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動態
2023.05.21
喜樂幼小 - 動態
聖家學校•為母親送上祝福
(本報訊)5月是聖母月,5月14日更適逢母親節, 聖家學校宗教組於早會中特別為母親祈禱,而學生可獲贈康乃馨花朵一枝,以轉送給母親。
學生完成宗教科老師設計的聖母月工作紙,內容是有關母親節向聖母媽媽訴說心聲,並寫下祈禱文請聖母代禱,祈求祝福家中母親,同時於工作紙畫上他們如何向母親表心意的圖畫。其後,老師收集學生對聖母媽媽的心聲,於早會中分享。是項活動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在聖母月,特別恭敬聖母,並配合母親節宣揚孝道,藉著鮮花為母親送上祝福。(年)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聖母月
(本報訊)5月是聖母月,為表揚聖母的芳表,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於每天早會時段,以聖母不同的芳表 (服從、謙遜、關懷、忍耐)作主題及生活化的講解, 讓學生效法及活出天主的愛。
宗教科教師也利用工作紙和美藝創意,讓學生深入認識聖母;在網絡平台上亦發放有關聖母的歌曲和資訊;在堂上進行「喜訊誦讀」,讓學生透過誦讀,在身、心、靈上也獲得領悟。
此外,學校於5月12日校慶祈禱禮中,採用路加福音「聖母訪親」,主禮高旭神父更透徹詳盡說出聖母謙遜、關懷的芳表。當日宗教科的攤位遊戲更以「聖母」為主題,讓學生認識聖母的不同名稱及事蹟等。
為表示對聖母的尊敬,聖心小天使更特別自製花束向聖母像獻花。學校期望藉活動,讓學生認識聖母,在生活中活出聖母的芳表。(喜)
天主教聖多默幼稚園•聖母像出遊
( 本報訊) 天主教聖多默幼稚園於5月5日舉行「聖母出遊」(讓學生扮演聖母)活動, 當天上午班及下午班,分別邀請了聖多默宗徒堂主任司鐸林祖明神父和助理司鐸蘇喜樂神父,帶領師生和家長進行聖母出遊, 約220位學生及40位家長參與。
學校透過話劇帶出聖母導勸世人要彼此相愛和分享,並安排學生於聖母月內勤唸聖母經。家長與孩子也在家製作「親子玫瑰花環」奉獻給聖母,以行動實踐愛德。
林神父指出,5月裡有母親節,聖母瑪利亞就像各人家中的母親一樣,會時常聆聽各人的聲音,勉勵孩子在家要孝愛父母。之後,神父偕同扮演聖母的學生,帶領全體師生和家長從學校步行到街外巡遊,沿途一邊詠唱萬福瑪利亞,一邊向途人揮手示意,讓學生從中體驗跟隨聖母,學習她敬主愛人的德行;到達聖堂後,神父帶領全體參加者一起誦唸聖母經及降福各人,結束活動。(少)
海怡寶血小學•聖母月獻神花祈禱會
(本報訊)海怡寶血小學於5月12日的早會中,舉行「聖母月」獻神花祈禱會,藉此鼓勵學生熱心恭敬聖母,效法聖母一生跟隨耶穌基督的芳表,並請她轉禱,祈求世界和平。
整個祈禱禮儀,先由校長黃德才帶領公教老師和各班學生代表,手持康乃馨,隨著學生以長笛演奏《聖母頌》,逐一到聖母像前獻花,以示對聖母瑪利亞的孝愛和恭敬之情。隨後,由學生帶領全體師生祈禱,誦唸《聖母經》。(樂)


小學動態
2023.05.07
喜樂幼小 - 動態
聖安當小學•宗教周
(本報訊)聖安當小學早前舉行一年一度的宗教周,主題為「愛‧家庭」。學校期望藉著活動,讓學生明白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愛德」和「家庭」的意義,培養學生珍惜及愛護家人,並關愛天主大家庭中的所有兄弟姊妹,謹記耶穌的教導:「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二十五40)
宗教周舉辦一連串的活動,其中「聖人故事齊齊讀」活動,由高年級學生指導一年級同學閱讀聖人故事,讓學生體驗服務他人的喜樂。另外,為響應「天主教四旬期運動」,舉辦宗教飾物、「明愛天糧」產品及花卉盆栽義賣和基督小先鋒賣旗籌款等,鼓勵學生克己扶貧,幫助社會中的弱勢社群。此外,還有福音攤位遊戲、宗教書展、「愛心點唱」、「聖經金句齊齊背」等活動,學生皆踴躍參與。(樂)
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區)• 幼小聯繫交流會
(本報訊)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區)學校早前合辦「教區幼稚園幼小聯繫交流會」,一共有9間小學、14間幼稚園的校長及教師出席。
在聖家學校校長何麗君帶領祈禱後,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致辭,表示活動提供交流平台, 讓教區幼稚園及小學同工緊密溝通。
在觀賞9間教區小學與幼稚園近年的幼小聯繫活動照片及片段後,東涌天主教學校校長陳珮珊及教師關綺雯分享了「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建立緊密的幼小關係, 促進學生成長」。陳校長表示,該校與幼稚園主要在四方面加強聯繫,包括學術及體育活動、品德培育、參觀校園及教師交流活動,擴闊幼小學生學習經歷。
天主教總堂區學校校長宗藹雯分享「如何透過幼小聯繫,發揮協同效應,持續綻放天主教教育特色,並帶動幼小團體共同成長,向前邁進」,帶領同工思考幼小聯繫的目標和策略。
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區)主席許加路校長表示, 是次活動令他了解到幼稚園在疫情和移民潮下,面對的人力資源短缺問題,更促使小學校長及同工在這時,積極構思資源共享及支援幼稚園的策略。
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廖慕賢總結時表示,活動令參加者對幼小銜接有更宏觀的看法。(喜)
華富邨寶血小學 •「萬千星輝耀華寶」頒獎典禮
( 本報訊) 為了嘉許表現良好的學生,提昇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華富邨寶血小學特早前舉行「萬千星輝耀華寶」頒獎典禮, 邀請校監游勵明修女及家長教師會一眾委員頒獎。
頒獎禮設有超過100個獎項,獲獎人數多達60 人,獎項包括:上學期級學業成績卓越獎、班學業成績優異獎、學科成績優異獎(中、英、數、常)、操行獎及關懷愛心獎,每位獲獎同學獲頒獎狀乙張,個別獎項更獲頒書券,以示獎勵。
頒獎禮中邀請小四至小六各級第一名的學生分享學習心得,鼓勵台下學生在下學期繼續努力,爭取更理想的表現。台下學生反應熱烈,紛紛為上台領獎的同學鼓掌;而他們均表示,希望自己在學期終結時, 也有上台領獎的機會。(少)
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教師靈修日
(本報訊)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早前假柴灣海星堂,舉辦年度聯校「教師靈修日『1+1計劃』」,主題為「耶穌榮進耶路撒冷」,主講嘉賓為李彩燕;參與者為校董、校長、教師、教友及非教友,總人數共有72 人,其中29人屬非教友。
活動目的是加深參加者對天主教的認識。參與者透過認識聖像畫的歷史背景,了解早期基督徒引用日常生活典故,將冗長的敍述化為簡單純樸的標記,並透過圖像宣導教理。隨後,李彩燕透過分享耶穌榮進耶路撒冷的圖像,讓參與者淺嘗寫聖像畫,並在創作過程祈禱,求主的引領及保持靜默和專注、感恩祝福與不忘的喜樂;最後, 她透過聖像畫默觀祈禱的環節, 鼓勵參與者表達從默觀所體驗的感受。(年)


小學動態
2023.04.30
喜樂幼小 - 動態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學生視藝展
(本報訊)荔枝角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學生視藝展」,於學校展示學生視覺藝術作品,讓學生及家長都能有機會欣賞學生的創作。
學校舉辦視藝展的目的,是展示學生的成就及讓同學互相觀摩;本年更展示不同的視藝作品,有滲入STEM原素的立體打印、3D立體打印筆創作、液壓機械手臂;有與中國文化連結的獅頭創作、水墨畫、新年掛飾;有充滿香港情懷的免燒陶泥作品。同學都能通過藝術創作,展示個人的才能及意念。
學生藝術大使謝嘉豪同學表示,他十分高興能參與「學生視藝展」,當中更有自己的個人畫展。他認為通過藝術展可以令更多同學接觸不同視藝創作,同時在擔任導賞員的過程中,亦令更多同學及家長認識視藝創作,能讓更多同學感受到繪畫的樂趣。(少)
聖家學校•常識科及宗教科合辦活動
(本報訊)聖家學校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以外的地方進行學習,擴闊視野,常識科組及宗教科組合辦活動, 帶學生參觀動植物公園及欣賞宗教電影。
活動當天,學生參觀香港動植物公園,認識園內的花草植物及觀察一些小動物和鳥類的特性。其後30多位師生一起到堅道教區中心,參加由香港培聖會主辦的「聖依納爵傳」電影欣賞會。影片介紹聖依納爵的生平:他由於一次腳部受傷,而改變了他的一生,皈依天主。學校希望透過欣賞電影,能為學生帶出以下訊息: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情況下,遇見天主,而祈禱及看聖人傳記是其中一個方法。再者,天主是愛,做錯事時,若能悔改,天主便會寬恕。電影欣賞會後,學校亦為學生分析及講解,釋除學生疑問及初步了解聖依納爵的「靈修」方式。(樂)
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教育研討日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 於3月10日在東涌天主教學校,為17 間幼稚園教師舉行教育研討日, 主題:「靜觀減壓」。當日總校監廖慕賢、校董黃敏兒、校董李蘇珊、17位校長及245位教師出席參與。
是次活動邀請了明愛全人發展培訓中心的輔導及教育心理學家李劉穎瑩為主講嘉賓,目的是透過靜觀活動讓教師關愛自己的身心靈健康,加強自我覺察力和專注自己內心平靜的狀態,學習用靜觀方法調適內在情緒。
活動分兩部分:上午部分主要是「靜觀伸展」和「身體掃描」的練習,下午部分則體驗「靜觀步行」和「靜觀呼吸」。講者引導參加者心神安頓,在「靜」中去覺察、專注自己當刻的狀態;也從另一角度聆聽和感受內心的聲音,與自己溝通和作出調適。
活動總結時,廖校監和兩位校董勉勵參加者多抽時間練習,關顧和懂得愛自己,身心靈健康才有正能量去關愛他人及學生,繼續在幼教路上作天主的工具。(喜)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鹽田梓朝聖之旅
(本報訊)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三年級學生早前到鹽田梓參與朝聖活動。當天由鹽光保育中心的工作人員提供導賞,讓學生了解鹽田梓的文化及當地的自然生態保育。
導賞員向學生介紹了鹽田梓的歷史及特色、自然生態保育、村民的簡樸生活等,導賞員亦帶領學生前往聖若瑟小堂,認識主保聖人聖若瑟及了解聖福若瑟神父曾在鹽田梓的傳教工作,該聖堂亦曾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優良獎」。在導賞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認識到鹽田梓是天主教早期在香港的主要傳教地區,而且更欣賞天主的創造,學懂愛護大自然。
「鹽田梓朝聖之旅」是每年三年級學生的恆常活動,配合三年級的級主保(聖方濟亞西西)及宗教課程,過往三年因疫情而沒有舉行,今年學生可以參與,他們都很期待,更珍惜今次可以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