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4_20221204 b f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2.12.04
牧放羊群
上個學年,香港疫情開始緩和下來時,學校可以回復半日上課,雖然很多課外活動仍要取消,猶幸公教生聚會仍可安排在課後視像進行, 讓我與同學們繼續有聚會時間。因為網上聚會是自由參與,與實體課相比,視像課堂必須更加吸引及更為緊湊,課前安排的工序亦較多;我期望每次聚會能給學生豐富內容,聚會後更會預留一些時間讓他們問問題和分享自己的信仰生活。我真的很欣賞同學們雖然每日馬不停蹄,下課後要做功課、補習、課外活動等等,但對宗教活動仍然熱切參與,只要他們一有空閒時間,必定會來一起聚會。在小息時,我們維持有限度祈禱室活動,每節分班限人數進入,雖然限制是多了,但看到他們熾熱的眼神,更能夠體會耶穌所說: 「你們讓小孩子來吧!不要阻止他們到我跟前來,因為天國正是屬於這樣的人。」   「祂未曾應許天常蔚藍,祂未曾應允花兒常開,祂卻恩許祂的慈愛常在!」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不論老師、學生還是家長,都需要健康、正向的心靈作為基石。我們特別在停課期間用google form讓學生和老師寫祈禱文在校網發布,而實體課時也讓學生在聖母月及聖心月在祈禱牆寫上祈禱文,希望我們的不停祈禱,讓學生在任何事上更能依靠天主。這年度我們更成立了母親祈禱會,讓家長們也可透過祈禱、聖經分享,一起為自己子女及其他人子女而祈禱,在基督的愛內互相支持、互相代禱。最近更深感受是很多學生離港和轉校,感覺猶如好朋友要離開身邊一樣,在他們離港之前,有些同學會來親口告訴我,我會提醒他們無論身處何地,要記得天主與我們同在、要常常祈禱,我內心確實有點依依不捨,只有默默地為他們送上祝福。親愛的同學們:「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你們心裡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若十四27) 天主的愛給予我信心和力量,去事奉他、努力服務他人及繼續牧放我的小羊群。「你們務要牧放天主托付給你們的羊群;盡監督之職,不是出於不得已,而是出於甘心, 隨天主的聖意。」(伯前五2)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 馮翠芝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1-2022年度的體會
kjy16_20221120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1.20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創校50周年
全校分享家庭照 感受愛與被愛
(本報專題)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全校學生正準備一幅她們眼中最美麗的家庭照,於新學年拼製成巨型聖母進教之佑佈景版,於創校50周年彌撒中奉獻。該校校長郭明英修女表示,全校以「共建愛的喜樂家庭」為主題,在教育中向學生傳遞愛與喜樂,「只要學生內心感受到平安,自然懂得與人分享,把平安帶給她們的家人,以至其他地方。」   該校創立於1972年,郭修女指出,校訓「純潔仁愛」正好帶出學生懷著「純樸廉潔律己、仁厚關愛待人」的「蕭明人」特質,她期望學生在中學生涯中,在品德及學術上也有所成長。   全體學生的家庭照除了用於製作聖母進教之佑佈景版,同時也用於班中壁佈,同學們彼此分享家庭中的喜樂。副校長梁佩珊指出,學生除了家人外,在校內也有師長作為學習對象,各班別以愛與家庭的主題帶出家校合作,讓學生感到親子和師生之間愛與被愛的關係。   有學生揀選與家人外遊照片,童年照,亦有與同學歡聚等相片,中五學生吳翠瑤及羅佩珊的班別以同學作為家庭照的主題,吳翠瑤說:「學校也是我的家,我在學習或生活上遇到困難,也會和同學或老師分享,大家的關係很親密。」   全校默禱安頓心靈   踏入11月初,剛好是學校自疫情持續三年後轉回全日制上學,學生在午飯後亦恢復默禱(Meditation): 「噹!噹!」⋯⋯敲磬聲響起,班上同學自覺地安靜下來,放下眼前所有的事務,閉上雙眼,靜待四分鐘⋯⋯ 「噹!噹!」聲響再次響起後,眾人便準備繼續課堂學習。   中六生黃靜晴說,於中一至中三每天進行默禱,事隔三年再次經驗默禱令她感受深刻,「距離考中學文憑試的時間愈近,壓力也愈大,靜默四分鐘時才發現自己的呼吸短促,我提醒自己深呼吸,聆聽內心聲音以調整思緒,心情也放鬆。」她認為默禱有助她緩和學業上的壓力。   寫下感恩日誌 培養正向思維   「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旨意。」(得前五16-18)該校在本學年為全校學生送上《感恩日誌》, 先由宗教科教師在課堂介紹感恩的概念,認識感恩的態度等,學生定期在班主任課堂中使用《感恩日誌》記下值得感恩的事情。   學生每週翻開《感恩日誌》,記下對自己、對家庭或對學校值得感恩的人、事或萬事萬物:學生回想過去一週,一些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完成的目標;克服的挑戰;聽到一首動聽的歌曲;吃了一頓美味的飯,也感謝曾經幫助自己的人等。   負責正向教育的副校長方佩芬表示,希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常懷感恩的習慣,使身心靈有所成長。為讓同學建立互相欣賞的文化,學校自上學年起,每班的班房內設有「恩賞里」壁佈版, 邀請學生貼上自己欣賞同學的名字、對方的性格特質及鼓勵說話。此外,也由老師為學生作配對,也要求學生讚賞自己,方副校長說:「每人也有良好的品格,藉此鼓勵學生正面看法,懂得欣賞別人也會欣賞自己。」   愛護大地珍惜家園   為響應教宗方濟各在《願祢受讚頌》通諭的呼籲,關注全球生態,珍惜地球資源, 該校剛於11月8日向全校師生派發印有校名的環保餐具,校長郭明英修女表示,鼓勵學生身體力行響應環保,「自備餐具可循環再用,是為維持生態平衡的第一步。」   事實上,該校在硬件及軟件方面也積極推動環保意識,副校長鄧紹龍表示,近年學校參與由政府環境及生態局舉辦的「綠色校園採電學社」,安裝太陽能板,推動可再生能源,校內設有能源使用顯示板,讓學生知道學校用電情況;學校於去年參與賽馬會綠建環評學校計劃,培訓環保大使、向學生提供講座分享綠色節約能源;在學校規劃節能減排的措施,並申請認證綠色校舍等。   該校於12月3及4日,舉辦金禧校慶開放日,展示學生在學科以及學生的才能,各年級也參與其中: 中一學生於開幕禮作啦啦隊表演、中三學生舉行時裝表演、中四及中五同學負責不同科組的攤位,中六同學設有才藝表演。另外,中二級學生將會參與7月的50周年音樂劇演出。金禧校慶籌委之一的梁淑勤表示,藉此展示學生的成果,帶出學校喜樂家庭的元素, 家長與舊生參與表演及設置攤位。她舉例指出,舊生會把該校50年來不同的校服款式製成展板,供公眾拍照,並售賣穿上蕭明校服的布偶公仔等,加強學生的歸屬感。   宗教室壁畫 展現辦學團體使命   1923年,首批共六位母佑會傳教修女從意大利乘船抵達中國的河西,開展在中華大地傳教的使命,1953年母佑會在香港首次開辦教育,創立聖母書院、小學及幼稚園,以及1973年建立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等⋯⋯ 這些事蹟也刻畫於宗教室的外牆壁畫,宗教室內部亦繪畫了耶穌、鮑思高神父及協創會會祖聖女瑪利亞.瑪沙利羅。   壁畫由學生吳翠瑤、羅佩珊、黃靜晴及林倚葶繪畫,她們均表示,透過壁畫創作了解辦學團體的事蹟,每幅作品內也畫有學生,以示同學置身其中。負責設計蕭明中學壁畫的羅佩珊說,畫中展現學生愉快地投入校園生活。畫中亦有聖母進教之佑畫像,倫理與宗教教育科聯絡員黃梓彤是該校舊生, 她稱,聖母進教之佑像是該校的標記之一, 在她當年讀書時經常聽到修女表示,「聖母媽媽拖著每一位學生來到蕭明,也在聖母媽媽的祝福下學習。」   自上學年開始,該校以「共建愛的喜樂家庭」作為該校五年的學校發展目標及創校金禧主題,正好配合慈幼家庭本學年的牧民主題「在喜樂中善盡本份」,也回應教宗方濟各的宗座勸諭《愛的喜樂》(Amoris Laetitia)。郭修女表示,學校透過正向與心靈教育等,讓學生擁有正向思維,希望學生懂得分享天主無條件的愛,善用天主給予的恩寵,將來更有自信地表現自己。(高)
kjy01_20221106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1.06
獻主會溥仁小學
V+正向星期一
(本報專題)「搖一搖心靈樽,一隻手放在心口,一隻手放在肚子,閉上眼睛,感受自己的呼吸、心跳。」獻主會溥仁小學三年級學生歐青琳形容靜觀的過程。閉上眼大概五分鐘後,青琳聽到「叮」一聲,睜開眼睛,看到心靈樽內的閃粉已沉澱,「我的心情也變得平靜,所有煩惱都消失了。」   獻主會溥仁小學本學年開始推行「V+正向星期一」活動,逢星期一的最後兩節課為學生安排不同活動。這計劃以中華文化為主幹,加入生命教育、媒體資訊素養教育、公民教育等元素,讓學生建立正向的價值觀,幫助他們發展潛能,並促進全人發展。   歐青琳在「V+正向星期一」活動中,製作了心靈樽;並由11月開始,她每天都會携帶心靈樽上學,在早會進行靜觀活動時使用。   多元化活動   「V+正向星期一」的名稱來自「價值觀教育」,當中「V」代表「Value」(價值),而「+」除了有正向的意思(Positive),「+」的英文「Add」與「Education」的首音節同音,所以也有教育的含意。   這個課程計劃包含多元化的活動,例如:中華文化活動、靜觀活動、義工服務、生涯規劃活動;亦會教導學生動手製作心靈樽、編織正向花環等,培養學生正向價值觀。學生於每一個活動後,會在「V+正向紀錄冊」中,記錄每一個課堂的學習重點,反思及深化知識與概念。   認識吸煙的壞處與家人、朋友分享正確信息   自本年9月開學起,學校已與多個機構合作,為學生安排「中國旗幟面面觀」、「抗煙講座及劇場」、「靜觀心靈樽活動」及「編織正向花環」等。   三年級學生李嘉欣表示,「抗煙講座及劇場」給她感受最為深刻,「我的外公因為經常吸煙,最終肺癌離世,吸煙真的對身體有很多影響。」所以,當嘉欣看到劇中的角色因為吸煙而影響身體健康,經常咳嗽,最終被超人拯救, 「這劇場十分刺激。」   嘉欣亦表示,這項活動讓她與同學了解更多吸煙的禍處,「我之後也有與父母和街坊分享這信息,希望可以叫人不再吸煙。」   抒發升中壓力 保持正向 克服困難   六年級學生鄭子壕從編織正向花環中,抒發了自己準備升上中學及考試的壓力。「把繩子的一端貼在圓形卡紙上,便可以自由發揮編織不同圖案。」子壕形容在編織的過程中,慢慢放下生活的壓力,學懂保持正向面對生活的難題。   子壕在正向花環上,寫上「善良」、「上進」、「外向」等正向字句,並把花環掛在家中的大門上,「每天上學、放學都見到,帶給我繼續前進的力量。」子壕希望把這份力量與更多人分享,他編織了正向花環,送給家人、朋友及鄰居,「我告訴他們只要保持正向心態,便能克服所有困難。」   實踐愛主愛人的精神   負責「V+正向星期一」的李韻璇主任補充,學生在編織花環時,也涉及靜觀的元素;而學生的作品會在走廊中展出, 延續校園內的正向氣氛,「這計劃鼓勵學生透過活動,去實踐並培養他們的價值觀。」她表示學生進行活動後,更會與家人分享所學知識,把正向觀念帶回家中。   「我們著重體驗式的活動,希望小朋友擁有正向、正確的價值觀。」校長余詩慧提到,「V+正向星期一」亦包括義工服務,「學生需要親身參與,了解長者、社區的需要。這項活動除了呼應天主教教育的五大核心價值,也彰獻校訓『愛主愛人』的精神。」(吳)  
kjy10_20221016 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2.10.16
喜樂幼小-動態
天主教幼稚園基督小幼苗 • 周年大會   (本報訊)天主教幼稚園基督小幼苗於9月24日假聖雅各伯堂舉行第17屆周年大會(圖),主題為「我們在這裡真好!」,邀請甘寶維副主教作主講嘉賓, 並由神師陳德雄神父,為28所團員學校的團長、副團長及隊長介紹去年剛修葺完成的聖雅各伯堂。 甘副主教在講座中分享他在非洲及柬埔寨等地福傳的經歷,提醒各人在不同處境下,堅持與人分享、關心身邊人和事,並懷著實踐理想的決心,最重要與天主同行,自然能真正體會「我們在這裡真好!」 接著,主席傅慧玲團長作周年報告,天主教甘霖幼稚園及聖母潔心會黃大仙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副團長分享心聲。隨後,陳德雄神父主持派遣禮。 本年聚會邀請天主教教育事務處主教代表助理廖慕賢,教區幼稚園黃敏兒校董、李蘇珊校董及聖母潔心會福音秀茂坪幼兒中心暨幼稚園校董戴潔瑩修女, 合共176人參與。(樂)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  歷奇之旅   (本報訊)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的三年發展計劃其中一個關注事項,是「以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創建正向校園文化」。為加強學生的信德,提升抗逆力及內省力,學校於9月舉辦了四至六年級學生歷奇訓練活動(圖),讓學生以耶穌基督為榜樣,在逆境和困難下全心信靠天主,發揮油天海泓的未來領袖特質。 活動除了考驗學生的膽識外,更考驗團隊之間的友誼和默契。學生須越過搖晃的繩網,在導師與隊友的鼓勵與扶持下完成多項繩網活動。當中最富挑戰性的,莫過於從學校三樓外牆伸延至五樓的繩網攀爬。學生以耶穌基督為榜樣,懷著信德,克服心中的畏懼,最終成功登頂,深感逆境自強的重要性。 活動除了讓學生留下刻骨銘心的回憶外,學校更祝願每一位參與者,日後能積極面對生活上遇到的挑戰; 逆境時能效法基督,深信上主與各人同行。(年)   天主教聖安德肋幼稚園 • 愛與感謝生日會   (本報訊)天主教聖安德肋幼稚園於9月23日舉行9月及10月份生日會(圖),除了為生日的學生慶祝, 他們更一起玩集體遊戲、唱歌。學校為配合本年度關注事項,特意安排讓學生認識自己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全賴家人的照顧與愛護,藉着分享讓學生瞭解家人給予的無微不至關愛。其後,學校安排家長透過視像與生日學生會面,讓家長們逐一向孩子送上祝福, 小朋友亦以言語和肢體動作向家人表達愛與感謝。 學校透過生日會活動,讓學生體會家人的愛,從而培養同理心,繼而活出關愛和感恩的生活態度。(少)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 校慶啟動禮   (本報訊)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於9月23日舉行60周年校慶啟動禮(圖),由校監温國光神父和老師介紹學校的歷史和發展。該校於1962年6月24日由聖若翰堂區建立,以真理剛毅為校訓,致力為觀塘區推行教育事業,致力培育學生身心靈健康發展,成為社會棟樑。 該校感恩天主及教區一直引領學校,一眾校監、老師和家長攜手合作,讓學生日漸茁壯,回饋社會,造福社群。為配合教學發展,學校不斷完善教學設施,例如增建教學大樓、優化圖書館、音樂室和電腦室學習環境及設置電子白板等設備,以科技輔助教學,邁向新的教學里程。該校希望學生繼續持守校訓,一同邁向新的一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