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40407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4.07
聖類斯中學
以鏡頭展現人文關懷
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鴿子, 與營營役役地行走的人類,驟眼看來並無共通之處。就讀聖類斯中學的中五學生歐陽斌, 透過攝影鏡頭下的細心觀察, 發覺兩者皆要「搵食」:「城市裡的白鴿要四出覓食,好像人們要在職場上覓食……我不是想拍攝鴿子,而是拍下牠們與人類相似的行為。」   該校學生報《博藝》的攝影隊早前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首個公開攝影展,作為隊中一員,歐陽斌展出一系列鴿子的相片,展示牠們搶吃地上的雞翼、選擇「兩餸飯」等,以擬人法帶出上班族為口奔馳、在職場上爭取機會的情況。他的同學趙晉霆則以店舖所飼養的貓為題材,反映牠們的功能已由「捉老鼠」演變成吸引客人的「招財貓」。二人均表示,無法預知或控制動物的行為,為了拍到效果滿意的照片,往往要花長時間等待和走遍大街小巷尋找,故能成功拍攝時感到特別有成就感。   走進社區尋覓生活細節   「天主創造了人類,但我們未必會認真留意日常生活細節,這輯照片便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世事, 捕捉人們生活的獨特『瞬間』。」中五學生吳周鵬捕捉了公園下棋者的躁動、親子時光的溫馨、小食檔老檔主的辛勞等。雖然要冒鏡頭被拒的風險, 又要等待被拍攝對象的特別動作或表情,但這也是他享受攝影之處: 「可以將某個瞬間變成永恆,給大家一些回憶。」   同為中五的李卓軒,留意到店舖關門後鐵閘上的塗鴉,可以為社區帶來正能量,便決定記錄下來:「本身只是普通的銀色鐵閘,但若有人在上面畫畫、噴塗鴉、做藝術,整個城市就生動得多。都市人上班、上學壓力大,夜歸時看到這些漂亮的作品,可能會開心、樂觀一點。」   《博藝》攝影隊由兩位顧問老師張秀珠和黃誠傑於上個學年統籌成立,現時有十多位同學,由曾任新聞攝影師的舊生江智騫擔任義務導師,每星期向師弟傳授攝影技巧,並邀請不同專業範疇(例如運動和生態攝影)的攝影師作嘉賓講者。黃誠傑說, 最初只是想培訓一批能替學校拍攝陸運會等活動的學生,後來發現可以推動他們以攝影發掘自己的世界,便籌辦攝影展,讓同學透過鏡頭觀察社區周邊的人和事。   校長易浩權博士喜見學校建立了攝影隊,並形容自己到場欣賞攝影展時感到「震憾」:「沒想過我們的同學可以拍下如此漂亮的照片,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和精神去做這件事。」他認為,學校值得投放資源培養學生在攝影方面的興趣和技能,讓他們持續觀賞和探索這個美麗的世界,保持追求真相的熱枕,也算是體現了「真理」這個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   透過攝影自我成長   幾位同學有的本身略懂攝影,有的最初連光圈、快門是甚麼也不知道;但都不約而同說,加入攝影隊後,留意多了往常沒有留意的事物,在街上不再只是玩手機,膽子也練大了。江智騫稱, 他們透過課堂上的互動交流和走進社區的「實戰」拍攝,已慢慢發掘到自己的興趣,亦培養了批判思考,有助日後出來社會做事。「在展覽場上有家長跟我說,兒子學習攝影後信心加強了,對事情的判斷也更堅定,有自己的主見,令我挺開心的。」他道。   黃誠傑老師認為,攝影令同學成熟了不少:「當他們知道自己要在外面做展覽,相片要給業內人士點評,便十分認真, 會努力嘗試好好完成一件作品。」除了態度認真,張秀珠老師亦欣賞他們全程投入,每次學校有活動,都爭相要求負責拍攝;其他同學也以被拍攝、照片能登上學校的社交平台為榮, 為校園增添不少歡樂氣氛。   她續說,「男校重視兄弟情,導師是他們的師兄,黃老師也是;他們兩位亦曾是我的學生。這種關係我覺得很特別,好像一家人一樣,薪火相傳的意味特別濃厚。」兩位老師均期望,同學們謹記著學校和師兄曾給予他們支持,畢業後也回校協助師弟策展、拍照,使攝影隊得以承傳。(黎)  
kjy16_20230528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5.25
明愛培立學校
共創100隻小羊 善牧同行
(本報專題)「你們中間那個人有100 隻羊,遺失了其中的一隻,而不把這99隻丟在荒野,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著呢?」(路十五4)明愛培立學校全校員生,包校長、教師、女生和學校職員,以及家長、校董,和創立該校的善牧會修女共同創作100隻羊,把聖經中路加福音敘述牧羊人留下了99隻羊,去尋找一隻迷失的羊的「亡羊的比喻」呈現出來,從藝術與宗教、道德及品格教育中,帶出該校遵循耶穌善牧尋找迷途羔羊的精神。   明愛培立學校剛於5月中,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我是主的羊」宗教、道德及品格教育藝術展,展出100隻不同大小、不同造型的羊仔,該校詹燕玲校長表示,所有羊仔的作品代表學校全體成員,各自以藝術創作展現天主賦予獨特的品格,帶出善牧精神,也藉著創作,獻給「良善心謙的耶穌善牧,跟隨這位良師,效法祂的芳表。」   是次展覽是配合該校由2018學年起推動的品格教育,首三年以「忠誠勤樸、敬主愛人」的校訓,當中的「忠、誠、勤、樸、愛」為學生建立價值教育框架;至2021 學年,該校在香港明愛教育服務部帶領,組成「宗教、道德及品格教育」框架,加入了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和教育局十個培育價值觀,以及加入了校訓中的「敬主」品格而成「品德同心圓2.0」。該校藉著創意藝術展,展現學生以「忠、誠、勤、樸、敬、愛」的範疇為學習品德教育的方向。   於1969年由善牧會創立的明愛培立學校屬於群育學校,協助在成長及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少女提供教育機會,至2002年把營辦權交予香港明愛。於5月4日的開幕禮上,香港明愛助理總裁盧伯榮神父與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何慕琪,在展覽場外將一隻「迷失的羊」送回羊棧,以表達出明愛培立學校致力「為最末後無靠,最卑微無助,最失落無救」的同學服務。   同行共進 不離不棄   「我是善牧,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仁慈的耶穌善牧,感謝你帶領同學來到培立的羊棧,亦引領教職員作為牧人, 可以一同在培立成長。」明愛培立學校中學及小學代表、寶瑩和杏穎在「我是主的羊」宗教、道德及品格教育藝術展上帶領祈禱時說,這也是一眾在該校就讀的學生的心聲。   宗教科林傳亮老師說:「我們一直也視學生是羊,培立學校是羊棧,是次創作表達學生對品德的看法,以及敬主元素。」他指出學生創作羊仔時,邀請她們反思過去的經歷,他表示,學生最初入讀該校,各自經歷了不同程度的難關,「藉著同行共進,不離不棄陪伴學生走過(困難),過程中見證學生成長。」   100隻羊的創作由視覺藝術科、宗教科、個人及社化科共同協作, 視覺藝術科鄭卓聆老師指出,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個人學習檔案(Portfolio)建構「我是主的羊」羊仔,包括學習色彩學、構圖、不同的藝術流派的知識、線條運用、天主教的象徵圖案等。   鄭老師指出,學生設計的羊仔須具備三個條件,包括欣賞自己現有的品格、學生期望自己在該校就讀時,希望能建立的品格; 以及敬主元素。她期望學生從創作中表達出「欣賞自己,同時也有虛心學習的心。」   願意跟隨耶穌的羊兒   「我願意跟隨耶穌,成為被找著的一個。天主帶領我來了培立,這地方充滿愛與希望,令我有了很大的轉變, 重拾生活的色彩。」中一級學生曉柔在創作羊仔以愛及希望為題,是她在創作過程中得到的體會;中二的沁柔以開朗、開心和友愛塑造羊仔,她選用的色調代表自己的成長路:由羊的腳開始填上鮮紅色,逐步把紅色漸變到身驅變成純白色,她希望長大後成為一個純潔的人。   中三學生寶瑩談到創作羊仔的歷程,讓她了解自己的改變,她為羊仔畫上代表著聖母瑪利亞的玫瑰,「選用玫瑰,源於聖母瑪利亞關愛世人,希望我可以多一點關愛家人,入讀培立後,我終於明白家人對我的重要。」   與老師一起探索創作靈感時,中二學生晞彤構思到為羊的身上以格子畫上不同顏色,代表自己在生活上的轉變,「羊身以格子展示,因為我在培立能夠把自己的生活更有規條和整齊,已沒有過往混亂的思緒,更清楚自己的未來。」她也在羊的背部畫上十字架及愛心,這是反映「背後很多人在我身上花上功夫,令我走入正軌;十字架是耶穌的生命,藉此作記錄。」她感激老師在她難過的時候,主動交談與慰問,作出無微不至的關懷。   中一學生秋榕在小小的羊仔身上,繪畫了白晝和黑夜,這是她入讀該校以後的體會,她在作品簡介中說:「白天的稻稈代表在上學時有教職員及同學陪伴我;黑夜的仙人掌則代表自己有如仙人掌般堅毅、努力不懈地過每一天。」   亡羊的比喻 我是主的羊   詹燕玲校長回想是次展覽, 是她在其中一個難以入睡的晚上,從祈禱中構思出來, 她說學校向來以「善牧精神」為服務宗旨, 不時向學生講述「我是主的羊」的故事, 「校內師生及其他學校持分者,豈不是正好有『100隻羊』?」她構思到每人也製作一隻羊,向外界帶出善牧意念。   唯一在羊棧迷失的的羊仔藝術品,由詹燕玲校長提供意念並由流體畫老師張允僑創作,在羊身上畫上耶穌善牧與羊在一起, 帶出善牧精神,展現明愛培立學校的服務信念,跟隨祂的步伐,尋找那些迷失的小羊。詹校長指出,將聖經故事形象化地呈現出來帶出善牧精神,「藉著學生以藝術創作而成的羊,展現每個學生獨特的品格。」(高)  
kjy07_20230305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3.03.05
瑪利曼小學黎熹兒
運動與水墨畫 動靜皆宜
「感謝天主賜予自己擁有毅力與活力的禮物,讓我有勇氣參與運動攀登,並具備專注與耐性繪畫水墨畫。」本身是教友的瑪利曼小學二年級學生黎熹兒自四歲開始學習攀登訓練及水墨畫,她常銘記學校強調天主賜予每人才能,應珍惜及加以善用,她欣喜地表示享受學習過程,並從中展現自己的品格強項。   「我的品格強項是Zest(活力)。」擁有一身古銅膚色的黎熹兒每天上學時,身上佩戴寫上Zest的襟章,她說:「代表我是一個好動與靈活的人。」   瑪利曼小學定於2022 學年設立「Year of Responsibility」(責任)作為全校年度主題的重點。熹兒由升上小學一年級時,透過父母填寫一份有關認識孩子品格強項的問卷,因而發掘熹兒擁有「活力」(Zest)的品格強項。   學習攀登三年,累積了三次比賽經驗,其中於本年1月參與由信望愛歷奇匡導中心舉辦的攀岩項目上更贏得冠軍。每次她認為自己能完成一項值得嘉許的事情,她會簽發由學校提供的「支票」, 「過去三次比賽,我也簽發具備『毅力』的『支票』,每張支票也會有代幣讓我兌換願望。」   原來該校為鼓勵學生多發掘及肯定自己的能力,不論是家長或學生均可按學生的品格強項填寫「支票」,票上列明學生透過參與活動或在生活中展現的品格強項,家長及班主任須在票上簽署以茲證明。熹兒會儲起由支票兌換的代幣,願望是, 「我希望能與Ms. Lo(勞家明校長)砌Lego。」   敢於嘗試 不怕挑戰 現時7歲半的黎熹兒形容攀石運動「有點難,但我並不害怕。」她最初學習運動攀登,看到石牆上色彩斑斕的石頭覺得吸引,在教練的指導下,一步步攀上石牆最高處。每次攀石她會攀上10至20米高的石牆,她說不感到害怕。由4歲接受攀登訓練, 在人工的攀石牆攀石,她也到戶外攀爬天然岩壁,過去她到過石澳大頭洲、歌連臣角黑角頭岩壁等地。兩者相比,她認為天然岩壁難度更高,更具挑戰,「只要具備難度,便覺得很好玩!」   黎熹兒的母親黎陳浩華表示,在女兒學習運動攀登的初期,她也一起參與,黎太說:「親身參與,才能經歷女兒攀岩時遇到的情況。」   除運動外,黎熹兒也有靜態的一面,她由幼稚園時期,已參與學校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的藝術展,由四歲半開始學習水墨畫至今,剛於去年11月,她跟隨水墨畫導師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參與展覽,展出她的「美麗的孔雀」水墨畫作品。父母在畫展的分享冊中寫道,沒想到活潑好動的熹兒在學習水墨畫技巧與構圖對比的過程中,培養耐性與專注度。   熹兒形容,一幅孔雀作品大約需要花上四堂,合共八小時才完成,她說:「繪畫孔雀是屬於八歲的程度,我當時剛七歲,也想作此挑戰。」繪畫時需要專注,如畫上黑色的眼睛、羽毛的線條等,繪畫過程時也有機會出錯,她便與導師一起想方法補救,「在錯的位置上加上白色小花彌補。」   不論是攀石或是繪畫,熹兒皆喜歡向難度挑戰,黎太欣賞女兒擁有毅力的精神,「女兒願意接受挑戰,只要難度愈高,趣味愈大。」黎太表示,攀石展現女兒好動與勇氣,配合繪畫同時培育出靈活思考、專注與解難的一面。對於熹兒而言,她說想為自己加一張繪畫水墨畫的「支票」,熹兒笑著說: 「從繪畫展現出毅力,因為我學習水墨畫多時,一直也沒有放棄。」(高)  
kjy01_20201206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12.04
德望小學暨幼稚園(幼稚園部)「起飛吧孩子」兒童藝術展
(本報專題)「每年,我都會在放假時與爸爸、媽媽、姐姐玩雪,但下雪時,街道上白濛濛,不太漂亮,所以我畫了一條有花草樹木、色彩繽紛的下雪街,還有太陽照著我,不會冷得手僵。」6歲的莫凱澄介紹畫作《落雪街》時說。 莫凱澄認為畫畫助她心情平靜,「我喜歡畫畫,畫一、兩個小時,也不會覺得辛苦。」她享受畫畫的時光,《落雪街》便於早前在德望小學暨幼稚園(幼稚園部)舉辦的畫展中展出。 德望小學暨幼稚園(幼稚園部)於11 月21至24日舉辦了「起飛吧孩子」感恩十周年兒童藝術展。在開幕禮中,學生與嘉賓拋出紙飛機,校長吳嘉美說這與兒童藝術展的主題一樣,寄語「天空是屬於孩子的,讓他們飛翔。」 學校為家長準備了一本印有所有學生作品的畫冊,校監阮嫣玲修女便在書中指出,教宗方濟各說學校的使命是培養學生的真理、良善與美麗。而藉著學校慶祝十周年,透過展覽便可讓公眾欣賞學生對美的創意。 線條構成圖畫  讓學生發揮創意 藝術展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進行,展出全校學生、共540幅色彩繽紛的作品,當中有的是以簡單的線條為主,有的是拼貼畫類,呈現出小朋友的創意。  當中,小朋友透過不同物料和方法去創作,包括紙皮、水壺、甚至梳。一條條黑色粗線交織而成的幾何圖形,經學生填色後,便成了獨特的創作。負責這創作的學生梁睿希說她創作了一隻白兔,並命名它為「開心白兔」。畫作是由她用紙皮的邊沾上顏料後,再印在紙張上,之後填上顏色,「最高的是耳朵,但因為不夠位置放,所以便沒有豎起;最低的就是白兔的牙齒。」 藝術展計劃總監廖雁瑩主任說,有時小朋友容易依賴家長、老師提供答案,埋沒了他們天馬行空的想法,而藝術鼓勵小朋友, 用自己方法表達,「藝術無分對與錯,只要是他們所想的,我們便會認同」。學校於校本課程中推行藝術教育,包括在校園內設置「Art Corner」,提供不同美勞物料,不同種類的紙張固然少不了,更可以有樹枝和石頭,廖雁瑩說:「感受不同物料的特質,可以自由自在選擇喜歡的物料,進行創作。」 畫展中,K1至K3的學生也有參與創作,廖主任說會根據學生的能力安排創作主題,當中K1生的作品便十分特別,皆由老師拍攝學生的活動照片後,由學生在樣子旁,以拼貼進行創作,「透過樣子表達天真可愛的一面」。 為動物籌款 尊重生命價值 這次藝術展同時為遭遺棄的小動物籌款,吳校長希望藉此讓學生明白「天主創造這個世界,即使是弱小的動物,生命也有價值。」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舉辦畫展,途中一波三折,由申請不到場地,到學生停課而未能如期完成畫作,吳校長說,是信德與堅持成就了這次的畫展,「即使在原訂的2 月申請到場地,但因為停課,部份學生未完成畫作。」她感恩天主的帶領,使畫展能順利在11月舉行,以小朋友的藝術作品慶祝該校重辦十周年。(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