「勇於承擔過錯」與願意承擔責任等信息。   是次展覽已於2月2日至10日舉行,其他的作品包括以杯麪作為創作媒介,由中四學生因應以其個性作為選材,把杯麪重新包裝設計;亦有自畫像、靜物素描、服裝設計作品、香港仔風景電繪,也請來3Education推廣AR(擴增實境)技術的應用等。其中展出多幅運用金或銀的刮畫卡,讓中三學生觀察校園環境進行仿版畫創作,中四學生麥鐥之刻畫了校園的樓梯,「每次上學也會使用的樓梯,也使我充滿著校園美好的回憶。」由於學習時受疫情影響,需要在家網課學習,她便透過老師教授的點、線、面技巧完成仿版畫創作。   融入科技與藝術   展覽中,每個作品均設有二維碼,分享學生的創作意念,該校在展覽中得到3Education的協作,在展覽中展示AR及VR技術。副校長陳立宜表示,不同的資訊科技為學生帶來嶄新的體驗,「戴上VR眼鏡,立時進入了藝術創作的虛擬環境中,帶來了科技與美感的效果。」他指出,藉著科技擴大展覽的可塑性,尤其是一些體積特大的展品,在場地限制下,透過科技也能展示出來。   兼任視覺藝術科及推動STEAM教育的林敏宜老師指出,視藝的範疇甚廣,作品除了平面與立體創作,也包含科技或體驗式學習, 她指出,校方近年把AR技術融入創作,是次展覽設有科技元素,展現學生在學校學習視藝創作的多元化。   中四學生譚良純在展覽期間,協助來訪者運用AR技術觀賞作品,「指導觀眾用平板電腦掃描二維碼後,從另一種觀賞的方式欣賞作品,加入了科技元素很有趣,是一個新的嘗試。」   全校學生粉飾操場   上學年期末,該校趁著籃球場於暑假期間,進行翻新工程前,黃校長發起與全校師生及職工用上三天時間, 一起在籃球場上進行「扮靚操場」大型合作塗鴉活動,以塑膠彩繪畫成20多幅以「感恩」為題的作品, 拼砌出代表嘉諾撒培德書院(PTCC)字樣的大型作品,作品圖片亦於展覽中展出,學生陳曉彤認為,能夠粉飾操場很有趣,展現團結與合作精神。   陳立宜副校長表示,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首次與中學合作舉辦展覽外,也邀請中學生參觀設計學院,「學生親身體驗在設計學院就讀的學生的學習經驗,特別為有意日後在設計行業上發展的學生,推動生涯規劃教育。」   中四學生黃芊萃為了能選修視覺藝術科,剛於本學年插班入讀該校,她說,有幸跟隨學校參觀理大設計學院的機會難得,她也有機會觀賞設計學院學生就香港文化或環保的藝術作品,「讓我更肯定自己將來想成為室內設計師的夢想。」另一中四學生麥鐥之表示,有機會到訪設計學院的物料資源中心令她大開眼界,中心詳列多款物料的資料,「原來不同的物料知識及應用如此豐富,讓我看到創作空間可以很大。」   黃少玲校長表示,學生的作品反映學校著重品德教育,學年內各學科從教學中加入品德元素,視覺藝術便是其中之一,從品格教育彰顯該校辦學團體嘉諾撒會的精神:仁愛、謙遜、承擔、尊重與感恩。她更形容藉著展覽展示學生藝術才能,「這是天主巧妙的安排」。(高)    
kjy08a_20230416_f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3.04.16
喜樂幼小 -文章
假如我有超能力   電影中,超級英雄常憑著不同的超能力去拯救人類,他們利用變 形、瞬間移動、控制物件等超能力保護人類。而我最想擁有的超能力就是可以預知未來,因為可以幫助別人和拯救別人。   假如我可以預知未來,第一,我可以知道甚麼時候會有天災,那就可以預先做好準備。如遇到地震,我可以叫該處的人撤離;如遇到 海嘯,我可以叫人們遠離海上活動。   第二,我可以保護地球,阻止壞人做壞事,破壞這個美麗的地 球。我也可以預知未來會不會有交通意外,挽救生命。   第三,我最想做到的事,就是可以預早知道2019年會發生影響全球的新冠病毒,預先發明一些對付新冠病毒的藥物,就不會有那麼多人為這個病毒失去性命。這一次的疫症是多麼可怕,影響了整個地球每一個人。經濟、死亡、失業......這三年來,就連學生也要上網課。   如果我真的有預知未來的能力,真的可以幫助很多貧困和有需要的人,也令我明白到要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陳晞諾   東涌天主教學校   小六樂   我的鄰居   最近,我家對門搬來了一個「怪人」。他是我的新鄰居,我覺得他很奇怪。   我的鄰居顯然是一個男人,但是他擁有長長的綠頭髮,好像古裝劇裡的人。他的手臂,大腿都佈滿了恐怖的鬼臉,還有許多張牙舞爪的老虎圖案。我好奇地問媽媽那是甚麼,媽媽說那些是紋身。他經常穿得一身漆黑,表情嚴肅,不苟言笑,我心想:他真是 一個奇怪的人呢!   我不敢與新鄰居交談,但是經過一次的義工活動,我對我的新鄰居刮目相看,真正地了解到他的為人。那是一次的長者中心探訪活動。我和媽媽去了長者中心做義工服務,結果碰上了我的新鄰居!他那天沒有穿黑色衣服,而是換上了一身白衣。他正在耐心地教一位老婆婆摺紙,臉上的笑容十分燦爛。我感到十分奇怪,我的新鄰居好像變了另一個人呢。其中一個員工把他給我們介紹,原來他姓陳,是長者中心的護工!   於是,我鼓起勇氣,放下一直挽住媽媽的手,上前跟陳先生進行第一次的交談。他興高采烈地跟我分享著他的喜好,原來我們都喜歡粉紅色,也喜歡熊貓。我發現,其實他是一 位善良的人,在假日常常去做義工,也會收養流浪貓狗。我對我這個鄰居改觀了。   我從這次的經歷學會了我們不應該以貌取人,判斷一個人應要先了解他的內在,而不是只看外表。相信我和陳先生會成為好朋友呢!   鄒雅澄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4D   老師評釋:文章情節具起承轉合,記 敍流暢,感受深刻,特別欣賞你能交代對這位「怪鄰居」漸漸 改觀的心路歷程。-- 馮詠芯老師     我的恩師——李老師   記憶就像流水般,帶走了以前許多回憶,但是,我絕對不會忘記三年級時的班主任,也是我的恩師,他就是李老師。   李老師身材高大,英俊瀟灑的他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一頭順滑的短髮,臉上時常掛著親切的笑容。   上課時,李老師常常用生動有趣的遊戲和語言讓我們捧腹大笑,倘若沒有他,我們的英文課便不會這樣有趣。   李老師很幽默、很搞笑,又有點嚴肅,所以同學都不敢在他面前「搗蛋」。一次小息時,我和同學們在課室裡像兔子一樣跑來跑去, 在「樹林」(桌椅)之間穿梭,像袋鼠一樣跳來跳去。(說白了就是課室裡亂成一鍋粥)但是,窗外突然閃過一個人影,門外傳來「咚咚」兩聲,(寫的跟武俠小說似的......)李老師進來了,我們就像被獵豹追趕的羚羊一樣火速回到座位上。   李老師的教導讓我的英文大有進步,他就像山谷中的指南針,指引著前進的方向;就像黑暗中的亮光,照亮前進的方向;就像空中的太陽,陽光灑在大地。   李語   慈幼學校   5B  
kjy14b_20230226_f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3.02.24
信任和認同
上學年疫情緩和時,同學們每天都能愉快地回校與摯友見面,甚或享受實體課堂,與老師互動學習的樂趣。與此同時,本校的宗教大使也能於每天的早會時段,帶領全體同學向天父呈獻感謝、讚美和祈求。在這學年中,最感恩的事情當然是邀請到葛達二聖堂的主任司鐸馬崇義神父,到校主持開學感恩祭和聖誕節祈禱禮。   聖誕節後疫情反覆,因此,同學們又回復網課學習。雖然有很多活動因疫情而取消,但本校的信仰小團體「基督小先鋒」,仍能於疫境中繼續透過網上聚會,讓同學在信仰上獲得滋養。此外,又能透過早會時段向學生分享「瓜達盧佩聖母」、「基督君王節」、「救主慈悲主日」及「耶穌與十二門徒」等宗教課以外的宗教資訊。牧民的角色除了籌辦恆常的宗教活動外,陪伴學生也是一個極具意義的任務。親近學生,分享他們的喜與憂,當他們遇到挑戰時給他們打打氣,雖然半天上課可陪伴的學生不多,時間亦有限,這正好讓彼此更珍惜這份聯繫。在別人眼中,學生得到牧民的陪伴愛護實在幸福,其實牧民得到學生的信任和認同,才是工作上最大的推動力呢!   楊玉華|天佑小學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1-2022年度的體會  
kjy07_20230219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2.19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
彈奏古箏 演奏動人樂章
坐在古箏前,雙手輕輕放在琴弦上,徐徐奏起《瀏陽河》,雙手交替靈活地彈奏,帶出樂曲旋律的優美,節奏輕快活潑,帶給人愉快的心情。這是就讀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的張展熙兩年前參與學校才藝比賽彈奏古箏時的情景,當時全校師生為之動容,他最終贏得冠軍,這份認同和支持鼓勵他繼續在中樂上發揮所長。   「透過練習古箏,幫助我紓緩情緒,特別在疫情初期,專注在琴弦上是我最享受的時刻。」   中四學生張展熙自小學三年級學習古箏,剛於去年底在中央音樂學院校外音樂水平等級考試考獲九級古箏專業等級考試,在學校音樂科老師推薦下,中三時加入香港中樂團的香港青年音樂協會,擔任古箏樂手,去年11月,他跟隨中樂團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會演出「何占豪作品音樂會」演奏多首著名中國作曲家何占豪教授的作品,他認為機會難得。   他表示參與中樂團,與其他中樂手合奏,令樂曲音色更豐富,有更多層次可以欣賞。此外,他發現合奏的樂曲會配合不同樂器特性奏出主旋律,而非只靠單一樂器演奏,即使古箏在合奏時以伴奏為主,也有主奏的時候,因而燃起他對作曲的興趣,現在他跟隨另一音樂科老師學習鋼琴,以增進在編寫古箏樂曲的能力,「希望創作以古箏為主調的樂章,使古箏成為主旋律予觀眾欣賞。」   音樂老師鼓勵加入中樂團 張展熙於2019年入讀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時正值疫情出現,在中一下學期,因疫情肆虐經常只能透過網課學習,他開始借練習古箏忘憂,「直到中二遇上一位新來的音樂科老師,啟發我在古箏上的發展。」   中二的首堂網上音樂課,第一課是介紹中樂,展熙表示對此印象很深刻,「我對中樂有認識及有興趣,便主動向老師表示自己懂得彈古箏。」後來學校在聖誕節前舉辦「最後一屆口罩先生」才藝比賽,這是他第一次參賽便贏得第一名;去年他在黃大仙區傑出學生選舉頒獎禮上獲得初中組優秀學生獎,他在典禮上也代表學校表演彈奏古箏。   事實上,展熙不時趁在上課前埋首溫習樂理,平日也會花上兩至四小時練習,假期的時候,一天可以練習四至六小時,最長更試過練習古箏八小時,而練習背後的辛酸,最常見是因長時間手指按弦,令手指疼痛或擦損脫皮流血,「過去多戴上右手義甲,直接用左手指肉撥弦,或按歌曲的原創而不戴義甲。」現在他也聽從古箏老師建議,雙手也會佩戴義甲練習保護手指,並鑽研戴上義甲後在音域上作出更多變化。   「學習古箏使我更專注,希望將來繼續在古箏有專業的發展。」對於只有少數男生彈奏古箏,他認為男生在力度、手掌肌肉力量或手掌均較女生大,彈奏時展現剛陽之氣,而女生手指幼細,彈奏古箏更靈活,他說男女學習古箏各具優點,可作互補。   該校校長何家欣欣賞學生張展熙在彈奏古箏的能力與自信,展現音樂才華,她認為,展熙演奏古箏的背後花上不少時間練習,對於他的努力予以肯定,也彰顯生命的意義。   「彈古箏時彈錯音而不理會,配合和弦會顯得不和諧,這是不變的真理。」張展熙說從追求音樂的完美是他的目標,正如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中教導學生追求真理,他希望懷著這信念,繼續投入對古箏的熱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