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20306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3.04
教區學生勤練樂器 為教區建堂籌款
(本報專題)聖奧斯定主教曾說:「唱歌是雙倍的祈禱。」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你會用歌聲向上主祈禱嗎?  因為疫情嚴峻,教區籌募建堂及發展基金委員會早前公佈,原訂於2月25日舉行的「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會延期舉行。這個音樂會陣容強大,動員天主教學校學生、堂區神父、傳教會、修會和教友音樂人等。雖然音樂會還未公布確實日期,但有份參與演出的教區小學學生並沒有因此鬆懈, 反而努力在家練習,期望有一天為觀眾獻上完美的演出,傳達出演出的主題 ——「凡事盼望」。 為建堂籌款   學生交流演奏技巧 在教區小學約九分鐘的演出過程中,同學會以鋼琴、小提琴、豎琴、大鼓、手鈴及古箏等樂器,演奏由三首歌曲分別是《希望》、《卡農》、《雲上太陽》合併而成的樂曲,並由合唱團同學同場獻唱。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五年級學生張逸參與合唱團的部份。他在這次的表演中,最深刻的歌詞是《希望》中的一句「心中的冀望,終於都靠岸,未曾絕望」,提醒他縱使遇到困難, 「都不要打定輸數。」例如,他曾試過考試成績不理想,但他並沒有灰心,反而會努力,期望下次做得更好。 籌款音樂會的舉辦目的,主要是為教區籌募經費興建新聖堂、增建天主教墳場骨灰龕位及維修各區聖堂經費之用。張逸雖然不是教友,但每逢週末都會參與主日學及彌撒,「有團體遊戲,也會講聖經」,十分歡樂。所以他希望能出力為建堂籌款,使更多小朋友可以去聖堂及參與主日學。 參與演出的學生陸續在早前的聖誕節收到樂譜,並開始勤加練習;當中在暫停實體課堂前,部份學生更在聖安德肋小學進行一次小型合奏排練。同校的另一位五年級學生梁正楠在表演中打大鼓。他一直喜歡節奏感強的樂器,認為這次活動加深不同學校學生之間的交流,在上次的排練過程中,他與另一位負責敲擊樂的同學,互相分享演奏技巧,獲益良多。 自四年級起開始學習敲擊的天主教佑華小學六年級學生張新星,她亦被老師邀請參與大鼓的表演。她認為敲擊訓練,能培養她對音樂的節奏感、專注力和耐性,「這是難能可貴的機會,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在家中努力練習   加深對教會認識 「學校開學禮、聖誕節等日子,學校都會帶我們到聖堂參與祈禱禮。」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六年級學生溫煦說。溫煦與另一位五年級同學周羽翹將會演奏鋼琴。他們認為這些活動更讓他們認識天主教信仰。 雖然學生現時不能回校練習,溫煦與周羽翹都會跟隨大會提供的音樂錄音,在家中彈奏,以更好準備表演。 彈奏豎琴的聖方濟愛德小學學生龐琛言,除了在家中作個人排練,亦在上豎琴課時,請教導師。另一位學生侯潁姿更指出在家中練習古箏時,家人便是她的觀眾。 負責教區小學表演的其中一位統籌、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校長梁綺媚表示,來自不同學校的表演者屆時會穿上制服,「象徵我們是一家」,呼應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的主題。 梁校長認為這次音樂會為學生是難得的經驗,「除了代表學校參與這教區盛事外,也藉此認識教會,是一次福傳的機會。」(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2a_20210627_s
歲月輕狂
2021.06.25
用浪漫的謊話,譜出中大志
千禧年代在商場演奏鋼琴,為了令聽眾更有共鳴,於是設立點歌,好讓聽眾能得到即時的滿足感。當然不能每首流行曲都懂得彈,但有一首差不多每次演出都必須要演奏,就是李克勤和朗朗合作的《我不會唱歌》。琴音密麻麻、但旋律流暢動聽,把李斯特作品改編為廣東歌,少一點音樂功力、歷史背景都不行,創作這首曲的便是擁有歷史及音樂學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博士Edmond Tsang 曾奕文。 一直無緣合作,直至去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終於在中大一年一度的「中大校友日」,算是間接地合作,因為整個校友日都在網上舉辦,所有校友沒機會實體碰面, 卻一起參與了首隻校友日主題曲《中大志》的錄影大合唱, 作曲的就是Edmond。到了這個星期,中大校友事務處決定為樂曲製作以《四季》為主題的四個樂器演奏版本, 為今年11月的校友日作前期宣傳,鋼琴版本自然落在我身上。預先在錄音室錄音,今早再配合錄音作拍攝,地點是崇基學院的利希慎音樂廳。 大學階段在這裡演出無數,有時伴奏、有時獨奏,總有一百位觀眾觀看拍掌。但更重要的是,這裡也是當年音樂系管弦樂團綵排的地方。重要是因為,太太就是當年的首席長笛,而我則用花言巧語氹指揮,讓只擁有小學程度小提琴技的我能破例加入樂團,目的只為追那長笛首席。這個哈碌的追女仔故事,一直都沒與任何人講述,包括太太, 直至結婚前,因為天主教徒必須在參與婚姻聖事前上婚姻輔導課程,我們便選擇了明愛的私人輔導,然後一五一十說出:指揮讓我加入第一小提琴,目的只是讓我威, 但真正演出時,怕自己的琴技連累樂團,於是練成「拉弓線上飄」,即是弓法一樣,但其實沒拉出任何聲音;指揮更刻意先練弦樂、之後練管樂,令我綵排完畢後要繼續等待管樂練習,考驗我的耐性。太太當時聽得目瞪口呆,因為從沒想過,我的小提琴造詣其實是一個為追女仔的大謊話。 但今早音樂廳只有攝影師與我,空氣異常靜止並帶點冷清,與我熱鬧的回憶有很大對比。開始彈奏起來時望向觀眾席,舊同學的蹤影在腦海不斷略過。望向左邊舞台則看見那仍有Baby fat的太太,帶著甜笑吹著長笛。小橋流水、眾志堂,時空錯亂、但感觸、亦感動。「志」的種類含意繁多,但今天我決定只一心意一意念,用八十八個琴鍵演繹出我內心深處的《中大志》。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411_s1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4.09
德望近 150 學生與神長及修女 《逆境.相連》帶出正能量
聖神修院三月中的一個下午,宗座署理湯漢樞機在小聖堂內拉起小提琴,譚永明神父與德望學校校監阮嫣玲修女吹起長笛,另外八位德望女生以中樂及管弦樂合奏,夏志誠輔理主教則與神父修女合唱,共同奏出由本地信徒創作的《逆境.相連》這首歌,期望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傳揚正面的信息,與社會人士一起渡過難關。 今次合奏,德望學校的中樂團、管樂團以及弦樂團有近150名學生參與,因應疫情除了八位同學到聖神修院與神長和修女合奏外, 其餘140多名學生會自行演奏及錄影,校方再把百多條影片剪輯成線上虛擬合奏版。 在修院拍攝當天,中三生陳祉允與湯漢樞機一起演奏小提琴,兩人不時以眼神與姿勢交流展現弓法,她說:「大家也陶醉在音樂之中,享受著演奏的過程。」另外,音樂科主任梁綺明透露,湯樞機事前更請學生幫他在樂譜上標記每個音部的弓法,以求整體演奏更齊整。 無分年齡追求和諧境界  有份參與其中負責吹笙的中五信徒學生溫善瑩,是中樂團內唯一到修院演奏的樂手。這是她首次參與中西樂器合奏,吹奏樂器時要顧及整體效果,好讓不同樂器和諧地奏出樂曲。 學生努力演出,學校修女也不懈惰。與學生一起到修院錄影的阮嫣玲修女負責吹奏長笛,她說幸好有學生相伴,讓她演奏時更為安心。阮修女修習長笛近20年,但已有一段長時間沒有練習,從今次合奏中她領悟到,「音樂無分年齡,也是彼此學習一起追求和諧與美麗的境界。」 多次重拍為求完美  修院拍攝以外的百多名學生,則要各自找一個寧靜的地方錄影,其中吹奏長笛的高衍衡便請媽媽幫忙負責錄影,她需事先整理家居,好騰出白色牆身作背景,也要安排她至愛的貓兒入房「迴避」,「但試過拍片時貓兒上廁所後傳出抓沙的聲音。我只好重頭再錄」,這樣先後拍了三次才能完成。然而,她算順利了,因為有學生為了錄下最佳效果,竟重拍50次。 以大帶小發揮互助力量 疫情下學習模式有很大轉變,該校的音樂教育卻沒有停止,學年內該校邀請學生拍攝幾首網上樂曲,學生也珍惜每次排練及演奏的機會。 當有機會回校練習,校方要先做好防疫措施:設膠幕,保持距離,單行面對背地坐等等。梁綺明說,疫情下練習同學固然要作出適應,可幸音樂訓練也讓學生自律和堅毅不屈。「學生透過網上演奏,去感受合奏的氣氛,以音樂向其他同學打氣。」 為了讓師妹回校時有更多時間練習,舊生也會在前一天回校準備場地。疫情時練習改在網上進行,高年級生關心師妹的進度,當師妹在網上示範演奏時,其他人便安靜聆聽,再給予意見。陳祉允說同學互相提醒,以彌補沒有實體練習的缺失。 「有著祢同步去,縱在這長夜裡,教我勇敢飛去。」《逆境.相連》歌詞中的最後三句,令三位受訪學生感受最深:無論現在面對甚麼難題,也可以合力面對並跨過難關,在逆境中要勉勵自己。 阮嫣玲修女指出,德望學校的核心價值是:愛、希望、喜樂、感恩,與辦學團體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重視喜樂與感恩的精神一致,校方重視學生在音樂及美的追求, 「這首歌帶給人希望、勇氣、勇毅,因著這份心連心而一起攜手向前的力量。」(高)  德望學校《逆境.相連》 bit.ly/3wy1mqf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4_20201004_s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0.10.02
喜樂中學:文章 2020.10.04
我在失敗之中找到快樂 幾個月前,我參加了普通話故事演講比賽。仍記得當時,我胸有成竹,不是因為我準備得較為充足,而是因為我講普通話較為流暢、標準。自然地,我開始沾沾自喜,心想:這次奪冠的人必定是我!  可是,當我上台後,不知為何身邊刮來了一陣冷風,帶走了我的部份記憶。演講到一半時,發現自己的腦袋一片空白,甚麼都不記得了。我,到底是怎麼了?就這樣, 空氣凝結了……我尷尬地站在台上,直到鐘聲響起,才默默地回到原位。 失敗,對我而言是如此可怕! 我就像經不起狂風般的小樹,被那把無情的「利刃」摧毁。我還記得評判鋒利的言句「開始十分流暢, 唯練習不足,演講時欠情感,甚至後來沒法做總結。」每次比賽,我一向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何時想過失敗也會發生在我身上?頓時, 千萬隻蜜蜂直衝我的心口,使我喘不過氣來。 直到晚上,一切都好像有所改變。 我望著滿天繁星的夜空, 回想起早上的比賽。當時每位同學都在努力練習,分秒必爭的時候,我在做甚麼?在一旁竊笑別人?若我能像他們一樣,結果會否有所不同?這片夜空,其實就是那場比賽吧!它,只是換了個方式呈現罷了!每位同學,都是一顆耀眼的星星,你我皆閃爍著獨特的光芒。可又有多少人能成為那輪皎潔的明月呢?誰又能脫穎而出,成為台上最引人注目的同學呢?想著想著,嘴角微微上揚,竟感到有些快樂呢!我變成了斷線的風箏,雖離開了主人,雖對眼前的道路渺茫不知,但卻能隨著輕風,在空中自由飛翔。俯首看向這片未曾來訪的新大陸。頃刻間,覺得自己的失敗算不上甚麼。 「成功往往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有所準備未必會有相對的收穫,但成功不會降臨沒有準備的人身上。」外婆的話突然響徹在耳邊。以前成功的片刻逐一浮現在腦海中,才明白,成功並不是憑靠天資換來的,為一件事而付出的汗水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元素。忽然,茅塞頓開,我的心結被魔術手解開了。彷彿自己置身於桃花源,所有的煩惱皆拋諸腦後,我看到幻影中的自己正在一片草地上盡情起舞, 揚起一片片七彩繽紛的花瓣。 剎那間,一道雷電擊破了心中的陰霾,一份禮物,即將降臨在我的身邊…… 李好好   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   中5C 我要成為小提琴家  小時候,老師總是讓我們寫「我的夢想」,那時我還小,自然不懂其中的含意, 只想著馬虎了事,以應付老師。可是,當老師再叫我們寫作的時候,已是「我理想的工作」了,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已經長大了。 小時候我的夢想是當一位科學家,長大後卻發現我當不了;我現在的理想工作,是做一個自由自在的小提琴家,就是那種不受約束,隨時隨地都可以拉琴的人。我相信小提琴的琴聲能給大家帶來歡樂;或者是辛勤了一天之後,琴聲便成了搖籃曲; 又或者在你不開心的時候,琴聲能給心靈帶來一絲慰藉,讓一個人不再孤單。 有些人認為工作只是為了賺錢,可是在我看來並不是這樣的,世界上最快樂的事, 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是啊!如果你的工作只是為了賺錢,那麼你就算賺取到很多錢, 也不會感到快樂,因為你已成了金錢的奴隸;相反,如果你能做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即使金錢不多,生活平淡,但那份滿足感卻是不能言喻的。 雖然做一個小提琴家並沒有可觀的收入,但這是我的理想。人活在世上,快樂及活得有意義才最重要,人生苦短,反正金錢是帶不走的,能為自己的理想工作而努力, 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黃嘉曦   天主教新民書院   中三丁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