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20626_fade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2.06.26
喜樂幼小-動態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職場體驗活動   (本報訊)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上個月舉行「品格達人.正向童行」的職場體驗活動。   活動由該校的價值教育小組策劃,並邀請聖雅各福群會協辦一個模擬社區,全級小五學生化身為該社區的成員。模擬社區內設有不同的機構,為學生提供各項職業,包括教育機構、社會服務、勞動行業、娛樂消費、醫療服務、金融機構等模擬場景。   學生加入社區前,必須為自己訂立一些品格目標,以及設定甚麼是理想職業的假設。他們參與各個職業,來檢視自己所訂立的目標是否達到。學生藉著模擬市民的活動,學習思考和選擇行動時應具備的品格特質。   價值教育團隊及協辦機構從構思到實行,都以天主教社會訓導的四項原則——人性尊嚴、公益、團結互助和上下輔助的角度去考量和設計,讓學生明白生活於社區團體內, 應具備愛德和義德才可有共融團結的團體。(年)   香港教區學校聯會小學二區•公教老師靈修日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I區) 早前在聖雅各伯堂舉行公教老師靈修日,逾百多位公教同工參與。   靈修日共分三個部分,先由范錦棠神父介紹新設計的聖雅各伯堂與信友的關係,在過程中范神父提示同工要像聖徒雅各伯一樣,對復活的主充滿信心不怕困難, 把福音的喜訊傳給近人。   其後公教同工一起參與光明之路敬禮,體驗與復活的主相遇,成為「光明之子」,為復活的基督作證。   最後馮賜豪神父重申作為一個公教老師在學校的使命,在崗位上做好自己,讓同工、學生在自己身上看出「光明之子」的身分,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主愛。(喜)   聖若瑟英文小學•常識科活動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小學早前舉行常識科活動「Care The World Activities」,透過影片、角色扮演、圖書分享和海報設計等,希望學生能珍惜食物及水資源。   當天活動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第一個環節介紹「水足跡」的概念,教師藉著香港人每天用水情況的訪問,讓學生了解到水資源常被浪費及濫用,從而提醒他們珍惜水資源。   第二個環節介紹世界糧食短缺問題,引起學生最大迴響的是菲律賓貧民窟的人要依靠廚餘充飢。老師引導學生明白「食物得來不易」的道理,希望他們珍惜寶貴的食物。   活動最後以海報設計為總結,老師鼓勵學生進行反思,想想應該珍惜的東西。活動後,學校仍繼續舉行不同活動, 希望學生能放眼香港、放眼世界,讓學生能真正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 事事關心」。(樂)   寶血女修會屬校•教師發展日   (本報訊)寶血女修會早前以網上直播形式舉行「屬校小學及幼稚園教師發展日」,專題為「校園法律」,由香港調解仲裁中心主席蘇文傑律師擔任主講嘉賓,講解教育工作者需特別注意的法律責任。   寶血會總會長區綺雯修女致辭後,在講座第一部分,蘇律師介紹「教育者的法律原則與責任」,他就「沒有保護罪」作出詳盡的講解,同時舉出個案及加以分析,以釐清概念。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時刻留意學生的情況,作出恰當的處理。然後,蘇律師解答不同學校所提出的版權問題,清楚解釋相關的法例及侵犯版權的個案。   講座第二部分是介紹校園意外事故及相關的個案。蘇律師利用學童在校園發生意外的個案,剖析老師或校方在甚麼情況下需負上法律責任。他指出老師責任的法律原則是有界限的,即使意外發生,也要從多方面考慮實際的情況。   最後,在寶血會教育事務處主任蘇肖好修女帶領全體祈禱後, 是次講座圓滿結束。(少)  
kjy16_20220410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4.08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特別假期下的愉快網上學習
(本報專題)本港第五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學生提早於三、四月放「暑假」,有學校趁機為留在家中防疫的學生準備多姿多采的網上活動,與學生保持聯繫,陪伴他們在嚴峻的疫情下,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只需要一個銀幣或是一條鞋帶,便能夠在家中學習魔術;學生取出一張白紙或報紙,在鏡頭前一起繪畫禪繞畫,再以摺紙製作出貓擺設,過程中學生專注創作,尋回內心的平靜。這是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在三、四月的特別假期中,推出的「幸福學習經歷活動」內容;請來中文作家,讓學生透過寫短文小說學習中文;每週舉辦幸福學習經歷(Well Being Learning Experience)活動,以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更有學生在網上參與社會服務,在線上與身在安老院舍的長者交流。其他活動包括英文增潤課程、慈幼青年會及生涯規劃活動等。 助理校長陳智偉指出,在假期中為學生提供網課、多元化活動可強化學生學習能力,保持學習節奏,回應辦學團體慈幼會的預防教育法。他指曾有學生缺席網課,其後教師聯絡學生,得知對方因缺乏網上數據而未能上課,學校輔導員親自送上數據卡予學生使用,「持續與學生聯繫,便得知學生的家庭狀況及早偵測。」  網上學習 學會自立 在特別假期中,各級學生參與網上的慈青聚會,體驗及學習不同的生活技能,多了解他人的需要。牧民助理劉詠梅指出,教會強調教徒在四旬期多行克己與愛德,而校內以非教友學生佔大多數,她便以生活化的形式讓學生明白公教價值,「如教學生學習度節制的生活,面對嚴峻的疫症要懂得為人為己,沒有必要便不要外出,留在家中避免染病。」 劉詠梅表示,該校在新春假期後開始教導學生使用網上支付平台,趁在特別假期因著得到恩人的捐獻,給予每名學生港幣60元學習電子消費,讓學生嘗試在網上訂餐,模擬若不幸染疫,家居隔離期間學習自理,從中學習獨立生活,另外,亦藉此推出網上格價比賽,讓學生在外賣平台上比較最低運費及最便宜的產品項目,以增添學習樂趣。 首次使用外賣軟件訂餐的中五生葉志彬說,當時還在等候外賣時,軟件程式竟然顯示已成功送遞,後來他發現外賣員只把餐點放在管理處便離去,「我當時很不滿,以為外賣員瞞騙了我的餐點,後來想到Winnie(劉詠梅)教我們要多為他人著想,我便想到或許外賣員為減低染疫風險而沒有送遞上門,我便沒有嬲怒。」 中二生黃傲軒對於網課中學習繪畫及紙藝的印象深刻,摺成紙貓的摺紙後,若被老師選中便有機會放置在學校新設的貓舍,他為此感到期待。疫情下要長時間留在家中感到無奈,喜見學校提供網課學習,讓自己有機會與同學聯繫,增進朋輩關係。 作家在網上與青年談寫作 學校日常的教學因疫情被迫暫停,校方在特別假期裡提供具趣味性的語文活動作網上學習。例如中國語文科與香港文學館合作,學年內邀請作家向學生教授寫作技巧,以古代科技和蔬菜作主題,邀請學生寫下短篇小說。 在初中作家寫作班上,導師王樂儀是填詞人,以她填詞的歌曲《想再和你看煙花》與學生談煙火,中文科科主任吳嘉恩指出,填詞人擴闊學生在寫作上的思想空間。有學生在假期間返回內地生活時,藉著參與網課活動,衝破學習界限。 就讀中五的總領袖生及學生會副會長的翟靜康假期裡返回內地,但是他仍然活躍於學校的網上活動, 他有參與作家寫作班,也與另外七名同學參與網上的義工服務,於四月與耆康會的長者進行視像會面,互相分享喜愛的點心及童年玩意,翟靜康說:「能夠在疫情下關懷院舍內的長者,藉此學習與長者溝通的技巧。」 陳智偉助理校長指出,疫情影響學生的生活節奏及生活習慣,校方希望在特別假期中,透過舉辦多項活動,與學生保持聯繫,關心學生的靈性健康,陪伴學生成長,並及時作出支援。(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20320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3.18
寶血女子中學 疫情下推動電子閱讀
(本報專題)第五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再次令全港學校未能實體上學,近日更要提前放特別假期,寶血女子中學為使學生能度充實的假期,向全校推動電子書閱讀, 學生只要擁有平板電腦或智能電話,便可以隨時隨地輕鬆閱讀電子書。 寶血女子中學多年來已在全校推動閱讀,定時在各科組推動閱讀及獎勵活動,剛在本學年校方參與香港教育城「e悅讀學校計劃」,訂購了200本電子書,身兼語文及閱讀推廣組組長的司徒美儀助理校長指出,在三至四月的特別假期中鼓勵學生在家閱讀,包括每月最少閱讀一本書籍並提交閱讀報告, 作為閱讀基準,並設有閱讀獎勵,學生每月完成兩本書籍可獲銅獎,三本可得銀獎,四本或以上獲得金獎,「學生從閱讀中擴闊視野、培養自主學習,發展獨立學習的能力。」 電子閱讀生動有趣 「相比之下,電子書較傳統紙本書籍更生動有趣,好些電子書更設有聲音導航令內容更吸引。」在閱讀獎勵中獲得金獎的中五生陳煒喬喜歡閱讀散文與小品文集,每次睡前抽出半小時閱讀一至兩篇散文,現在網課學習讓她在家享有更多時間,每天花上一小時閱讀。 疫情下留在家裡難免感到生活沉悶,愛看科幻小說的中四學生袁煒琳表示,她在家中閱讀電子書,除了可解悶外,小說有趣的情節有置身其中的感覺,「可以跟著主角的腳步置身歷險中,閱讀時也培養推理及解難能力」。 「e悅讀學校計劃」設有不同的閱讀組合,事前由各科主任協助選書,學生可透過不同科目作延伸學習;學生除了恆常閱讀中、英文書籍,每學科也要完成閱讀課業。閱讀組合包括中國古典名著系列、英文經典系列、現代經典作家系列等,書籍類別包括文學小說、語言文字、自然科普、人物傳記、文化藝術、社會科學等。 閱讀體驗學習 給無緣出生的你 另外,該校每學年均推出閱讀體驗學習,在學期初定下閱讀主題,並為學生揀選與主題相關的書籍,例如本年是該校辦學團體耶穌寶血女修會創會100周年,校方遂以「耶穌寶血女修會百年誌慶」為閱讀主題,內容圍繞修會「犧牲、修和與弱小者同行」的修會精神,透過閱讀進行一系列的體驗學習。 逾50名女生在紙上寫上以「給無緣出生的你」為題的祝福語後, 再將紙條摺成心型,隨後到柴灣天主教墳場的天使花園考察時,將心型字條獻在墓園上,有分參與的中五生鄺曉晴寫下感想時說:「我很感恩和愧疚, 因為有些在母胎中不幸夭折的胎兒沒有機會出生,不能探索這個世界的美好。我感恩自己能夠順利出生、平安健康地成長。我誠心希望這些無緣出生的嬰兒,能在天國開開心心地生活下去。」 該校在本學年為中五學生舉辦生命教育閱讀活動, 首先安排學生閱讀《無言老師》,內容講述一位母親堅持誕下沒有頭骨嬰孩,出生十小時便離世,捐獻遺體作醫學研究,以及以死亡和生命為主題的《生死教育講呢啲》書籍,再到天使花園考察。 對於失胎議題,中五生許鎵敏最初認為失胎或墮胎問題很普遍,她也對失胎沒有特別感受,後來她看過由學校推薦與生命相關的書籍,再到天使花園考察後對生命有另一體會,「原來失胎的家人經歷未能出世的嬰兒會是這樣傷心,當我到天使花園,看到眾多胎兒安葬在此,亡者父母在孩子的名牌放上小玩具作陪伴,使我很感觸,在體驗中明白尊重生命與愛惜自己的可貴。」 上述活動是本年度「耶穌寶血女修會百年誌慶」閱讀主題的閱讀體驗學習活動之一,圖書館主任及宗教倫理科科主任師欣欣表示,透過閱讀進行一系列的體驗學習,包括生命教育、社會服務、修會歷史等主題, 以實踐「犧牲、修和與弱小者同行」的修會精神。 鎵敏從中回想到該校辦學團體寶血會成立初期已照顧修院門外的棄嬰,把嬰兒視為自己的孩子去照顧,讓她體會到,天主教一直幫助這群弱小者,而教會致力爭取為未滿24週胎兒得到妥善安葬,「正是實踐修會的犧牲、修和與弱小者同行的修會精神。」 另一中五生張嘉怡對於《無言老師》一書印象深刻,讓她明白無言老師不分年紀也可作出貢獻;她從不同層面認識生命教育,體會到生命的脆弱, 並透過修女的無私奉獻,感受到「修會不求回報,並體會上主對人的愛。」(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4a_20201206_s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0.12.04
喜樂中學 文章 2020.12.06
我樂於助人和喜歡接受挑戰。在高中期間,學校為我們安排了不少其他學習經歷的活動。 我參加過許多不同的服務,包括探訪獨居長者、到老人院探望長者等,而讓我最難忘的是與長者一起製作蘿蔔糕。公公婆婆們教我們製作蘿蔔糕,他們的臉上常掛著慈祥的笑容,態度和藹可親,令我們感到很親切。我們與長者們一邊製作蘿蔔糕,一邊聊天,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與他們交流卻沒有半點距離感。我發覺在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欣賞和學習的地方,他們雖然年紀老邁,但仍然不斷學習和接觸新事物,的確值得欣賞。 此外,我也參加過校外的義工服務, 其中印象較深刻的是「明愛賣物會」。那天我們大清早就到現場預備,我們被分到不同崗位當值。當天十分炎熱,我們在豔陽底下派發入場券,大家都熱得面紅耳赤。透過這次活動,我了解到很多工作都不簡單,社會上各種工種都值得我們尊重。我亦因積極參與義務工作,服務社會達一百小時而獲得義務工作嘉許狀銀獎及由香港青年協會主辦的「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畫⋯⋯青年義工網絡」的有心學生嘉許狀,這都令我更有動力繼續為社會服務。 由於對語文甚感興趣,所以在初中及高中我都參加了不少提升英語水平的活動,例如English WeCan課程及W S E Cosmopolitan Youth English Summer Camp。其中English WeCan這個課程對我的影響最大,也令我很難忘。我連續兩年的暑假參與這個課程,每週的星期一至五都要上課,有時候星期六還要外出活動。起初我對這個課程十分抗拒,因為上課時數太多令我失去休息時間,但後來慢慢投入課堂後便漸漸享受學習。我們以小組形式上課,一個星期大概學兩本書,每天學習不同的單詞,並要常常默書;學期結束時有考試,所以我每天都拿起英文書複習。 在體育發展方面,我曾參加歷奇訓練營,印象最深刻的是玩「高空繩網陣」。在半空中與同學互相配合地完成任務,不單訓練我們與同伴的默契和信任,更訓練我們的膽量。此外,有一個項目是需要獨自完成的,這使原本畏高的我成功突破自己。這個活動令我明白到要突破自己便要勇於嘗試,勇於跳出舒適圈,才能令自己進步。 六年的中學生活給我很多美好的回憶,我認為這些經歷是人生重要的課堂, 能令我們更樂於接受挑戰。 蘇巧君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6A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