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21009 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2.10.09
喜樂幼小-動態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 60 周年校慶感恩禮   (本報訊)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早前舉行60周年校慶感恩禮, 主題為「主愛聖心六十載,孕育英才創未來」,由夏志誠輔理主教主禮。   校監朱仲強致歡迎辭時表示,學校致力營造愛的環境,讓學生愉快學習和成長,近年更加強自主學習、跨學科和正向教育的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   隨後,校長劉敏怡陪同夏主教和嘉賓進行祝福儀式。眾嘉賓將心形氣球放入寶盒內,象徵為學校注滿愛心,送給聖母聖心的兒女,讓他們展現發熱發光的精神。   當天,大會安排影片介紹學校。餘興節目之一是一齣英語話劇(圖),講述敍述員在說故事時,忽然出現錯亂,不同童話故事的人物穿插於其中,有灰姑娘、白雪公主、蜘蛛俠等,透過不同角色的對話及互動,他們最後明白到,不能單憑外表斷定人的好壞, 最重要是有一顆真誠和善良的心。   合唱團唱出校慶主題曲《聖心草原》後,典禮便圓滿結束。(年)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開學祈禱會   (本報訊)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於9月6日舉行開學祈禱會,由校監倪德文神父主持。   祈禱會中,學生專心聆聽「塔冷通的比喻」。倪神父提醒學生珍惜天主所賜予的塔冷通,並透過校園生活,尋找自己的潛能並好好發展。倪神父指出,每人皆被天主所愛,並獲賜予不同的才能,如能好好珍惜並加以發揮,生命必定會更豐盛。他亦鼓勵學生裝備自己,常懷謙虛的心學習,多關心身邊人,在生活中實踐「愛主愛人」的校訓。   其後,學生代表在校監、校長的見證下,以「課室公約」作奉獻(圖),承諾向著本年度的學習主題「潛能盡展愛滿堂,家校攜手主護航」而努力。家教會主席和委員亦向老師們表示敬意,希望本年度繼續家校攜手合作,共同培育同學成為天父的好兒女。(樂) 天主教博智小學•開學祈禱會   (本報訊)天主教博智小學於9月5日,舉行上學期開學祈禱會,主題為「讓小孩走進主的家」。   祈禱會上,范子峰神父教導學生意大利文的詞語,讓學生知道耶穌願意小孩子走近,博智大家庭同樣歡迎小孩子加入;學生更嘗試利用意大利表達「喜愛耶穌」、「喜愛神父」、「喜愛學校」等。   之後,六年級學生接受神父派遣,在師生的見證下,承諾以愛去關顧和帶領小一的學弟學妹。接著, 他們領著學弟學妹,在祭台前接受范子峰神父的祝福(圖)和陳碧琪校長的鼓勵,期盼新生們歡欣地加入博智大家庭,成為主的羊。(少) 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開學祈禱會   (本報訊)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於9月5日舉行開學祈禱會,由該校校監林祖明神父主持。祈禱會主題為「互讓互諒顯愛心,愛主愛人頌主恩」,校方希望透過祈禱會,讓學生在新學年裡,能藉聖神的引導, 互愛互助,團結共融,實踐基督愛主愛人的教導。   林神父在講道中勉勵學生,不單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加要培育愛德精神,在家中孝順父母,在學校要互相幫助,在社會成為良好公民。   接著「行動承諾」大使帶領全體學生宣讀「行動承諾宣言」(圖),藉著新學期開始之際,為自己訂立目標。祈禱會完結前,林神父特別祝福一年級新生及插班生,希望他們在主內能得到平安及祝福,在學校裡愉快地學習及成長。(喜)
kjy13_20221009  A 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2.10.09
如何協助 中一的子女適應 中學的生活?
我們談過小一生的學校生活,今天我們談一下中學生的學校生活,有一位家長對我說:她的孩子獲派一所英文中學,她怕孩子不適應英文教學,但又不想放棄就讀英中的機會,便問我如何協助自己的孩子?   首先,家長應先了解中學和小學不同之處:中學是要鍛鍊孩子自發性學習,老師不會像小學般跟著孩子的學習進度,有跟不上的,會找家長談談,所以家長要留意孩子的學習狀況,若發現有學習問題,就要主動找老師,不要等老師找你:我記得當我唸中學時,老師不會記掛著你有沒有帶齊書本上課,如果你沒有帶書,就要自己想辦法,例如向鄰班的同學借用,就算你真的沒有課本,老師也不會罰你,有時老師也會替你想辦法。如果你欠交家課,老師也只會問你為甚麼,倘若你經常欠交就當作別論。上數學課時,老師的講解就是把例題在黑板做一次結你看,然後學生就做堂課,有不清楚或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立即發問,老師會立即在課堂為學生解答。   至於語言方面,家長就要評估一下自己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否可以勝任英語上課, 很多英中的老師,除了上課用英語外,在一些通知事項都會附加上中文,當然這情況只在開學頭幾個月,學生應盡早適應。如果家長知道孩子的英文程度不足,家長就要協助孩子好好鍛鍊英語能力,例如,看英語電視節目,和閱讀英語課外讀物。但切記不可太急進,學習外語不能一下就成功。   再者,家長不應用小學生的眼光去評估孩子的進度,例如檢查孩子的家課冊,因為有些中學連家課冊也沒有,學生若需要記下一些東西,就要用自己的筆記簿;因此,學生的筆記簿非常重要,家長應鼓勵孩子用筆記簿,如有需要,家長可檢查這筆記簿。   重點: 1. 中學的教學方法與小學截然不同,中學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2. 因此,如發現學生跟不上學校進度,家長要主動和老師聯絡。 3. 學生若發現有不明白的地方,要立即主動向老師問明。 4. 學生要學習使用筆記簿。
kjy15_20220626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6.26
張振興伉儷書院 Try.程.尋
尋找目標 發掘潛能
(本報專題)在學期快將結束前, 在學習以外,你們有沒有為自己定下目標,努力向前,讓自己的人生有所成長? 天主教喇沙會張振興伉儷書院本學年為學生設下「Try.程.尋——正向自主啟航計劃」,校長黃世堯深信每位學生也有潛能,學生只要在個人目標上,每天訂下一小步,定會有所成長,最終達成目標。   「你願意如同聖母瑪利亞,成為那顆海洋之星,為別人發光發亮嗎?」發起「Try.程.尋」計劃的副校長何泰安說:「聖母瑪利亞在教會歷史中被喻為海洋之星(Stella Maris),她為我們提供明確的方向,在生活中妥善活出每人自身的品格強項。」他以航海比喻人生,當學生訂下明確目標和方向,即使在實現目標過程中遇到困難,憑著毅力克服,並信靠天主學會交託,「只要朝著你人生中的那顆星,自然發揮個人才能;團隊之間的彼此鼓勵,給予正向能量。」   「Try.程.尋」計劃   「Try.程.尋——正向自主啟航計劃」是一項為全校學生制定自學目標的計劃。社工呂任杰指出,學生在計劃下與班主任一起訂定個人目標,認識自己的品格強項,再從中邁向及完成目標。正如是次計劃小冊子的首頁寫著「啟航」的比喻: 「人生好比航海,要有明確目標和方向才可成為正直不阿的人,將來為社會服務。你們每一位都是掌舵人,應嘗試發揮自己的塔冷通,在旅途中駕駛自己的帆船,尋找你人生的那顆星星。」這項計劃包括:   Try:自主學習,當遇到困難時懷著信德,憑著天主的幫助,不要放棄,繼續完成目標; 程:讓學生確立目標; 尋:善用自己的塔冷通,發展品格強項。   在發展品格強項中,該校引用心理學家沙利文(Martin Seligman)和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的品格強項, 識別出六種美德:智慧、勇氣、仁慈、靈性、公義和修養,以及24種性格強項, 學生藉著尋找個人的性格特質並加以發揮,推動正向教育。   熱愛足球 自學英語   兩位中四學生林倬康及陳錦鋒熱愛足球,二人均是曼聯及曼城球迷,他們不時瀏覽海外足球網站以盡快取得第一手消息,這次他倆在Instagram設立賬號「mcfans.hk」,定時上載曼城和曼聯的新聞消息,向外分享足球的樂趣。   林倬康目標是提升英語能力,於是他選擇翻譯足球資料,藉此認識英文詞彙, 「透過閱覽海外足球的網上資訊時,為確保發放正確的足球資訊,搜集資料時經常查閱字典,從中學習足球的英語用語,過程中提升我在學習英語的興趣。」負責版面設計的陳錦鋒則以圖像或影像等吸引讀者收看。   在「Try・程・尋」計劃下,中四學生徐健浩希望學習做DJ(唱片騎師),於是他跟專業的DJ老師學習打碟及混音等技巧,也嘗試給廣東歌填詞,學習過程中他明白詞彙表達的重要,期望從創作中提升中文寫作的技巧。   修讀視覺藝術科的中四學生林文浩趁著早前的特別假期,畫下一幅有關靈魂的作品,在天平上分別放上蝴蝶及羽毛,蝴蝶比喻靈魂,透過羽毛衡量人的善與惡,他認為透過繪畫豐富他的創作靈感,為未來從事設計行業作好準備。   編寫射擊遊戲   寓學習於娛樂   中三學生林靖希喜歡打遊戲機, 於是與老師商討設計平面射擊遊戲, 老師建議他先選擇遊戲引擎開發遊戲,開發遊戲過程中,他在YouTube 自學取經,試過出現程式錯誤,需要花上數小時尋找問題,他在過程中學會主動求學,提升自信心。   中四學生王啟政、楊及楊學文均表示以提升學業成績為目標,王啟政將目標定為於本學年考取全級第一,他表示每天設下溫習時間表,加強溫習弱項科目;楊認為自己的英文能力弱,於是在3月的特別假期中,多看英語電影及英文書籍,他說輕鬆學習培養他主動學習英語。楊學文則在溫習時主動把手機交給家人看管,「因我訂下目標,令我更希望能專注溫習。」   另外,這計劃亦邀請中一至中三學生於美術課堂中設計24個品格強項的徽章,中二學生張訢宇及戴卓毅有份參與以「智慧」為題的標誌,他倆指出,藉著作品帶出青年的創意及好奇心,從而發掘個人強項致力追求知識。   本學年是張振興伉儷書院創校50周年,校長黃世堯指出,本學年其中的關注事項為自主學習,藉著上述計劃幫助學生確立目標,培養學生的全人發展。他指出,疫情持續已逾兩年半,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與成長,「『Try・程・尋』計劃有助學生懷著堅毅實現目標,有助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鄭崢嶸表示,學生與老師傾談學習目標時,藉著彼此交流了解學生需要,他相信當學生找到個人的品格強項並加以發揮,有助投入校園生活。另一教師梁耀霖感受到,學生在追尋目標時, 建立堅毅與自信。(高)  
kjy13b_20220612_fade
400400寓教
寓教於樂
2022.06.12
教學給我最大的樂趣
我由入職起至今已有六年的教學經驗,在學校內雖然不算資深,但也有一部份經歷可以與新入職的同事以及學生們分享,特別是當中的苦樂。經驗告訴我,學生在畢業後會記得的,相比起書本內容,他們更會記住阿Sir在課堂上分享的生活點滴。   回顧這段旅程,我在五年前初出道不久,在《喜樂少年》專欄執筆寫的第一篇文章,題目是《教學是一場遠遊》。現在重看,當年的「學生」,已經成為了今天的「舊生」,那個在課堂上趴著睡覺的女孩,今天已是病房內協助抗疫的護士;在籃球場上滴著汗水的那個男孩,今天已是高級酒店裡的調酒師。   偶爾相聚,他們還習慣地稱呼我做「老師」,我腦海會閃現當天離別時的畫面,然後,頃刻間會頓變成自豪與驕傲。   我的學生大多都是來自弱勢家庭,入大學並不是每人的志願。作為老師,我只會希望眼前這班學生可以無悔地過自己的人生;間或回想,當年令我最氣憤的,並不是看著他們趴著睡覺,擔心他們考不好DSE;而是我會擔心他們浪費可以實現自己的機會:我相信人生有不同道路,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可能性去實現自己,讀書升學只是其中的一條。   我喜歡我的學生能過一個令他們自豪的人生,希望他們能為自己而自信,我著眼的,並不是成績表上那個分數。   感謝天主讓我可以成為教師,讓我可以有過這一段明媚的風光;感謝在路上扶持過我的前輩、同事、友好;感謝我的學生,他們都是我重視的人,是見證我成長、努力、挫敗、堅強,再一直往前走的重要他人。   執筆寫這一篇文章,也在倒數著我最後作為教師的日子。我希望在此特別感謝太太多年來的支持、郭Sir 16年來的兄弟情、當年一起入職的呂Sir,陪伴我度過許多個教員室的晚上。也特別感謝《公教報》給予我撰寫專欄的機會,希望《寓教於樂》有為大家在照顧子女、認識老師心境、了解自主學習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