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21204 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12.04
天主教南華中學
香港韻律泳隊員鍾欣岐 在水中律動的優美
被籲為「水上芭蕾」的韻律泳結合舞蹈、音樂和泳式的水上運動,運動員有如在水中跳舞。韻律泳運動員、就讀天主教南華中學的中三學生鍾欣岐認為,藉著韻律泳發揮潛能,讓她看見天主奇妙的創造,「我很珍惜祂所賜給我韻律泳的能力,學習盡力做到最好,不會輕易浪費祂的恩賜。」   天主教南華中學校訓「立己立人」教導學生先做好本分,繼而幫助別人。鍾欣岐認為,韻律泳團隊能夠展現「立己立人」的精神,「勤練基本功,作好本分與隊友同行, 才能代表香港參賽盡其所能取得佳績。」   鍾欣岐八歲加入港隊,現在是香港韻律泳的香港青年隊隊員,分別參與單人、雙人,以及團體的項目,她當年加入港隊後在首個單人自由自選項目比賽上贏得冠軍,此後她不時以韻律泳香港青年隊隊員的身份, 多次代表香港參賽,其中她於2019年,赴馬來西亞森美蘭州芙蓉市參與「第十一屆亞洲太平洋公開分齡韻律泳錦標賽」,在12歲或以下組別的集體自由自選贏得金牌。   藉游泳強身健體 愛上姿態優美韻律泳   欣岐年幼時因氣管敏感常服用類固醇藥物作治療,母親為免女兒病情演變成哮喘, 聽從醫生建議做運動改善氣管問題。於是欣岐從三歲開始學習游泳,直到六歲那年,她如常到泳池訓練,當日泳池正進行韻律泳比賽,她見到賽場上參賽者穿上漂亮的服飾, 在水中央做出多種托舉、飛躍等優美的姿勢,晃如在水中跳舞,場面亮麗壯觀。   她深深被韻律泳運動吸引,更要求母親讓她學習。因此她六歲學習韻律泳,八歲加入港隊青年軍。   欣岐說最初學習韻律泳,幾乎每次也會哭,「在水深五米的泳池中學習多個難度動作感到很吃力,當不明白或未能達到教練要求時會感到十分絕望。」她回想自己兒時難以掌握韻律泳的姿勢,例如在水中擺出倒立動作時只勉強露出腳趾,但經過長年累月訓練,她現在已能輕易在水中倒立時展露膝蓋甚至大腿部位。其他的腿臂動作、托舉、隊形及其他造型等變化,也是默默地努力練習下一一做到,即使疫情期間泳池關閉,她與隊員也在家中接受密集式的體能訓練以維持體格。   母親無條件支持追夢   欣岐的母親為支持女兒在韻律泳的發展,在女兒九歲時,報考韻律泳裁判班,學習評審韻律泳運動員根據動作上的難度、準確性,以及舞蹈組合等作裁判,她也不時與女兒談論韻律泳的技術與姿勢,儼如她的私人裁判;欣岐感激母親的支持,「我比賽時,母親負責其他裁判崗位,當她見到有高水準的運動員,賽後便會與我分析,發掘可取經的地方。」   韻律泳能反映運動員自信的一面,欣岐也不例外,「我經常提醒自己在水中張開雙眼時,必須笑著做好每個動作,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她的母親也經常提點她,由運動員出場的一刻,舉手投足已得到評判注意, 「母親時常提醒我要多與裁判眼神交流,以自信的目光給予裁判一個好印象。」   欣岐升讀該校後一直入讀精英班,積極參與學校活動,把運動員自強不息的精神發揮出來。剛在10月的陸運會上,她在女子乙組800米賽跑、擲鐵餅、推鉛球的項目奪冠, 更贏得女子乙組全場總冠軍。她形容韻律泳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除非有一天我不能再游泳,我不會放棄韻律泳運動員的身份。」(高)
kjy07_20221127new 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2.11.27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
柳琴演奏者沈逸晴 彈撥出信心樂章
「因為我喜愛彈柳琴,希望把好聽的音樂與人分享,這一點成為我繼續學習的原動力。」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六年級生沈逸晴說,藉著學習柳琴使她感悟堅持與不放棄的信念,更成為她成長中的好夥伴。   踏入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還未走進音樂室, 遠處已傳來中樂團排練時優美的樂聲,沈逸晴坐在團隊中央,靠近樂團指揮,不時專心致志地聆聽指示,隨時準備與團員合奏。已參與中樂團三年的逸晴說,享受合奏的樂趣,因為它體現團隊、默契、溝通等合作精神。   沈逸晴小學二年級時得到「八達通育苗展才計劃」的資助學習中樂,「母親原本提議我學習鋼琴,我卻認為鋼琴普及而沒有多大興趣,有次我在學校的中樂團, 見到師兄以純熟的指法表演柳琴,他彈奏的模樣深深吸引著我,便肯定了我要學習柳琴的決心。」   柳琴原是江蘇北部、山東南部一帶的柳琴戲及安徽泗州戲的主要伴奏樂器。發音響亮、剛勁宏大。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現已發展為獨奏樂器,是民族樂隊中常用的高音樂器。   咬緊牙關克服困難   逸晴學習柳琴一年後加入中樂團,她還記得首次接觸柳琴時,因不懂控制彈撥力度而斷弦,「當時非常緊張,後來才了解到弦愈幼細,產生的音調會愈高,弦線才較易斷。」學習柳琴沒多久,她又遇上另一難題:每次彈柳琴,長久摩擦和按壓琴弦,令手指指頭脫皮和起繭, 「最初常感到手指疼痛,但是只要保持練習,便慢慢習慣。」   她笑言最初吸引她選擇中樂的其中原因,是彈奏柳琴時配上華服的形態十分優雅,「母親為我準備白色或粉紅色的華服,配上頭飾、穿上繡花鞋的造型;在新年為我拍下彈奏柳琴的短片, 傳送給親友賀新年。」   習柳琴四年,逸晴認為彈柳琴最大的得著是:「學會堅持,不會半途而廢。」她坦言,去年開始準備呈分試面對學業壓力,她曾想過要放棄柳琴。其母知悉後, 認為她不能因而半途而廢,反而要尋找解決方法。   在她感到困苦之際,她的好友介紹了一本講述一位芭蕾舞舞蹈員的小說:舞蹈員因腳傷決定放棄跳舞,她的家人和朋友均勸她不要放棄,最終憑著她的堅持而成為一位出色的舞者。小說中的一句說話觸動她要學習盡力和堅持的決心,「只要堅持下去,夢想才會成真,而不是只有夢想而不作堅持。」此話激勵她更專心讀書, 盡快完成功課和溫習後才練琴,按學習進度調節練琴時間;而家人無條件的支持,成為她最強大的力量。   父母百分百支持   逸晴的母親是家庭主婦,以行動支持陪伴她出外練習或比賽;她的父親同樣熱愛音樂,工餘時與朋友組樂隊夾歌,其父更擔任主音歌手,自然成為女兒最忠實的聽眾,更成為音樂上的朋友,「父親下班回家後常請我彈奏柳琴,聽畢便給予意見,最開心是他對我說:『你今次有進步。』每次聽到讚賞,內心便會很高興。」   去年她在國際青少年文藝培訓中心的比賽上,在柳琴獨奏項目贏得自選曲目初級比賽冠軍,也在本年香港學校音樂節柳琴獨奏初級組取得季軍,她說透過個人獨奏能加強自信心。參與中樂團,與隊友一起合奏,使她在學習柳琴的路上有人同行,「一起練習可以認識不同的中樂樂器,合奏時音樂效果更豐富。」她說合奏激勵她練好柳琴,希望明年升中時,可以升讀設有中樂團的中學,讓她繼續彈奏柳琴。(高)
kjy01_20221030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0.30
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
親子獻舞 為教區籌款
(本報專題)11月2日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的「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已進入倒數階段, 一眾表演者如火如荼地為演出做最後準備,期望為觀眾帶來一場聽覺、視覺的盛筵。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18位高班的公教學生與他們的家長,將在音樂《這一家》伴隨下,透過舞蹈展示他們對天主及家庭的愛,其中兩位演出的學生馬子蕎及方柏喬紛紛表示,對演出十分期待。   「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由教區籌募建堂及發展基金委員會舉辦,目的是為香港教區籌募經費興建新聖堂,及增建天主教墳場骨灰龕位;多間天主教學校學生、堂區神父、傳教會、修會和教友音樂人同台演出。音樂會的主題是響應香港教區所推動的「堂區更新」牧民路向,期望提醒教友積極投入,更新堂區服務。   學生熱愛堂區生活 自製親子表演服裝   熱愛跳舞並學習芭蕾舞的馬子蕎,對於能以自己的興趣為教區籌款感到期待。子蕎為了這次演出,除了在學校與老師一起練習舞步,每天也與媽媽跟隨老師錄製的舞蹈片段練習。子蕎媽媽認為這次活動非常有意義,「為興建新聖堂而籌款,可以教育小朋友歌聲、舞蹈都是福傳的一種方式,讓小朋友感受到天主的愛。」   除了這次活動,子蕎一家亦經常參與教會的愛德活動,例如購買明愛獎劵,或捐贈文具、玩具作明愛賣物會義賣; 過程中,子蕎也有幫忙執拾義賣的玩具,希望幫助有需要人士。   另一位高班學生方柏喬熱愛堂區生活及上主日學,「因為回答問題, 老師便會送給我糖果!」為了籌款建堂,柏喬現在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與媽媽練習舞步,並由姐姐在旁指導動作。柏喬補充,姐姐及爸爸已購票,11月2日進場支持他們的演出,動員全家人,一起支持建堂籌款。   感受家庭的愛 增進親子關係   參與「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演出的家庭早前已在白色T恤上發揮創意,製作出獨一無二的表演服裝:有些在衣服上畫上聖家,有些繪畫親子自畫像。子蕎與媽媽的表演衣服上,分別畫有一個粉紅色和紫色的心形,「這代表我對天主的愛。」子蕎說。而柏喬與媽媽的衣服上,畫有母子倆的圖案,代表他們親子參與這籌款盛事。   「我們希望透過這個表演,讓觀眾感受到家庭的愛。」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校長陳紫雯說。   她解釋這個表演項目時表示, 「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提到「家」,學校設計這親子表演項目, 鼓勵家長及小朋友一起參與,「他們有更多機會練習,擁有共同的目標和話題,增進親子關係。」   「當我們遇到困難或不開心時, 我們可能會到聖堂祈禱,求天主賜智慧和力量給我們去解決,聖堂也是我們的家。」陳校長期望學生及家長能投入演出,享受其中,將天主的愛帶給觀眾。(吳)  
kjy07_20221023 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10.23
梁式芝書院 體育舞蹈劉芷君
舞蹈帶來自信與光彩
體育舞蹈是一項運動,同時也是表演藝術,梁式芝書院中五學生劉芷君參與體育舞蹈11年,她說每次站在比賽場上,便仿如另一個人,全情投入,散發著無比的自信。即使在體育舞蹈遇到困難時,她亦未感氣餒,努力裝備自己外,也學習交託,「生命中許多事也不由我控制,一切自有天主的安排。」   本學年,劉芷君是流行舞蹈學會主席,帶領著同學一起在流行舞蹈上獻藝;這一年她亦正式成為「十項全能」體育舞蹈運動員,與舞伴拍檔一起在拉丁舞及標準舞上發光發熱。   15歲的劉芷君4歲半已學習拉丁舞,5歲首次比賽已贏得冠軍,8歲加入為香港體育舞蹈代表隊成員,惟兩年前她與舞伴拆夥,又未能即時覓得舞伴而退出港隊。她解釋,體育舞蹈是以男女搭伴跳的雙人舞蹈,屬於競技舞蹈,舞伴需要年齡相若,以及在身型、舞技及外貌等相配,從體育舞蹈展現競技性與藝術的表現。然而,此運動一向女多男少,她一直難以找到合適的舞伴拍檔,體育舞蹈的發展令她感到迷惘,擔心就此卻步。   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當時適逢學校的流行舞蹈學會再度活躍,當時學會主席連番邀請芷君加入。終於在去年9月她接受邀請加入流行舞蹈學會。這次「無心插柳」,令她對跳舞有另一番體會,「我抱著放鬆心情及接觸其他舞種的心態參與,愈來愈感到自己很喜歡跳舞,最喜歡跳拉丁舞。」與此同時,她認識了現在的體育舞蹈舞伴,讓她得以再次展開體育舞蹈運動員的生涯。   由本年初開始,劉芷君成為「十項全能」的體育舞蹈運動員,即是包含了拉丁舞的五項舞蹈:森巴舞、查查查、倫巴舞、鬥牛舞及牛仔舞;以及標準舞的五項舞蹈:華爾滋、維也納華爾滋、探戈、狐步舞及快步舞。   事隔兩年重返港隊,劉芷君更肯定自己對跳舞的熱愛, 兩年的空白期,她說曾感到失落,卻因著這些阻礙,更認清自己的目標。她還記得5歲時首次比賽不慎絆倒導致膝蓋流血,「我沒有因而停下腳步,而是繼續喜樂地跳舞。」   今年2月,她首次學習標準舞,挑戰自己成為十項全能的專業賽手。於8月至11月,與舞伴拍檔接受共三站的香港體育舞蹈代表隊選拔賽,他們在首兩站的拉丁舞及標準舞成績已包攬冠亞軍,她更在第二站的拉丁舞賽上越級挑戰18歲組別中奪冠,二人肯定獲得港隊資格。   跳舞同樂 分享喜悅   宗教事務統籌主任陳靄詩回想劉芷君升中面試時, 已深深被她的自信吸引,「當芷君分享她跳拉丁舞的經驗時,見到她心中的一團火,對自己選擇的體育舞蹈的目標與肯定,令我對她印象深刻。」吳寶儀副校長表示,校方得知她是體育舞蹈運動員,曾推薦她參與校外的獎學金,芷君獲獎後也履行承諾,在校內推動拉丁舞,看到她能帶動同學參與跳舞的樂趣。   劉芷君說,能夠在校園與同學一起分享跳舞的樂趣很愉快,也讓她目光更廣闊,她亦感謝家人一直支持她成為體育舞蹈運動員,她尤其感激母親的栽培, 「在我年幼時,母親已留意到我熱愛跳舞⋯⋯ 就算早前我未找到拍檔,家人也支持我繼續跳拉丁舞以保持水準。」她參與流行舞蹈學會後,在體育舞蹈外願意多作嘗試, 也會欣賞同學擅長不同的舞藝,彼此交流,她也在體育舞蹈融入不同舞藝的元素,例如芭蕾舞的轉圈動作;跳K-Pop時呈現的手部動作等, 希望從中塑造個人更獨有的風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