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40407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4.07
聖類斯中學
以鏡頭展現人文關懷
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鴿子, 與營營役役地行走的人類,驟眼看來並無共通之處。就讀聖類斯中學的中五學生歐陽斌, 透過攝影鏡頭下的細心觀察, 發覺兩者皆要「搵食」:「城市裡的白鴿要四出覓食,好像人們要在職場上覓食……我不是想拍攝鴿子,而是拍下牠們與人類相似的行為。」   該校學生報《博藝》的攝影隊早前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首個公開攝影展,作為隊中一員,歐陽斌展出一系列鴿子的相片,展示牠們搶吃地上的雞翼、選擇「兩餸飯」等,以擬人法帶出上班族為口奔馳、在職場上爭取機會的情況。他的同學趙晉霆則以店舖所飼養的貓為題材,反映牠們的功能已由「捉老鼠」演變成吸引客人的「招財貓」。二人均表示,無法預知或控制動物的行為,為了拍到效果滿意的照片,往往要花長時間等待和走遍大街小巷尋找,故能成功拍攝時感到特別有成就感。   走進社區尋覓生活細節   「天主創造了人類,但我們未必會認真留意日常生活細節,這輯照片便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世事, 捕捉人們生活的獨特『瞬間』。」中五學生吳周鵬捕捉了公園下棋者的躁動、親子時光的溫馨、小食檔老檔主的辛勞等。雖然要冒鏡頭被拒的風險, 又要等待被拍攝對象的特別動作或表情,但這也是他享受攝影之處: 「可以將某個瞬間變成永恆,給大家一些回憶。」   同為中五的李卓軒,留意到店舖關門後鐵閘上的塗鴉,可以為社區帶來正能量,便決定記錄下來:「本身只是普通的銀色鐵閘,但若有人在上面畫畫、噴塗鴉、做藝術,整個城市就生動得多。都市人上班、上學壓力大,夜歸時看到這些漂亮的作品,可能會開心、樂觀一點。」   《博藝》攝影隊由兩位顧問老師張秀珠和黃誠傑於上個學年統籌成立,現時有十多位同學,由曾任新聞攝影師的舊生江智騫擔任義務導師,每星期向師弟傳授攝影技巧,並邀請不同專業範疇(例如運動和生態攝影)的攝影師作嘉賓講者。黃誠傑說, 最初只是想培訓一批能替學校拍攝陸運會等活動的學生,後來發現可以推動他們以攝影發掘自己的世界,便籌辦攝影展,讓同學透過鏡頭觀察社區周邊的人和事。   校長易浩權博士喜見學校建立了攝影隊,並形容自己到場欣賞攝影展時感到「震憾」:「沒想過我們的同學可以拍下如此漂亮的照片,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和精神去做這件事。」他認為,學校值得投放資源培養學生在攝影方面的興趣和技能,讓他們持續觀賞和探索這個美麗的世界,保持追求真相的熱枕,也算是體現了「真理」這個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   透過攝影自我成長   幾位同學有的本身略懂攝影,有的最初連光圈、快門是甚麼也不知道;但都不約而同說,加入攝影隊後,留意多了往常沒有留意的事物,在街上不再只是玩手機,膽子也練大了。江智騫稱, 他們透過課堂上的互動交流和走進社區的「實戰」拍攝,已慢慢發掘到自己的興趣,亦培養了批判思考,有助日後出來社會做事。「在展覽場上有家長跟我說,兒子學習攝影後信心加強了,對事情的判斷也更堅定,有自己的主見,令我挺開心的。」他道。   黃誠傑老師認為,攝影令同學成熟了不少:「當他們知道自己要在外面做展覽,相片要給業內人士點評,便十分認真, 會努力嘗試好好完成一件作品。」除了態度認真,張秀珠老師亦欣賞他們全程投入,每次學校有活動,都爭相要求負責拍攝;其他同學也以被拍攝、照片能登上學校的社交平台為榮, 為校園增添不少歡樂氣氛。   她續說,「男校重視兄弟情,導師是他們的師兄,黃老師也是;他們兩位亦曾是我的學生。這種關係我覺得很特別,好像一家人一樣,薪火相傳的意味特別濃厚。」兩位老師均期望,同學們謹記著學校和師兄曾給予他們支持,畢業後也回校協助師弟策展、拍照,使攝影隊得以承傳。(黎)  
kjy10_20240225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4.02.25
喜樂幼小 - 小學動態
慈幼學校•會祖鮑思高瞻禮   (本報訊)慈幼學校於1月26日早上於各班課室, 由老師向同學簡介鮑思高神父的生平,播放鮑思高傳及製作愛德小禮物(毛巾小手工),送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期望同學都能在社會成為酵母,彼此服務,為身邊的人帶來正面的影響。   接著,學校在小聖堂舉行會祖鮑思高瞻禮感恩祭,主題是「在社會成為酵母」,並由校監林仲偉神父主持。林神父提醒他們要聽命、不辭勞苦及要有上進心。鮑思高在兩歲時失去父親,他決心要成為孤兒的慈父。鮑思高自小愛讀書,聽命於母親,堅強及有上進心,鮑思高神父教導青少年在社會要成為酵母。其後, 林神父主持有獎問答比賽,同學們在歡樂的氣氛中度過這瞻禮。(喜)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中國文化日   (本報訊)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在2月5日舉辦了中國文化日,主題為「中國名著齊頌揚」,讓學生認識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同學們可以一起學習中華文化,一同分享節慶的快樂。本年度,學校與外間機構合作,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在兔年最後一個上課天添上濃厚的節日氣氛。   在這天,很多學生穿上中國傳統的華服或民族服裝參與各項活動,更有同學化身成為少年諸葛亮。當日節目非常豐富,包括欣賞以「三國諸葛亮」為題的話劇表演,欣賞由遠道而來的「中國少兒舞蹈團」舞蹈表演, 製作賀年小手工,以及參與主題多樣化的攤位活動等等。學校地下大堂也佈置了農曆新年的氣球擺設,老師、同學和家長們都紛紛拍照留念,節日歡樂氣氛充滿着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少)   坪石天主教小學•中華文化遊樂場3.0   (本報訊)坪石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辦第三屆「中華文化遊樂場」活動,主題是「古今運動會」。一夜之間,坪天變為中國古代市集,會場四周掛滿了多幅大型中國古代墟市的佈景板,又擺滿了不同的道具,如木製古井、一籮籮雜貨, 以及一個大銅鑼。會場內設有以不同古代運動項目為主題的特色攤位,如捶丸、踢毽、射藝、投壺、投石器、比武擂台等,讓參加者大顯身手。操場上又設有攝影區和七彩大型吹氣滑梯,希望來賓可以玩得盡興。   當天,學生穿上華服,手拿銅錢和遊戲卡,不停地穿梭於會場內,參與各項活動;不少幼稚園同學亦前來參與,會場上洋溢著熱鬧的氣氛。   各個課室亦設有不同主題的特色攤位,如現代及電子版的「高爾夫球」,以蹴鞠及射飛鏢方法認識「運動安全」,以步行及跳遠方式尋找「聖人足跡」,融合太極與釣魚一爐的「樂『極』生『魚』」等。(樂)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中華文化日   (本報訊)梨木樹天主教小學於2月1日,舉辦了「六藝共融滙古今」的中華文化日活動。   活動以「穿越古今科技.傳承中華六藝」為主題,設計了不同攤位活動,融入古代「六藝」元素,包括傳統音樂、書法、競技、數學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中華文化的知識。為了促進融合氛圍,學校特別設置了攤位,引導學生用巴基斯坦的烏都語祝福其他同學「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等,這為學生提供了體驗不同文化的機會, 培養了對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學還能觀賞雜耍表演,了解中國民間國粹,並從中學習不怕困難、勇於挑戰的精神。   學校感謝家長教師會的支持,協助學生進行活動,使活動得以舉辦成功,他們的參與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豐富的學習環境,也展現了家校合作的精神。(年)
kjy12_20240107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4.01.07
喜樂中學 - 動態
荃灣聖芳濟中學•慶祝創校60周年   (本報訊)荃灣聖芳濟中學慶祝創校60周年,於12月4日在學校操場舉行「創校60周年暨校慶感恩聖祭」,邀請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主禮,並由荃灣葛達二聖堂馬崇義神父、聖母領報堂施永泰神父共祭,荃灣葛達二聖堂黃景聲執事及本校校友汪才生執事襄禮。周樞機在感恩聖祭中,分別為本校的新設施祝聖,包括新教員室、社工室、 STEM 活動室、多媒體直播教育工作室及模擬航空館主持祝福禮,潑灑聖水。   周守仁樞機在講道中勸勉學生,強調我們一同紮根香港,希望同學能努力向學,如同他牧徽內的長頸鹿般能突破框架,高瞻遠矚,以建設香港為目標。他亦希望學生能效法聖芳濟.沙勿略般重視兄弟情,與同學相親相愛,投入校園生活。周樞機也提醒所有教育工作者,讓我們時常要謹記教育是離不開「愛」,未來的工作就算挑戰有多大,也要有「愛的傳遞」。   感恩聖祭結束後,聖母昆仲會東亞省省長Br. Allan、校監張奇恩修士、荃濟校長鍾志源博士及其他嘉賓陪同周樞機為荃灣聖芳濟中學進行切餅儀式。(教)   元朗天主教中學飛鏢隊•再獲殊榮   (本報訊)元朗天主教中學(元天)於2023年12月1日,在第五屆香港國際飛鏢節學界盃勇奪隊際亞軍及女子公開組「U19」季軍。    全隊同學在過去四個月裡,不停練習備戰及連續地比賽,更自發於早上回校加操訓練,他們積極進取的態度,實在值得其他同學學習。獲獎的四位同學分別是中六的盧采喬,中五的曾晉滔,中四的陳德昇及唐晞銚同學。四人於比賽當天,經過8小時的激戰,越戰越勇,表現極出色,最後取得學界盃隊際亞軍。而中六盧采喬同學,不單取得團體獎項,更取得女子公開組「U19」季軍。   元天飛鏢隊在比賽中除了取獲得獎項,最重要是各隊友在比賽中學懂互相幫助、互相扶持,還有各隊員在每場比賽後,檢討及分析自己在各場比賽中的得失,以便在下一次比賽中能夠提升自己的表現,讓自己有所進步。期望元天飛鏢隊在未來可以更上一層樓,為學校爭光。 (教)   聖若瑟英文中學•宗教週義賣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中學早前舉行兩天宗教週義賣活動,為香港明愛籌款。活動於午膳時段,假學校孫保祿修士紀念堂舉行。現場售賣由老師及學生製作的各式各樣美食及精品,並設有攝影角,吸引大批師生爭相解囊。此外,午間宗教音樂會亦同步進行,將本已熾熱的氣氛更推至極致。   宗教週義賣活動,不但為聖若瑟大家庭帶來歡樂,更將愛心惠及社區:兩天義賣活動共籌得超過二萬四千多元善款。所得款項將不扣除成本,全數撥捐香港明愛以作慈善用途。(教)  
kjy05_20240107_f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4.01.07
你想留下怎樣的痕跡?
你是觀察力強的人嗎?會否在生活中留意到一些事物留下的痕跡?在這次我們共讀的繪本中,會看見不同事物留下的痕跡, 且看看那些都是誰留下的   萬事萬物都會留下痕跡。一天過去,傍晚時分留下美麗的晚霞,使人迷醉。一年過去,秋天時節樹林中滿地落葉,樹木準備迎接冬天的來臨。地球經過千百萬年的演化,留下了各種岩石地貌,有高山、有低谷,還有河流和海洋。古代生物也會在石頭上留下痕跡,成為化石,讓人理解各種古生物的形態。任何人也無法不留痕跡地走過這個世界,每人也會留下痕跡,也會留下故事,有些痕跡會告訴我們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老房子裡曾經住著些甚麼人?那是甚麼時代的建築?人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田地留著農夫工作的痕跡,有些農夫努力工作,滿眼是金黃色的稻田;有些則荒廢了田地,只剩下乾涸的泥巴,寸草不生。葉子上蛀滿了小洞,是毛毛蟲來過的痕跡。毛毛蟲吃樹葉來成長,再演變成美麗的蝴蝶。石縫空間狹小,缺乏泥土和養分,但植物仍能在石縫中生長,那是植物努力求存的痕跡。樹上的果實破損,原來是被鳥兒啄食過的痕跡。沙灘上的痕跡就更顯而易見,不同動物走過也會留下自己的腳印,有鳥兒的、有小狗的,也有人類的足印。萬事萬物都在不知不覺間,留下了各自的痕跡。   共讀指引 繪本通常是文字與圖像的結合(無字繪本則只具圖像),圖像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用不同的藝術方式呈現。在《是誰留下的痕跡》這繪本中,作者以攝影的方式,拍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看見的各種痕跡,以相片記錄真實的景象。書中提到任何人也不能毫無痕跡地走過這個世界,每人也會留下痕跡,也會留下故事,有些痕跡會告訴我們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所謂的痕跡,可以是實在且肉眼可見的物理現象,也可是抽象的感覺和感動,像是愛也會留下痕跡。被我們愛過、善待過的人,心中會留下一片柔軟的草地,在遇上失意時能喚醒被愛的記憶,從而帶來自愛、自尊和勇氣。相反,被苛待和欺凌過的人,心中會留下傷痕,時刻隱隱作痛,甚至失去自尊和信任。你想在別人的心中留下怎樣的痕跡?爸媽跟孩子共讀後,也可以想想每天的生活中究竟留下了些甚麼痕跡, 可能是靈感萌發時畫下的圖畫,可能是焦躁中在練習簿上留下的潦草字體,也可能是心懷喜悅於臨睡前的一抹微笑。   《是誰留下的痕跡》   作者: 劉伯樂 出版社: 信誼基金出版社 ISBN : 978986161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