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40428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4.04.28
喜樂幼小 - 動態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主保瞻禮   (本報訊)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於3月19日舉行主保聖人聖若瑟瞻禮,當天,曾智昌校長、全體師生及職員於聖方濟各堂參與感恩祭,一同慶祝主保瞻禮。   出發前,同學們先重溫聖若瑟的故事,讓他們了解聖若瑟是聖家之長,在聖經中被稱作義人,是天主救恩計劃的合作者。之後,全體人員乘車前往聖堂參與感恩祭,由麥英健神父主禮。麥神父於講道中透過肥皂廠老闆與神父交談的故事,讓同學明白信仰就好像肥皂, 需要在洗澡中運用才會使人清潔,而不是只憑口說。他以「躺臥若瑟像」鼓勵同學,聖若瑟在夢中得到天主的啟示,以行動實踐出來,所以眾人也要把聖經的道理帶回日常生活中,善用時間聆聽天主的聲音,活出信仰, 並效法聖若瑟對主的忠信。   彌撒完結,同學們均收到聖若瑟頭像曲奇餅,學校希望他們在這點甜中,感恩聖若瑟這位好爸爸的祝福。(年)   天主教伍華小學•探訪姊妹學校   (本報訊) 天主教伍華小學的校長、副校長、課程主任及計劃統籌老師, 於4月2日探訪位於廣州的姊妹學校——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南沙小學,除參觀校園及分享交流外,亦進行觀課。   兩所學校的辦學理念不謀而合,大家均對孩子的成長充滿期盼。位於彩虹道的天主教伍華小學希望同學「飛越彩虹,活出精彩」;臨近廣州市出海通道的南沙小學則希望「放飛孩子走向國際的夢想」。   雙方在交流中發現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生命、愛德、家庭、真理和義德原來也滲透在南沙小學的管理、課程及校園。學校以「愛」為辦學宗旨,讓學生在愛中成長。南沙小學的團隊成員也渴望能夠與天主教伍華小學進行互訪,認識天主教學校的特色,更期待兩校的同學日後透過互訪交流,進一步認識大灣區城市及特別行政區的發展。(喜)   彩雲聖若瑟小學•主保瞻禮   (本報訊)彩雲聖若瑟小學於3月19日舉行該校主保聖若瑟的瞻禮,邀請了元朗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助理主任司鐸殷灝峰神父到校主禮。   殷神父引用經文瑪竇福音第1章16至24節 ,勉勵師生學習聖若瑟的德行,成為一個義人。聖若瑟被稱為義人,在於他持守天主的誡命,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縱然面對耶穌出生時的種種困難和在照顧家庭上遇到的各種挑戰,他也願意默默地堅持,善盡照顧家庭的責任。神父更以一個小故事來帶出小牧羊人由於忠誠地照顧他的羊群,最後得到王子賞識,成為一個忠誠的宰相。   在學生代表讀出祈禱心聲及全體師生誦唱聖詠後,同學們向殷神父獻上親手製作的感謝卡,感謝神父為師生傳達福音的訊息。(樂)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博德愛心服務隊   (本報訊)為實踐「共融」的理念,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基督小先鋒成員組成「博德愛心服務隊」,進行長者義工服務計劃。   整個計劃共分三個階段。首先,為讓學生了解長者的特質、學習需要、生活狀況及了解社會對支援長者的發展概況。學校透過影片、討論、分享及解說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到長者在認知行為、社交能力、學習能力及生活技能等不同方面的特質。然後藉介紹教會支援長者的狀況,讓學生認識教會所擔當的角色,以及了解教會的福傳使命。   然後,在第二階段中,學生進一步了解長者的生活狀況。透過體驗活動,學生有機會穿上「高齡體驗衣」進行體驗,並考察社區內對基層長者的資源和服務,經驗基層長者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如何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最後,在第三階段中,學生前往慈雲山聖文德堂的「方濟廚房」作義工服務,實踐愛德。(少)  
kjy12_20240128_f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4.01.28
以「心」服務 | 牧羊人認識他的羊兒
以「心」服務    從事教育工作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的我,這個學年搖身一變成為了牧民助理新丁。想起開學的那一天,久違了的那份戰戰兢兢上班的感覺再次重現,桌上的文件、書籍、用具,甚至裝飾品全跟天主教有關,自以為這樣的配件才是一個牧民助理必先要有的東西,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記得有一天首次參加牧民工作坊,彷彿天主給我明示,牧民工作是以「心」去服務身邊最小的兄弟姊妹,特別我服務的對象是小學生,更要肩負起福傳的使命。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谷十14),我驟然頓悟。   回顧過去一年,在學校方面我透過宗教分享、基督小先鋒、宗教歷奇、教師靈修、教師明陣工作坊、家長福傳小組等與全校持分者展開不同程度的福傳活動,讓各持分者能有機會靠近天主。 在個人靈修方面,本學年我參加了教區或青年牧民委員會舉辦不同的靈修活動,特別是一連六節的「牧工釋經班」,讓我明白原來研習聖經是這樣的一回事,感謝蔡俊源神父的教導,潤澤了我個人的身心靈。   我感恩在過去一年內有不同的近人在我身旁扶持我、包容我,亦非常感謝學校給予我極大的自由度,讓我可以嘗試不同的事物。 期待在這一學年,我這位牧民新丁仍會秉持福傳的使命,一世為天主打好這份福傳的工作,天主一定與我同在。   長洲聖心學校   黃德芬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2-2023年度的體會   牧羊人認識他的羊兒   2022年9月1日開課時,疫情還是很嚴峻,學生需要戴著口罩上學。校長以「我要做天父的正向好羊兒」為主題,在學校網頁發放校長的話。目的是希望學生能以正面的態度,積極面對逆境。過去一年, 感謝天父的祝福;同時,校長及老師的努力,使到學生能開心及平安重過校園的生活。   2023年學期完結時,我亦用了上述主題,作為散學祈禱會的主旨。我選取了若望福音10章1至5節,帶出耶穌是善牧。他認識他的羊,而他的羊也認識他。為了讓學生看到羊的生活特性,我揀選了一段短片,內容描述一些遊客在牧場向羊兒叫喊,牠們沒有回應; 但當牧羊人向牠們呼喚時,羊兒便向著牧羊人的方向走去。我認為這段短片能有助學生了解聖經所提到羊兒認識牧羊人。其後我問學生為甚麼羊兒只對牧羊人有反應,一位二年班學生說,因為牧羊人常常照顧羊兒,同時和牠們長期一起生活。   從學生的答案,我反思到自己也像是牧羊人,而學生正如羊兒,若要學生認識我的聲音,跟學生建立關係是非常重要。我常常喜歡在小息時候跟學生傾談,上課時喜歡他們多提問及分享,而我覺得學生亦很喜歡聆聽有關老師的生活點滴,例如家人情況、嗜好、住在哪裡等等。有時透過大家交談,可能會知道學生心裡所想的事,例如:最喜歡哪位同學和老師、最害怕甚麼等等。我很享受與學生交談的時間,希望主耶穌幫助我,在牧民工作上能做到: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   聖家學校   陳少珍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2-2023年度的體會  
kjy13b_20230625_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3.06.25
牧羊人的使命
2023年5月25日是天主教學校教師日,這個聚會讓我見到許多一同服務於天主教學校的前輩、同行夥伴和弟兄姊妹,同在一起的感覺十分強烈。我相信我們都是被選中的牧羊人,在天主教學校中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   從「牧羊人的使命」話劇中,提醒我們記得自己教育的初心。   我從小志願是當老師,就是因為自己生命中遇到很多良師,她們一直引導及陪伴我,讓我今天找到自己的路。   我們要學習耶穌成為善牧,必須認識每一隻「羊」,除了知識的傳遞,建立心靈的交流更重要。作為被選中的牧羊人,就是要以愛去成為「先行者」,在教學工作中分享生命的經驗,從心活出理想,陪伴身邊的人,創造幸福校園,通過行動和愛去活出我們作為牧羊人的使命。   每當面對挑戰和失望時,希望我們都能以天主的話作為支持及引領,繼續堅持初心,以生命影響生命,用愛牧養羊群,引導著孩子們走向祂的道路,以活出牧羊人的使命。  
kjy16_20230528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5.25
明愛培立學校
共創100隻小羊 善牧同行
(本報專題)「你們中間那個人有100 隻羊,遺失了其中的一隻,而不把這99隻丟在荒野,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著呢?」(路十五4)明愛培立學校全校員生,包校長、教師、女生和學校職員,以及家長、校董,和創立該校的善牧會修女共同創作100隻羊,把聖經中路加福音敘述牧羊人留下了99隻羊,去尋找一隻迷失的羊的「亡羊的比喻」呈現出來,從藝術與宗教、道德及品格教育中,帶出該校遵循耶穌善牧尋找迷途羔羊的精神。   明愛培立學校剛於5月中,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我是主的羊」宗教、道德及品格教育藝術展,展出100隻不同大小、不同造型的羊仔,該校詹燕玲校長表示,所有羊仔的作品代表學校全體成員,各自以藝術創作展現天主賦予獨特的品格,帶出善牧精神,也藉著創作,獻給「良善心謙的耶穌善牧,跟隨這位良師,效法祂的芳表。」   是次展覽是配合該校由2018學年起推動的品格教育,首三年以「忠誠勤樸、敬主愛人」的校訓,當中的「忠、誠、勤、樸、愛」為學生建立價值教育框架;至2021 學年,該校在香港明愛教育服務部帶領,組成「宗教、道德及品格教育」框架,加入了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和教育局十個培育價值觀,以及加入了校訓中的「敬主」品格而成「品德同心圓2.0」。該校藉著創意藝術展,展現學生以「忠、誠、勤、樸、敬、愛」的範疇為學習品德教育的方向。   於1969年由善牧會創立的明愛培立學校屬於群育學校,協助在成長及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少女提供教育機會,至2002年把營辦權交予香港明愛。於5月4日的開幕禮上,香港明愛助理總裁盧伯榮神父與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何慕琪,在展覽場外將一隻「迷失的羊」送回羊棧,以表達出明愛培立學校致力「為最末後無靠,最卑微無助,最失落無救」的同學服務。   同行共進 不離不棄   「我是善牧,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仁慈的耶穌善牧,感謝你帶領同學來到培立的羊棧,亦引領教職員作為牧人, 可以一同在培立成長。」明愛培立學校中學及小學代表、寶瑩和杏穎在「我是主的羊」宗教、道德及品格教育藝術展上帶領祈禱時說,這也是一眾在該校就讀的學生的心聲。   宗教科林傳亮老師說:「我們一直也視學生是羊,培立學校是羊棧,是次創作表達學生對品德的看法,以及敬主元素。」他指出學生創作羊仔時,邀請她們反思過去的經歷,他表示,學生最初入讀該校,各自經歷了不同程度的難關,「藉著同行共進,不離不棄陪伴學生走過(困難),過程中見證學生成長。」   100隻羊的創作由視覺藝術科、宗教科、個人及社化科共同協作, 視覺藝術科鄭卓聆老師指出,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個人學習檔案(Portfolio)建構「我是主的羊」羊仔,包括學習色彩學、構圖、不同的藝術流派的知識、線條運用、天主教的象徵圖案等。   鄭老師指出,學生設計的羊仔須具備三個條件,包括欣賞自己現有的品格、學生期望自己在該校就讀時,希望能建立的品格; 以及敬主元素。她期望學生從創作中表達出「欣賞自己,同時也有虛心學習的心。」   願意跟隨耶穌的羊兒   「我願意跟隨耶穌,成為被找著的一個。天主帶領我來了培立,這地方充滿愛與希望,令我有了很大的轉變, 重拾生活的色彩。」中一級學生曉柔在創作羊仔以愛及希望為題,是她在創作過程中得到的體會;中二的沁柔以開朗、開心和友愛塑造羊仔,她選用的色調代表自己的成長路:由羊的腳開始填上鮮紅色,逐步把紅色漸變到身驅變成純白色,她希望長大後成為一個純潔的人。   中三學生寶瑩談到創作羊仔的歷程,讓她了解自己的改變,她為羊仔畫上代表著聖母瑪利亞的玫瑰,「選用玫瑰,源於聖母瑪利亞關愛世人,希望我可以多一點關愛家人,入讀培立後,我終於明白家人對我的重要。」   與老師一起探索創作靈感時,中二學生晞彤構思到為羊的身上以格子畫上不同顏色,代表自己在生活上的轉變,「羊身以格子展示,因為我在培立能夠把自己的生活更有規條和整齊,已沒有過往混亂的思緒,更清楚自己的未來。」她也在羊的背部畫上十字架及愛心,這是反映「背後很多人在我身上花上功夫,令我走入正軌;十字架是耶穌的生命,藉此作記錄。」她感激老師在她難過的時候,主動交談與慰問,作出無微不至的關懷。   中一學生秋榕在小小的羊仔身上,繪畫了白晝和黑夜,這是她入讀該校以後的體會,她在作品簡介中說:「白天的稻稈代表在上學時有教職員及同學陪伴我;黑夜的仙人掌則代表自己有如仙人掌般堅毅、努力不懈地過每一天。」   亡羊的比喻 我是主的羊   詹燕玲校長回想是次展覽, 是她在其中一個難以入睡的晚上,從祈禱中構思出來, 她說學校向來以「善牧精神」為服務宗旨, 不時向學生講述「我是主的羊」的故事, 「校內師生及其他學校持分者,豈不是正好有『100隻羊』?」她構思到每人也製作一隻羊,向外界帶出善牧意念。   唯一在羊棧迷失的的羊仔藝術品,由詹燕玲校長提供意念並由流體畫老師張允僑創作,在羊身上畫上耶穌善牧與羊在一起, 帶出善牧精神,展現明愛培立學校的服務信念,跟隨祂的步伐,尋找那些迷失的小羊。詹校長指出,將聖經故事形象化地呈現出來帶出善牧精神,「藉著學生以藝術創作而成的羊,展現每個學生獨特的品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