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a_20230514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5.14
父母應留意和孩子
說話的態度和內容
之前和大家談過家長的正向思維,今篇我們談談正向思維,如何影響我們和孩子的溝通;很多時,我們和孩子溝通,往往被孩子的行為先導,例如:回覆孩子的要求、矯正孩子不妥當的行為,要孩子依循家長的指示等。更多的時候,家長的怒火遮掩了自己應說的話,所以,我在此多次說過,不要在自己怒氣沖天時教訓孩子,因這時最容易說錯了話,讓家長的訓導變成一個不良的範例。   因此,要有良好的溝通,家長必須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進行,如果真的怒氣難消, 不如先離開現場,稍後才處理孩子的問題。很多家長會在怒氣沖沖的時候體罰了孩子, 那就麻煩了。還有,有些家長發覺孩子說話很粗魯,態度也很不友善,其實他們是學習了家長的溝通方法,所以,良好的溝通必須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進行,免得孩子學習了不良的態度。   其次,我曾講過的正向思維就大派用場,有家長會問:責罵孩子如何用正向思維呢?其實,要責罵孩子正正就是正向思維的用武之地,孩子犯了錯,家長當然不想孩子再犯,大家都知道打罵不是一個有效去改善的方法,如果家長說:在我心中,你是可以做好的,你是否踫到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你不如先告訴我,看看我們可否一起解決,免得你再做錯。這就是正向思維的說話,你先肯定孩子是可以做好的,只是遇到一些問題,你邀請他把困難說出來,而你是願意幫忙的。   還有,家長對孩子說話時應有的態度,家長要十分留意,如上面所說,避免在怒氣沖沖時去教訓孩子,因怕會講錯說話, 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而破壞了原本良好的親子關係,同時家長也建立一個壞榜樣,使孩子去模仿;他們只以為父母這樣對我,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對待比我小的;這是一個極壞的榜樣,所以家長切勿在心情惡劣的時候去教孩子,如果真的心情欠佳,不如另擇時間再和孩子談話,家長要切記。   最後,我把正向思維的話結合恰當的態度,教導孩子,切勿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教訓他,應在心平氣和的時候進行,同時要說正面的話,不要把孩子的不當之處全搬出來, 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重點: 1. 良好的溝通,要在父母及孩子心平氣和的情況下進行。 2. 家長應避免用責備的言詞對孩子,應以正面的說話對待孩子。 3. 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壞榜樣。    
kjy13a_20230507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5.07
孩子的拖延問題
不少家長都為孩子的拖延問題,感到困擾和煩惱。例如,孩子放學後需要完成功課,但是他們一直不做,直至家長晚上下班回家後,經過多番催促下,才能勉強完成。有時候,孩子有一些功課不需要短時間內遞交,老師給予一個限期,但是孩子總是不會預先進行,把開始做的時間不斷拖延,直至臨近遞交限期才勉強進行。除了工作以外, 有時候甚至連日常生活的事情也會拖延,有些家長為催促孩子吃飯、刷牙、洗面、洗澡,也需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有時甚至跟孩子出現口角和爭執,才能令孩子完成他們基本需要做妥的事情,家長為孩子的拖延問題總是摸不著頭腦,有些甚至帶孩子見精神科醫生,因為懷疑他們的腦袋出現問題。   拖延是一個行為表現,暫時未被界定為一種精神科的疾病,但是,假如問題持續或嚴重,可能跟一些精神障礙有關,需要考慮帶孩子向醫生求診。當家長開始發現孩子有拖延問題時,可以作出詳細的記錄,監察問題所在及嚴重性,以及拖延如何影響日常生活,家長也可向學校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行為出現的初期,家長可以跟孩子詳談,了解背後的原因和想法,看看有沒有個人問題或環境因素可以調節。另外,家長可以嘗試檢視過去的管教方式,然後嘗試調節,加以鼓勵和獎賞,甚至應用一些調節行為的方法,看看拖延問題有沒有得到改善。   拖延問題的背後,可能是孩子患上某些精神障礙,也可能是精神障礙的警號。當孩子出現拖延行為時,家長需要留意他們有沒有情緒上的問題,例如抑鬱、焦慮等。當孩子感到抑鬱時,可能在日常的生活節奏上表現得緩慢和喪失動力,甚至不想進行日常活動。當孩子感到焦慮時,對進行事情缺乏信心,進行事情時可能感到緊張擔憂,甚至逃避。另外,長期的拖延行為,可能跟其他情況有關,例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這種情況通常由小時候開始,孩子不願意處理難題,遇到困難時缺乏耐性,甚至把事情拖延。另外,強迫症也是另外一個原因,家長需要留意孩子有沒有重複的想法和行為。假如家長應用了不同方法,仍然未能處理孩子的拖延問題,便需要向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或社工求助。   重點: 1. 拖延是一個行為表現,暫時未被界定為一種精神科的疾病,但是,假如拖延的問題持續或嚴重,可能跟一些精神障礙有關,需要考慮帶孩子向醫生求診。 2. 當孩子出現拖延行為時,家長需要留意他們有沒有情緒上的問題。 3.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強迫症可能是拖延行為的其他成因。    
kjy13a_20230430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4.30
如何處理 愛哭的男孩?
今天有主日學導師對我說:班中有一位二年級的男孩,每每因一些小事,便在班中哭起來,事情可能只是雞毛蒜皮,他卻隨時隨地哭起來,幸好他不是大哭大鬧,而且哭一會就自己停下來;家長、老師也和他說過不要再哭,但總是不見效果,在主日學他也是如此,導師也沒有辦法,所以向我尋求方法。   首先,我要指出,愛哭不是女孩子的專利,男孩子到了某個年齡, 再哭就不好了,這是一般人對男女孩子的分別;但我必須指出,男女孩子其實都是一樣,有愛哭的一群,也有不愛哭的一群。有些女孩子年紀很小就不愛哭,有些男孩子很年長仍愛哭;其實,愛哭是一種情緒的表現,孩子因為年紀大了,曉得用其他方法去宣洩自己的情緒,於是便不再用哭這方法,但有些孩子不是不曉得用其他方法,只是覺得哭比較舒服和簡單,所以採取哭來宣洩自己的情緒。所以哭並不是和性別、年紀掛鉤,而是情緒宣洩的方法。   那麼,家長是否讓孩子不論年紀,一路哭下去?當孩子慢慢地成長,他發覺用哭去宣洩自己的情緒,不為一般人所接受,他就會自然地放棄隨便地哭,所以我們很少看到十來歲的孩子隨便地哭,因他知道這行為不為大家接受,於是用其他方向去宣洩情緒。   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經常地哭,應該採取甚麼態度處理?當然,我最不贊成用打罵去處理,因為孩子只會哭得更厲害,他也不會學曉用其他的方法去宣洩情緒。其實,家長可以用勸導的方式, 並同時提出,以孩子的年齡,應該改變宣洩情緒的方法,不可再在公眾面前以哭作為宣洩;家長更不應當孩子哭的時候去遷就他的要求,因這只會鼓勵他繼續哭,家長應該留意。然而,家長面對孩子哭的時候,最佳的方法就是不去理會他,讓他哭個夠, 他便會自動停止。   重點: 1. 愛哭並沒有性別、年紀之分,可能是情緒宣洩的方法。 2. 當孩子成長的過程,他會發現哭不為大眾接受時,他會改變宣洩的方法。 3. 而家長最佳的處理方式,是不理會他的哭鬧。  
kjy13a_20230423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4.23
孩子的過重問題
不少家長或長輩都會認為孩子食得是福,害怕孩子吃得不夠,以致營養不足,導致長得不夠其他孩子高,有時候甚至自己不吃,也會留給孩子吃。但在吃的同時,家長有沒有留意過孩子的體重和身型?家長有沒有定時為孩子量度體重?明顯的過重問題, 可以從目測體型來估計。但是,不是所有過重的情況都可由觀察體型而知道的。在糧食充裕的社會裡,過重或肥胖問題,是大家值得關注的情況。要了解孩子有沒有過重或肥胖問題,首先需要定時量度孩子的體重和身高,看看他們的體重有沒有超標,以及他們的生長速度,然後留下記錄。   假如孩子出現過重或肥胖問題,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飲食習慣,有時候孩子在家中的飲食習慣看似正常,但是在祖父母家時的食量可能有分別,另外,也需要詢問孩子在正餐以外有沒有進食其他東西,除了知道食物的種類外,也需要知道食物的用量。然後,家長可跟孩子分析他們每天的飲食習慣,和導致體重上升的原因,討論處理體重問題的方法,看看在飲食習慣模式中有沒有調節的空間。假如孩子很貪吃,每次有機會吃的時候都難以控制,家長可以設定一些獎勵計劃,設定一個理想的體重指標,假如能夠達到這指標,便可給予一些獎勵以作鼓勵。假如家長不懂得怎樣調節飲食分量,可以考慮請教營養師。   除了調整飲食習慣外,家長需要留意孩子有沒有定期運動的習慣,假如沒有,家長需要協助孩子一起建立,可從簡單的運動開始,而家長也可考慮陪同孩子一起進行運動,以增強孩子的動機。假如孩子一直有運動的習慣,便需要考慮如何調節運動的強度和頻密度,以配合調節體重的需要。有時候,無論孩子如何調整飲食和運動,也難以調節體重,這可能跟身體狀況或其他疾病有關,可能需要向醫生求診,找出體重過度或肥胖的背後原因,以制定相應的介入方法。   重點: 1. 定時量度孩子的體重和身高,看看他們的體重有沒有超標,以及他們的生長速度,然後留下記錄。 2. 假如孩子出現過重或肥胖問題,家長首先要詳細了解孩子的飲食習慣。 3. 除了調整飲食習慣外,家長需要留意孩子日常有沒有定期運動的習慣。 4. 如果無論如何調整飲食和運動,也難以調節體重,這可能跟身體狀況或其他疾病有關,可能需要向醫生求診,找出原因,以制定相應的介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