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30226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2.24
天主教新民書院張寅坤
決不放棄 向著理想邁進
「不要放棄自己,即使遇有問題也不要放棄,盡力找方法解決。」這是就讀天主教新民書院的張寅坤從曲棍球運動中領悟出來的,他認為只要定下目標,自然會努力解決面前的所有挑戰。   現為中三學生的張寅坤,小學開始接觸曲棍球,自此便喜歡上這項運動。「小學二年級時,我在學校報名參加曲棍球興趣班,當我手持球棍,很快已掌握扭波(盤球)技巧,覺得這項運動很有趣,於是主動向體育老師申請繼續參與。」加入曲棍球隊一年多,他便代表學校到上海參與全國錦標賽,首次比賽已為球隊贏得第四名。   升中後他曾一度放下曲棍球運動,「升中後有段時間只想玩樂、打機,慢慢便退下球會,但玩久了感到沒有人生目標。」後來教練及隊員鼓勵他返回球會,重拾曲棍球後,他愈來愈有學習動力。   張寅坤去年獲選為香港曲棍球青年軍,剛於本年1 月初,代表香港前往阿曼參與青年亞洲盃,去年底亦前往新加坡進行賽前測試賽。兩次往海外參賽累積的經驗,令他愈來愈了解自己的水平,「其他國家的運動員在盤球、射球等基本動作技巧也十分穩定,身體質素及體能也較佳,參賽的經驗使我在提升自己的球技很有幫助。」他說,自己的夢想是成為香港隊曲棍球代表,在運動上繼續發展。   曲棍球以對賽形式進行,每隊最多11人作賽,守門員須佩戴頭盔、護腿和護腳的護具,其他隊員手持曲棍球球棍,也會佩戴護腿板、護踝以及護齒等裝備。此項運動著重球員的比賽經驗,故此他每星期在港隊及球會進行三次訓練,每次培訓均設比賽。疫情前教練安排隊員於長假期到中國內地參與交流賽,其餘時間則參與青年軍聯賽及球會舉辦的賽事,「曲棍球重視團隊精神, 藉著比賽保持與隊友的默契。」   與張寅坤同樣就讀同一小學及中學的中五學生廖頌華,一同獲選香港曲棍球青年軍,在曲棍球場他倆是好拍檔,張寅坤屬前鋒位置,廖頌華擔任中場,二人在場上早已建立默契,廖頌華表示,只要見到寅坤在禁區跑出,便知道要儘快傳球給他。   香港的曲棍球運動,張寅坤說球員普遍以印巴裔人士佔大多數,港隊青年軍的教練同樣來自印巴裔,寅坤說最初難以明白教練要求,便主動請隊友幫忙翻譯,「練習時記下教練所提及的單詞,再向隊友查詢當中意思,多培訓自然明白教練的要求。」   善用天主的塔冷通 該校校長吳華彪希望每位學生也能發掘自己的塔冷通,「寅坤自小學埋下曲棍球運動的種子,憑著努力及訓練做出好成績,他的例子,正好把天主賦予的塔冷通善用出來。」   自2018學年起,該校參與教育局的「躍動校園活力人生」計劃(Active Students, Active People),提議參與上述計劃的體育科及課外活動組主任黎可基認為,所有孩子也是可貴、可教及可培育發展的,他看到寅坤愈來愈投入曲棍球運動後,學習路上更有目標和方向。吳校長認為,從寅坤積極運動的表現,彰顯出「Active Students, Active People」,他深信只要學生具備潛能,老師也會鼓勵及肯定他的能力。   參與曲棍球運動讓張寅坤學習時變得更主動,他說,自小學起已不時聽到教練鼓勵運動員「不要放棄自己」的話,現在此話也成為他的座右銘,並時常提醒自己要達成香港隊曲棍球代表為目標,現在他定期回到小學母校,陪伴學弟及學妹練習曲棍球,「運動帶給我責任感與紀律,球技提升後使我更有動力學習。」(高)  
kjy12_20230219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2.19
喜樂中學-動態
天主教南華中學•開放日   (本報訊)天主教南華中學早前舉辦開放日暨第六屆「家.在香港」頒獎禮。當日除了本校師生、校友、各校得獎者外,亦有不少深水埗區家長帶同子女參與。   頒獎禮邀請深水埗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黃裕良擔任主禮嘉賓,黃裕良分享他對處理青少年壓力的獨特見解和建議,出席的學生和家長均深表認同。   當天,學校準備了多個生動有趣的遊戲攤位,包括魔術、 扭汽球、STEAMS、室內賽艇等,更安排模擬面試,讓即將升中的小六生汲取實戰經驗,增強應付面試的信心。 該校創校76載,多年來育人無數,本年更有畢業逾50載的校友重遊母校,跟在場師弟妹細說當年點滴,分享南華校園生活之精彩片段。(教)   石籬天主教中學•陸運會   (本報訊)石籬天主教中學早前假青衣運動場舉行陸運會,本屆陸運會以四社代表宣誓,承諾竭盡所能,實踐體育精神揭開序幕。   閉幕禮上,邀請香港田徑運動員高澔塱主禮及頒獎,兩天比賽均以甲、乙、丙三組進行,各項比賽方面,班際接力賽及社際師生接力賽,令陸運會的比賽氣氛推至最高峰。   陸運會以社際形式進行團結社員,加強同學對社的歸屬感。經過多場激烈的初賽和決賽,最終由聖達明社勇奪全場總冠軍。   為了支持參與比賽的運動健兒,各社的啦啦隊隊員在一眾社幹事的帶領下,齊聲為運動健兒打氣喝采。四社啦啦隊經過兩天的歡呼吶喊,結果由聖若望社榮獲社際啦啦隊冠軍。   主禮嘉賓高澔塱勉勵同學在追尋理想時,不要怕辛苦,要遇強愈強,在困難的情況下要做得更好。他寄語同學要多嘗試,並將個人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教)   元朗天主教中學•參與國際飛鏢節   (本報訊)元朗天主教中學早前參與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的「第四屆香港國際飛鏢節」,該校曾晉滔勇奪學界盃(中學)冠軍及U19青少年賽(男子)優異獎,唐晞銚獲得U19青少年賽(女子)亞軍,盧采喬獲得U19青少年賽(女子)優異獎。   元天飛鏢隊隊長曾晉滔說:「我們6位隊員都是第一次出戰本屆飛鏢節,累積了之前的比賽經驗,是次比賽我們能完全發揮水準的其中一大關鍵。」另一方面,他指出,該校於去年10月初確定代表隊成員名單後,經過兩個月練習備戰及參與多個比賽,隊員自發回校加操訓練,整個團隊建立良好的互信,彼此努力下,最終得到一項冠軍,一項亞軍及兩項優異的成績感到鼓舞。   隊員中,中三學生唐晞銚過去只有兩次實體比賽經驗,但技術不比其他公開選手遜色,在是次比賽中更有出色表現。   元天飛鏢隊透過比賽,隊員學懂互相幫助與扶持,還有各隊員就每場比賽後,檢討及分析自己在各場比賽中的得失,怎樣在下一次比賽中能夠提升自己的臨場表現,這樣才能讓自己有進步的空間。期望元天飛鏢隊在未來能更進一層樓,突破自我。(教)  
kjy12_20230205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2.05
喜樂中學-動態
元朗天主教中學•港台四校線上飛鏢比賽   (本報訊)近年受疫情影響,世界各地運動員也缺少了與其他人競技切磋的機會,本地學界比賽更被迫取消。元朗天主教中學飛鏢隊早前與台南新化高中、台中市清水高中、台中市向上國中進行線上飛鏢交流賽。   該校項目負責老師譚淑明表示,原訂於去年4月到台灣參加交流賽,後因疫情關係取消,遂聯絡海外地區的學校改以線上交流,讓學生保持狀態,拓闊眼界。 早前元朗天主教中學舉行「四校台灣香港中學飛鏢交流錦標賽線上開幕禮」,由中華臺北飛鏢總會洪國峻理事長、香港元朗天主教中學黃見儀校長、國立新化高中許宏明校長、台中市清水高中蕭建華校長、台中市向上國中林翠茹校長,共同主持開幕儀式。   台灣主禮嘉賓為DARTSLIVE OFFICIAL PLAYER及2022台灣職業飛鏢排名第一的選手普波騰列、香港主禮嘉賓為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黃寶基副秘書長、港協暨奧委會奧夢成真黃金寶副經理,及前香港運動攀登運動員黃嘉欣等多位貴賓蒞臨觀禮。   是次比賽共有11隊共66人參賽,為期五天的比賽進行團體總分賽,團體賽總分前四名獲獎隊伍頒發獎盃、獎牌、獎狀,個人總分A.B.C級前三名各頒發獎牌、獎狀。 最後,「元天A隊」及「元天B隊」分別取得團體亞軍及殿軍,而該校吳文魁同學取得個人A級亞軍、盧采喬同學取得個人A級季軍,陳德昇同學取得個人B級季軍。(教)   天主教伍華中學•中一學習體驗日   (本報訊)天主教伍華中學中一級學生早前往上水「葡萄園野外農莊」,參加「 I CAN 學習體驗日」,學習如何面對成長的挑戰。   學生通過參與「平衡木」、「船艦繩」、「巨人梯」及攀石等歷奇活動,提升自信心(self-Confidence),學習透過努力及嘗試,以達致成功(Able)、在遇到困難時也不輕易放棄(Never give up)。在活動期間,同學互相扶持和鼓勵,增加了班級的凝聚力。而在反思札記中,同學們認為活動最深刻的是:「和朋友一起互相扶持」、「增加了自己的勇氣」,又有同學能從活動中做到「克服恐懼」、「團隊合作」和「增加自信」。   天主教伍華中學於本學年已轉為男女校,首屆中一級共錄取了31位女生。除了歷奇體驗,學校亦為中一同學安排多元的成長活動,例如:學生培育課、「摯友同行」學長輔導計劃、級社競賽活動、課後功課輔導班,以及聚焦女生成長的師友啟導計劃等,再配以雙班主任制,為學生在社交、心理及學業方面,提供全面的協助及支援。(教)   德蘭中學水運會   (本報訊)德蘭中學早前假九龍公園舉行水運會,聖傅天娜社摘取了全場總冠軍,聖加大利納社贏得啦啦隊比賽冠軍,而二忠班的黃沅喬則奪得全場個人總冠軍。   水運會以25米比賽開始,接著是50及100米的比賽,而社際和團體4x50米接力比賽,更將水運會推向高潮,特別是團體4x50米接力比賽中,陳民耀老師一上場,歡呼聲響徹全場,不愧是德蘭的「飛魚王子」。   頒獎禮上,主禮嘉賓、校監劉富根神父致辭時,勉勵同學要積極面對每項挑戰,而面對難關時要有毅力、有鬥心、有勇氣和對自己有信心,不怕辛苦,不怕失敗,正如該校的座右銘——「德蘭德蘭,勇往直前不怕難」一樣。(教)  
kjy13_20230115 b 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3.01.15
從他們身上看到堅毅
  「我好凍呀!我好凍呀!」子朗(化名)在賽艇錦標賽完結後對我說。   子朗是一位患有自閉症及輕度智障的年輕人,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香港賽艇錦標賽的四人雙槳項目。當天是數年前的10月底,天氣寒冷,風雨交加,對於新手運動員來說無疑增加了一定難度, 何況是只接受了數個月訓練的子朗!然而,他努力地完成每一個划槳動作,直至以首名到達終點。這是他賽艇的第一金。   賽艇運動是香港體育學院被列入其中一項A級的精英項目,這是一項背向推進的全身運動,著重運動員的手腳協調能力、平衡力及耐力。運動員運用腿部、背部、核心肌肉等大肌群,以手握槳,控制轉槳及平衡;其步驟是「推手、壓身、後摺腳」,過程中需要連貫流暢地拉槳和回槳:拉槳是手向後拉,槳葉90度出水後轉為180度;回槳是槳葉從平槳180度轉為90 度入水。   比賽完結後,我對子朗媽媽講述子朗比賽的情況,她感動地說:「我兒子從來未曾說過:『我好凍呀!』我沒有聽過他表達自己的感覺⋯⋯」這時,她的欣喜無法掩飾。我由此體會到作為教練,不單是教授運動技巧,更重要的是配合運動員的需要,發掘他們的潛質。   曾經有人問我,為何在我現在的年紀還要考取賽艇教練資格。我的答案很簡單:以基督為師,愛人如己,關懷弱小。我是為著能走入社區,服務更多有需要的人。   正如耶穌說: 「你們該彼此相愛。」(若十三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