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30625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6.25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發展學生潛能 展現光芒
(本報專題)高主教書院小學部每年都會舉辦「學藝表演暨頒獎禮」,讓學生展示天主賜予他們的塔冷通。該校本學年除了安排體育、音樂、朗誦等傳統比賽外,更特別舉行魔方、英文打字、攝影等特色比賽。學生除了在典禮中為來賓表演,學校亦在操場展示學生優秀的書法、美術及攝影作品。每位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展現璀璨光芒。   六年級學生關敬達約六歲開始學習小提琴,並在三年級加入學校弦樂團。參與弦樂團後,敬達有更多表演及比賽的機會, 當中,他也有參與校內的學藝表演活動,於同學及家長面前演出。「學校提供很多不同的樂器班,即使沒有學習過樂器的學生,都可以參加。」敬達感謝學校提供不同機會,讓他與同學發展才能。   另一位弦樂團團員、六年級的何君佑學習中提琴多年,也曾參與學校的畢業典禮、開放日等表演活動,以深化學習。   弦樂團中有拉奏低音大提琴、小提琴及大提琴等樂器的團員,所以,君佑提到在合奏時,需要了解不同樂器的樂譜,與團員互相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樂。   參與活動 發掘興趣   籃球隊隊長高希樂亦感謝學校給予學生發展興趣的機會。他提到小時候接觸籃球時,已經對此運動深感興趣,後來知道學校有籃球隊,便在二年級加入,他說:「我喜歡團體運動。」   另一名籃球隊隊員黃子騰也是在學校參加籃球活動後,才喜歡上這項運動,及後更成功加入籃球隊。學生陳逸哲則是在爸爸的薰陶下,喜歡上打籃球,「我會與爸爸一起打籃球,也會一起看籃球比賽。」他除了參加校內籃球隊,也參與校外的球會訓練,加強在籃球運動上的技巧和表現。   重視學生全人發展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的學生個個身懷絕技,有賴學校重視學生的全人教育。校長林銀燕說:「學校除了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外,也希望為學生提供不同平台及機會,發掘及發展他們的才能,讓學生都能發光發亮。」   林校長提到,學校本學年新增魔方比賽、攝影活動等,希望配合世代的轉變,提供更多渠道及機會,給予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及自我肯定的機會。   招敏儀主任補充,學校提供不同的課外活動,包括語文、音樂、藝術、宗教、體育活動、制服團隊等;並在星期五的上課時間表中設有多元智能課,以發掘學生才能為目標。   發揮天賦 建構價值觀   學校幫助學生發掘才能,排球隊兩位成員黃培均及陳宥銘便在體育課中,展現出排球的天份,獲邀加入學校排球隊。黃培均因為身材高挑,在隊中主要負責攔網。此外,他提及在體育課中,也有機會發揮天賦,為同學示範打排球的技巧。   隊長陳宥銘說:「我接觸了排球之後,很喜歡這項運動, 想每日都有機會練習。」作為隊長,陳宥銘在訓練中也培養了責任感及關愛同學,他不但會鼓勵隊員,一起進步;也會在隊友受傷時,主動安慰及問候他們。   參與學校田徑隊的董匡正提到,在比賽中有時也會遇到困難,但當他看見在看台上的同學及教師為運動員打氣時,他就會振作起來,持守「堅毅力行」的校訓精神,克服挑戰。   另一位田徑隊成員李津毅擅長短跑,他提到跑步是一項不斷挑戰自我的運動,現正朝著以七秒多的時間內完成60米賽事的目標進發。   期望學生具備「6C」能力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中學部及幼稚園部於本年一同慶祝65周年校慶。林校長提到在發展學生天賦的同時,學校亦一直保持與中學部及幼稚園部的聯繫,例如在運動會、科學實驗日活動中,也會邀請兩校學生參與,加深三校學生的聯繫,達致「一條龍精神」。   藉著一系列培養學生天賦的活動,林校長表示,學校期望學生在畢業時具備「6C」能力,分別是「好奇心(Curiosity)」、「創意( Creativity)」、「協作(Collabo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慎思明辨(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以及「性格強項(Character Strengths)」。(吳)  
kjy13b_20230212_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3.02.12
KATSO Family
學生時代的我曾參與很多不同的課外活動:女童軍、籃球隊、美術學會、學生會等⋯⋯我都曾是當中的一分子, 那些比賽、營火會、籌備活動的難忘經歷仍然深刻。現在回想,我參與時間最長及為我成長最重要的一定是「天主教同學會」(Katso)這個信仰團體。自中五領洗後,我就開始加入中學的Katso, 到升讀大學上莊都是選定Katso,仍記得那些開會後與「Kalalyst !」的同伴們在中大泳池旁月下促膝談信仰談生活一二事的美好時光。現在作為老師,也是Katso必然的一員,負責陪伴及帶領不同的小羊在信仰及心靈上成長。感恩在Katso中遇上的每一位,在我生命不同的階段,與我同行共成長。   Katso其實不只是一個信仰小組,Katso是一個以主為父的大家庭。我總覺得Katso中建立的情誼微妙卻特別親近。也許是因為我們在當中不是以活動及比賽為目標,而是從信仰核心價值出發,當中有較多的生活分享及信仰反思。我最近被邀出席一位Katso舊生家晴的婚宴,從當天中一的小羊,到今天亭亭玉立, 見證她踏上人生另一階段,心中滿感動。從她婚禮影片中,出現似曾相識的畫面,婚禮地點就在每年我校開學禮必到的聖堂,而領經及輔祭都是那些年伴她一起成長的師姐及閨密, 感觸良多。相信天主就是透過Katso大家庭微妙地連結了我們每一位,希望我們都能繼續在這個充滿愛的團體中成長及承傳,讓我們的信仰有所成長,成為地鹽世光,為祂作見證。   同學們,你加入咗Katso未呀?
kjy07_20220306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2.03.04
長洲聖心學校陳嘉瑩 一條繩跳出不同花式
雙手持繩柄擺放在腰部附近,手腕發力擺動繩子,當繩子在腳下和頭頂經過時,雙腳合攏跳躍, 前腳掌有節奏地著地再跳起 —— 這是基本的跳繩姿勢。對長洲聖心學校六年級的陳嘉瑩而言,跳繩絕不簡單,一條繩充滿各種變化,這亦是她持續六年、一直被跳繩這項運動深深吸引的主要原因。 嘉瑩熱愛運動,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前,每逢閒暇時間便相約表姐到公園玩球類活動、跳繩等。嘉瑩亦是因為表姐而認識跳繩,「我幼稚園時曾觀看表姐的一場跳繩比賽,覺得這項活動有趣, 直至小學有跳繩隊,便在小一起參與校隊。」慢慢地,嘉瑩的妹妹也加入到姐姐與表姐這二人小隊中,經常三人一起運動。 跳繩訓練體能   參與不同運動 跳繩的裝備十分簡單,只需要一條繩,穿著輕便的衣服及運動鞋便可進行。在代表學校參與的比賽中,嘉瑩常常穿著螢光橙色、印有「長洲聖心」的隊服穿梭於比賽中。自一年級起便參與跳繩比賽的嘉瑩,曾在香港專業花式跳繩學校舉辦的全港分區小學跳繩比賽中,獲單車步、二重跳的冠軍,及初級組三人大繩的亞軍。此外,她亦在中國香港跳繩總會舉辦的全港學界跳繩比賽中,在「45秒3人交互繩速度賽」及「1分鐘3人交互繩花式」中獲得亞軍,屢獲殊榮。 嘉瑩是一位運動健將,除了是學校籃球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的成員,她亦有學習空手道,早前獲得屈臣氏集團香港運動員獎。她認為其他運動的優秀表現,與跳繩訓練有著密切的關係。 「跳繩是一項能訓練全身肌肉的運動。」嘉瑩認為跳繩能鍛鍊她的體質、持久力、專注力及耐性,而這些都是其他運動需要的能力。 在疫情前,嘉瑩每週參與兩次訓練。在約一個半小時的練習中,她亦要操練體能,當中最辛苦的便是做「無影櫈」,「如果不能堅持一分鐘,便要重新開始計時。」雖然過程艱苦,但她認為就是在這些訓練中,培養了耐性,亦更懂得堅持,她笑說:「現在面對不擅長的數學科,我也會堅持做練習、問老師,不會放棄。」 團體跳繩   學會合作 跳繩可以獨自進行,也可以是團體運動,花樣十分多。比起團體跳繩,嘉瑩更喜歡個人跳繩, 「如果不合拍,團體跳繩便會很困難。」但縱使如此,在團體跳繩中,她亦學會互相合作。最深刻的一次雙人跳繩比賽,嘉瑩的拍檔臨時受傷,需要換另一位同學上場。但嘉瑩並沒有感到灰心,反而安慰受傷的拍檔下次再一起努力。 在比賽以外,嘉瑩另一個跳繩的特別經驗,是去年教區籌款建堂及發展基金委員會舉辦的「跳繩強身心・建堂顯主愛」籌款活動。她指出99間教區中、小、幼學校的學生一起跟著歌曲節奏,跳出不同花式動作,場面壯觀。嘉瑩期望能繼續挑戰自我,挑戰更多高難度花式跳繩。(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211031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1.10.29
聖博德學校 女籃隊長 羅海恩 憑信心和決心 進攻籃筐
在 10 分鐘的三人籃球賽中,兩隊球員要在半個標準籃球場內進行比賽,場內只有一個籃筐,每次進攻必須在12秒內完成,只要其中一隊入籃並最快累積取得21分便勝出,節奏明快。用兩個字概括這個運動,聖博德學校六年級的羅海恩不假思索地說:「刺激!」 海恩於本學年擔任學校女子籃球隊的隊長,穿著11號球衣的她,二年級起開始參加學校籃球興趣班,四年級時加入學校女子籃球隊,與隊友出戰多次賽事。但要數最難忘的便是本年4月在修頓場館的「蘇黎世保險香港學界3X3籃球挑戰賽」。 三人籃球賽中,每隊由四人組成,包括三名首發球員和一名替補球員。海恩與隊員出戰這個比賽時,需要參與四場初賽、三場半決賽、一場準決賽及決賽。最後她們脫穎而出, 獲得小學女子組別的亞軍。 這次比賽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來,較大型的學界籃球比賽;海恩說賽事邀請了全港各區小學學界冠軍學校參與。因為是上屆即2019年九龍北區小學校際籃球比賽的冠軍,聖博德學校的女子籃球隊亦獲邀參加。此外,賽事設網上同時直播,家長及朋友可以觀看及支持。 一、三、五、六訓練 爸爸陪跑山練氣 10分鐘的比賽,背後是球員、教練、教師長久以來的努力訓練。在疫情以前,海恩每周三、五、六都要訓練;並在比賽前於星期一加練。約兩個半小時的訓練中,學生會在首半小時做體能訓練,如掌上壓、跑步、仰臥起坐等,然後再訓練運球、射籃等。學生多在學校的操場訓練,有時亦會到區內體育館訓練。 在早前停課時,學生亦沒有鬆懈,而是在家進行體能訓練及每周觀看一場中學或外國籃球比賽片段,再把檢討報告提交負責老師。現在恢復實體課後,同學也會在平日早上進行技術練習,及放學時進行15 至30分鐘體能訓練;並於星期六早上做恆常訓練。付出過努力,海恩與隊友本年在「屯門區3 人籃球賽公開賽2021」獲得亞軍, 並在「Double C 4th 3 on 3籃球賽」女子U11組中獲得亞軍。 海恩感謝學校的支持,亦感激父母的陪伴及鼓勵,特別是喜歡看球類比賽的爸爸在海恩比賽前,會與女兒「加練」,一起在假日跑山練氣。 「只管信」、「堅定決心」 耶穌曾說:「不要怕,只管信。」(谷五36)作為一間天主教學校,籃球隊短袖制服上的衣袖印有「只管信」,提醒學生面對挑戰時,要相信天主自有照料。雖然海恩未曾想過放棄,但她認為 「只管信」和另一句印刷在制服上的句子「堅定決心」,皆時刻提醒她要有信心和決心。 打籃球時有受傷,有一次在比賽的中段時間,海恩的左手手指突然痛起來,但她沒有即時停下來,繼續沉著作賽直至完場。比賽結束後,海恩向教師反映傷勢,隊友家長又替她冷敷手部,到醫院檢查後,便發現手指骨折了。 這次受傷令海恩被迫停操一個半月,也要暫停作賽一次。但這並沒有令海恩失望, 反而到現場為隊友打氣,「我們在球場內外都是好朋友。」 「三人籃球令我喜歡做運動,讓我保持身心健康,擁有優質體格,亦可以和隊員一起並肩作戰,為學校爭光。」海恩於小學時遇上籃球,快將畢業的她希望中學時可繼續加入校隊,繼續這籃球夢。(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