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21204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2.04
華德學校
認識自己 發揮天賦
(本報專題)天主賜予每位孩子不同的塔冷通,你會怎樣善用這個塔冷通呢?華德學校學生有豐富的校園生活,因為學校為他們提供70多項課外活動及校隊訓練,期望學生在六年的小學生涯中,探索自己的長處,發展潛能。   該校深信音樂可以陶冶性情,固此著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及鑑賞音樂的能力。所以,學校每年也安排全校學生到音樂廳,分別欣賞粵劇、音樂劇、古典音樂的表演。本學年,學校更在二年級的音樂課中,首次試行忘憂鼓活動,期望將來推廣至其他級別中,讓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 都有機會學習樂器。   弦樂團傳承 薪火相傳   為慶祝建校60周年,華德學校於本學年將校內的管樂團、弦樂團與敲擊樂結合,組成管弦樂團,將在來年4月的聯校校慶感恩彌撒中表演。其中,弦樂團於1997年成立,團員為二至六年級的學生,他們曾多次參加校內外的表演及比賽,屢獲殊榮。   此外,學校提供小提琴、大提琴班學習等,供有興趣的學生報名參與。弦樂團團員之一的六年級學生黃信淏自一年級起學習小提琴,並在三年級時被導師挑選加入弦樂團,「平時自己拉小提琴,有少少孤獨;加入弦樂團後,就像加入了一個大家庭, 可以與其他同學互相交流與學習。」   負責弦樂團的蘇詠芳主任表示,不少學生畢業後仍繼續進修並回饋母校,現時弦樂團的指揮也是舊生,「這也是一種薪火相傳。」   比賽中找到前進目標   近年在疫情下,負責管樂團的教師曾詠恩指出,團員多透過網上視訊形式練習。   「學校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有單簧管、色士風、小號等。」管樂團團員、六年級學生何伊翹便選擇了學習長笛。她最深刻的一次表演是與同學到迪士尼樂園演奏, 「當天是7月,天氣很熱,汗水都滴到眼睛裡。」雖然訓練及表演過程嘗到艱辛,但她表示享受其中。   學習敲擊樂的五年級學生黃卓霆,對於能學習樂器而感謝媽媽的支持,「我初加入時,甚至不會數拍子。」   憑著一直努力練習、沒有放棄,現在他學會打鋼片琴和鼓。負責敲擊樂的曾佩敏主任欣賞卓霆的表現, 「希望讓學生在比賽及表演中,見識到其他學校學生的實力,也有前進的目標。」   英語話劇 加強自信   學校亦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及演說能力。劉詩雅老師表示,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英語話劇欣賞活動,讓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下學習英文。低年級學生以課外活動形式,學習基本演出技巧,以種子形式培育及增加學生以英語演出的信心。而高年級學生則透過選拔組成校隊,再加上外出觀摩其他學校的中學生演出,並進行訓練,再代表學校參加學校戲劇節,吸收演出經驗。   三年級學生陳彥熹加入了學校的話劇活動,「我喜歡表演,扮演不同角色,為觀眾帶來歡樂。」   中、英文辯論隊 實踐思辯精神   近年,學校成立了中、英文辯論隊。英文辯論隊的負責教師黃家浩表示,成立辯論隊,是為了提升學生演說技巧,讓他們更自信地表達自我。   中文辯論隊的林少芬老師補充,雖然現在辯論隊仍處於發展初期,但未來會繼續積極參與各項比賽,讓同學累積經驗,擴闊眼界,並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思辯精神。   「我參加英文辯論隊,是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六年級學生葉穎泰說,每次搜集資料,準備議題時都會與隊友商討, 「有時與隊員持不同的意見,反而激發思考。」   六年級學生陳栩晴從四年級開始參與中文辯論隊,從活動中學習到團體合作,具備批判思維。   多角度思考 懂得欣賞別人   「我們深信天主創造人時,給予人不同的能力,有些擅長畫畫, 有些擅長編程活動。學校就是要給學生機會,嘗試不同的活動。他們未必立刻找到自己的專項,但在過程中,能更加認識自己。」校長盧淑儀說。   她期望在活動中, 學生認識自己的塔冷通外, 也要懂得欣賞他人。她舉例,近年學校成立的辯論隊,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多角度思考,從中體會到別人的難處,懂得欣賞別人, 富有同理心。(吳
kjy14_20221204 b f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2.12.04
牧放羊群
上個學年,香港疫情開始緩和下來時,學校可以回復半日上課,雖然很多課外活動仍要取消,猶幸公教生聚會仍可安排在課後視像進行, 讓我與同學們繼續有聚會時間。因為網上聚會是自由參與,與實體課相比,視像課堂必須更加吸引及更為緊湊,課前安排的工序亦較多;我期望每次聚會能給學生豐富內容,聚會後更會預留一些時間讓他們問問題和分享自己的信仰生活。我真的很欣賞同學們雖然每日馬不停蹄,下課後要做功課、補習、課外活動等等,但對宗教活動仍然熱切參與,只要他們一有空閒時間,必定會來一起聚會。在小息時,我們維持有限度祈禱室活動,每節分班限人數進入,雖然限制是多了,但看到他們熾熱的眼神,更能夠體會耶穌所說: 「你們讓小孩子來吧!不要阻止他們到我跟前來,因為天國正是屬於這樣的人。」   「祂未曾應許天常蔚藍,祂未曾應允花兒常開,祂卻恩許祂的慈愛常在!」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不論老師、學生還是家長,都需要健康、正向的心靈作為基石。我們特別在停課期間用google form讓學生和老師寫祈禱文在校網發布,而實體課時也讓學生在聖母月及聖心月在祈禱牆寫上祈禱文,希望我們的不停祈禱,讓學生在任何事上更能依靠天主。這年度我們更成立了母親祈禱會,讓家長們也可透過祈禱、聖經分享,一起為自己子女及其他人子女而祈禱,在基督的愛內互相支持、互相代禱。最近更深感受是很多學生離港和轉校,感覺猶如好朋友要離開身邊一樣,在他們離港之前,有些同學會來親口告訴我,我會提醒他們無論身處何地,要記得天主與我們同在、要常常祈禱,我內心確實有點依依不捨,只有默默地為他們送上祝福。親愛的同學們:「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你們心裡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若十四27) 天主的愛給予我信心和力量,去事奉他、努力服務他人及繼續牧放我的小羊群。「你們務要牧放天主托付給你們的羊群;盡監督之職,不是出於不得已,而是出於甘心, 隨天主的聖意。」(伯前五2)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 馮翠芝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1-2022年度的體會
kjy13_20221127 a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2.11.27
如何協助小六學生選擇中學?
每年的11月或12月,小六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都會開始忙碌,因為需要準備申請中學。對他們來說,選擇和申請中學,由小學過渡至中學,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這包括了環境、人事、個人責任的改變,也會影響整個家庭的生活模式。從前,當自己是小六學生的時候,沒有太清楚選擇中學和進行申請的所有事情,一切都交給父母處理。隨著社會的改變,今天的小六學生卻有點不同,他們對所有事情的認知及參與度好像提升了,選擇中學對他們來說,更是一個十分緊張的項目。另一方面,今天不少家長對小學生每件事的參與度也很高,表現得十分著緊的。所以,家長不是為孩子選擇中學,而是協助他們作出選擇。   在選擇中學的過程中,學生和家長都有不少考慮因素。一直以來,不少家長都希望學生能夠順利進入一間最理想的中學就讀, 而最理想的定義,就是根據學生一直以來的考試成績,選擇一間學習水平跟學校整體成績相符的中學,考慮因素包括學校的名氣、教育水平、師資、學生的成績和品格、入大學率、課外活動的選擇、學校環境等。其中,不少家長都認為學校名氣和入大學率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不少學生和家長都會以成績為學習的目標,成績愈好,便認為這代表了學生的成功,學生和家長可以開心地在其他人面前分享學生的成績。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緊張的學習風氣,就是學習為了求分數,考試成績最重要,這無疑對學生構成不少學習壓力。   在選擇中學前,家長可以協助學生做資料蒐集,了解學校的背景、教育理念和學校氣氛,有機會可以參加資訊日,走進中學的環境,跟那裡就讀的學生和任教的老師了解學校的各方面。然後,家長和學生可以根據學生個人喜好、信仰、將來希望參與的考試制度、學校活動的選擇等因素,去選擇一間較適合的中學。家長也可協助學生詢問目前小學老師的建議,了解哪類學校較適合自己的孩子。今天,不少家長參與一些網絡群組,大家一起討論那間學校較好,最終選擇中學都是個人的決定,不應太受其他人的說話或決定而影響。   重點: 1. 在選擇中學前,家長可以協助小六學生做資料蒐集,了解學校的背景、教育理念和學校氣氛,有機會可以參加中學舉辦的資訊日,以作多方面的了解。 2. 家長和學生可以根據學生個人喜好、信仰、將來希望參與的考試制度、學校活動的選擇等因素,去選擇一間較適合的中學。 3. 最終選擇中學都是個人的決定,不應太受其他人的說話或決定而影響。
kjy01_20221120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1.20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
無人機 無人車 陸空協作
(本報專題)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四位學生在暑假期間,密鑼緊鼓地學習編程、學習操作無人車和無人機的原理,經過三個月的準備,早前登上「舞台」,與其他學校的學生同場較量,最終贏得粵港澳大灣區STEM挑戰賽小學組的冠軍,為四位首次參與STEM比賽的學生,打下強心針,期望未來參與更多相關活動。   這次比賽由粵港澳大灣區STEM教育聯盟及香港科創協會主辦,主題為「陸空協作」。學生要透過程式同時控制無人機及無人車,完成指定任務, 旨在透過比賽加深學生對人工智能、物聯網通訊、編程及工程學的了解。比賽獲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包括中學組和小學組的支持,一共有28間小學和14間中學參賽。   分工合作 即時應變   「無人車利用感測器感應路線,前進到投放區後,無人機則要飛到指定位置拿起紙杯,再飛到無人車上,把紙杯投入無人車籃子內。最後無人車駛至指定區域,才算完成。」六年級學生陳詩昊說。   短短幾句概括了學生的任務,但操作上涉及不同編程和科技知識,絕不容易。詩昊亦指出到達比賽現場時,學生需要考慮各種變數及即時應變。他與三位組員在比賽當天分工合作、爭分奪秒地確保無人機及無人車作賽時,能順利運作。   詩昊與另一位六年級學生謝焯楠負責檢測無人機的巡線,焯楠說:「在比賽前的十分鐘,我們要檢測一下地圖有沒有捲曲,影響無人車的行駛,還要檢查感應器能否適應新的地圖。」   另外兩位六年級學生洪沚謙和蔡希汶負責無人機的準備工作,蔡希汶說:「在比賽前,我們要在地圖上貼QR Code,讓無人機能辨認路線,夾到杯子及飛到目的地。」   十分鐘的準備時間過去,無人機、無人車同時運作,學生一共要進行兩輪比賽,選取成績最佳的一次為最後結果。這四位六年級生的機器,雖然在第二輪比賽中因為無人車出界,而未能完美完成任務,但因為第一輪比賽中順利完成而奪冠。   經驗失敗 鍛鍊解難能力   回想三個月的準備,由零開始組裝無人車和無人機,同學們也經歷過失敗與錯誤。其中,在組裝的最後階段,他們突然發現先前的步驟出錯,而需要把無人車拆散再組裝,謝焯楠坦言:「當然會有些氣餒,本身以為已砌好車子, 可以測試。但又要拆過再重新開始。」但總結整個過程,他認為獲益良多,相信所學的知識已深深地刻印在腦海中, 對之後再進行STEM活動也有幫助。   「STEM是多元化的活動,透過親自動手去實踐,令書本上的知識變得生動。」學生洪沚謙指出,在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組員會不斷尋找解決方法,也會與老師商討。其中,由於無人機不易夾起紙杯,他們最終為杯子套上橡筋,增加摩擦力,使無人機能容易地夾起紙杯。   推行STREAM課程 應對新世代的挑戰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近年積極推行STREAM課程(R代表Religion(宗教);A 代表Art(藝術)),期望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及解難能力,幫助他們應對新世代的挑戰。   教師宋嘉俊指出, 學校分兩個層面推行STREAM教育,包括提供全校的課程,及舉辦興趣班、抽離小組。他表示, 全校性的STREAM課程受眾較廣,從一年級開始,已透過遊戲形式,讓學生接觸編程,待學生在高年級時更容易適應相關課程。   另一方面, 興趣班、抽離小組讓對STREAM有興趣的學生,能進一步認識及接觸相關技能,他指出學校曾舉辦無人車、無人機的興趣班;也曾帶領學生參加綠色環保、城市設計的比賽、興趣班,「提供多現化的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範疇。」這次參與比賽的四位六年級學生亦曾參與無人機的興趣班。   宋老師續說,近年因疫情緣故,學生較少機會參加課外活動;所以報名參加「粵港澳大灣區STEM挑戰賽」,讓學生發揮才能。他樂於看到學生在過程中,能沉著解決困難及勇敢面對新事物。(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