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中學動態
2022.10.23
喜樂中學-動態
粵港澳大灣區STEM挑戰賽•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中小學組參賽
(本報訊)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多間中學及小學早前在聖若瑟英文中學參與「粵港澳大灣區STEM挑戰賽」香港區賽事決賽。
STEM挑戰賽由粵港澳大灣區STEM教育聯盟及香港科創協會主辦,理光香港及可可樂博(CocoRobo)協辦,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共同支持,活動合共28間小學和14間中學學生參賽,參賽者於過去一年在課餘學習相關知識及研讀比賽章則。是次比賽主題為「陸空協作」(無人飛機及無人車),目的是透過比賽加深學生對人工智能,物聯網通訊,編程和工程學的了解;同時提升學生對STEM及科創技術的認知及創新。教區學校聯會更藉此活動加強教區中學及小學彼此之間的交流。
比賽期間,聖若瑟英文中學學生擔任AI 大使招待友校及嘉賓、此外,分別有八位中學老師與八位小學老師互相為對方組別擔任裁判工作。中學組由聖貞德中學獲得冠軍、天主教南華中學和天主教郭得勝中學分別獲得亞軍及季軍;小學組由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奪冠、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獲亞軍、季軍則由聖嘉祿學校獲得;此外,油蔴地天主教小學,大角咀天主教小學和慈雲山天主教小學獲頒優異獎項。
大會邀請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張澤松博士、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小學組)及教區學校聯會主席蕭思銓校長(中學組)致辭;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教區學校聯會主席蕭思銓校長、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主席黃綺霞校長及中學組主席潘永强校長頒獎。(教)
主教座堂九所屬校•慶祝教育日為師生祈禱
(本報訊)聖母無原罪主教堂區內的九所天主教學校的校長、師生和家長早前在「教育日」共同參與感恩聖祭(圖),回應教育日主題「你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善良」,一起為師生祈禱。
九所學校包括嘉諾撒聖心幼稚園、嘉諾撒聖心學校、嘉諾撒聖心私立學校、高主教書院幼稚園部、高主教書院小學部、高主教書院、天主教總堂區學校、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及明愛聖方濟各幼稚園。
彌撒由主教座堂主任司鐸陳志明神父主禮。陳神父鼓勵參禮者成為「梅瑟與先知」。他又向教育工作者表示,要虔敬於自身的信念,輔以堅忍的耐力,以善意去傳播來自天主的正義、信德和愛德。
彌撒結束前,全體校長、教師、家長、學生及教徒作出承諾:校長和教師承諾會帶領學生積極探索生命的價值,以開放的心胸去接受救恩;家長承諾在管教子女的過程中,學習主耶穌善牧的榜樣,認識、接納、體諒、關懷、愛護、支持和引領子女;學生願意在家庭和學校內,活出身為天父子女的精神; 信眾承諾願意努力把堂區建設成為培育青少年的青蔥園地, 為他們樹立良好的榜樣。 (教)
嘉諾撒聖家書院50周年 校慶感恩祭暨校慶活動啟動禮
(本報訊)嘉諾撒聖家書院早前舉行50周年校慶感恩祭暨校慶活動啟動禮(圖),邀得林祖明神父主禮。校慶活動以「聖德弘揚五十載, 薪火相傳樂滿家」為主題。
林神父寄語師生成為耶穌的朋友,見證祂的愛。全體師生席間誦唸許諾禱文,承諾效法會祖聖嘉諾撒瑪大肋納及納匝肋聖家的榜樣,努力在生活中成聖,使聖家成為一個愛的團體,並在愛中茁壯成長,以發揚學校「同繫於愛」的校訓。
感恩祭後,林神父、校長、助理校長及學生代表一同參與校慶活動啟動禮。啟動禮中,學生設計了一個大型的骨牌裝置,以航拍的視覺呈現聖家同學一日的校園生活,一張骨牌撞倒另一張骨牌,啟動不同的裝置,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結合。隨後,林神父為翻新後的圖書館主持祝聖儀式,盼望圖書館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尋求智慧、認識真理的新園地。
另一方面,該校早前舉行開學彌撒,由陳德雄神父主禮。陳神父稱,感恩的先決條件是謙虛,愈有智慧的人愈懂謙遜。該校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愛德,以實踐本學年的主題「懷抱愛德、謝忱盈溢」。(教)


小學專題
2019.03.22
教區學校聯會研討日 培育兒童愛護大自然
(本報專題)教師專業發展日除了為學生帶來一天假期外,可有想過它帶給學校更多有趣的學習題目?今年天主教教區幼稚園老師在發展日探討有關大自然與生活學習的範疇,以培養孩子去愛護大自然。
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三月八日假高主教書院幼稚園部舉行教育研討日,加強老師教授科學的知識和技巧, 讓他們與孩子一起探索大自然與生活,十七間教區幼稚園逾二百八十名教師及校長參與。
研討日,上午時段主題為「與幼兒一起探索大自然與生活」,由小園丁工作室總監郭建玲主講,讓與會老師體驗科學的趣味;下午部份則由東華三院教育科學務主任鄺美詩及東華學校校長及教師分享,讓與會教師轉化所學並實踐於教學中。
培養幼兒好奇心:
觀察、愛護、探索大自然
當天上午,講者郭建玲指幼兒科學教育並非著重於教授原理,而是提高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以建立觀察、愛護和探索大自然及物質世界的客觀而開放的態度。
郭建玲說幼兒階段最重要的是觀察和學習分類。她舉例說,向幼兒講解物件浮沉時,「不用提及密度原理, 因為在實驗過程中,小朋友自會從中找到類同的地方」。她舉例說,糖融入水中、香蕉出梅花點的變化,都可以成為課堂的例子。
在幼兒教育裡,郭建玲認為教師須教導他們應有的學習技巧與態度,技能即觀察、探索、預測及提問;態度即愛護大自然及生活、勇於探索等。她指幼兒富有探索精神,應讓他們「嘗試種植, 在小、中學時再學習植物生長背後的原理。」
老師也比賽 動手做科學
在當天上午的研討日中,郭建玲亦為在場教師安排了「動手做科學」的環節,「一方面讓教師享受、領會科學動手做的樂趣;並親身體會讓孩子親手做科學實驗的重要」。
在「STEM創意比賽之安全降落大行動」實驗中,教師製作「可展示跳躍式下降的圖形」,放在橡筋上測試下降速度,現場教師運用一樣的材料,做出獨一無二的圖形, 如蛇、魚、心形,並走到禮堂台前, 比拚誰的作品下降時間較長。此外,教師運用錫紙、波子等物料製作「跳豆精靈」,即簡單帶出科學原理的小玩意。
藉照顧小動物 欣賞受造界
談到學校的科學教育經驗,赤柱的聖德蘭幼稚園校長李月嫦對本報說,去年十一月中,他們從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取得馬蹄蟹卵,並在馬蹄蟹旁裝上放大鏡, 讓學生與家長上學時,每天一起留意牠們的變化, 並用手觸摸及目視,再把觀察所得畫下來,「小朋友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馬蹄蟹,所以每幅畫作中的馬蹄蟹都不一樣」。
該校又經常帶學生到區內參與活動, 在剛過去的新年前,教師與學生到學校附近的沙灘,閉上眼睛,聆聽風聲,李校長說,「有時我們太依賴眼睛」,故此希望藉此讓小朋友透過聲音觀察四周,有些聽到風「呼呼」的聲音;有些則聽到風吹動樹葉的聲音。
科教教育融入愛德價值
高主教書院幼稚園部校長傅慧玲說,學校融入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於大自然與生活的課程活動中,例如要每位學生在一星期內,照顧兩隻雞蛋,「上課,吃飯、洗澡亦然」。她指此活動讓學生了解懷孕母親,照顧胎兒的經歷,明白當中的辛苦、疲累,以及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感謝他們。
至於認識大自然,她說學校與學生到維多利亞公園, 「觀察樹葉是如何從樹上掉到地上」,認識葉的變化、樹幹的紋路等。此外,教師亦會安排「風車活動」和「吹泡泡活動」等校內活動,讓學生留意風車在風的吹動下的活動過程,又可以在陽光下,並從泡泡中留意到顏色的變化。
愛護天主的創造
天主教甘霖幼稚園校長陳栢琪說,他們讓學生在屋邨內的公園接觸動植物,而各級都有不同的戶外活動,而最近以「春天」為主題,讓幼兒班學生觀察動植物;低班學生則與教師,步行至牛池灣公園,途中留意天氣的變化或交通工具的種類;高班學生則會到有較多物種的香港動植物公園。
陳校長說,活動前會告知學生相關概念,並以照片和書籍作引導,學生從圖片多只有單一體會,而在親身經歷的時候作出不同的觀察與提問。
陳校長說,大自然與生活這主題會連扣至天主教的辦學理念上,「從動植物身上了解天主如何創造生命」,從而學習去愛護它們。


小學專題
2018.05.18
良友之聲出版社 聖人造型及聖召策勵
(本報專題)眼前一個個聖人融入了現代元素,活靈活現,原來是鮑思高出版協會──《良友之聲》出版社舉辦的聖人造型繪畫比賽,藉此鼓勵學生認識聖人事跡,學習聖人芳表。比賽分為初小、高小及親子三個組別,參賽作品超過九百份。頒獎典禮於四月二十八日假聖安多尼學校禮堂舉行。
初小組冠軍 吳梓軒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親子組冠軍 吳梓瑤 高主教書院幼稚園部
這兩組的冠軍竟是兩兄妹,吳媽媽表示自己喜歡畫畫,感染到孩子也喜歡,梓軒在空閒時更愛隨意畫畫並收在枕頭底。二年級的梓軒所畫的聖人是聖安多尼,「因為之前丟了校車費,周圍找也找不到,最後便求聖安多尼的幫忙」。吳媽媽笑說畫中的物件都是梓軒經常丟失的,例如書本、玩具車等,「我平時會跟子女說很多聖人故事,由於他經常不見東西,我便針對性講述這位聖人事跡,教他向聖安多尼祈禱」。梓軒小聲地說:「我以後會小心擺放東西了。」
梓瑤則與媽媽及姐姐一起創作聖方濟亞西西畫像,梓瑤說是媽媽提議畫這個聖人,因為聖方濟亞西西是動物主保,她可以在畫作中畫很多動物。梓瑤興奮地提到她負責畫最愛的小兔及金魚,而媽媽則畫聖人。她很喜歡能與家人合作繪畫,希望以後都能一起創作。
高小組冠軍 廖晙希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
五年級的晙希以水彩繪出聖人,最大靈感是經過聖堂看到壁畫,便決定以玻璃壁畫方式呈現聖保祿的事跡,包括歸化、講道。非教徒的晙希為了這次比賽,特意上網及在聖經搜集保祿的事跡,當中保祿從對耶穌有敵意至成為教徒及傳揚福音的過程,深深印在晙希心上。他表示:「聖保祿那顆堅毅的心,致使他願意為傳教而犧牲;我也要學習他做事不半途而廢。」
評審之一的區綺雯修女提到,比賽主要以創意、宗教元素及色彩評分,最重要是「從聖人的造型就能看出是哪個聖人」。她認為學生在繪畫過程中能深化對聖人的了解,加以效法,「聖人不是偶像,而是目標和學習典範」。她相信參賽者或多或少都能從比賽中認識幾個聖人,並依隨聖人的言行作生活典範。
聖女小德蘭、聖多明我等聖人最初也不是特別顯赫的人,卻因著跟隨天主的召叫,在生活中成聖,立下生活的芳表。你,也願意走這條修德成聖的道路嗎? (妤)
慈幼會張心銳神父 談如何營造聖召文化
不少讀過或正在讀修會學校的學生,都會感受到校內修道人的慈祥和莊嚴並重。學術上,這些神職、修道人博學多才,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但當與學生相處時,又可一時以慈父慈母身份勸導,又或一時以大哥哥大姐姐身份與學生踢足球、談心事。神長備受學生仰慕愛戴,但當中又有幾多位同學會決定回應聖召?
《良友之聲》出版社於四月二十日在聖安多尼堂(母佑堂)舉行講座,由慈幼會張心銳神父主講「聖召策勵——如何在校園營造聖召文化」,約四十名校長和宗教科老師參加。
張神父說,其實在校內培育聖召不易也不難,問題只是:是否用對了方法?
神父先解譯何謂聖召:「首先我們要克服一種想法,以為聖召是一種外加的東西,或者是第三者發現某人有潛質做神父或修女, 對其加以引導,培養他做修道人,讓他嚮往聖召。」張心銳神父表示,聖召既是天性的本能,又要有後天的培育,兩者缺一不可。
那麼,老師、校長和教育界人士如何培養青少年回應聖召?神父補充:「我們要培育青少年做一個成熟的人、一個好人、一個熱心的基督徒。當我們做好這幾點,青少年自然會從內心認識和發現聖召。」
聖召牧民 團體負責
張神父又表示,聖召牧民是團體工作,不是純粹由個人或某組織負責,不是「你負責宗教科,聖召全由你負責」。在慈幼會,聖召著重團體培育,除神職人員外,老師、家長甚至青年人也需要出一分力,例如老師會安排學生參觀修院,父母要鼓勵子女參加教會團體和福傳工作。因為修會接收學員,其中一個重要條件是學員家人要接受和同意他接受神品,現代神師並不是要「斷六親」。
參加研討會的校長和老師都說,當鼓勵學生回應聖召,以做神父修女修士為長大後的志願,總會遇到小朋友好奇地問:「怎麼神父會一起吃飯一起住?」或問:「我喜歡吃炸雞和巧克力,怎能當修女?」要培育聖召,首先要更正青少年對神修生活的誤解。
又有小學老師表示,對於宗教活動,年紀愈小的學生興趣愈大,到了高年級,參加活動的興趣愈弱、人數愈少。「青少年牧民的重要在於小組經驗,由青年人帶動,而不是老師或神父帶領,讓青少年培養歸屬感。」張神父在中學牧民的經驗是:當放手讓學生負責神修工作,他們會主動問神父「甚麼時候朝拜聖體?我要不要準備乳香?」等問題。
做修道人的好處
配合現代科技發展和小朋友對電子產品的需要,香港嘉諾撒學校方碧燕校長(圖左)表示, 學校推出了「與天父WhatsApp」,讓學生可以將禱文和心聲向「天父」發短訊,最後當然由宗教科老師回應。
與會者翁逸薰修女(圖右)以一句話概括了做修道人的好處:「可以幫助更多人,可以幫助更多人愛耶穌,做個更好的人。」(達)


創作天地
2018.03.10
創作天地 2018.03.11
文章:
難忘的象鼻山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名揚天下的旅遊景點——象鼻山遊覽,那次的旅程令人難忘。
我們乘著竹筏小舟蕩漾在灕江之上,小舟緩緩地向象鼻山駛去。灕江的水真平啊!平得像一面未磨的銅鏡。灕江的水清澈見底, 映照著這樣秀美的山,相映成趣。竹筏一會兒便撐到了象鼻山邊,我和家人一起到洞裡拍照。洞裡有點黑,我們逗留不久就出來了。
一不提防,爸爸突然把水灑在我身上。正值夏天,太陽當空,我感到一絲涼意。於是我拿起一瓶水輕輕地澆在臉上。啊,真爽!這時我回頭再看看江水,整座象鼻山倒映在水中,綠樹青翠欲滴、碧波與山水融為一片,這一片美好的景象,讓我刻骨銘心,永生難忘啊!
向遠處的山眺望,山間雲霧迷茫,山上綠樹紅花,天空白雲片片使我不禁失口吟出一首學過的小詩:「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我想高呼:「大自然謝謝你 !大家一起歌頌灕江吧!」我要愛護大自然, 更要謝謝你帶給我如此難忘和美好的回憶。
袁永東 白田天主教小學 六B
衛生與環保
上星期,我在「雅虎網頁」的新聞欄看見葵芳商場推行自備膠盒,不過很多人視若無睹,仍然用發泡膠盒、紙杯、即棄筷子……等等東西,我覺得大家很不環保呢!
其實這些所謂的「白色污染」對地球是沒有好處的。因為這些東西是即棄,把它們掉進堆填區,需要數年才可分解。如果我們日以繼夜地進行「白色污染」,終有一日大家只會跟地球玉石俱焚!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全力支持那些環保機構,不要坐視不理,不要只說不幹,必須坐言起行。這樣地球伯伯才能康復,我們才有美好的家園。
關雅蔚 聖方濟愛德小學 六D
My Toys
Hi! My name is Alice.
I am six years old.
They are my cars.
They are my green and white cars.
I like my green and white cars.
梁韻芝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一A
踢足球
我喜歡踢足球。踢足球可以讓我變得強壯,也讓我留下很多開心難忘的回憶。
我有一個足球,是我的好朋友送給我的,我常常帶它到附近的公園玩。某一個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到公園踢足球。有一個可愛的小朋友聽到我們玩得很開心的笑聲,就主動問我:「我可不可以跟你們一起玩呢?」
我說:「當然可以啦!人愈多,愈好玩啊!」於是,我們輪流當守門員。小朋友先踢,我故意讓他射進了龍門。爸爸稱讚那個小朋友踢得好,也稱讚我做得不錯。
我能夠和新朋友分享我喜歡的足球,真是非常開心;而這個足球令我結識到新的朋友,實在太美妙了。我真喜歡這個足球啊!
劉逸滔 保良局黃永樹小學 三R
一場夢
「三、二、一!」「轟隆!」一聲巨響,「太空穿梭船1號」成功發射到空中,過了不久便飛出大氣層,進入太空……
這艘太空船綜合了現時最高的科技,只為了一個目的——進入蟲洞!它有防太空輻射裝置、防時空扭曲裝置等等。
在太空漂浮了幾天,「蟲洞雷達」上終於出現了一個紅點——蟲洞的位置! 我叫道︰「太好了!果然出現了蟲洞。隊員們,我們找到蟲洞了!」隊員飛快地過來,並說道︰「知道,船長!」我們以音速二十倍的速度飛到那地方。
十分鐘後,我們便到達了該地方,但卻沒有發現任何蟲洞的蹤跡。在我們失望之際,時空扭曲偵測器顯示有強烈的時空扭曲和暗物質洩漏,即代表有一個非常不穩定的蟲洞會出現!其中一位隊員說︰「船長,我檢查過整個偵測器的系統,它是完全準確的!」我心想︰大事不妙。
突然,船的頂部破了個洞,原來我們一直在蟲洞裡!因為蟲洞的其中一邊關了,所以我們已是插翅難飛!我們一個一個在真空的環境下浮著, 時間也減慢了,那種靜得令人窒息的感覺令人難以忍受。
就在那時,一把熟悉的聲音打破了寂靜,「起牀!是時候上學了!」媽媽喊道。原來我發了一場太空夢!
王鈞源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 六C
圖畫:
冬日喜樂
梁雅正 高主教書院幼稚園部 下低仁
耶穌和我們
梁善茹 仁德天主教小學 五C
木乃伊
金蕎蓁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 四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