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同行天主路
2017.02.25
公教家庭
教會有很多關於家庭的期盼,我們要捍衛家庭價值。為我來說,寫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想把自己實踐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希望給大家一點鼓勵。舉例來說,不少家長都覺得,在今天的香港社會,要子女健康地成長很困難,要家庭和順不容易。以下,我簡單描述自己在家晚上一般的情況,希望對大家來說,是一種鼓勵。
我的家,一般在六時半左右吃飯(這為很多家庭已經做不到);吃過飯後,約七時許,為中三兒子來說,這就是他的自由時間。他沒有甚麼功課要做,成績算過得去,因此我們也不打算為他安排補習。同時,他又沒有甚麼課外活動,一星期只有一天要學畫。所以吃過飯後,他就自由了。
女兒是中一生,學校相對多功課,所以晚飯後,如果放學後仍未做完功課,此時就要做一會兒。開學以後一個晚上,她要九點半才完成功課,對我家來說,是很大的事情了。
女兒比兒子忙,因為她每天要練鋼琴與小提琴這兩種樂器,亦有一天晚上要學畫,所以算是忙碌。
不過,每晚到了八時後,他倆一般都自由了。兒子會看書,女兒愛寫手帳,間中會打電話,瀏覽網站唱英文歌。有時候,女兒更會分享她在學校的生活;此時,哥哥亦會分享一下,我和太太也會加入,談談自己的生活感受。
到了九時半,就是準備睡覺前的祈禱。十點左右,全家便上牀睡覺。
我不知道這種生活算是怎樣,為我來說,這就是平常不過的生活。
我不能想像,子女做功課至半夜的情況,更不想他們老是一臉疲累。雖然有點不安,但我總會克制自己,容許子女無所事事;因為人生是他們的,這年紀就是要自己闖闖。


童心童趣
2017.02.18
我的小孩該學甚麼樂器?
這是我最討厭的問題之一。可能從事音樂工作的關係,很多媽媽級朋友都會問我: 「我的孩子該學甚麼樂器?」我聽到後通常是納悶一下,然後心想:「我又不是孩子的媽媽,我怎麼知道?」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大家都把小朋友送去不同的音樂班。那管是唱遊、學習節奏或認識不同的樂器,那都是好的入門。但之後呢?很多朋友見我把兒子送去合唱團,他們都有意跟隨, 或許他們不知道,我的兒子有多愛唱歌。他可以從睡醒的一刻就放聲高歌, 無論吃早餐、做功課、換衣服、走在街上、坐巴士、甚至上廁所,他都是在唱歌的。校車叔叔更經常投訴我兒子唱歌太大聲,影響他行車!有趣的是,幼稚園教小朋友唱遊,其他小朋友都高興的在扭動著屁股,但他會動也不動地牢牢站著。我問他為甚麼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跳?他說就是不喜歡。經我觀察多時,便決定替他報名參加合唱團。不用扭動身體之餘,又符合他喜歡歌唱的性格,不就是最好的選擇嗎?其他喜歡擺動身體、有表演慾、又熱愛唱歌的小朋友,我則建議他們參加音樂劇團,或許會更為適合。
一天朋友告訴我,她想三歲的兒子學拉小提琴,因他很是喜歡;還千辛萬苦找來名師,要我替她高興。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幼童學弦樂,因為小肌肉還未發展成熟、連筆也拿不好,還說甚麼按琴弦?除非孩子有如莫札特般有天賦,不然弦樂待四、五歲或以後,才學弦樂都未遲呀!過了幾天,另一朋友告訴我,希望三歲的女兒學拉大提琴, 因孩子每次在電視見到大提琴演奏,就會模仿起來,還模仿得似模似樣。這次我真的火起了!我叫這兩位媽媽拿出叉子,每天用左手的手指頭,大力在叉子上按壓十分鐘,力度以按到手指頭上留下坑紋為準。若一星期後她們能夠承受這種痛,就讓孩子去學弦樂吧!結果一星期後,兩位媽媽都放棄了讓幼童學弦樂的念頭。我再問她們,若電視放映的是其他樂器,她們的子女也會跟著模仿嗎?媽媽們恍然大悟,原來只是孩子的模仿力強,之後便把小孩送去戲劇班了!所以我常跟朋友說,從觀察你的孩子開始,看看他適合學甚麼樂器吧!下星期跟大家談談選樂器老師的問題,待續。


創作天地
2016.12.10
創作天地 2016.12.11
文章
第一次參加小提琴比賽
我有很多個「第一次」,但這個「第一次」令我記憶猶新, 這就是在三年級的那學年,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學藝小提琴比賽」。這一次的比賽經歷,令我畢生難忘。
記得這項比賽分兩個階段,首先會在音樂課進行初賽。初賽時,每位參賽者需要準備一首五分鐘的樂曲,在三位評判及其他參賽者面前表演。我心情輕鬆,並且順利進入決賽。
決賽當日,我懷著緊張的心情等待出場,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當聽到:「下一位是李浩僑。」我腦海頓時一片空白,戰戰兢兢地拿著小提琴和樂譜走到台前。我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但仍然要全神貫注地演奏,終於把樂曲順利完成。在等待老師宣布結果時,我心情忐忑不安。「季軍,李浩僑。」我沒想過自己得獎,興奮莫名地跳了起來。
經過這個「第一次」,我明白到一個道理: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所以我以後會更努力練習,在未來的比賽中獲得佳績!
李浩僑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五A
我最喜愛的一道中國菜
我最喜愛的一道菜是生炒排骨,它是一道廣東菜,味道鮮美而且很好吃。每一次我跟爸爸、媽媽和弟弟出外吃飯時,都一定會吃這道菜。
生炒排骨的材料有排骨、青椒、黃椒、紅椒、薑、菠蘿、糖⋯⋯它的煮法很簡單,首先把排骨與生粉、糖、鹽等醃料拌勻醃三十分鐘,然後把排骨放入油鑊炸成金黃色,再把排骨從油鑊裡拿起放在一旁。第二步是把青椒、黃椒、紅椒、薑及菠蘿放到鍋裡炒,炒至半熟後,再放回排骨一起炒;最後加入茄汁調味,就可以上碟了。
生炒排骨顏色非常鮮豔,黃黃紅紅的。看上去已令人垂涎三尺,而且它香味濃郁,味道酸酸甜甜,非常開胃;同時營養價值很高,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
總的來說,生炒排骨色香味俱全,每次吃的時候,也會令我想起跟家人一起出外吃飯的歡樂情景,所以我很喜歡吃生炒排骨。
歐陽瑩瑩 獻主會小學 五D
給媽媽的信
敬愛的媽媽:
你近來工作好嗎?你要保重身體啊!
今天上中文課的時候,老師一踏進課室,就說今天要舉行四年級作文比賽,我頓時冷汗直流。眼看同學興奮地期待,我卻不禁雙手抖動,頭皮發麻,心裡慌張且心跳得很厲害,心裡又暗暗地想: 「為甚麼上天要這樣對我?我最怕作文,難道我是個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嗎?」話雖如此,我雖然不是作文高手,不過我還是盡量運用老師教導的寫作方法寫出來。
誰知,正當我埋首寫作時,老師突然拿起我的作文看了一遍又一遍,她說我的寫法有些創意。這時,我重獲信心,然後接過文章,繼續努力寫下去。當比賽完後,老師又拿起我的文章,給全班朗讀一遍。
此外,她還稱讚我的文章內容豐富,不但有趣,還有創意,同學都羨慕得不禁熱烈地給我鼓掌。聽見老師和同學的掌聲,我心裡喜滋滋地想:我終於成功了!
媽媽,我日後會更努力,希望寫出令更多人欣賞的文章,不辜負您對我的期望。
祝
身體健康
兒子
俊安敬上
五月九日
陳俊安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 四A
An accident
Mac, Fanny and Emma went to the recreation centre by coach.
In the campsite, they played basketball together in the basketball court. They felt glad. After an hour, they took a rest. Then, they continued to play basketball again.
“Emma and Fanny, catch the ball.” Mac shouted. However, they missed the ball. The ball flew into the window and broke it. They felt scared and guilty.
“What should we do?” Fanny asked.“Should we run away? ” Emma asked. “No, we should tell the keeper. ” Mac said.
So, Mac went to find the keeper. Fanny and Emma were very frightened and worried. At last, the keeper came and scolded them. “Sorry !We will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 they said. Finally, the keeper forgave them.
許俊彥 天主教伍華小學 五A
我發現……
小時候,我經常依賴爸爸、媽媽和哥哥,永遠都要他們幫忙。我既不懂自己做功課和溫習,也不會幫媽媽做家務。我甚麼都不會做、不肯做。
今年,我轉到漢基國際學校就讀,我發現自己的改變。
早上起床的時候,我不用家人叫喚,自己也能準時起床。起床後,我會自己更換衣服及整理床鋪。吃完早餐後,我也會把餐具放回廚房的洗碗盤裡……這些早上起床後的小事情,從前的我是不會做的。
每天放學回家後,我不但會自己完成學校功課,還會把不懂的詞語,用詞典一一查出它的解釋。如果學校有默書或測驗,我會自動自覺溫習。
週末的時候,我會幫媽媽做些簡單的家務。吃晚飯了,我會幫忙預備晚餐桌,還會把食物端到飯桌上。除此之外,我更會抹桌椅和吸塵。
這些事情讓我有所發現,這是甚麼?就是我長大了!我感到非常高興,我會繼續接受新挑戰,迎接更多關於自己的改變和成長!
梁愷晉 漢基國際學校 五D
圖畫
初 雪
曾鞏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 五A
星 空
何卓瑩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四D


快樂宗點
2016.09.24
怎樣選擇課外活動
開學不久,學生安頓了學習事情後, 課外活動老師或不同學會的負責人,開始向學生們介紹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記得我就讀小學時,學校沒有太多課外活動, 媽媽在外安排我學習小提琴和繪畫。升上中學後,學校有不少學會,舉辦了很多課外活動,記得中一時我已決定參加一些學會,初中時也會問問父母的意見,之後幾年都是自己選擇的,選取自己有興趣的,而且參加的項目越來越多,中六時更担任領袖角色,組織課外活動給其他同學。課外活動是學業以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對子女成長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
對小學和初中生的課外活動選擇上, 父母的意見有主導性和決定性,究竟父母應根據甚麼準則協助子女作出選擇呢?
一、目的
父母應該教育子女在選擇課外活動上的正確目的,包括發展興趣潛能、善用餘暇、拓闊生活圈子等。曾聽過有些家長希望子女能夠參加一些有「價值」的課外活動,使他們在升學上的優勢增加,更易進入「名牌中學」或「名牌大學」,以此想法來選擇課外活動是不理想的。另外,也不應以「人做我做」的模式來選擇,別人的選擇未必適合自己,不要令課外活動成為子女的壓力來源。
二、喜好
父母不應根據自己的喜好指引子女選擇課外活動,而應了解子女的喜好和興趣, 讓子女充分享受課外活動,避免視活動為苦事。可讓子女在參加課外活動過程中, 分享感受和有趣經歷。
三、組合
越多不同的課外活動,令家長學生更難選擇,家長可考慮引導子女選擇「一動一靜」的活動,例如音樂和運動,這組合令孩子有多方面的發展。
四、時間
除了學業和課外活動外,學生應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不應選擇太多的課外活動, 因為這可令學生感到疲倦,使他們休息時間減少,久而久之可能對課外活動生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