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30305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3.03.05
瑪利曼小學黎熹兒
運動與水墨畫 動靜皆宜
「感謝天主賜予自己擁有毅力與活力的禮物,讓我有勇氣參與運動攀登,並具備專注與耐性繪畫水墨畫。」本身是教友的瑪利曼小學二年級學生黎熹兒自四歲開始學習攀登訓練及水墨畫,她常銘記學校強調天主賜予每人才能,應珍惜及加以善用,她欣喜地表示享受學習過程,並從中展現自己的品格強項。   「我的品格強項是Zest(活力)。」擁有一身古銅膚色的黎熹兒每天上學時,身上佩戴寫上Zest的襟章,她說:「代表我是一個好動與靈活的人。」   瑪利曼小學定於2022 學年設立「Year of Responsibility」(責任)作為全校年度主題的重點。熹兒由升上小學一年級時,透過父母填寫一份有關認識孩子品格強項的問卷,因而發掘熹兒擁有「活力」(Zest)的品格強項。   學習攀登三年,累積了三次比賽經驗,其中於本年1月參與由信望愛歷奇匡導中心舉辦的攀岩項目上更贏得冠軍。每次她認為自己能完成一項值得嘉許的事情,她會簽發由學校提供的「支票」, 「過去三次比賽,我也簽發具備『毅力』的『支票』,每張支票也會有代幣讓我兌換願望。」   原來該校為鼓勵學生多發掘及肯定自己的能力,不論是家長或學生均可按學生的品格強項填寫「支票」,票上列明學生透過參與活動或在生活中展現的品格強項,家長及班主任須在票上簽署以茲證明。熹兒會儲起由支票兌換的代幣,願望是, 「我希望能與Ms. Lo(勞家明校長)砌Lego。」   敢於嘗試 不怕挑戰 現時7歲半的黎熹兒形容攀石運動「有點難,但我並不害怕。」她最初學習運動攀登,看到石牆上色彩斑斕的石頭覺得吸引,在教練的指導下,一步步攀上石牆最高處。每次攀石她會攀上10至20米高的石牆,她說不感到害怕。由4歲接受攀登訓練, 在人工的攀石牆攀石,她也到戶外攀爬天然岩壁,過去她到過石澳大頭洲、歌連臣角黑角頭岩壁等地。兩者相比,她認為天然岩壁難度更高,更具挑戰,「只要具備難度,便覺得很好玩!」   黎熹兒的母親黎陳浩華表示,在女兒學習運動攀登的初期,她也一起參與,黎太說:「親身參與,才能經歷女兒攀岩時遇到的情況。」   除運動外,黎熹兒也有靜態的一面,她由幼稚園時期,已參與學校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的藝術展,由四歲半開始學習水墨畫至今,剛於去年11月,她跟隨水墨畫導師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參與展覽,展出她的「美麗的孔雀」水墨畫作品。父母在畫展的分享冊中寫道,沒想到活潑好動的熹兒在學習水墨畫技巧與構圖對比的過程中,培養耐性與專注度。   熹兒形容,一幅孔雀作品大約需要花上四堂,合共八小時才完成,她說:「繪畫孔雀是屬於八歲的程度,我當時剛七歲,也想作此挑戰。」繪畫時需要專注,如畫上黑色的眼睛、羽毛的線條等,繪畫過程時也有機會出錯,她便與導師一起想方法補救,「在錯的位置上加上白色小花彌補。」   不論是攀石或是繪畫,熹兒皆喜歡向難度挑戰,黎太欣賞女兒擁有毅力的精神,「女兒願意接受挑戰,只要難度愈高,趣味愈大。」黎太表示,攀石展現女兒好動與勇氣,配合繪畫同時培育出靈活思考、專注與解難的一面。對於熹兒而言,她說想為自己加一張繪畫水墨畫的「支票」,熹兒笑著說: 「從繪畫展現出毅力,因為我學習水墨畫多時,一直也沒有放棄。」(高)  
kjy12_20230205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2.05
喜樂中學-動態
元朗天主教中學•港台四校線上飛鏢比賽   (本報訊)近年受疫情影響,世界各地運動員也缺少了與其他人競技切磋的機會,本地學界比賽更被迫取消。元朗天主教中學飛鏢隊早前與台南新化高中、台中市清水高中、台中市向上國中進行線上飛鏢交流賽。   該校項目負責老師譚淑明表示,原訂於去年4月到台灣參加交流賽,後因疫情關係取消,遂聯絡海外地區的學校改以線上交流,讓學生保持狀態,拓闊眼界。 早前元朗天主教中學舉行「四校台灣香港中學飛鏢交流錦標賽線上開幕禮」,由中華臺北飛鏢總會洪國峻理事長、香港元朗天主教中學黃見儀校長、國立新化高中許宏明校長、台中市清水高中蕭建華校長、台中市向上國中林翠茹校長,共同主持開幕儀式。   台灣主禮嘉賓為DARTSLIVE OFFICIAL PLAYER及2022台灣職業飛鏢排名第一的選手普波騰列、香港主禮嘉賓為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黃寶基副秘書長、港協暨奧委會奧夢成真黃金寶副經理,及前香港運動攀登運動員黃嘉欣等多位貴賓蒞臨觀禮。   是次比賽共有11隊共66人參賽,為期五天的比賽進行團體總分賽,團體賽總分前四名獲獎隊伍頒發獎盃、獎牌、獎狀,個人總分A.B.C級前三名各頒發獎牌、獎狀。 最後,「元天A隊」及「元天B隊」分別取得團體亞軍及殿軍,而該校吳文魁同學取得個人A級亞軍、盧采喬同學取得個人A級季軍,陳德昇同學取得個人B級季軍。(教)   天主教伍華中學•中一學習體驗日   (本報訊)天主教伍華中學中一級學生早前往上水「葡萄園野外農莊」,參加「 I CAN 學習體驗日」,學習如何面對成長的挑戰。   學生通過參與「平衡木」、「船艦繩」、「巨人梯」及攀石等歷奇活動,提升自信心(self-Confidence),學習透過努力及嘗試,以達致成功(Able)、在遇到困難時也不輕易放棄(Never give up)。在活動期間,同學互相扶持和鼓勵,增加了班級的凝聚力。而在反思札記中,同學們認為活動最深刻的是:「和朋友一起互相扶持」、「增加了自己的勇氣」,又有同學能從活動中做到「克服恐懼」、「團隊合作」和「增加自信」。   天主教伍華中學於本學年已轉為男女校,首屆中一級共錄取了31位女生。除了歷奇體驗,學校亦為中一同學安排多元的成長活動,例如:學生培育課、「摯友同行」學長輔導計劃、級社競賽活動、課後功課輔導班,以及聚焦女生成長的師友啟導計劃等,再配以雙班主任制,為學生在社交、心理及學業方面,提供全面的協助及支援。(教)   德蘭中學水運會   (本報訊)德蘭中學早前假九龍公園舉行水運會,聖傅天娜社摘取了全場總冠軍,聖加大利納社贏得啦啦隊比賽冠軍,而二忠班的黃沅喬則奪得全場個人總冠軍。   水運會以25米比賽開始,接著是50及100米的比賽,而社際和團體4x50米接力比賽,更將水運會推向高潮,特別是團體4x50米接力比賽中,陳民耀老師一上場,歡呼聲響徹全場,不愧是德蘭的「飛魚王子」。   頒獎禮上,主禮嘉賓、校監劉富根神父致辭時,勉勵同學要積極面對每項挑戰,而面對難關時要有毅力、有鬥心、有勇氣和對自己有信心,不怕辛苦,不怕失敗,正如該校的座右銘——「德蘭德蘭,勇往直前不怕難」一樣。(教)  
kjy07_20220612_fade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6.12
聖母玫瑰書院 黃浠蕎 攀石運動員
永不放棄 迎難而上
攀石是一項手腳並用、講求良好的身體協調及多方位移動的運動,攀石時著重鍛鍊腕力及指力,運動員須加強前臂肌肉、手指肌腱和關節等訓練。攀石運動員黃浠蕎表示,喜歡攀石的難度與挑戰,「攀石時要動腦筋找尋解決辦法,當我能跨越難關時,這個過程令我很有滿足感。」   聖母玫瑰書院中二學生黃浠蕎,8歲開始接觸攀石, 10 歲時接受難度攀登(Lead Climb)、抱石及速度攀爬,11歲加入青苗,13歲成為香港青年隊,她說, 夢想有一日可以代表香港出賽奧運。   攀石運動,又名運動攀登,是由登山衍生出來的運動項目,70年代以前,攀石屬於登山的一部份。直至70年代以後,攀石在法國成為一項獨立運動;2016年國際奧委會宣佈把攀石納入奧運項目,剛在去年舉辦的東京奧運,來自西班牙的堅尼斯盧比斯(Alberto Gines Lopez),及來自斯洛文尼亞的嘉比特(Janja Garnbret) 成為奧運史上首兩位男女子運動攀登金牌得主。   憑著努力 永不放棄   黃浠蕎身型嬌小,身高157厘米,體重少於40公斤,輕盈的身軀配合靈活的四肢,當進行速度攀爬時有如在平地上奔跑,不消一會已爬到高處。然而她卻說: 「我欠缺身高的優勢,難以自如地攀爬石牆, 只有勤力練習、苦練, 才會有成果。」   浠蕎說首次接觸攀石,是小學時跟隨家人到度假村遊玩,見到攀石牆設施時躍躍欲試,「當時只是初體驗,已發現自己很容易掌握攀爬技巧,當時駐場教練還以為我是青苗隊。」她由參與攀石興趣班開始學習攀石運動。在10歲生日時,她央求母親送贈攀石裝備的套裝:一雙攀石鞋、防止手汗的粉袋及安全帶,「那時我正式展開攀石的正規訓練」。   「加油!撐著!快到頂了!」浠蕎每次比賽,她的母親必定會出席及支持女兒。然而,疫情下,為遵守防疫措施部份賽事需要閉門作賽,其母只好觀看直播。浠蕎說,「場內只有裁判和參賽者, 比賽時很安靜,但仍要十分專注於賽事的路線上。」   她於去年5月參與香港運動攀登公開賽的女子13歲組別賽事,以及去年12月的速度攀登體驗賽女子13歲組別賽事贏得冠軍,也是YMCA 港青兒童及青少年運動攀登賽女子13歲組別的冠軍得主。能夠在疫情期間取得佳績,她認為持續練習是進步的關鍵。   喜歡難度攀登 挑戰自我   在一系列的攀登項目中, 黃浠蕎最喜歡難度攀登,她說要在攀登期間不斷思考,以最短時間攀上頂部,鬥智鬥力。然而, 她說為完成目標,已數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在攀石牆上痛哭,「我最害怕在攀石牆跳躍,因為擔心會失敗,在跨過心理關口時,每次也會哭,不敢跳。」她說,試過在比賽中要在牆上跳躍到另一處,當刻感到害怕,但內心不斷提醒自己為了爭勝,必須嘗試。「因為即使失敗也不緊要,最重要是自己盡力。」   要克服跳躍動作,浠蕎認為不斷練習攀石技巧,鍛鍊體能以保持體魄是她唯一減壓的方法。她平日有三天晚上在港隊進行訓練,週末及週日也會到其他攀石牆練習,在家中定期進體能訓練,疫情嚴峻期間, 室內攀石場關閉,她便跟隨教練到戶外攀山,以保持最佳狀態。   「永不放棄、迎難而上」是她參與攀石的座右銘,她說每次爬至無力,看到前方尚有幾步便到終點,「在猶豫是否繼續下去時,也會想到家人對我的支持,便會努力完成餘下路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