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220612_fade
400400寓教
寓教於樂
2022.06.12
教學給我最大的樂趣
我由入職起至今已有六年的教學經驗,在學校內雖然不算資深,但也有一部份經歷可以與新入職的同事以及學生們分享,特別是當中的苦樂。經驗告訴我,學生在畢業後會記得的,相比起書本內容,他們更會記住阿Sir在課堂上分享的生活點滴。   回顧這段旅程,我在五年前初出道不久,在《喜樂少年》專欄執筆寫的第一篇文章,題目是《教學是一場遠遊》。現在重看,當年的「學生」,已經成為了今天的「舊生」,那個在課堂上趴著睡覺的女孩,今天已是病房內協助抗疫的護士;在籃球場上滴著汗水的那個男孩,今天已是高級酒店裡的調酒師。   偶爾相聚,他們還習慣地稱呼我做「老師」,我腦海會閃現當天離別時的畫面,然後,頃刻間會頓變成自豪與驕傲。   我的學生大多都是來自弱勢家庭,入大學並不是每人的志願。作為老師,我只會希望眼前這班學生可以無悔地過自己的人生;間或回想,當年令我最氣憤的,並不是看著他們趴著睡覺,擔心他們考不好DSE;而是我會擔心他們浪費可以實現自己的機會:我相信人生有不同道路,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可能性去實現自己,讀書升學只是其中的一條。   我喜歡我的學生能過一個令他們自豪的人生,希望他們能為自己而自信,我著眼的,並不是成績表上那個分數。   感謝天主讓我可以成為教師,讓我可以有過這一段明媚的風光;感謝在路上扶持過我的前輩、同事、友好;感謝我的學生,他們都是我重視的人,是見證我成長、努力、挫敗、堅強,再一直往前走的重要他人。   執筆寫這一篇文章,也在倒數著我最後作為教師的日子。我希望在此特別感謝太太多年來的支持、郭Sir 16年來的兄弟情、當年一起入職的呂Sir,陪伴我度過許多個教員室的晚上。也特別感謝《公教報》給予我撰寫專欄的機會,希望《寓教於樂》有為大家在照顧子女、認識老師心境、了解自主學習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kjy13b_20220515_fade
400400寓教
寓教於樂
2022.05.15
我們為何要責罵學生?
因著特別假期的緣故,留在家中的時間多了,也因此令我有更多反思自己的機會。隨著教學的日子久了,與學生之間相處的生活片段也多了;作為老師,有時我都會反省自己:究竟我在成為學生的「學習對象」時,當中會否曾有不足之處?   答案是有的。   有一些令我難以釋懷的片段,特別是在處理學生問題上,我曾經憤怒過,鬧過學生,傷過學生的心。   記得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並不是從事教育工作,而是在大學裡從事研究及項目管理工作。在那一段日子裡,經常都會有國內及海外的學者來訪,而我也要負責接待工作。因此,以友善態度對待任何人,除了是個人修養的自我要求外,還有的是在工作上的需要。   當我由大學的工作崗位,轉職成為教師,學校在第一年編排我作低年級的班主任,並與另一名資深同事協作。大家可以想像得到,作為「新仔教師」,特別是對著低年級的「BB」,少不免會被學生捉弄及取笑,這是人之常情,我也能夠理解。起初我都忍著情緒,因為在工作場所,「發怒」是一個我未曾試過的事情。直到後來,當問題愈來愈多,而情緒積壓到一定數量時,我便會因憤怒而責備學生。   每當這樣的事情發生後,我偶爾都會質問自己:以情緒主導作為處理學生問題的方式是否必要?我有沒有其他方法都可以達致相同的目的?如果我可以選擇其他方法,而非「發怒」,這是否代表我在處理學生問題上不夠成熟?   我會因自己的不成熟而祈禱,為自己的軟弱承認過失。我知道,我的「發怒」除了是因為「不理性」所致,更深的,是帶著一種「驕傲」。我驕傲地自以為作為教師,能透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受教」,但我沒有「以理服人」。《箴言》裡第29章第23節裡提到:「驕傲自大,使人屈辱;虛心謙下,使人受榮。」學生們很聰明,他們在被老師責備後,並不會「甘心受辱」,因而會創作出許多教師們的「表情包」,或在通訊群組內互相宣泄不滿,所以,不論是教師,或是學生,其實都是「雙輸」,輸掉了「教育的機會」,更是「輸掉了關係」。   我會很誠實地在班上向學生承認過失,因為我知道這也是修補關係的機會,也是教育的契機。我也希望我的學生,在與別人爭吵前,或在準備「情緒爆發」前,都能記起張老師的自我反省,好能在生活上能警惕自己,少一點後悔。   如果你有任何感受希望分享,歡迎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聯絡。我會盡快給你回郵。  
kjy03_20130428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4.28
給未來少年的雜誌
  前年 聖誕節到台北旅行,在書店發現一本厚厚的月刊《未來少年》,有見雜誌內容適用於教學,便買了一本,細讀之後,卻遺憾沒有多買幾本,就算是逾期的也不應錯過。今個學年初, 得悉能夠在香港訂閱《未來少年》,便立即訂購,並藉此機會把這本份量十足的雜誌介紹給各位讀者。 《未來少年》於2010年11月創刊,由台灣天下遠見出版。讀《未來少年》就好像飽嘗一頓盛宴,雜誌分為九個主題,每個主題之下設多個單元。在此,我特別推薦「封面故事」、「精采專題」及「名家學堂」三個主題。 「封面故事」:每期「封面故事」不拘一格,就舉幾個封面故事吧。如:「動物大旅行」、「飄香千年的茶」、「把人生搬上舞台- 戲劇」、「宇宙有多大?」……「封面故事」的主題是全方位取向的,涉獵層面廣泛,而且內容深入,資料詳盡,易讀易懂,就像要送給小讀者的專題研習。以我手上2012年9月第21期「衣服,有學問!」為例,在這母題之下,分成幾個子題:「人為甚麼要穿衣服?」,原來人類曾認為穿衣服可以避邪保平安;「服裝是一門好生意」,英國人沃斯首創以真人模特兒展示服裝, 第一個模特兒就是他的太太;還有「小學生穿衣指南」教你如何配搭衣服,穿出自己的風格。 「精采專題」:我最喜歡「工作放大鏡」和「看漫畫,學論語」兩個單元。雖然,我們總喜歡問小孩長大後想從事甚麼職業,但我們可曾跟他們說明不同職業的特點呢? 這單元找來不同界別的在職人士,介紹他們的工作,曾亮相的有獸醫、廚師和漫畫家,小讀者一定感興趣吧。再者,以漫畫解釋《論語》不是新鮮事,最特別之處是漫畫以老師和學生的校園生活為背景演繹《論語》,內容幽默惹笑,令人忍俊不禁。撰文者還在最後附上一小段文字,通過例子與讀者思考《論語》在生活上的應用。 「名家學堂」:學堂!又要上課了嗎?中、英、數、常、音樂、視藝……會讓學生搞得頭昏腦脹嗎?下面幾個「名家學堂」內的單元,請來專業學者編撰,摒棄說教,寓教於樂,相信連教師也得益不少。 一、 「詩詞遊樂園」顧名思義介紹經典文學,由張曼娟執筆,說詩談詞之餘,亦談談文學家的創作人生。 二、 究竟韓國泡菜和比利時巧克力跟數學有甚麼關係?作者透過不同國家的地方特色,加入趣味數學的小點子,成為「維尼老師環遊世界玩數學」的骨幹。 三、 要是我問各位甚麼是煮文字的鍋子、偷喝水的怪獸和最有分量的契約書,你會知道答案嗎?原來這些都是林世仁在「故宮文物」的描述,他以淺白生動的文字引導小讀者欣賞古器物,是一堂寶貴的國寶課。 四、美學從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在「生活中的美學」中,透過每期不同作者,給小讀者介紹建築、舞蹈、設計等不同範疇的美學知識,豐富兒童的美感經驗。 《未來少年》除上述三道主菜外,其它部份如:認識國家、做科學實驗、創作料理、問答遊戲、原創故事欣賞等,還是留待家長和小讀者發掘吧。此外,雜誌的網頁設有線上試閱,你更可藉此體會編輯團隊投入的心力、欣賞創製精美的排版和插圖及細緻吸引的美工。誠然,這是一本來自台灣的刊物,部份內容源自當地消息,香港讀者或會感到陌生。此外,雜誌定價不算便宜, 但希望這些都不會成為你放棄閱讀這本雜誌的理由。 家長和教師對下一代究竟有甚麼期許?下一代的未來又需要甚麼?我們能為他預備甚麼來迎接未來?《未來少年》月刊總編輯在創刊詞為雜誌寫下期許,顯示雜誌仝人對下一代的承擔:  —— 具啟發性、多元知識、國際視野、形塑品格、生活教育及重視美感的刊物,當然,最重要的,它必定要是孩子喜愛、願意去主動閱讀的一本好雜誌。 我相信,無論是孩子或成人,都會喜歡《未來少年》。  
kjy03_20130113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1.13
敵人派 —— 消滅「頭號敵人」的獨家秘方
  你可能吃過蘋果派、香蕉派、巧克力派,但應該沒吃過敵人派吧? 我猜,你也許連聽都未聽說過。 圖畫書《敵人派》(Enemy Pie)講述了一個如何用美味的敵人派,徹底消滅敵人的故事。主人公「我」是一個小男孩,在球賽中常常輸給小傑,還被嘲笑;小傑舉辦了彈簧床派對,請了「我」的好朋友,卻沒有請「我」參加,所以小男孩視小傑為頭號敵人。 如何才能夠消滅敵人呢?看到小男孩那麼苦惱,爸爸決定出手相助,使用獨家秘方製造美味的敵人派。只要敵人吃了,就會被迅速徹底的消滅掉。但是,前提當然要這個敵人心甘情願的來吃才行啊。於是小男孩為了籠絡敵人,主動邀請小傑和他一起玩了一整天。誰知小男孩竟然發現和敵人一起玩的時候感覺還不錯,他開始有些後悔了,擔心小傑吃了敵人派以後頭髮會掉光光,有口臭或哭個不停。當小傑要吃敵人派的時候,小男孩大聲喊道:「小傑,別吃!這個派很難吃,說不定有毒!」 結果怎樣呢?爸爸、小男孩和小傑都吃了敵人派,敵人派美味極了。神奇的是,小男孩的頭號大敵人果然不見了,小男孩和小傑成了好朋友。 《敵人派》中的人物卡通可愛,頭大大的,身子小小的。眼睛之間的距離很遠,耳朵特別小,嘴巴一笑起來特別大。一切都不成比例,卻十足吸引著小朋友的視線。圖畫中溫馨的家庭布置──窗台的小花,餐桌上的格子布,溫暖的燈光⋯⋯是幸福家庭生活的折射;院子裡的大樹,樹上小小的樹屋,綠油油的草地、鮮花與不遠處的樹木,還有鄰家造型各異的小屋⋯⋯,這樣自然和諧的戶外景觀是小男孩社區生活的寫照。在圖畫部份描繪得如此和諧溫馨的大小環境襯托之下,文字中對「頭號敵人」的討厭與強烈表達,令文字與圖畫之間產生張力。而文字的活潑靈動,與圖畫場景中整體呈現出的寧靜和諧配合得十分巧妙,可以看出繪圖作者泰拉.葛拉罕.金恩(Tara Calahan King)與文字作者德瑞克.莫森(Derek Munson)之間有著很深的默契。 這是一個兒童版「化敵為友」的故事。在成長的過程中,小朋友常會因為與同伴爭奪玩具而吵架,也可能因為玩耍時互不相讓而討厭對方。有時,甚至會沒來由的不喜歡另一個小朋友。如果爸爸媽媽細心觀察,也會發現男孩子、女孩子對「敵人」的討厭,其表達方式也很不同。當孩子告訴爸爸媽媽:他很討厭一個人的時候, 一方面大人不必太過緊張,有時兩個小朋友這一刻在吵嘴,五分鐘後就忘記了,又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正是在碰撞與磨擦中,孩子們逐漸學習如何與他人溝通並相處;另一方面,爸爸媽媽也應隨時留意孩子的情緒發展,並在孩子「鑽牛角尖」時予以適當的開解與引導,協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九世紀的幼兒教育思想家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在她的教育著作《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中就曾提出教育的任務應是「為兒童的生活、為人的心理發展提供幫助」。 「《敵人派》的主旨絕對是一種道德勸說」,童書作家、兒童閱讀推廣人、也是《敵人派》的譯者劉清彥在評論中如是說: 「然而,好的童書不以『教化』強行小孩向正面價值觀看齊,而是寓教於樂中,潛移默化征服他們的心,使他們自發性的體悟箇中道理」。故事中的爸爸並沒有用一堆大道理,去說服小男孩接納小傑,而是用做「敵人派」這個方法讓小男孩有時間與他不喜歡的人相處。在相處的過程裡,小男孩重新認識了小傑 。 與孩子共讀圖畫書的過程,其實也是爸爸媽媽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想想看,爸爸媽媽是否也有敵人呢?要留意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十分重要──作為父母,你是怎樣面對你的「頭號敵人」呢?  讀完這本圖畫書,你一定知道怎樣做美味的「敵人派」了。有智慧的爸爸媽媽,可能還會發明出很多很多種徹底消滅敵人而屬於你自己的獨家秘方呢!這個秘方,不僅可以幫助孩子,也能幫助我們消滅自己心中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