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40421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4.21
仁德天主教小學
師生一起尋夢 實踐愛德精神
(本報專題)媽媽全年無休地打理家務和照顧子女,子女可以怎樣幫助媽媽呢?仁德天主教小學每年安排學生「尋夢」,並同時培養他們的同理心,關心社會。當中,一群學生早前策劃了「超人媽媽」項目,藉著不同活動,邀請同學體諒媽媽的壓力,發掘媽媽的才能,並幫助她們建立社區網絡。   「超人媽媽」是其中一組學生在參與「DreamStarter啟夢者計劃」時的項目。在構思項目的過程中,這組同學曾構思以動物作為主題,但經資料搜集後,最終決定以媽媽為主角,「我們希望令同學更有同理心,知道媽媽的辛勞,可以主動幫忙減輕家務負擔,並發掘媽媽的才能、一技之長。」學生郭蕊嘉說。   學生賴冠宏回想整個項目中最深刻的是,他們在校內於小息時開設攤位及建立龍虎榜,讓同學學會分享及欣賞媽媽的技能。他表示,最初同學的反應並不熱烈,所以他便與組員鼓起勇氣,主動接觸同學,並透過校園廣播,讓同學認識活動,最終吸引了不少同學參與。郭蕊嘉補充,她的弟弟參與活動後,觀察到媽媽擅於製作黏土手工。姊弟倆現時會努力幫忙家務,期望減輕媽媽的壓力,以便騰出更多時間發展興趣,並不時與媽媽一起做手工,共享親子時光。   在策劃項目的過程中,同學除了要搜集資料,還要撰寫計劃書、準備攤位活動、演講介紹項目等,最令學生黃卓琳印象深刻的是要上網尋找贊助商的聯絡方法,並思考如何吸引贊助商贊助計劃。最後,他們決定親手寫信,並由擅於畫畫的同學在信件上畫上圖案,期望吸引到贊助商細閱信件。   學生張可悠負責繪畫的部分,她樂於能發揮所長,與同學一起聯絡不同的贊助商,最終成功得到回覆,取得贊助。張可悠很高興能參加這次活動,與同學互相鼓勵及合作外,也成功踏出舒適圈,勇敢地在眾人面前介紹這次項目。   實踐愛主愛人精神   「我最高興是見到學生在過程中變得主動,又會懂得分配工作,安排時間。」吳卓盈老師提到,學生在過程中遇到不同挑戰,例如在「超人媽媽」項目中,學生聯絡贊助商時未有收到回覆,或在最初擺設攤位時,沒有同學前來參與。但她樂見學生從中培養了堅毅不屈及主動的精神,有所成長。   仁德天主教小學在上課天的下午時段,安排進行生命教育、匯智課程及多元智能活動,培養學生的全人發展。其中, 在五年級的匯智課程中,學校便安排學生參與「DreamStarter啟夢者計劃」。   校長羅淑貞說,學校自2019年開始,安排學生參與計劃,「主要的目標是與學生尋夢,鼓勵他們由同理心出發,實踐愛主愛人,服務別人的精神。」她提到有些同學籍著計劃關心動物、海洋生態或鄰人,她期望學生從活動中學習到的同理心、愛德精神能承傳至中學,甚至是他們的未來。   羅校長表示,在整個計劃中,老師作為同行者陪伴學生,而學生在與同組成員相處間,培養了同理心、解難能力、溝通能力及表達能力。在「超人媽媽」項目中,龍虎榜中還記錄了不同學生媽媽的才能,有些能生動地說故事,有的很快地完成家務,有的運動天分高。羅校長提到,學生更懂得欣賞天主賜給各人的不同才能,「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是獨特、尊貴、有價值的。」(吳)  
kjy13b_20240317_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4.03.17
傳教心 - Come & See, Go & Tell
最近,我參加了由甘寶維副主教帶領的半天靈修活動,主題是「傳教心」。透過禱告、靜思和與聖神內的交談分享,我再次回想起成為教師的過程,深信這是天主的美好安排。我在沒有宗教信仰的家庭成長,父母並沒特別安排我就讀特定類型的學校。然而,回顧我的教育經驗,從幼稚園到中學都被安排在天主教學校就讀,而在小學及中學遇上的幾位天主教老師都深深地影響了我, 誘發我追隨天主的決心。我深信這必然是天主的揀選與召叫。   馬爾谷福音第三章十三及十四節提到:「隨後,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他們便來到他面前。他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他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甘副主教提醒我們召叫當中的使命,就是主希望我們時常與主一起及接受派遣的宣傳福音。回想自己大學畢業後回母校當老師,就是我回應天主召叫的第一步。 作為老師,我希望以生命影響生命, 就如同我成長中遇上的每一位好老師如何影響了我一樣。我的教學初心是希望成為學生成長中的啟發者及同行者,更希望能夠透過我的言行,分享我的信仰和價值觀,鼓勵學生在成長旅程中尋找自己的目標和意義。   「Come & See」及「 Go & Tell」是當天很有啟發性的兩句話,除了可提示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向外福傳外,亦配合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上提升學生主動學習心態之導引。作為老師可透過「Come & See」之心態引導學生要時常保持開放和好奇的心,去探索世界、去發現知識及不同的機會。同時, 透過「Go & Tell」鼓勵學生將他們所學所見所感告訴更多人。通過我們的生活和行動,我們能以自己的生命影響他人的生命,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在這個充滿挑戰和變化的世界中,願我們都時常懷著傳教心,並以我們的生命去為主做見證,成為地鹽世光,讓天主的愛在我們的生活中綻放出燦爛的光芒,同時我們亦主動一點傳遞愛、關懷和希望,成為他人生命中的祝福。帶著「Come & See」及「Go & Tell」的成長性思維心態,為我們的社會帶來更多正向積極的力量。  
kjy13b_20240107_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4.01.07
《擁抱的力量:以行動陪伴,成為同行者》
最近我看電影《年少日記》,其中兩個擁抱的畫面深深觸動了我。這讓我回想起自己在中學時代,當面臨壓力和挑戰時,最期待的就是主日能跟隨代母參與彌撒。除了能從聖言和聖體中獲得平安外,我也非常喜歡與教友們一起牽手唱天主經,以及互相祝福和擁抱時所帶來的力量。   今天的我,成為人師,我深信自己不止是知識引導者,更是學生們的成長同行者。我相信陪伴及擁抱的力量,因為這象徵著彼此同行,這種同行的行動會讓人感受到他們並不孤單。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與人有支體接觸(觸摸、握手或擁抱), 身體會釋放血清素,這被稱為「快樂激素」。這是一種自然的反應:我們感受到與另一個人的連結,而這種連結讓我們感到幸福和美好。   這部電影提醒成年人,作為教育者或父母,我們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我們可透過溫柔堅定的方式引導青年人,用愛灌溉他們的心,以擁抱的力量給予他們身體和心靈上的支持和陪伴,成為夥伴,令他們有勇氣面對挑戰,成為彼此真正的同行者,並學習耶穌基督,成為善牧,一起感染更多人,以擁抱的力量共同創造一個充滿愛和關懷的社會。  
kjy16_20231022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10.22
香港鄧鏡波書院 日本朝聖之旅
帶領學生與主相遇
(本報專題)香港鄧鏡波書院一眾師生剛於9月28 日至10月3日,完成為期六天的日本九州福岡長崎朝聖之旅。朝聖旅程中,一眾師生除到福岡大名町天主教堂、田平天主堂、長崎浦上教會、島原教會和淨水通天主堂等參觀和參與彌撒外,亦前往曾有迫害基督徒和聖人殉道歷史的雲仙地獄和二十六聖人紀念館悼念殉道者。此外,行程亦參觀長崎原爆資料館,讓師生記取戰爭的殘酷教訓,祈求天主早日賜給世界和平。   「學校每年也會舉辦朝聖團,過往曾到台灣、韓國、蒙古等地,每年的朝聖旅程成為學生信仰生活很重要的一環。今年學校的牧民主題是:成為今日人類大家庭的酵母。我們冀望學生通過朝聖之旅,與主相遇,在信仰上得到更新,回港後能從信仰中得到力量, 並在生活中實踐信仰,成為好的酵母。」該校黃嘉明校長在朝聖之旅中與學生同行,學生在旅程中展現了近人精神,彼此關懷,互相照顧,令她深受感動。   殉教歷史 讓人敬畏   現時就讀中五的利景希, 在該校接受信仰培育,是今年才領洗的新教友,首次參加學校的朝聖團,讓他感受深刻:「很驚訝日本曾有一段悲痛的殉教歷史,前往雲仙地獄和二十六聖人紀念館讓我感觸良多, 我們視為享受的溫泉,原來背後有段黑暗歷史,而二十六聖人紀念館內展示的行刑畫像,也讓我非常敬畏。」   日本自豐臣秀吉在1587 年頒佈驅逐傳教士的命令後,清除基督教的行動便日益加劇。1597年,六名傳教士和20 名日本信徒在長崎西坂被處決,其後為紀念他們為信仰獻身的精神,日本政府於該處興建了二十六聖人紀念館。雲仙地獄在歷史上是一處基督徒殉難的地方,約於1629年,基督徒被投進高溫的溫泉水中,迫使他們放棄信仰,導致約30人殉難。   中六的鄭司直在公教家庭長大,過往曾參加本地朝聖團,出外朝聖是第一次:「我希望能在朝聖團中與主相遇,找到自己與天主的關係。參與朝聖團的六日中,每天都能參與彌撒,讓我有機會靜下來,聆聽天主的聲音。」司直又表示從來不覺得信仰是一件珍貴的事情,但了解過日本基督徒殉難的歷史後,會更珍惜自己的信仰,與主同行。   同樣就讀中六、有機會參加多次朝聖的歐陽嘉俊,中一已參與學校舉辦的朝聖團, 今年暑假也到過意大利朝聖:「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他們是信仰的見證,讓更多人認識基督。這次朝聖之旅,讓我找到朝聖的意義,在旅途中,我抱持開放的心,接受天主的說話,跟從天主的旨意生活。同時, 我亦學會關顧學弟,成為他們的同行者,在旅途中互相幫助和扶持。」   侍奉天主 追求善美   陪同學生到日本朝聖的牧民助理梁仲邦表示:「學校的特色是以青年帶動青年,學校給予學生很多發揮機會,希望他們能成為屬靈的領袖,帶領學弟尋找天主, 建立陪伴、同行的關係。」宗教組主任夏嘉敏認為信仰種子已植根在同學的心中,期望他們浸淫在學校濃厚的宗教氛圍之中,繼續侍奉天主。   「朝聖之旅只是開端,我們希望同學明白朝聖團不是遊玩享樂,而是透過朝聖進入神聖的氛圍,讓同學能活出信仰, 探索生活,追求善美,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校為同學提供多元化的宗教活動,除朝聖團外,還有祈禱會、朝拜聖體、三大善會、五大瞻禮等,讓他們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下健康成長。我們在默默耕耘,努力播種,祈願看到種子發芽成長,同學都願意為天主服務,成為堅毅和有承擔的人,我們便感到很滿足。」該校楊慧儀副校長最後總結道。(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