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中學動態
2022.12.09
喜樂中學-動態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小學部慶祝瑪利諾日
(本報訊)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學部及小學部早前一同慶祝「瑪利諾日」。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學部)在午飯時段舉行音樂會,學生同唱聖詠歌頌天主。其後,學生在學校禮堂參加特別的慶典,包括有關瑪利諾神父傳教歷史的問答遊戲。慶典以高唱聖詠《天主聖神》,祈求聖神保守並光照傳教事業作結。
小學部方面,於瑪利諾日當天亦是該校舉辦便服日的日子,低年級同學透過不同的攤位遊戲,了解校徽的含義,及認識歷任校監神父。高年級同學提著IPad,在每個宗教「景點」掃瞄QR code回答與宗教相關的問題。各級同學亦製作心意卡,表達對瑪利諾神父的感謝。透過活動提醒學生每天實踐傳教的使命。
校方期望,藉著「瑪利諾日」提醒學生緊記瑪利諾精神——以服務弱勢社群和建設公義社會見證天主的愛。
「瑪利諾神父」於1911年成立,在1918年開始到中國傳教,其事業至今發展至世界各地。兩校將每年傳教節前的星期五定為「瑪利諾日」,為美國天主教傳教會(「瑪利諾神父」的正式名稱)的傳教事業及為普世傳教工作祈禱。
保祿六世書院福傳活動•撒下仁愛的種子
(本報訊)保祿六世書院早前舉辦福傳活動,讓同學透過不同層面認識基督信仰。
傳教活動包括福傳早禱、福傳展覽、咖啡文化交流、傳福月全校性週會分享、該校辦學團體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的修女於倫宗課堂中分享福傳經驗、中一級學生探訪居於校內的修女,以及平等分享主題講座。
為配合每星期的福傳主題,該校校監馬麗莉修女(Sr Marinei)帶領中一級天主教同學製作瓜達盧佩聖母展覽及福傳月祈禱意向展板。
意大利籍的梁雅詩修女(Sr Lorena)在「Take a Coffee Break咖啡文化交流」上,與師生分享意大利人的咖啡文化,並探討意大利人如何以咖啡作為社交的媒介。
此外,校方在週會上介紹本年傳教節及該校辦學團體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該修會的周明珠修女透過視像會議,與學生分享她目前在孟加拉服務的經驗;教師以短片介紹現於巴西傳教的卜慧敏修女;以及梁雅詩修女向學生分享自己成為修女的過程,及克服學習廣東話的困難與樂趣。
另外,為回應校訓「仁愛與服務」,校方邀請明愛賽馬會梨木樹青少年綜合服務為中六級學生舉辦平等分享的講座,讓學生體會到向社會上有需要人士提供幫助的重要。(教)
聖芳濟各書院•慶祝創校45周年
(本報訊)聖芳濟各書院於早前舉行創校45周年感恩聖祭及活動。
45周年校慶感恩祭由周守仁主教主禮,共祭的有戴民禧神父、顧嘉靈神父、關俊棠神父,並由邵偉亮執事襄禮。全校師生、嘉賓一同感謝天主45年來賜予的恩寵。感恩祭後,校方舉行學校歷史廊及聖像祝福禮。
稍後,在周主教帶領下,天主教教育事務處主教代表龔廣培,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學校顧問盧詠琴及一眾校董為表演揭開序幕。首先是無人機表演,無人機按著學生早前精心編寫的程式,在台上以不同的陣型,井然有序地飛行。最後是英語話劇表演,內容以球隊的團隊精神及關愛為主題,學生們以流利的英語,投入的演出,帶來了一場精彩及充滿活力的表演。(教)


小學專題
2022.12.04
華德學校
認識自己 發揮天賦
(本報專題)天主賜予每位孩子不同的塔冷通,你會怎樣善用這個塔冷通呢?華德學校學生有豐富的校園生活,因為學校為他們提供70多項課外活動及校隊訓練,期望學生在六年的小學生涯中,探索自己的長處,發展潛能。
該校深信音樂可以陶冶性情,固此著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及鑑賞音樂的能力。所以,學校每年也安排全校學生到音樂廳,分別欣賞粵劇、音樂劇、古典音樂的表演。本學年,學校更在二年級的音樂課中,首次試行忘憂鼓活動,期望將來推廣至其他級別中,讓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 都有機會學習樂器。
弦樂團傳承 薪火相傳
為慶祝建校60周年,華德學校於本學年將校內的管樂團、弦樂團與敲擊樂結合,組成管弦樂團,將在來年4月的聯校校慶感恩彌撒中表演。其中,弦樂團於1997年成立,團員為二至六年級的學生,他們曾多次參加校內外的表演及比賽,屢獲殊榮。
此外,學校提供小提琴、大提琴班學習等,供有興趣的學生報名參與。弦樂團團員之一的六年級學生黃信淏自一年級起學習小提琴,並在三年級時被導師挑選加入弦樂團,「平時自己拉小提琴,有少少孤獨;加入弦樂團後,就像加入了一個大家庭, 可以與其他同學互相交流與學習。」
負責弦樂團的蘇詠芳主任表示,不少學生畢業後仍繼續進修並回饋母校,現時弦樂團的指揮也是舊生,「這也是一種薪火相傳。」
比賽中找到前進目標
近年在疫情下,負責管樂團的教師曾詠恩指出,團員多透過網上視訊形式練習。
「學校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有單簧管、色士風、小號等。」管樂團團員、六年級學生何伊翹便選擇了學習長笛。她最深刻的一次表演是與同學到迪士尼樂園演奏, 「當天是7月,天氣很熱,汗水都滴到眼睛裡。」雖然訓練及表演過程嘗到艱辛,但她表示享受其中。
學習敲擊樂的五年級學生黃卓霆,對於能學習樂器而感謝媽媽的支持,「我初加入時,甚至不會數拍子。」
憑著一直努力練習、沒有放棄,現在他學會打鋼片琴和鼓。負責敲擊樂的曾佩敏主任欣賞卓霆的表現, 「希望讓學生在比賽及表演中,見識到其他學校學生的實力,也有前進的目標。」
英語話劇 加強自信
學校亦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及演說能力。劉詩雅老師表示,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英語話劇欣賞活動,讓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下學習英文。低年級學生以課外活動形式,學習基本演出技巧,以種子形式培育及增加學生以英語演出的信心。而高年級學生則透過選拔組成校隊,再加上外出觀摩其他學校的中學生演出,並進行訓練,再代表學校參加學校戲劇節,吸收演出經驗。
三年級學生陳彥熹加入了學校的話劇活動,「我喜歡表演,扮演不同角色,為觀眾帶來歡樂。」
中、英文辯論隊 實踐思辯精神
近年,學校成立了中、英文辯論隊。英文辯論隊的負責教師黃家浩表示,成立辯論隊,是為了提升學生演說技巧,讓他們更自信地表達自我。
中文辯論隊的林少芬老師補充,雖然現在辯論隊仍處於發展初期,但未來會繼續積極參與各項比賽,讓同學累積經驗,擴闊眼界,並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思辯精神。
「我參加英文辯論隊,是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六年級學生葉穎泰說,每次搜集資料,準備議題時都會與隊友商討, 「有時與隊員持不同的意見,反而激發思考。」
六年級學生陳栩晴從四年級開始參與中文辯論隊,從活動中學習到團體合作,具備批判思維。
多角度思考 懂得欣賞別人
「我們深信天主創造人時,給予人不同的能力,有些擅長畫畫, 有些擅長編程活動。學校就是要給學生機會,嘗試不同的活動。他們未必立刻找到自己的專項,但在過程中,能更加認識自己。」校長盧淑儀說。
她期望在活動中, 學生認識自己的塔冷通外, 也要懂得欣賞他人。她舉例,近年學校成立的辯論隊,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多角度思考,從中體會到別人的難處,懂得欣賞別人, 富有同理心。(吳


小學動態
2022.10.09
喜樂幼小-動態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 60 周年校慶感恩禮
(本報訊)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早前舉行60周年校慶感恩禮, 主題為「主愛聖心六十載,孕育英才創未來」,由夏志誠輔理主教主禮。
校監朱仲強致歡迎辭時表示,學校致力營造愛的環境,讓學生愉快學習和成長,近年更加強自主學習、跨學科和正向教育的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
隨後,校長劉敏怡陪同夏主教和嘉賓進行祝福儀式。眾嘉賓將心形氣球放入寶盒內,象徵為學校注滿愛心,送給聖母聖心的兒女,讓他們展現發熱發光的精神。
當天,大會安排影片介紹學校。餘興節目之一是一齣英語話劇(圖),講述敍述員在說故事時,忽然出現錯亂,不同童話故事的人物穿插於其中,有灰姑娘、白雪公主、蜘蛛俠等,透過不同角色的對話及互動,他們最後明白到,不能單憑外表斷定人的好壞, 最重要是有一顆真誠和善良的心。
合唱團唱出校慶主題曲《聖心草原》後,典禮便圓滿結束。(年)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開學祈禱會
(本報訊)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於9月6日舉行開學祈禱會,由校監倪德文神父主持。
祈禱會中,學生專心聆聽「塔冷通的比喻」。倪神父提醒學生珍惜天主所賜予的塔冷通,並透過校園生活,尋找自己的潛能並好好發展。倪神父指出,每人皆被天主所愛,並獲賜予不同的才能,如能好好珍惜並加以發揮,生命必定會更豐盛。他亦鼓勵學生裝備自己,常懷謙虛的心學習,多關心身邊人,在生活中實踐「愛主愛人」的校訓。
其後,學生代表在校監、校長的見證下,以「課室公約」作奉獻(圖),承諾向著本年度的學習主題「潛能盡展愛滿堂,家校攜手主護航」而努力。家教會主席和委員亦向老師們表示敬意,希望本年度繼續家校攜手合作,共同培育同學成為天父的好兒女。(樂)
天主教博智小學•開學祈禱會
(本報訊)天主教博智小學於9月5日,舉行上學期開學祈禱會,主題為「讓小孩走進主的家」。
祈禱會上,范子峰神父教導學生意大利文的詞語,讓學生知道耶穌願意小孩子走近,博智大家庭同樣歡迎小孩子加入;學生更嘗試利用意大利表達「喜愛耶穌」、「喜愛神父」、「喜愛學校」等。
之後,六年級學生接受神父派遣,在師生的見證下,承諾以愛去關顧和帶領小一的學弟學妹。接著, 他們領著學弟學妹,在祭台前接受范子峰神父的祝福(圖)和陳碧琪校長的鼓勵,期盼新生們歡欣地加入博智大家庭,成為主的羊。(少)
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開學祈禱會
(本報訊)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於9月5日舉行開學祈禱會,由該校校監林祖明神父主持。祈禱會主題為「互讓互諒顯愛心,愛主愛人頌主恩」,校方希望透過祈禱會,讓學生在新學年裡,能藉聖神的引導, 互愛互助,團結共融,實踐基督愛主愛人的教導。
林神父在講道中勉勵學生,不單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加要培育愛德精神,在家中孝順父母,在學校要互相幫助,在社會成為良好公民。
接著「行動承諾」大使帶領全體學生宣讀「行動承諾宣言」(圖),藉著新學期開始之際,為自己訂立目標。祈禱會完結前,林神父特別祝福一年級新生及插班生,希望他們在主內能得到平安及祝福,在學校裡愉快地學習及成長。(喜)


小學專題
2019.05.03
慶祝世界閱讀日 寶血會思源學校 培養閱讀氛圍
(本報專題)四月廿三日是「世界閱讀日」,你有響應主題去暢遊書海嗎?閱讀不限於獨坐一角捧著書本,也可以配合著其他活動,讓我們認識新鮮事物, 體驗閱讀的樂趣。
寶血會思源學校四月十五日舉行「世界閱讀日」活動, 當天全校學生不用上課,由教師就中文、英文及科普科,舉行不同閱讀活動,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以培養閱讀習慣。
該校校長郭敏儀說,圖書館主任去年亦有籌備小型活動,學生反應良好,故此本學年新設由不同學科教師代表組成的閱讀推廣組,以準備不同學科的閱讀活動,「使推廣閱讀不再只是圖書館老師的責任」。郭校長舉例說,數學科老師亦曾舉辦閱讀活動,以書本向學生介紹數學家求知的精神,與此同時,「不同科目都有機會分享書本」。
本年閱讀日活動豐富,包括「故事爸媽」、「閱讀大笪地」、「科普閱讀」及「英語話劇」等,從早上八時多開始,不同年級在校內輪流進行閱讀活動。
學生參與英語話劇
「1,2,3 Action」負責老師一聲令下,三年級學生先後分兩組,以英文話劇「演出」該年級的年度讀物「T h e Enormous Crocodile」。台上學生手持由家長義工製作的道具—— 鱷魚、猴子和大象等;而站在台下的學生則在圖書館主任指揮下朗誦作旁白,向五年級學生講述一隻鱷魚想吃掉小朋友,而中途與其他動物對話的故事。
三智班張晴和吳子悅在是次話劇中,分別飾演主角大鱷魚和與主角對話的小鱷魚。這次是她們第一次表演話劇,子悅說為此演出,跟同學和老師準備約兩個月,「上學年學習這本書後,在英文課上,外籍老師幫助我們逐字糾正發音」。張晴認為,最困難的就是背誦台詞, 「我在家背台詞時, 以電話錄音檢查背誦內容有否出錯」。
在當日的活動中,張晴最愛的是靜讀環節,與同學留在課室各自閱讀,享受寧靜。她最愛閱讀長篇小說, 「每每開始看,都停不了,要媽媽催促才上床睡覺」。此外,學校為了學生能在輕鬆的場景下閱讀,五、六年級學生在靜讀環節中,除了在課室閱讀,更能選擇在老師帶領下,到圖書館、STEM Room或音樂室閱讀。
「故事爸媽」到校說書
除了師生,家長也出動參與閱讀日活動,其中約十位家長義工擔當「故事爸媽」,帶備兩至三本課外書到一、二年級的課室,分組說故事。
在課室內,約十位學生分成一組,圍著家長義工坐,聆聽義工悉心準備的故事。一智班招善茹的媽媽蔡綺琪,當天到女兒的班房向其他小朋友說故事。善茹為媽媽出現在課室中感到開心, 此前亦為媽媽揀選了一本英文書及一本包含算術的中文圖畫故事。善茹媽媽說,小朋友十分投入,特別是算術故事,「小一學生面對熟悉的加減數,反應熱烈」。
善茹喜歡閱讀,尤其是漫畫書籍,而媽媽每天都會與她說睡前故事,以培養閱讀習慣。善茹媽媽當天下午亦參加了「『開啟閱讀之門』肥哥哥閱讀分享會」,講者為香港專上教育學院「幼兒市場管理及教育專業文憑」導師兼書店店長。善茹媽媽說,此前在學校參加該講者的分享會,「自己學會扮演不同聲音說故事,讓善茹更了解書本的趣味。」
化身小偵探 活用科學知識
郭敏儀校長說,學校主張學生閱讀實體書,惟電子書亦有好處,「它對於不喜閱讀的小朋友有較大吸引力,亦有讀音和查字功能」。當天,其中一個活動就為「科普閱讀」, 讓低年級學生觀看故事投影片,閱讀有關火的故事,從中學習科學知識,並就書中內容製作八頁的手工書。高年級學生則二人一組,運用平板電腦,化身小偵探,閱讀有關電磁鐵的偵探故事,找出兇手。及後,學生亦分組,運用電池、螺絲釘和砂紙等材料,製作電磁鐵。
全年舉辦活動 培養校內閱讀氛圍
在學年內,郭敏儀校長表示會持續舉辦閱讀活動,培養校內閱讀氛圍,「使書本成為小朋友終生的朋友,透過書本涉獵不同範疇的知識」。她說學校每年為學生訂立不同的主題閱讀週,而本年小一至小四的閱讀主題為「幸福的飲食時光」,其中三年級學生在閱讀繪本後,製作與繪本內容相關的食物,如壽司和燒賣;四至六年級的學生亦在閱讀後,參觀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
中文科教師李菁瑤補充,其他全年活動例如是每天放學前的十五分鐘閱讀課,學生有時會留在課室閱讀自選讀物,也有時會隨老師到圖書館借閱,「讓一些從不到圖書館的學生去感染閱讀氣氛。」李菁瑤說,為方便學生隨時閱讀,學校每層皆設有漂書閣,「不設限期,自由閱讀後才歸還」。(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