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堂校一家
2023.03.17
聯繫荃葵青天主教小學及中學
延續沉浸天主教教育氛圍
為延續天主教會對教育的貢獻,把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 生命、愛德、家庭、義德及真理傳授予年青人,為他們日後立身處世作預備。荃葵青天主教小學及中學特意舉辦到校體驗日,以認識區內及毗鄰的天主教中學。
是次體驗活動,由葛達二聖堂暨中小學校監黃景聲執事發起,聯同9間中學及12間小學校長組成團隊共同協作,逾900名小學師生到訪各間中學,並進行體驗活動。這次體驗日亦是伍國寶神父多年來一直希望進行的,冀望能加強中小學的聯繫,及增加學生對天主教中學的認識。
參加活動的中學包括石籬天主教中學、荔景天主教中學、保祿六世書院、明愛聖若瑟中學、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荃灣聖芳濟中學、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天主教郭得勝中學、屯門天主教中學;小學則包括祖堯天主教小學、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石籬天主教小學、梨木樹天主教小學、慈幼葉漢小學、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天佑小學、荃灣天主教小學、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深井天主教小學及柴灣角天主教小學。
各間小學因應學生在學業能力、個人興趣及成長的需要,安排到不同的天主教中學參與活動。中學安排了校園遊覽、課堂體驗、講座或工作坊給小學生參與,並安排學兄學姊作為學校大使,為小學生介紹學校。此外,中學亦因應校本特色,與小學教師作交流,並安排校園導賞,讓他們了解各校的特色課程及學習支援,強化中小轉銜的需要及了解收生標準。
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特色課堂例如劍擊、人工智能昆蟲課、陶藝創作、烹飪、語文課堂體驗、英語音樂劇、科學實驗課等都大受歡迎。回饋問卷中,師生對活動均持正面回應,也希望來年能繼續舉辦活動。
天主教學校矢志延續天主教會對教育的貢獻,盼望學童能從幼稚園,至小學、中學階段都能在天主教教育的氛圍裡,發展完備的人格,成就基督的愛,回饋社會,貢獻國家。


小學動態
2022.01.21
喜樂幼小 動態 2022.01.23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動感校園週
(本報訊)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於1月10日至13 日舉辦動感校園週。本學年的主題是「寶季人.樂童行」。活動設計是配合學校的關注事項— 推動STREAM教學,以發揮學生的創意及解難能力為目的,同時加強學生間的互動和協作能力。學生通過親手製作不同的實物,激發他們對科學原理的求知與理解。
動感校園週的活動豐富,如四年級的「雞蛋拯救隊」,學生應用空氣阻力的概念,並運用有限的物料, 設計一個有效的裝置,使雞蛋從高處擲下也不破損;五年級的「放飛夢想」,學生透過設計及利用紙摺製飛機,認識簡單的飛行原理。六年級的「水火箭製作」活動,學生先觀看示範影片,了解水火箭的製作過程,再運用不同的物料製作水火箭。學生在操場試發射水火箭後,再透過試飛時的記錄檢討設計,從而探究水火箭的基本運作原理。(少)
慈幼葉漢小學•牧民活動
(本報訊)慈幼葉漢小學以慈幼青年牧民主題: 「寄望於上主, 是我們的動力」進行教學活動,讓同學遇上逆境困難時,仍信靠天主,並懷著喜樂與希望,從挫折中成長,堅毅地生活。
在活動中,老師以歌曲《逆境相連》勉勵同學: 生活中有喜也有悲。在遇到傷心和不開心的事時,天主會與各人一同跨過。
接著,同學觀看《西滿背十字架》的故事,指出耶穌為愛眾人,甘願作出犧牲,願意接受痛苦和死亡;並欣賞西滿,樂意幫助耶穌,減輕他的痛苦。
然後,老師與同學分享經常遇到的困難和煩惱事,讓同學也說出自己不愉快的事,帶出每個人都會有壞心情,邀請他們多關懷身邊的近人,互相鼓勵和安慰,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不快樂的事,並要善用自己的能力,幫助及安慰他人。(樂)
慈幼學校• 70 周年開放日
(本報訊)慈幼學校早前於中學部禮堂舉行無原罪聖母瞻禮,由中小學部校監主持宗教禮儀。由於疫情, 除指定嘉賓、老師及學生實體回校參與外,全校師生及家長皆以直播形式參與。網上開放日則開放給所有校內及校外人士,邀全校學生按指定時段參與網上導賞及互動遊戲。
此外,學校早前亦舉行實體開放日,分時段開放予不同級別的家庭。為配合學校70周年校慶主題: 「築夢同行七十載,用愛導航創未來」,學校期望入讀該校的學生,能在六年小學階段中,好好裝備自己,長大後能「以愛導航創未來」,成為獨特、友愛、樂觀與有智慧的孩子。(年)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基督小先鋒成立暨宣誓禮
(本報訊)黃大仙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基督小先鋒」成立禮儀暨宣誓典禮,由林雅詩老師主持, 校長舒敬、老師及20位基督小先鋒團員參加。
舒校長致訓勉辭時,簡介基督小先鋒的成立, 鼓勵團員要自強不息,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困難, 本著基督的關愛精神和信念,彼此服務。
在宣誓儀式中,基督小先鋒團員作出承諾,自我反省,齊聲宣讀「效法基督為己任,愛主愛人小先鋒」。舒校長隨即頒授團章,為團員掛在團服上。禮儀中師生一同祈禱,誦唸天主經,最後同聲詠唱《聖母讚主曲》作結。(喜)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小學動態
2021.05.28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05.30
天主教博智小學•聖母月祈禱會
(本報訊)天主教博智小學於5月14日舉行聖母月祈禱會,由六年級生陪同一年級同學到禮堂參與。
祈禱會由宗座外方傳教女修會梁雅詩修女主持, 她先介紹修會在1968年開始到香港服務的歷史,修會的使命是傳福音。而她本人則在聖博德堂教授慕道團和主日學,並在醫院和保祿六世書院服務,以向眾人傳揚天主的愛。
其後,學生代表讀出一篇有關耶穌把聖母交託給門徒的福音經文,藉此提醒各同學:聖母是各人在天上的母親,她鍾愛各人,所以人應該以愛回應聖母的愛。一眾學生誦唸玫瑰經後,由代表把鮮花呈獻到聖母像前。
最後,校長陳碧琪教導學生以意大利文向梁修女道謝,並勤勉學生學習修女多行愛德善工。(喜)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鑽禧校慶啟動禮
(本報訊)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於5月7日舉行60周年校慶啟動禮,主題為「主愛聖心六十載,孕育英才創未來」。
當天活動內容豐富,包括由學生為校慶虛擬步行籌款的活動「齊心起動迎鑽禧」;城市當代舞蹈團導師主持多元文化共融舞蹈創作;以及各級的STEM學科活動, 例如一、二年級學生製作聖母風車,以配合聖母月及提醒聖母的德行。
活動後舉行校慶啟動禮,由大埔的聖母無玷之心堂主任司鐸布尊和神父主持。他在講道中特別祈求天主祝福學校,讓老師、學生、家長在疫情中得到天主的保護。其後嘉賓以特別的方式為校慶揭幕:用平板電腦播出學校的歷史短片。最後以無人機花式表演結束校慶啟動禮。(少)
慈幼葉漢小學•聖母進教之佑瞻禮
(本報訊)慈幼葉漢小學於5月7日為聖母進教之佑瞻禮進行錄影,由校監張子昭神父主禮。影片於5月24日、聖母進教之佑瞻禮當天播放,全校學生於課室參與。
禮儀中,學生首先聆聽有關耶穌把水變成酒的聖言,接著張神父在講道中指出這聖言印證了在會祖鮑思高神父的身上。他解釋慈幼會特別敬禮進教之佑聖母, 以及在都靈興建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的原因。張神父也介紹聖母回音的傳統,指出聖母回音是人們每年給聖母獻上書信和神花後,聖母回應和給各人的指導和勸喻。
其後,教師在禮儀中獻上鮮花,並特別選用五朵玫瑰花,作為奉獻的禮品,為紀念在榮福五端中,天主光榮聖母的奧蹟,以及表示對聖母的尊敬。禮儀結束前,神父以進教之佑聖母降福,祝福全體師生。(年)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敬禮聖母活動
(本報訊)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於5月13日早會時段在學校操場舉行「聖母月敬禮聖母活動」,校方安排四級學生在校內參與,而其餘兩級學生則在家中以實時視像廣播形式參與。
活動開始時先由校長、老師代表、家長代表及學生代表逐一向聖母像獻花敬禮,緊隨其後便是玫瑰唸珠升空及福傳活動,由福傳表演者Uncle John帶領學生代表在操場讓氣球玫瑰唸珠升空,以向社區傳福音。
在唸珠升空時,Uncle John亦作講解,加深學生對玫瑰唸珠的認識,及培養他們誦唸玫瑰經的習慣,從而以聖母為榜樣,實行愛主愛人的使命。(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小學專題
2013.03.03
慈幼葉漢小學 玻璃畫製作 用色彩 繪信仰
故事不一定寫在書本上,也不一定以文字表達。不少教堂裡,聖經故事、聖人聖女、教義等就「寫」在一幅幅炫目的彩繪玻璃上。製作彩繪玻璃的工序繁複,需要嫻熟工藝和高超的藝術技巧。製作玻璃畫相比之下容易得多,但正如彩繪玻璃,慈幼葉漢小學的一眾同學也能透過他們的作品,傳播天國的喜訊。
(本報專題)「彩繪玻璃就像不是以文字寫成的聖經」,該校視藝科戴美寶老師一邊展示彩繪玻璃圖片,一邊向同學們解釋,「它們不單是裝飾,也有說故事的功能。」彩繪玻璃也可以說是「窮人的聖經」,中古歐洲(直至十八世紀)只有少數的富有人家能接受教育。傳教士於是將聖經故事、教義繪製在聖堂的彩繪玻璃窗上,透過圖像讓窮人讀聖經。
考耐性 求合作
製作玻璃畫所需的材料不多,只有三種:圍邊液、玻璃彩和玻璃片,考驗學生的是耐性。首先要在透明的玻璃片下放置草圖,依照草圖圍邊,「我認為圍邊這個步驟最困難,力度要平均一致才能畫出漂亮的線條」,就讀四年級的鄧詩敏說,「雖然困難,但順利完成步驟後很有成功感。」
待一星期後圍邊液乾透,同學便可以用各種顏色的玻璃彩為圖畫填上色彩。這部份卻考倒了同級的余家寶,她形容最害怕玻璃彩「氾濫」,「太急、一下子擠出太多玻璃彩的話,玻璃彩便會溢出圍邊,與其他顏色混合,影響預期的效果。」詩敏亦補充道:「也試過太著急,顏料還未乾便動手觸摸作品,結果破壞了作品。」
家寶亦難忘製作過程中的冒失事,「我們不小心碰倒了玻璃彩的瓶子,弄得整桌都是顏料,大家都要幫忙清理,然後才可繼續活動呢!」但她仍十分享受製作玻璃畫的過程,「每幅作品都有一個故事」,她最喜歡自己製作的小羊玻璃畫,「而且每次活動我們十多個同學都畫得很開心!」至於同是四年級的姚沁玫則最喜歡和同學們一起完成的聖杯玻璃畫,「是大家合力完成的,感覺比獨自一人製作更開心。」對她來說,最難忘是欣賞製成品, 「當陽光穿透玻璃畫時多麼美麗!這美麗的玻璃畫是我有份製作的呢!」
藉彩畫 近基督
沁玫表示在製作玻璃畫的過程中,明白不同的彩繪玻璃都有它獨特的意義,「每幅彩繪玻璃背後都有它的意義,讓昔日不懂文字、未能讀聖經的人也可以認識天主。」在製作玻璃畫前,宗教科老師亦有向他們解釋圖案的宗教意義,沁玫回想,「鴿子代表聖神,祂在耶穌受洗時曾以這形象出現;聖杯是盛載葡萄酒的,祝聖後便成為聖血。」她參加活動後亦更加留意身邊的彩繪玻璃,「我曾隨學校到葛達二聖堂參觀,那裡的彩繪玻璃非常漂亮,製作的人真厲害。」
詩敏亦表示過程中認識了更多聖經故事,「我以往並不知道耶穌所行的『五餅二魚』奇跡;認識這個福音故事後,我認為耶穌是非常友善的,而五個餅、兩條魚能讓五千人吃飽真是太神奇了!我們也應學會與別人分享。」
早前,他們亦製作了以辦學團體慈幼會會祖鮑思高神父為主題的玻璃畫,並於慈幼會中華會省省會長斐林豐神父到訪學校時,贈送給他留為紀念。家寶亦有參與製作,從中她對鮑思高神父的生平有更深的認識,「鮑思高神父熱愛我們小孩子,他不但提醒我們要愛人愛天主,我也在他身上學到關懷弱勢,為別人服務。」不管是玻璃畫、藝術品、日常生活,還是聖人生平事跡,我們都能找到天主的足跡,因為祂就存於萬事萬物中。(澄)
戴老師表示,玻璃畫完成後會於校內展櫃陳列, 亦會用於裝飾學校的小聖堂,「學校十分注重宗教科,希望透過學生的玻璃畫粉飾校園外,也能加強宗教氣氛。」她指出,學校昔日亦有安排同學製作玻璃畫,「以往以動物、花朵等為主題,學生的自由度比較高,可加入自己的設計。」她認為製作玻璃畫對學生而言有難度,但同時認為學生從完成作品中能獲得很大的滿足感。「要製作顏色均勻、沒有氣泡的玻璃畫的確有難度,但有難度他們才會不斷嘗試,找到趣味,令課堂氣氛十分熱烈。」